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作者: 陈纲 杨丽娟 张淑萍
摘 要:产业集群品牌是区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助推器,有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基于区域特点构建提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理论模型,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产业园为例,对影响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提升的因素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中个体企业的营销能力、集群的网络协作能力、独特的区域文化会对产业集群品牌价值的形成与品牌竞争力的提升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26.86;F27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43-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09
0 引言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表现出良好的态势。产业集群不仅是地理空间的集聚,还能够形成外部经济优势、社会资本优势等。有研究表明,当产业集群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涌现出大量的品牌,出现品牌集聚现象。品牌集聚能够让中小企业的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能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合力助推知名企业的出现。当一个区域内有很多生产产品相似的集群时,品牌竞争优势大的集群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因此,提升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日益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很多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并不能充分地展现其自然禀赋和地理标志的优势,导致不少区域产业集群丧失竞争优势,走向衰亡,从而影响了产业集群在经济发展中杠杆作用的发挥。对于区域特色产业集群而言,其形成过程中影响品牌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因素如何发挥作用来提升产业集群的品牌竞争力?如何才能利用集群的优势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为探讨这些问题,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产业园为例,分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形成过程及其提升策略。
1 理论综述
1.1 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有利于各企业的优势互补,对提升品牌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1]。最早提出产业集群概念的是Czamanskis(1979),他认为产业集群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服务联系上更为紧密,空间上更为接近的产业集合。之后波特(1990)将其定义为具有垂直或水平关系联结起来的产业[2]。Bagelsa(200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产业集群除了在地理上集聚外,还应该是社会责任、道德约束、投入产出关系都充满正负两种溢出的中小规模企业的集聚[3]。国内学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也很丰富,从地理标志、产业集群集成到生态系统等方面来定义产业集群。一般认为,产业集群是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企业和机构的集合。综上,在产业集群中,大量相关企业和机构(包括大学、研究机构、政府、行业协会等)通过地理空间上的集聚,在价值链上的某一环节进行合作或竞争以达到互动关系。产业集群具有产业联结性和地理集群性的双重特点。
1.2 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力
品牌是使某种产品和服务与竞争对手相区分的产品名称或标志[4]。产业集群品牌是集群形象的表现形式。产业集群品牌是指把集群整体作为一个品牌来管理经营。产业集群品牌名称一般由地名和当地特色产业种类名称结合组成,可彰显区域经济与文化特色[5]。产业集群品牌有三个特点。一是地域性。产业集群品牌是在特定的区域,由区域内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等共同作用形成的。二是产业性。产业集群产生在特定的区域内,区域内积聚了大量的相关产业。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会受到相关产业发展质量、技术水平、市场占有率等因素的影响。三是品牌特性。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是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基础,产业集群品牌是此地区产业和产品整体品牌形象的代表。
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最早由迈克尔·波特采用“钻石模型”进行分析。随后,中国的学者也相继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定性方面,张春明[6]首次提出了要用复合型指标体系来测量集群品牌的竞争力。在定量方面,学者运用不同的方法给出评价,主要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等方法。
综上,对于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已经很丰富,但是从学科交叉角度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社会学理论把区域特色融入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提升中的定量研究也比较欠缺。因此,此研究将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打造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2 研究模型与理论假设
2.1 研究模型
学者普遍认为,品牌竞争力主要由品牌的外部环境(品牌竞争力的外部来源)和企业经营系统中的内部要素(品牌竞争力的内部来源)组成。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如下:品牌竞争力=(品牌竞争资产*品牌环境)*竞争力过程。其中,品牌竞争资产来自产业集群内的每个企业,这是因为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基础是企业集聚。品牌环境是指品牌成长的氛围,包括区域内的文化环境及相关企业的合作程度。产业集群品牌的形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以一定的产业集群为基础,是区域内集群产业合力的结果。
实践研究证明,产业集群内个体品牌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产业集群内的资源得到有效整合,从而对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7]。还有研究表明,具有较高营销能力的企业其产品开发能力较强,同时还能利用其品牌的声誉来进行渠道开发,通过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扩大客户群体,从而降低供应链交易成本[8]。这意味着营销能力强的个体品牌能与产业集群经济形成良好的互动作用,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力。基于此,提出假设H1:个体品牌营销能力对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产业集群品牌是一个区域内品牌的集中,它蕴含了当地的经济和历史文化特色。当谈及产业集群品牌时,消费者必然把对某些特定地区的联想注入产品中。产业集群品牌不仅要从地域上去理解,还需要从人文社会等方面去理解。地域是以自然地理空间为基础的人文历史空间[9]。在产业集群品牌形成的过程中,必然对本区域的人文历史等核心价值产生认同感[10]。Granowetter认为社会文化活动能影响经济活动,将区域文化融合到区域品牌建设中有助于产业集群品牌的差异化定位,从而提高产业集群品牌的竞争力[11]。基于此,提出假设H2:集群区域文化对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有积极作用。
集群网络是指集群内的政府、行业协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媒介、企业等共同形成的集合体。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各个产业链成员的共同合作,这些产业链成员包括大学、科研机构、政府、行业协会等。政府部门的政策制定、行业协会的信息提供、金融机构的资金保障、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等这一系列的合作将有助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产业链成员之间互补、合作,从而有利于提高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12]。基于此,提出假设H3:集群网络协作对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有正向影响。
当今品牌的竞争已经从单纯的产品、价格方面的竞争演变成为品牌内涵的竞争,而企业品牌的内涵更多地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上。当品牌赢得消费者的认可、获得正面口碑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往往就会提高,产品价值及品牌竞争力会得到提升[13]。品牌价值高的产品,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往往会位居前列,有助于提高其品牌的竞争力。基于此,提出假设H4:集群品牌价值越高,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就越强。
品牌价值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品牌营销能力、竞争因素和市场需求因素[14]。企业的营销能力越强,品牌价值往往也越高[15]。对于区域企业而言,生产的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或原生态产品,产品竞争力有限,必须通过较强的科研和创新能力提高其深加工能力,借助营销手段提高产业集群的品牌价值,从而加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基于此,提出假设H5:集群品牌价值在个体品牌营销能力对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现代品牌的竞争力提升已经不仅仅是通过成本优势而是需要积累精神文化来形成品牌资产。集群品牌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区域背景下,在漫长的、共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套代表该区域传统文化与价值观念的体系。范公广、孟飞[16]认为这种认同感能够提高产品的象征性价值从而提高顾客的购买可能性,也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品牌的影响力,从而有助于品牌价值的增加。基于此,提出假设H6:集群品牌价值在集群区域文化对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在资源禀赋的基础之上,是聚集效应、分工效应、协作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这需要政府、龙头企业、政府导向、地区经济基础等宏观基础因素的共同打造。杜建刚等[17]认为地方政府的支持、地区产业链的网络协作都会对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首先,丰富的地域资源和原材料能影响集群品牌发展,材料供应越便利,集群品牌的影响力越高。其次,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促使集群区域内产、学、研共同良好地发展,促进品牌价值的提升,提高其整体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基于此,提出假设H7:集群品牌价值在集群网络协作对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
综上,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三个影响因素分别是企业、环境和市场。产业集群品牌竞争力的大小是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2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选取银川市和吴忠市共5家大规模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园区为对象。这些产业园主要以加工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产品为主。问卷共设计了5个变量,33个题项,采用的是里克特5分量表,1为非常不同意,5为非常同意。
为使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达到要求,问卷的题项主要参考国内外的成熟量表。个体品牌营销能力是企业对自身营销能力的自我评价,所以问卷发放的主要对象是企业,测量项是结合Fang(2009)量表并依据研究进行相应修改和总结的5个题项;集群区域文化采用辜胜阻、洪群联和杨威(2008),俞燕(2013)的量表,共6个题项;集群网络协作采用Paladino(2006)的5个题项;集群品牌价值采用的是顾汉立(2012)的5个题项;集群品牌竞争力采用的是郑培娟(2015)的5个题项。
此研究采用调研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为集群内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选择的主要是胡麻子食用油生产、牛羊肉加工、枸杞加工、红枣加工等知名度较高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特色企业。调研时间为2023年4月到7月,共收集问卷287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9.2%。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信度和效度分析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其中,信度反映量表内部一致性的程度,表明数据收集结果的可靠性。对量表信度进行检验的结果如下:整体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47,其他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个变量的Cronbach’s α都大于0.7,证明了量表信度较高。
效度分析中首先进行总量表的KMO系数检验及球形Bartlett检验。KMO系数检验结果是0.883,大于标准值0.7,可以接受。球形Bartlett检验,结果较显著,表明样本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进行效度验证。在因子分析中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其中个体品牌营销能力5个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77、0.893、0.920、0.844、0.913。集群区域文化的6个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53、0.826、0.701、0.731、0.753、0.817。集群网络协作5个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45、0.886、0.911、0.932、0.767。集群品牌价值5个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19、0.794、0.827、0.836、0.784。集群品牌竞争力5个测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分别为0.866、0.890、0.886、0.892、0.826。以上因子载荷均大于标准值0.7,表明量表的聚合效度良好。同时,个体品牌的营销能力、集群区域文化、集群网络协作、集群品牌价值和集群品牌竞争力5个变量的平均方差提取平方根分别均大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他们依次为0.681、0.674、0.707、0.716、0.692,表明以上5个变量的量表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