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MBBR-MBR耦合反应器对环丙沙星的去除性能研究
作者: 杨书周 郑志宏
摘 要:环丙沙星是人与动物常用的广谱类抗生素,在环境中积累会加快病菌耐药性的产生,甚至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威胁。基于此,构建了分体式、分隔一体式、混合一体式3种MBBR-MBR反应器,研究其对环丙沙星的去除性能及环丙沙星对常规污染物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MBBR-MBR反应器均对环丙沙星有良好的去除效果,随着环丙沙星浓度的增加,反应器对环丙沙星的去除率下降,而环丙沙星的存在对脱氮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环丙沙星;MBBR-MBR;生物脱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2-152-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6
0 引言
MBBR-MBR工艺是将活性污泥法、移动床生物膜法和生物膜法有机结合起来,兼具3种方法的优点[1]。单纯的MBBR工艺可实现硝化与反硝化同时发生且保证出水水质稳定,但在去除一些特定污染物和处理高负荷污水时,出水水质难以达到排放要求[2]。单纯的MBR工艺面临膜污染等问题,但其本身占地面积小,易与其他工艺结合,改造起来较为简单。MBBR可作为污染物与微生物发生生化反应的主要场所,MBR则起到过滤活性污泥和难降解大分子物质的作用,MBBR和MBR工艺结合可提高反应器抗冲击负荷能力,且膜污染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3]。MBBR-MBR工艺在近1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对特定污染物的去除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环丙沙星(CIP)是一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其分子式为C17H18FN3O3,属于广谱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的疾病预防与治疗。环丙沙星在生物体内一般无法彻底分解,会随着排泄物等排放到环境中,在环境中大量累积会加速病菌耐药性的产生[4]。
为探究MBBR-MBR工艺对环丙沙星的去除性能及环丙沙星对常规污染物去除的影响,构建了3种不同形式的MBBR-MBR反应器,检测各反应器对环丙沙星的去除效能,为MBBR-MBR工艺在污水处理中去除特定污染物提供参考。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装置
试验所用MBBR-MBR耦合反应器通体为有机玻璃材质,共有3种不同类型的反应器,分别为分体式反应器、分隔一体式反应器、混合一体式反应器,反应器整体组成为上端棱柱、下端棱锥。分体式反应器的前端为MBBR段,混合液通过中间隔板上方的齿形隔板溢流进入后端的MBR段,填料由于隔板阻挡仍然停留在MBBR段;分隔一体式反应器的MBBR段与MBR段中间为穿孔隔板,混合液可通过中间小孔自由流动,由于隔板的阻挡,填料也不会进入MBR段;混合一体式反应器是在MBBR工艺基础上直接添加平板陶瓷膜。3种反应器尺寸完全一致,且3个反应器均在距液面50 mm处设置溢流孔,下端设置阀门用于排泥,反应器内部均设计凹槽用于放置平板陶瓷膜。3种反应器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试验方法
试验原水为合成污水,模拟城镇生活污水,进水配置在PE材质的水箱中。碳源来自葡萄糖,硫酸铵提供氮源,磷酸二氢钾提供磷源,再添加微量元素和酵母提取物,配制小苏打溶液和稀盐酸来调节pH值,合成污水特征污染物为环丙沙星。试验设计用水成分与含量见表1,试验所用试剂见表2。
为探究3种反应器对环丙沙星的去除能力,试验采用聚氨酯吸水凝胶填料,填充率设为15%,MBR膜采用强度较高的平板陶瓷膜(孔径为0.5 μm),单片平板陶瓷膜的有效面积为0.1 m2,温度均设置为25 ℃,水力停留时间设置为24 h,溶解氧控制在4.00 mg/L左右。试验设置了3种不同浓度的环丙沙星,分别为1.00 mg/L、2.00 mg/L、5.00 mg/L,试验共计45 d,第1~15 d CIP浓度为1.00 mg/L,第16~30 d CIP浓度为2.00 mg/L,第31~45 d CIP浓度为5.00 mg/L。
环丙沙星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的仪器为赛默飞U2000超高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柱型号为C18反向色谱柱,其中流动相A为0.1%的甲酸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溶液,甲酸与乙腈的体积比为85∶15,流速为1 mL/min,紫外灯的波长为275 nm,柱温设定为30 ℃,环丙沙星在7 min左右出峰[5]。检测反应器出水COD、NH4+-N、TN浓度,严格按照《水和废水检测分析方法》(第四版)的方法进行检测。
2 试验结果与讨论
2.1 MBBR-MBR工艺对环丙沙星的去除效能
3种反应器对环丙沙星的去除效能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利用分体式反应器去除CIP,当 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对CIP的去除率由前期的49.00%上升到后期的70.00%,反应器中的微生物对CIP开始产生耐性,此阶段CIP的平均去除率为64.87%,说明分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去除效果良好;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分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去除率下降,平均去除率为59.77%;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分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去除率进一步下降,此时分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51.35%。分隔一体式反应器与分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去除情况基本一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平均去除率为66.13%,略高于分体式反应器;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去除率有所下降,平均去除率为61.13%;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去除率下降更明显,CIP的平均去除率为53.36%。混合一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去除情况与分体式反应器和分隔一体式反应器的去除情况类似,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CIP的平均去除率为60.87%;当进水CIP浓度为2.00 mg/L时,CIP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58.30%;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CIP的平均去除率仅为48.00%。
综上可知,随着进水CIP浓度的增加,各反应器对CIP的去除率均有所下降,说明反应器对CIP的去除有一定的限度,CIP浓度过高会抑制CIP的去除效率。反应器中CIP的去除主要通过3个途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吸附、生物降解及膜截留[6]。3种反应器对CIP的去除效能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其原因是3种反应器对CIP的去除原理基本一致,主要区别在于反应器的形态不同。3种反应器中分隔一体式反应器对CIP的去除率最高,因为分隔一体式反应器内混合液可自由流动,实际水力停留时间与理论值更接近,而分体式反应器混合液的水力停留时间在MBBR段与MBR段各占一半,且MBR段的生物量远小于MBBR段的生物量。
2.2 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对反应器去除COD的影响
不同进水CIP浓度下3种反应器对COD的去除效能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进水CIP浓度的增加,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下降。利用分体式反应器处理,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3.65%;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分体式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90.30%,相较于CIP浓度为1.00 mg/L时略有下降,但对COD的去除效果仍然较好;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分体式反应器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88.06%,出水COD平均浓度为42.00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对于分隔一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4.05%;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90.44%,相较于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有所下降;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87.36%。对于混合一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3.07%;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下降到90.00%;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COD的平均去除率进一步下降,仅为88.01%。
综上可知,3种反应器中刚投加CIP及刚改变CIP浓度时对COD的去除均有明显的波动,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反应器内的微生物对CIP产生一定的耐药性,使反应器对COD的去除趋于稳定。CIP的存在会抑制细菌的活性,CIP浓度越大抑制效果越明显[5]。总体来说,在不同浓度CIP负荷下,经3种反应器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仍可以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2.3 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对反应器去除[NH+4]-N的影响
不同进水CIP浓度下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效能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3种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进水CI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于分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4.35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7.81%,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5.25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4.90%,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上升到7.39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仅为78.91%。对于分隔一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4.46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7.42%;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4.78%,出水平均氨氮浓度为5.37 mg/L,同样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出水平均氨氮浓度升高至7.34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仅为79.63%。对于混合一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4.66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6.74%;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氨氮平均去除率为83.12%,出水平均氨氮浓度为5.99 mg/L,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7.12 mg/L,氨氮平均去除率下降到80.67%。
综上所述,随着进水CIP浓度的增加,3种反应器处理后出水氨氮浓度也随之上升,且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 mg/L时,出水氨氮已经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这说明CIP的存在会抑制硝化过程,可能是因为CIP的存在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生长[7]。
2.4 不同浓度环丙沙星对反应器去除TN的影响
在不同进水CIP浓度下3种反应器对TN的去除效能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3种反应器对TN的去除效能随着CI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对分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14.35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TN平均去除率为64.84%;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17.50 mg/L,此时已经不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平均去除率下降到56.57%;当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上升到21.22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7.27%。对于分隔一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14.23 mg/L,TN平均去除率为65.71%;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56.49%;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上升到21.45 mg/L,此时TN平均去除率仅为46.80%。对于混合一体式反应器来说,当进水CIP浓度为1.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14.15 mg/L,TN平均去除率为65.01%;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2.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上升到17.04 mg/L,TN平均去除率下降到58.33%;当进水CIP浓度增加到5.00 mg/L时,出水TN平均浓度为21.57 mg/L,TN平均去除率仅为4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