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

作者: 王世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0

摘 要:连队生活污水治理是兵团连队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做好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笔者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 865个连队的生活污水治理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已有88.31%的连队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但已建成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中存在设计工艺与规模不匹配,运维管理不专业、体系不健全,运维资金不足,长效运行缺乏动力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连队生活污水;人居环境整治;美丽连队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148-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5

0 引言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一环,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1]。近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积极推进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改善连队生态环境、提升职工生活品质、促进连队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连队生活污水治理仍是连队人居环境整治的突出短板,面临污水治理设施建而未用、资金投入不足、缺少专业人才、管护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因地制宜提出解决措施,进一步推动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1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概况

1.1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特征

连队生活污水是指连队职工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卫生间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连队公用设施、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和畜禽散养农户等排水,不包括团镇企业工业废水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污染物以有机物、氮、磷、细菌为主[2]。由于兵团连队较为分散且常住人口较少,连队生活污水分布呈现点多、面广、规模小等特点,主要特征如下。

1.1.1 收集范围分散

连队分布广泛、分散,除个别连队与团部距离较近外,其余连队都相对独立,连队之间距离都较远,甚至连队内部存在多个距离较远的居住点,所以连队生活污水收集只能以单独一个连或居住点为单位,无法进行统一收集。

1.1.2 水量随季节和日常生活变化波动大

兵团连队职工通常在连队和团部或师市有居住场所,农忙时节居住在连队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农闲时节主要居住在团部或者师市。因此,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水量随日常生活和季节变化波动大,季节对污水产生量的影响基本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趋势。在日常生活中,一天内有2~3个高峰期,连队居民生活规律相近,夜间污水排放量小,甚至可能出现断流现象。日变化系数(日最大产生量/日平均产生量)一般在 3.0~5.0,甚至可能达到 10.0。

1.1.3 水质总体较为稳定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污染物浓度低、种类简单,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较少,但含有较多的合成洗涤剂及细菌病毒、寄生虫卵等,有机物、氮、磷浓度较高,水质总体较为稳定。连队生活污水可生化性好,但碳源相较氮、磷营养物明显不足;BOD/COD通常可达0.30~0.55,C/N(碳氮比)一般小于5,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处理设施的总氮去除率。污水水质因来源和时段不同差异较大。实际调查与监测结果表明,对 COD 贡献最大的是厕所污水,其次是洗衣第一遍污水和厨房洗刷水;对总磷贡献最大的是厨房淘米水,其次是含磷洗衣洗涤水;而洗澡水相对较干净,各项指标值都较低。受经济发展程度、生活习惯及季节的影响,不同时段的水质不同,如做饭高峰期动植物脂肪、悬浮物浓度偏高,洗漱高峰期氮、磷、合成洗涤剂浓度偏高。新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限值见表1。

1.2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收集管控情况

1.2.1 兵团连队污水管控现状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管控主要包括纳入城镇管网、集中治理和分散处理(连片收集、单户处理)3种方式。根据兵团连队生活污水连队集中处理设施情况调查结果,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兵团共1 865个连队,其中需治理连队1 745个,无生活居住区无需治理连队120个;已采取不同措施开展生活污水治理的连队合计1 541个。其中,完成纳入城镇管网的连队175个,占需治理连队总数的10.03%;完成集中治理的连队357个,占需治理连队总数的20.46%;完成连片收集、单户处理的连队609个,占需治理连队总数的34.90%,400个作业点连队已完成公共厕所建设,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占需治理连队总数的22.92%;共计1 541个连队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占需治理连队总数的88.31%。31个生产生活一体化连队已完成公共厕所建设,完成了冲厕水的有效管控,但其他生活废水还未完成收集处置,另有173个连队尚未采取任何污水治理管控措施。兵团连队生活污水管控统计情况见表2。

1.2.2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目标完成情况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分区分类治理生活污水,以解决连队生活污水等突出问题为重点,提高连队环境整治成效和覆盖水平,推动师域连队生活污水治理统筹规划、建设和运行,与供水、改厕、水系整治、房屋和道路建设、农业生产、文旅开发等一体推进,有效衔接。优先治理中心连队、人口集中连队、生态敏感区、水源保护区、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典型区域的生活污水。鼓励常住人口700人以上的连队,采用污水管网统一处理;常住人口700人以下的连队,采用联户集中处理、单户分散处理等方式。选择符合连队实际的生活污水治理技术,优先推广运行费用低、管护简便的污水治理技术,鼓励居住分散地区采用生态处理技术,可通过黑灰水分类收集处理、与畜禽粪污协同治理、建设人工湿地等方式处理污水,达到资源化利用要求后,用于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等。做好户用污水收集系统和公共污水收集系统的配套衔接,合理选择排水体制和收集系统建设方式,确保污水有效收集,严格执行新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65 4275—2019)等综合利用排放标准。截止到2023年11月底,兵团已有65.39%连队完成生活污水治理,88.31%连队生活污水得到有效管控。

1.3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情况

1.3.1 设计规模

兵团连队根据其特点分为作业点连队、整合类连队和特殊作用类连队。不同的连队类型其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规模也存在一定差异。

目前,已建357个连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中,设计规模以小于100 m3/d的连队居多,共计296个,占比82.91%;规模大于等于100 m3/d的连队共计61个,占比17.09%。兵团连队已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设计规模情况见表3。

1.3.2 工艺选择

目前兵团已建357个连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的工艺主要为生物一体化处理(MBR生物膜、活性污泥法、A/O、A2O等)、化粪池(常规化粪池、三格式化粪池)及氧化塘等。其中以生物一体化处理工艺居多,占比73.67%;21.85%的连队生活污水处理采用较简单的化粪池处理工艺;4.48%的连队生活污水处理采用氧化塘处理工艺。具体数据见表4。

1.3.3 运行现状

经调查,由于兵团连队污水处理规模小,已完成污水治理设施建设的连队基本都是自行运维,未委托专业第三方运维公司管理。经调研统计,兵团连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成以来,大部分设施能正常运行,目前357个已建连队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中不能正常运行的有89个,占比24.93%。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有3个:一是设施运行缺少资金支持,机器设备运行缺乏费用保障,出现周期性停运或设备出现故障,无法及时维修;二是部分污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与连队规模不符,连队居民少,进水浓度过低,无法满足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所需的进水浓度;三是管网不配套,支管未入户,导致建而未用。

1.3.4 排水去向

兵团连队已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设施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夏季主要排至林地、草地和荒漠戈壁,其中排入林地的占比56.02%、排入荒漠戈壁的占比19.11%、排入草地的占比12.04%,主要用于生态恢复治理和绿化,有少部分排至农田和排碱渠。连队生活污水以资源化利用为主,基本能够满足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在冬季,受连队作业性质的影响,25.30%的集中处理设施处于停运状态,其余约65.77%排入贮存池暂存,8.93%外排结冰。

2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是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最突出的短板,面临着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运维资金缺乏保障、运营管理机制不健全、治污理念宣传贯彻不彻底等问题。

2.1 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与运维知识缺乏

连队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人员以团场公益性岗位人员或连队职工兼职为主,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手册资料辅助,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设备启停操作,在污水处理设施各环节把控上一知半解,需要额外操作时,多是凭借以往经验,而不是依靠技术标准,造成污水处理效果差。

2.2 资金支持力度不足,运行能力有待提高

各连队污水治理工程资金主要来自中央和兵团财政拨款,时常出现仅有建设费用没有运维费用的情况。仅部分连队可以依靠团场集体房屋出租、产业税收、污水处理费收取等实现运维资金自给自足,其余大部分连队只能依靠团场财政拨款维持运行,但团场财政资金紧张,经常导致运维人员工资、电费支付困难,最终导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不畅。

2.3 运行管理体系不健全,管理与运维记录缺失

兵团连队污水处理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出现随意将污水收集处理由日处理改为周处理,甚至仅检查时才开启处理设施的现象,大部分连队无任何台账记录,无法掌握污水处理站运行情况。在安全管理、站容站貌、信息公示等方面也存在缺失,存在电箱门锁损坏、电线盘叉交错、缺少防火设施、井盖不上锁、污水溢流等问题。

2.4 治污理念宣传贯彻不彻底,经验交流与技术推广不足

对周边群众进行访谈了解到,总体上连队职工对当前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释放排污压力、改善人居环境给予了高度评价,但部分连队职工对连队污水治理情况认识不深刻,仍然存在“你建你的,我用我的”的情况。对于治污模式的选择缺少交流,未能吸取经验选择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管理方便的连队生活污水处理模式。

3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对策建议

3.1 强化职责分工,提高从业人员责任意识

强化团场、连队两级监管人员责任意识,落实具体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提高监管业务能力水平。在具体运维人员方面,由第三方机构选派专业技术骨干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提升运维职工各环节操作能力。同时,第三方运维机构做到服务下沉,提高片区负责人应对现场突发情况及应急维修能力,为各污水处理站提供及时帮助。

3.2 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强化污水治理资金保障

加大对连队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和运维管护的投入力度,积极整合乡村振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涉农资金项目。同时,积极探索资金筹措与分担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污水处理项目运行和维护提供良好保障。对“建得起、用不起”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改成简易治理模式,简化处理工艺,降低运行成本。

3.3 健全管理机制,建立长效运维管理体系

“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是污水治理工作成功的关键。探索建立以兵团为统筹主体、各师生态环境局为行政主管部门、团级政府为责任主体、连队为落实主体、职工为受益主体、运维机构为服务主体的运维管理体系。建议各师定期召开部门和团场联席会议,研究分析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进行协调解决。

3.4 加强宣传教育,形成全民参与治理的良好局面

通过公益广告牌、项目宣传牌、公示牌、农村环保手册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连队居民的环保意识。完善村规民约,倡导节约用水,引导连队职工形成良好的用水习惯,完成从“等着治”到“我要治”主体意识的转变。

4 结束语

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是改善兵团连队人居环境、打造城乡和谐田园式家园的重要举措[3-4]。推进兵团连队生活污水治理,要坚决落实兵团深化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调配作用,因地制宜、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治理对策,为和美连队建设和连队振兴铸牢基础。

参考文献:

[1]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导意见》[J].给水排水,2019,55(8):68.

[2]范淼.上海某乡镇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研究[J].给水排水,2022,58(S1):590-595.

[3]陈秀丽.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探讨[J].给水排水,2022,58(12):69-75.

[4]龚亚峰.乡村振兴下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途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17):181-183.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