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策略
作者: 杨启凤 李冰峰 崔福祥摘 要:肉鸡白色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肉鸡疾病。肉鸡感染该病菌后,会出现生长速度缓慢、免疫力下降、肺部炎症及多种器官病变等症状,从而影响肉鸡的生长和产蛋性能,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威胁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传播,要加强对疾病的科学诊断,并制定出综合防控策略。基于此,笔者对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防控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为此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综合防控策略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10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25
0 引言
清原满族自治县某农户于2021年5月初饲养肉鸡800羽,时值雨季,气温转高,空气潮湿,鸡舍环境不好,饲养管理较差。50日龄时,发现部分肉鸡精神沉郁、采食下降,添加多种维生素拌料饲喂后未见肉鸡病情好转,陆续死亡60羽。于2021年6月25日对病鸡进行诊断,确认肉鸡感染白色念珠菌。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加强对该疫病的防控,掌握疾病流行规律与发生情况,做好疾病防控工作。
1 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
1.1 临床诊断
肉鸡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感染肉鸡的消化道和呼吸道。肉鸡感染该病菌后的临床症状如下。①肉鸡生长速度缓慢。肉鸡感染白色念珠菌后,会出现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的情况。感染该病菌后,肉鸡日常食欲不振,摄食量减少,导致其体重增长缓慢。部分病鸡因无法正常进食而将饲料扒到地面,降低了饲料转化效率,导致养殖成本增加[1]。②肉鸡感染白色念珠菌后,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喘息、呼吸急促等症状。患病肉鸡的呼吸道可能会被白色念珠菌感染,从而导致呼吸道不畅,影响肉鸡对氧气的正常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③肉鸡在感染白色念珠菌后,消化系统问题较为明显。菌丝会在小肠黏膜上形成白色假膜,阻碍肉鸡对食物的消化和对养分的吸收,影响肉鸡的正常消化功能。④白色念珠菌还会抑制肉鸡免疫系统功能,使其易于感染其他细菌、病毒或寄生虫,进一步加重肉鸡的病情,严重时肉鸡甚至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1.2 病理学解剖诊断
白色念珠菌主要感染肉鸡的消化道,如口腔、咽喉、食管、胃和肠道等部位,能在口腔黏膜、舌头、咽喉和喉咙壁上发现白色念珠菌形成的白色假膜,且容易脱落,会导致肉鸡咽食困难和口腔不适。白色念珠菌扩散到食管后,会在食管黏膜上形成白色假膜,且附着白色黏稠液体。当白色念珠菌感染肉鸡的胃和肠道后,会出现黏膜炎症和溃疡,使肉鸡的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解剖病死鸡,能观察到肌胃角质膜处有黏液,且肌胃角质膜出现萎缩、变软。此外,部分病死鸡的肠黏膜出现溃疡,剖开肠道后发现灰白色内容物中夹杂血液[2]。
1.3 实验室诊断
1.3.1 涂片检查
涂片检查可用来确认病原体是否存在,并评估感染程度,具体操作流程如下。①收集疑似感染白色念珠菌的肉鸡的组织标本,并提取所需的病料,收集后尽快进行涂片检查。②在无菌的玻片上放一滴生理盐水或10%正常氯化钠溶液,并用无菌解剖镊子或刮取刀将组织标本轻轻刮取或涂取在溶液滴上。确保均匀涂抹,避免组织样本过多。③将制作好的涂片置于通风处,让其自然干燥或用干燥箱对其进行干燥处理。
对经固定和干燥处理的涂片,可用10%的Giemsa染色液进行染色。将涂片浸入Giemsa染色液中,染色时间为10~20 min,然后用水冲洗。将染色完成的涂片放在玻片上,并加一滴显微镜用透明胶水(如封片剂或封片胶),然后用另一片玻片轻压固定,让胶水均匀覆盖在整个涂片上,从而形成封片。使用显微镜在无增倍或低增倍镜下观察封片,注意观察念珠菌的形态特征,若发现圆形或椭圆形的球孢子和伸出的菌丝,即能确诊为白色念珠菌[3]。
1.3.2 肉鸡白色念珠菌培养特性
在常规培养条件下(如琼脂平板培养基,温度为30 ℃左右),肉鸡白色念珠菌的生长速度中等,通常要2~3 d才能形成可观察的菌落。从患病肉鸡嗉囊黏膜上的白色假膜溃疡病灶部位选取病料,并将病料分别接种在普通琼脂培养基和血液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再将接种后的培养基置于37 ℃的环境中培养48~96 h,可观察到有隆起的菌落(整体呈乳酪状,外形为圆形,主体为白色,大小匀称),并有酵母菌的气味。在长时间培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蜂窝状菌落,通过观察能发现线状沟纹。当条件适宜时,还有可能形成伪菌丝。要注意的是,在实验室进行培养和观察时,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避免培养基出现污染,应确保试验数据的准确性。
2 综合防控策略
2.1 科学饲喂
鸡群食用受潮霉变的饲料后,其患白色念珠菌病的概率会升高。为了预防该疾病的发生,确保饲料品质和合理储存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养殖过程中,需要优化饲养管理方案,并合理存储饲料,避免饲料过期或霉变。此外,还要调整养殖场药物使用方案,避免滥用抗生素,可在饲料中适当加入益生菌与微量元素,从而提高肉鸡的免疫能力。在肉鸡养殖管理过程中,要避免盲目使用抗生素,适度增加益生菌的用量。这有助于维持肉鸡肠道内微生态的稳定,提高其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此外,合理添加维生素能更好地满足肉鸡的营养需求,有利于维持其身体健康和免疫功能。加强饲料管理、控制抗生素使用、合理使用维生素和益生菌,能有效避免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等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饲喂过程中,最好能提供细碎的饲料,可将饲料研磨成较小的颗粒,确保肉鸡能正常摄取饲料。控制好投喂饲料的频率,减少每次饲料的投喂量,保持饲喂总量不变。这样既能避免浪费饲料,又能确保患病肉鸡摄取足够的营养。此外,还要密切监测患病肉鸡的生长情况和进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和投喂量,以降低料肉比。
2.2 规范消毒
要定期对养殖场内进行消毒清洁。防疫人员要定期对饮水器、饲槽等设施及地面、墙壁等进行清洁处理;及时清除肉鸡产生的粪便、废料和其他污物,并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
应选择经济实用且对肉鸡安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对养殖设施进行彻底清洁,并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来使用。为确保能对饮水器、饲槽、搭建材料等进行充分消毒,应采用合适的消毒方法(如喷雾、刷洗、浸泡等),以确保消毒剂能覆盖所有物体的表面。注意要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浓度和接触时间,从而达到有效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效果[4]。
对新引进的肉鸡或疑似感染的肉鸡进行隔离,要确保隔离地点的卫生状况良好,避免病原微生物传播。在每一批肉鸡出栏后,要对圈舍进行彻底消毒、通风后才可饲养下一批肉鸡。此外,应采取措施控制和消除可能传播病原的有害生物(如苍蝇、老鼠等),保持养殖场内清洁,从而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培养员工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定期洗手、穿着合适的工作服、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降低病菌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加强垫料管理
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程度与肉鸡圈舍内垫料的受潮程度密切相关。圈舍内的垫料受潮后,易滋生细菌和霉菌,从而增加肉鸡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应对肉鸡圈舍内的垫料进行有效管理,以降低肉鸡感染白色念珠菌病的概率。为避免肉鸡圈舍内的垫料受潮,降低疫病的发生率,可采取以下措施。①改善圈舍内的排水系统,确保圈舍内的排水系统完好,并及时对排水口和排水管道进行清理。②选择优质的吸水垫料,并定期更换和清洗,保持圈舍内干燥清洁。③保证良好的通风条件,减少圈舍内的湿气积聚,降低霉菌滋生的可能性。④定期清理圈舍内的垫料,并用0.1%硫酸铜溶液对其进行消毒。定期对垫料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老化或受潮的垫料及时进行更换。
2.4 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白色念珠菌病的传播与高温潮湿环境有关,所以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外界因素造成的疾病高发。要保持养殖场内通风良好,控制湿度和温度,从而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和传播。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水源和排水系统,确保水源清洁、排水系统正常运行。可通过良好的通风系统等设施控制养殖场内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鸡舍内部环境适宜;避免出现鸡舍内温度和湿度过高的情况,降低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从而减少白色念珠菌病等疾病的发生。另外,应注意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应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来合理规划养殖区域的大小和布局,同时结合肉鸡生长阶段、品种和规格,合理控制每个养殖舍内的肉鸡数量。
2.5 提高对白色念珠菌病的重视度
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应提高对白色念珠球菌病的重视度,这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在养殖过程中,饲养员更多会关注的是鸡新城疫、禽流感等疫病,对白色念珠菌病的防控有所忽视,导致前期未能及时做好防控工作,而疾病出现后往往难以诊断,最终导致延误最佳防控时机,对养殖工作造成较大威胁。
针对这一现状,应提高广大养殖户的疫病防控思想意识,可通过相关培训使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了解白色念珠菌病的病理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理学知识、疫情监测和报告、卫生与消毒措施等[5]。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向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宣讲有关白色念珠菌病的重要信息,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建立微信群、推送健康知识等方式)进行定期信息宣传。
明确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白色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控制机制。设立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激励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并认真履行防疫管理责任。定期对场地进行检查,确保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能按照规定履行职责。及时纠正不合规的行为,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建立白色念珠菌病的疫情监测、溯源和报告机制。对任何可疑病例,防疫管理人员和饲养管理人员应及时报告,并及时跟踪调查病株来源,从而提高对疾病的警惕性和重视度。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养殖肉鸡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肉鸡白色念珠菌病,加强对疾病的科学诊断,并制定和执行科学的综合防控策略,以降低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发病率,减少经济损失,从而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昆,张宏亮.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策略[J].新农业,2023(6):75.
[2]林灿文,林泳杰.肉鸡白色念珠菌病诊断与诊治[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22):67-69.
[3]王思聪,韩松怡.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疗技术[J].吉林畜牧兽医,2022(9):57-58.
[4]何西建.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断及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22(8):31-33.
[5]刘学辉,王龙,田刚,等.肉种鸡和白羽肉鸡白色念珠菌病的诊治经验[J].家禽科学,2021(5):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