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23年关岭农区优势鼠种种群繁殖规律调查研究
作者: 林成伟 潘会 黄显艳
摘 要:关岭农区优势鼠种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通过调查分析其雌雄数量、怀孕率、睾丸下降率、性比及繁殖指数等来掌握2017—2023年该地区优势鼠种的繁殖规律。调查发现:2017—2023年,黄胸鼠种群平均繁殖指数为1.23,黄胸鼠在10月出现繁殖高峰,怀孕率为66.67%,繁殖指数在3月达到最大值(1.91);褐家鼠种群平均繁殖指数为0.50,在5月和9—10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怀孕率均为50%,繁殖指数在9月达到最大值(1.67);小家鼠种群平均繁殖指数为0.35,在7—9月出现繁殖高峰,怀孕率为60%~100%,繁殖指数在9月达到最大值(1.75)。其中,黄胸鼠、褐家鼠春季孕鼠最多,小家鼠夏季孕鼠最多。
关键词: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怀孕率;繁殖指数
中图分类号:S44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86-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19
0 引言
2017—2023年,关岭农区的鼠害发生面积约为5 200 hm2,防治面积约为4 333 hm2,属中等偏重程度。住宅区主要害鼠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等[1],稻田、旱地主要害鼠有褐家鼠、小家鼠、黑腹绒鼠等。笔者通过对关岭农区害鼠的年、月、季度繁殖规律进行分析,旨在为鼠害防治提供参考。
1 不同年度优势鼠种繁殖特征变化
1.1 黄胸鼠
2017—2023年,关岭农区黄胸鼠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统计结果见表1。黄胸鼠多年种群性比为1.23,雌鼠数量常年多于雄鼠;雌鼠怀孕率在2020年达到最高,多年平均怀孕率为36.46%;胎仔数在2020年达到最高,平均胎仔数为6.11只;繁殖指数在2020年达到最高,平均繁殖指数为1.23,与怀孕率呈同步变化趋势。雄鼠性成熟程度在2019达到最高,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82%[2]。
1.2 褐家鼠
2017—2023年,关岭农区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统计结果见表2。褐家鼠多年种群性比为0.67,雌鼠数量整体少于雄鼠;雌鼠怀孕率在2022年达到最高,多年平均怀孕率为20.51%;胎仔数在2017年达到最高,平均胎仔数为6.13只;繁殖指数在2017年达到最高,平均繁殖指数为0.50。雄鼠性成熟程度在2017年达到最高,平均睾丸下降率为42.74%[3]。
1.3 小家鼠
2017—2023年,关岭农区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年际变化统计结果见表3。小家鼠多年种群性比为0.57,雌鼠数量少于雄鼠;怀孕率最高为50%,多年平均怀孕率为22.95%;胎仔数最高为5只,平均胎仔数为4.14只;繁殖指数最高为0.67,平均繁殖指数为0.35。雄鼠性成熟程度在2017年达到最高,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3.27%[2]。
2 不同月份优势鼠种繁殖特征变化
2.1 黄胸鼠
2017—2023年,关岭农区黄胸鼠种群繁殖特征月际变化见表4。黄胸鼠的繁殖时间为2—10月,且在4月和10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怀孕率分别为57.14%和66.67%[2]。雄鼠的平均睾丸下降率为62.82%,性成熟度保持在较高水平状态,繁殖指数在3—4月和8月出现2个高峰,繁殖指数分别为1.87~1.91和1.8[4]。
2.2 褐家鼠
2017—2023年,关岭农区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月际变化见表5。褐家鼠的繁殖时间为每年的2—10月,且在5月和9—10月出现2个繁殖高峰,怀孕率均为50%。雄鼠平均睾丸下降率42.74%,性成熟度保持在中等水平状态[3],繁殖指数在3月、7月和9月出现3个高峰(分别为1.43、1.57和1.67)。
2.3 小家鼠
2017—2023年,关岭农区小家鼠种群繁殖特征月际变化见表6。小家鼠繁殖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且在7—9月出现1个繁殖高峰,怀孕率为60%~100%。雄鼠平均睾丸下降率为53.27%,性成熟度保持在中等水平状态,繁殖指数在7—9月出现1个高峰(1.63~1.75),与怀孕率变化呈同步变化趋势[2]。
3 不同季节优势鼠种繁殖特征变化
分别对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2月)这4个季节优势鼠种繁殖特征变化情况进行统计[5],结果见表7到表9。
3.1 黄胸鼠
由表7可知,黄胸鼠以春季孕鼠最多(怀孕率为51.72%),冬季孕鼠最少(怀孕率为15.38%),且繁殖指数变化较大,这与黄胸鼠在春季出现大量孕鼠的情况相吻合[6]。
3.2 褐家鼠
由表8可知,褐家鼠以春季孕鼠最多(怀孕率为34.78%),冬季孕鼠最少(怀孕率为10.00%),繁殖指数变化较大(春季最高,夏季次之,秋季和冬季均为0.22),这与褐家鼠在春季出现大量孕鼠的情况相吻合[2]。
3.3 小家鼠
由表9可知,小家鼠以夏季孕鼠最多(怀孕率为53.85%),冬季最低(怀孕率为9.52%),繁殖指数变化较大(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冬季最低),这与小家鼠在夏季出现大量孕鼠的情况相吻合[2]。
4 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关岭农区优势鼠种新增小家鼠,常规鼠种新增黑腹绒鼠,稀有鼠种新增大林姬鼠、巢鼠、社鼠、树鼩,稀有鼠种减少黄毛鼠、针毛鼠。与1984—2017年相比,黄胸鼠、褐家鼠占总鼠组成的比例由63.45%和26.36%分别降低至22.03%和24.81%,黑腹绒鼠的占比为15.06%,小家鼠的占比由3.34%增长至22.15%,稀有鼠种的占比由0.55%增长至15.95%。黄胸鼠种群多年种群性比增长0.31,多年平均怀孕率增加3.45%,平均睾丸下降率降低6.27%,平均繁殖指数增加0.12。褐家鼠种群多年种群性比降低0.28,多年平均怀孕率降低12.55%,平均睾丸下降率降低22.28%,平均繁殖指数降低0.63。黄胸鼠繁殖高峰由3月和9月变为4月和10月,褐家鼠繁殖高峰由8月变为5月和9—10月。黄胸鼠春季孕鼠最多时间未发生变,褐家鼠由夏季孕鼠最多变为春季孕鼠最多。
参考文献:
[1]杨再学.黑线姬鼠种群繁殖特征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1996(1):15-19.
[2]潘会,周显明,杨全怀,等.关岭县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规律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7):276-277.
[3]杨高乾.贵州褐家鼠种群繁殖特征变化规律[J].植物医学,2023(2):69-73.
[4]李恩涛,杨再学,周全忠,等.瓮安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变化规律[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5):393-396.
[5]龙贵兴,游雪,彭忠勇.大方县黑线姬鼠种群繁殖参数的年龄和季节变化[J].安徽农学通报,2021(13):37-39.
[6]留青,欧阳普,韦应敏,等.安龙县黄胸鼠种群数量及繁殖特征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7(20):107-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