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杞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作者: 李启峰 夏英三摘 要:临沭县杞柳栽培历史悠久,但由于受品种及栽培技术的限制,杞柳产量低而不稳。笔者从杞柳田规划、条穗选择、合理密植、整地施肥、适时扦插,到生长期间杞柳肥水管理、杂草防除、适时收获、病虫害防治,优化各项栽培措施,为杞柳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进而为“临沭柳编”提供原料保障。
关键词:杞柳;优良品种;高产栽培; 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S435.6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130-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1
0 引言
山东省临沭县杞柳栽培历史悠久,在沭河沿岸的青云镇、郑山街道、店头镇、石门镇、曹庄镇都有大面积栽培[1]。临沭县青云镇柳庄村的植柳编柳历史最早见于1 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青云镇的柳庄村、金柳村、兴柳村、柳河村、柳园村皆因杞柳而得名。杞柳的栽培和编织使当地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杞柳栽培面积逐年扩大。2020年临沭县杞柳栽培面积已达到5 400 hm2,加工编织的柳筐、仿古筐、水果筐、圣诞筐、宠物筐等各色工艺品达10 510种,产品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总额4.2亿元。2010年“临沭柳编”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沭县于2014年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柳编之都”称号;2023年“临沭柳编”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杞柳在临沭县栽培面积大,但由于受品种和种植技术的制约,杞柳产量低而不稳。当地农技部门总结了农民长期栽植杞柳的经验,筛选当地优良品种,引进高产优良品种(如丽白、大红头、庄坞柳等),又在此基础上对各项措施进行优化,集成了杞柳高产栽培措施。
1 高产栽培技术
1.1 杞柳田规划
杞柳属于多年生木本落叶植物,一般扦插定植后,不能轻易改种其他作物。因此,在新建柳田时需要长远考虑。新建杞柳田时,要尽可能选择靠近河、渠、沟、井等有水的地方,或选择低洼的地块栽植。
无论在河滩还是平原地块,都应安排合适的道路和排灌系统。土壤肥沃、土层厚且地势平坦的壤土地块更适宜杞柳生长,有利于杞柳丰产稳产。
1.2 条穗选择
优质的条穗是杞柳速生高产的基础。扦插穗的长度、粗细要求均匀一致,对于差异较大的枝条,要分别扦插,这样有利于杞柳群体生长。剔除受病虫危害枝条和受损枝条,选用粗壮的枝条,以枝条的中下部分作条穗,做到随采随用,防止采集时间长造成成活率降低和品种混杂[2]。
1.3 合理密度扦插
扦插密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易导致杞柳早衰;扦插密度小,前期杞柳产量较低,不易获得高产;合理密植才能达到理想效果,保持行距35 cm、株距10 cm左右为宜。选择粗细均匀的枝条,扦插穗长一般在15~18 cm,剪好后捆绑放在水里泡3~5 d,扦插时,插穗的上部离地面约2~3 cm,可把插穗直立插入地里,也可稍倾斜。每667 m2扦插穗用量以150 kg为宜,夏季定植地上留1芽,春秋定植地上留2芽。为确保扦插穗成活,扦插完后要及时浇足浇透定植水。
1.4 平整土地及施肥
栽种的地块要整平,每公顷施牛羊粪等土杂肥60 000~75 000 kg,配施平衡型复合肥或磷酸二铵450~750 kg,并根据土壤肥力,施用适量硫酸亚铁;每公顷施入5%毒死蜱颗粒剂30 kg或3%辛硫磷颗粒剂30~60 kg,以防金针虫、蛴螬、杨黄星象甲、蝼蛄、拟地甲等地下害虫的危害。土壤深翻30~40 cm,及时整平耙匀耙细,畦宽2~5 m(具体宽度可根据地形和浇水条件而定)。
1.5 适时扦插
杞柳扦插以春秋扦插为主、夏季扦插为辅,主要是因为夏季温度高,扦插穗成活率低。
2 田间管理
做好杞柳田间管理是获得杞柳高产优质的关键。在杞柳整个生长季节,自然灾害经常发生,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杞柳健壮生长。
2.1 及时追肥浇水
杞柳喜湿。为保证杞柳成活率,扦插完后要及时浇足浇透定植水,确保田间土壤湿润。在杞柳扦插苗开始发芽时,及时划锄松土,在柳芽20 cm高时,每公顷追施75 kg左右尿素,也可以用高氮复合肥代替尿素,每隔10~15 d追施一次。随着杞柳生长,需要进行叶面追肥,可以与病虫害防治同时进行,用芸苔素内酯和尿素喷施叶面。翌年早春杞柳发芽前,开沟追施有机肥和复合肥,沟深10~15 cm,每667 m2施用有机肥1 500~2 000 kg和高氮复合肥50~75 kg,追肥后及时浇水,以促进柳芽萌发。6月上旬,每667 m2撒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5 kg左右;夏季收割以后,及时追施尿素或高氮复合肥,每667 m2 20~30 kg左右,以补充养分,促进秋条健壮生长。
2.2 田间除草
杞柳是多年生植物,定植后可以多年收割,但田间杂草种类较多,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混合发生,严重影响杞柳产量和品质。因此,必须在早春对柳田锄草,既可以消灭杂草,还可以松土,消灭土壤表层害虫,增温保墒,促进柳芽早发。对于新发的柳田,要防止草欺苗现象发生。不同时期草相不同,需选用合适的除草剂和除草方式。对于狗尾草、马唐、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每667 m2用35%吡氟禾草灵乳油40 mL或用10.8%的精喹禾灵乳油 20~30 mL兑水30~45 kg喷施叶面。对禾本科杂草、阔叶类杂草混合发生的田块,可用90%乙草胺乳油或72%异丙甲草胺乳油在杂草没有出土前喷施土壤表面。
2.3 清墩与打杈
杞柳萌芽能力强,容易生出大量枝条,争肥争水,造成枝条生长弱,因此需要在柳芽长到3~5 cm时,每株选留3~6个健壮芽头,其余的全部打去。单个枝条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长出很多侧芽,影响枝条生长。因此,要及时打掉枝条上发生的侧芽,在枝条侧芽开始生出时及时抹掉最好,此时芽嫩容易操作,不会损伤枝条表皮,有利于柳条生长。
2.4 及时割条
在山东省临沭县,杞柳一年收割2次,也有的一年收割1次。第1次收割时间在7月末至8月初(立秋左右),此期枝条表皮易剥开,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萌发枝条。收割过早,枝条木质化程度差、韧性差,在加工过程中易折断;收割过晚,秋条生长时间短,产量较低。秋条收割在小雪和大雪间进行。割条时,人宜站在枝条南部,茬口应呈马蹄状且面向北部,防止茬口暴晒和水分蒸发,降低割条后杞柳死亡的概率。割条宜在16:00后进行,16:00前气温高,割的茬口易被晒伤,严重时会导致死亡。收割杞柳用果剪或快镰,留的茬口一定不能过高,一般留茬高1.0~1.5 cm较适宜。
3 主要病虫害防治
杞柳是多年生植物,田间郁闭度高,导致病虫害经常发生。常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等,常见虫害有柳倭蚜、绿盲蝽、甜菜夜蛾、一点钻夜蛾、柳蓝叶甲、杨黄星象甲等[3]。需要根据不同病虫害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用药防治。
3.1 病害防治
3.1.1 锈病
锈病是杞柳的一种常见病害,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有直径约0.1 mm鲜黄色的夏孢子堆,后逐渐增大至0.3~0.5 mm,颜色渐成橘黄色,后期形成橘黄、橘红至褐色的斑点。发病轻时,夏孢子堆单个散生,严重时多个相互连接,不同品种间发病情况有差异。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覆盖红色粉末,几天后叶片大量干枯脱落,对产量影响较大。可以根据锈病历年发生时期或当年锈病发生初期用药的特点,每667 m2及时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50~80 g兑水30 kg或15%羟锈宁可湿性粉剂50 g兑水30 kg进行喷雾防治。
3.1.2 白粉病
白粉病常发生在秋末,在湿度大、背阴地方更易发生。白粉病主要发生在杞柳叶片正面,严重时叶片背面也大量发生,在叶面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叶片形状不变,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数量不等的白色粉状物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的不规则白粉状物,严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导致叶片大量干枯脱落。白粉病发生初期,每667 m2可以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50~80 g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30~50 g或绿妃、露娜森等进行防治。
3.2 虫害防治
3.2.1 柳倭蚜
柳倭蚜是杞柳的主要害虫,在表皮呈淡红色、叶柄呈红色的红皮柳上易发生。柳倭蚜危害柳条的着芽点和基部无芽处,严重时可以蔓延到叶片主叶脉上,危害部位皮层枯死,导致叶片脱落、柳芽干瘪,形成不规则的0.2~0.5 cm黑斑。柳倭蚜一年发生9~12代[4],10月上中旬卵在杞柳基部向阳面越冬,3月末开始孵化,4月上旬进入孵化盛期,第一代及第二代蚜虫都在越冬地区危害,以后各代危害当年生长的新条,并逐渐向新梢扩展。7月高温多雨,是柳倭蚜危害高峰期,卵多在8:00前孵化,初孵化蚜虫沿枝条四处爬行,2~3 h后固定。该虫世代重叠严重,有一定群居习性,较耐水淹。针对柳倭蚜,可以选择无虫接穗防止其扩散,可以用吡蚜酮、啶虫脒、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呋虫胺等进行防治。
3.2.2 绿盲蝽
绿盲蝽在山东每年发生5代,在3月下旬末,柳芽刚长出时开始发生。2007年4月3日,在青云镇腾马村杞柳田,笔者发现个别杞柳芽呈红褐色,看似冻害或除草剂为害状;4月中旬后,随着叶片逐渐生长,被害叶片上针刺状红褐色小点逐渐变大成孔,叶片扭曲畸形,杞柳芽似霜霉病为害状,误认为是白粉病或受冻害引起,随着枝条生长,分杈多,严重影响杞柳产量和品质。可以在早春绿盲蝽初孵化时,用24%虫螨腈微乳剂 1 500~1 800倍液、10%联苯菊酯乳油 3 000~5 000倍液、22%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 4 500倍液或呋虫胺、唑虫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3.2.3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在山东每年发生5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成虫白天潜伏,夜间活动,在19:00—22:00和5:00—7:00有两个活动高峰,成虫有趋光性,交配盛期在5:00—7:00。每头雌虫可产卵100~600粒,多的可达1 800粒。初孵幼虫具有群居习性,常吐丝结网在里面群居为害,低龄幼虫取食叶片上表皮和叶肉,留下下表皮,3龄前群居为害,3龄后分散为害,3龄后幼虫啃食叶片造成孔洞和缺刻。3龄前食量小,4龄后食量大增,当温度高、幼虫食料缺乏时,幼虫会成群迁移。可以用黑光灯诱杀,也可以用性诱剂诱杀;每667 m2可以用2%甲维盐乳油 75~150 mL或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5~10 mL兑水30 kg,还可以选用虫螨腈、虫酰肼、虱螨脲或溴氰虫酰胺进行喷雾防治该虫。
3.2.4 一点钻夜蛾
一点钻夜蛾俗称裹头虫,该虫在山东每年发生4代,成虫傍晚羽化,羽化高峰一般在上半夜,成虫白天静伏,晚上活动交配产卵,趋光性强。卵散产在嫩叶上,一般1~3粒;初龄幼虫在顶梢两片嫩叶间取食为害,随后向下取食嫩梢,使杞柳失去生长点;2~3龄后幼虫在幼嫩芽头上吐丝缠绕呈圆筒形,并在里面取食;幼虫从筒内出来吐丝一般在10:00前和16:00后,阴天可以全天出来吐丝缠绕,可以转移危害枝条新梢;老龄幼虫裸露在枝条叶片上取食,造成芽头受害,大量萌发侧芽,使品质降低,失去使用价值。可以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也可用辛硫磷、甲维盐、虫螨腈、茚虫威、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进行喷雾防治。
3.2.5 柳蓝叶甲
柳蓝叶甲俗称黑壳子,成虫为深蓝色,且具有强金属光泽,成虫在叶片背面产卵。卵呈椭圆形,顶部稍尖,初产时橙黄色,近孵化时橘红色。成虫、幼虫都危害叶片,幼虫常群集危害,低龄幼虫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大龄幼虫和成虫可将叶片食光。该虫在山东每年发生7~8代[5],以成虫越冬,幼虫群居取食叶片,发生严重时,叶片被食光。可以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000倍液、48%毒死蜱乳油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也可用9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菊酯类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3.2.6 杨黄星象甲
杨黄星象甲成虫一般啃食叶片。在伏条收割后,由于没有叶片,成虫会啃食枝条茬口下面的表皮,造成秋季杞柳不能发芽,减产严重。成虫白天大多藏于土壤表层,夜晚出来活动取食、交尾,也有少数白天活动。笔者曾多次观察夜间成虫活动情况,由于发生数量大,傍晚时交配的成虫密密麻麻坠在叶片上,使枝条弯曲严重。幼虫沿着根部啃食根部表皮,可能造成根系死亡,导致整个植株死亡,因此需要在较短时间内重新扦插,个别农户因而改种其他作物,造成杞柳栽植面积下降。该虫在临沭县及周边地区每年发生2代,以成虫在杞柳上及周边土内越冬。成虫于翌年3月中旬开始活动取食,第一代幼虫主要发生在4—6月,第二代幼虫在8—9月发生。对于幼虫的防治,可以在4月和收割伏条后的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每667 m2可用22%吡虫·辛硫磷乳油 450~600 g兑水400 kg灌根,也可以用噻虫胺灌树墩,或用30%毒死蜱微囊悬乳剂灌根。对于成虫的防治,可用20%辛硫·三唑磷乳油 1 000~1 200倍液,也可用25%丙溴·辛硫磷乳油 800~1 000倍液喷施。
4 结束语
临沭县在引进优良品种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科学规划种植田块、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合理防治病虫害等措施,为杞柳高产稳产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朱为德,袁俊云,战臣祥,等.山东临沂市杞柳良种及标准化栽培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2014,30(5):164-165.
[2]夏英三,吴清勤.杞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8):170-171.
[3]孙运达,刘玉升.沂蒙山区杞柳害虫记述[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3):305-312.
[4]董彦才,崔师从,王家通.柳倭蚜的研究初报[J].山东林业科技,1988(S2):15-17.
[5]朱毅,王新艳.柳蓝叶甲对杞柳的危害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6(12):2780,2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