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 季元烨 达选春 李公产 魏洁云
摘 要:为了确定影响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因素,基于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研究成果,探讨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江苏省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搜集数据和熵权法评估,分析江苏省13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17—2021年,江苏省13个城市城乡融合差距不大,整体发展呈现增长趋势,城乡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江苏省13个城市的乡村医疗水平落后,城市医疗支出消费高,城乡医疗支出差距大。针对上述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农村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县域产业,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注意环境与生态保护;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等措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生态、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熵权法;江苏省地级市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32-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07
0 引言
城乡融合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着力点。随着国内外学者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持续关注,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显著增多。尽管国内外学者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已越发丰富,但结果仍不全面,还缺乏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城乡融合发展程度。
通过搜集国外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思想、联系与发展、格局与融合过程和调控策略的研究结果,结合国内学者对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现路径的研究结论,此研究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江苏省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测算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为江苏省乃至整个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1 城乡融合发展研究背景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着力点,可通过城乡生产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助力乡村高质量发展。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问题得到了产学研界广泛的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丰。国外学者对城乡融合的思想、联系与发展、格局与融合过程和调控策略等问题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城乡融合的思想最早由恩格斯[1]提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都蕴含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思想。关于城乡联系与城乡发展的评价,Tacoli提出城乡联系包括人、商品、资本和其他社会交易,城乡联系是城乡发展的基础。关于城乡融合的格局与过程,McGee于1994年提出了亚洲城乡土地利用相互混杂的地域组织结构。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优化调控策略,国外学者主要提出了4种典型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城乡相互封闭式发展模式、城市优先发展模式、城乡同质化发展模式和城乡差别化协调发展模式。
国内学者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内涵、模式、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实现路径展开了丰富的研究。关于城乡融合发展内涵,黄志海、刘琼豪[2]认为,在实践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产业融合、城市带动、科技支撑、人才支持等多方面,探索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运用于实践的合适路径。关于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有学者探讨了城市承载力、城乡融合程度及两者之间的关联性,并从生产要素融合、公共服务融合、经济发展融合、生活方式融合和生态环境融合5个方面,用20个指标测度了100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度[3]。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农民进城的门槛依旧很高,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受到诸多限制;农村人力资源在品质和数量方面依旧相对不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有学者提出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4],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增强科技支撑,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高质量的人才。
尽管国内学者对城乡融合发展的研究成果已越发丰富,但结果仍不全面,还缺乏一套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衡量城乡融合发展程度。因此,系统地研究城乡融合发展理论,并构建一套适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对推动我国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江苏省的城乡融合发展历程颇具代表性。江苏省的城镇化率从1949年的14.8%提高到2021年的73.9%,标志着江苏省迈入城镇化发展的后期阶段。江苏省同步推进城乡建设,有效促进了城乡生产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加快构建了新型城乡关系,从而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虽然江苏省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相关改革任重道远,当前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堵点和难点。为了确定影响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因素,笔者通过搜集数据,探讨构建了一套适用于江苏省的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江苏省乃至整个国家进行城乡融合发展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2 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城乡融合内涵的剖析,从要素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和空间融合5个方面选择13项指标,建立了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 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方法
在综合考虑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此研究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对各指标值进行归一化,利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而对江苏省整体及各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进行测度。
3.1 指标归一化处理
为消除指标之间不同量纲所造成的影响,对初始的指标数据采用极差法进行归一化处理。指标可分为正向型、负向型和适中型3种。
正向型指标的指标值越大,评估目标越趋接理想值,见式(1)。
[xi=Xi-XminXmax-Xmin] (1)
负向型指标反映了指标较大程度上与理想值的偏差程度,见式(2)。
[xi=Xmin-XiXmax-Xmin] (2)
适中型指标的指标值在阈值附近时,与期望的距离越近,见式(3)。
[xi=1-Xi-XaX(maxmin)-Xa] (3)
式(1)至式(3)中:Xi为第i项指标初始值;Xmin为指标最小值;Xmax为指标最大值;Xa为指标阈值,Xa是指第i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值,以指标均值为阈值。
3.2 指标权重计算
指标权重作为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主要是通过对差别信息的离散度进行赋权。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对综合评价的影响也就越大,该指标权重值就越大,反之亦然。
第一,计算第j项指标下第i个评价对象占该指标的比重,见式(4)。
[Pij=Xij/i=1nXij] (4)
第二,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见式(5)。
[ej=-k×i=1nPijlnPij] (5)
式(5)中,k>0,因此ej≥0。常数k与样本数n有关,一般令k=1/lnn,则有0≤e≤1。
第三,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系数,见式(6)。
[gj=1-ej] (6)
第四,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见式(7)。
[Wj=gj/j=1mgj] (7)
式(7)中:Wj为指标熵权,m为评价单元总数。
4 江苏省13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选取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江苏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进行测度,按照熵权法分别求出各个指标差异系数并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见表2)。
对江苏省2017—2021年城乡间的要素融合、经济融合、生态融合、公共服务融合和空间融合情况进行测算,结果如表3所示[5]。
为了使表2、表3的数据变动更直观,更好分析2017—2021年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指标权重变化及13个指标对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程度,特将表2、表3转化为图的形式进行分析,见图1、图2。
从维度层看,生态融合与空间融合权重相近,要素融合与经济融合权重相近,公共服务融合与其他维度权重相差较大。通过横向比较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权重,发现大部分评价指标权重相近,只有个别指标,如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比指标差异系数过大,其中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比差异系数最大,影响最大。其他几个指标,如城镇登记失业率、地区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比等3个维度的权重数据相接近,且权重数据大于其他维度,具有一定的影响。
从时间维度纵向分析2017—2021年江苏省13个城市之间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可知,南京市和泰州市发展稳定并且发展较快;常州市、徐州市、苏州市和镇江市发展水平变低,并且常州市、苏州市和镇江市发展水平较均衡;淮安市、南通市、连云港市、盐城市、宿迁市和扬州市发展水平变高,并且连云港市、淮安市、盐城市和宿迁市发展水平较为均衡;无锡市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趋势,先变低又变高。此外,江苏省13个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得分差距不大,其中扬州市综合发展水平最高,并且在2020年和2021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虽然常州市、徐州市、苏州市和镇江市发展水平变低,但整体来看影响不大,并且大部分市区都处在稳定甚至增高的状态下,2017—2021年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呈现增长的趋势,说明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加快。
5 总结
5.1 结论
经济融合、生态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均衡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对江苏省2017—2021年城乡融合发展情况的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
①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心在经济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发展层面。城市和农村的人均生产总值的增加是促进各个地级市经济融合的关键,城乡间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的降低是驱动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间医疗保健支出的差距缩小是驱动城乡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目前,乡村医疗水平落后且城市医疗支出消费高。江苏省应该缩小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差距,并且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基础设施。
5.2 建议
基于上述测度结果,2017—2021年江苏省13个城市城乡融合得分差距不大,整体发展呈现增长趋势,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加快。为了推动江苏省城乡融合发展的进程,促进经济、生态、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均衡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①加强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娱乐和医疗卫生保健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根据上述测度结果,城乡人均医疗保健支出是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公共服务均等化至关重要。各个地级市应当着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医疗卫生保健和恩格尔系数等方面的差距。
②大力发展县域富农产业,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带动农民创业让大家掌握一门技能才能促进乡村的持续发展。根据当前政策文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江苏省更应该将农业与服务业、工业融合发展作为重点,鼓励当地农民积极创业,发家致富,打造独特的农产品品牌。江苏省应鼓励发展承载当地农民就地就业增收的乡村产业,因地制宜,加强市县产业对农村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乡村发展新格局。
③注意环境与生态,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江苏省农业主产区应注意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及秸秆的回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绿色生产,打造绿色产品供应链。江苏省工业主产区应做好生态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扩大环境的容量。此外,江苏省应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化城乡间生态水系建设和绿化,加强废水、污水和危险废弃品的排放与治理,促进城乡间生态融合的全方位发展,严抓经济融合、生态融合和公共服务融合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生态、公共服务城乡融合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萍,尚正永.国内外城乡融合发展的文献综述与展望[J].池州学院学报,2020(5):22-27.
[2]黄志海,刘琼豪.习近平关于城乡融合发展重要论述的理论意涵与现实意蕴[J].经济与社会发展,2021(6):1-7.
[3]李源峰.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9.
[4]金文薇,李玲.数字经济赋能城乡融合研究: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例[J].当代经济,2023(12):18-25.
[5]占少贵,傅春,陈建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综合评价:以江西11个地级市为例[J].企业经济,2014(12):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