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要点
作者: 甘世荣
摘 要:刺梨是贵州省12个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且在贵州省多数市县均有大面积种植。由于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种植技术及果园管理体系等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部分地区的刺梨产量、品质及效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从而陷入低产低效的困境。笔者从刺梨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出发,提出品种改良、林地补植、加强水分管理、合理修枝剪形、科学施肥和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措施,旨在促进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
关键词:刺梨;低产低效;修枝剪形
中图分类号:S661.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3-79-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3.017
0 引言
刺梨又称刺梨子,属蔷薇科蔷薇属多年生落叶灌木[1-2],花期为5—7月,果期为8—10月。刺梨果实既可食用又可药用[3],其果实及花朵如图1、图2所示。贵州省野生刺梨资源分布居全国之首。2017年,贵州省部分地区开始规模化种植刺梨;2019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把刺梨作为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通过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使刺梨的种植规模得以迅速扩大。2020年,六盘水市的刺梨种植面积达59.3万hm2,刺梨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4%[4]。
1 刺梨低产低效林改造工程概况
参与改造的刺梨低产低效林总面积为667 hm2,存在的问题包括疏于管理、果树挂果率低、品质差,见图3。部分区域病虫害较为严重,且有向全园蔓延的趋势。刺梨病虫害见图4。采用综合改造方式,以补植、修枝整形、复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为主。于2022年1月完成改造验收工作,实际验收面积为667 hm2,涉及7个乡(镇)、19个村。
2 刺梨低产低效林改造的必要性
2.1 提高刺梨产量和品质的需要
在刺梨林建设初期,采用大面积连片种植,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支撑和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导致无法满足刺梨植苗、水肥管理、树形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环节的要求,出现重种植、轻管理的现象,使刺梨生产陷入低产、低效困境(表现为刺梨单株产量不高、果实偏小、品质不佳),进而出现滞销的情况[5]。因此,对低产低效的刺梨林进行相应的改造是提高刺梨产量和品质的必由之路。
2.2 提高群众经济收入的需要
刺梨是贵州省主推的特色农产品[6],推进其产业化发展能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和谐发展。部分地区的刺梨产量低下、品质不佳,导致实际投入大、收益低。这势必会严重打击当地群众种植刺梨的积极性,严重阻碍刺梨产业的发展。对刺梨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能有效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3 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贵州省高海拔地区的土地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且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对低产低效刺梨林进行有效改造,可促进刺梨树健康生长,提高森林覆盖率,对防治土地石漠化、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7-8]。同时,森林植被在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极大改善当地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减少农作物受灾面积[9]。因此,对刺梨低产低效林进行改造可满足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的需要。
3 改造技术要点
3.1 品种改良
刺梨品种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刺梨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选择“贵农5号”“贵农7号”或“贵农2号”对刺梨林进行品种改良,移除长势不佳、病虫害严重的刺梨,并补种主推品种。在秋季或春季补种时,采用扦插方式进行培育,完成扦插后应将土壤浇透,同时添加一定的覆盖物(减少水分散失)。
3.2 林地补植
3.2.1 补植密度
刺梨林种植密度过大,会影响刺梨树的光合作用和挂果率,导致刺梨果实小、品质差;种植密度过小,刺梨果实的品质虽好,但产量不高。一般情况下,刺梨林种植密度控制在1 650株/hm2左右。对密度过小的区域,可采用见缺补缺、见空补空等方式进行补植;对密度过大的区域,可适当进行疏苗。
3.2.2 植苗
植苗时,栽植穴的直径为30 cm、深度为25 cm。栽植时应剪去苗木的伤根,舒展根系后放入栽植穴,分层填土踏实,覆土一般高出地面5~10 cm。完成栽植后要浇足定根水,使刺梨苗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
3.2.3 补植时间
在每年12月至次年3月的阴雨湿润天气进行补植,刺梨苗的存活率最高。
3.3 加强水分管理
刺梨树根系分布浅,抗旱能力弱,其水分需求关键期在3—5月(此时刺梨正处于开花期、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而贵州省的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因此,在刺梨树需水关键期,需要视旱情(田间相对含水量在60%以下)及时进行灌溉,在果实成熟采摘前2~3 d停止灌水。在雨季来临前要提前设置好排水沟,并及时进行排水。
3.4 合理修枝整形
刺梨树的适宜树形为自然丛生形,其树冠无主干、层性弱,一般基部着生8~10个主枝(斜生或直立生长),枝条生长无明显顶端优势。在对人工栽培的刺梨树进行整形时,应以不控制主枝数、保持自然多干的树形为主。若修剪过重,会导致刺梨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大幅降低,且不利于刺梨树早日挂果。对刺梨树的修枝整形可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刺梨幼苗期,以轻剪为主,主要选定和培养主枝,主枝过密时需要进行适当疏剪,其他枝梢作为营养枝保留时一律不剪。第二阶段为刺梨树初结果期,修剪以落叶后的冬剪为主,以生长期的适量疏剪为辅。在刺梨树落叶后,疏剪病虫枝、枯枝、过密枝和衰老枝,能改善下部和内膛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光合效率。为了促进早结果、早丰产,应尽量选留健壮的1年生徒长性枝组来培养大型结果母枝群。第三阶段为刺梨树盛果期,修剪以落叶后的冬剪为主,剪除枯枝、病虫枝和衰老枝(应采取截断方式对衰老的多年生枝进行修剪),盛果期刺梨树的修剪量应不低于总枝量的15%。
3.5 科学施肥
3.5.1 科学施用基肥
在采果结束后,需要及时撒施基肥(一般为腐熟的有机肥,包括鸡粪、羊粪、牛粪、猪粪等),并对不同的有机肥适当配施一定量的速效氮肥,有机肥施用量通常为15 000~22 500 kg/hm。为保证施肥效果,一般采用挖沟深施的方式施用基肥,并用土壤覆盖。施肥沟一般设置在刺梨树树冠滴水线下方,通常为环状或条状,沟深40~50 cm。
3.5.2 科学追肥
在刺梨树抽梢前(一般为2月份)追施一次氮肥[10]。对树龄在3 a及以上的刺梨树,每株施用250~300 g碳酸氢铵;在6月初和7月初分别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每株施用量为300~500 g。由于6月份、7月份的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单独追施氮肥很容易诱发白粉病,因此需要合理控制氮肥的施用量,并加强对白粉病的防治。
3.6 加强病虫害防治
刺梨常见的病害包括白粉病、烟煤病、褐斑病等,常见的害虫有黄刺蛾、梨小食心虫等[11]。病虫害发生会导致刺梨产量下降,严重时甚至会绝收,还会导致刺梨品质降低,影响刺梨销售。因此,病虫害防治是果园日常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用25%粉锈宁2 000倍液或抗生素BO-10等生物制剂按一定比例兑水后均匀喷洒叶片,能有效防治白粉病。及时清除刺梨园内的杂草、杂物,并在黄刺蛾幼虫初孵期用辛硫磷1 000倍液均匀喷洒叶片,能有效防治黄刺蛾。针对梨小食心虫,可在刺梨采收后,及时对刺梨树进行修枝剪形,加强果园水肥管理。烟煤病可用40%氧化乐果按一定比例兑水后均匀喷洒叶片进行防治。褐斑病可用50%多菌灵按一定比例兑水后均匀喷洒叶片进行防治。
4 结束语
刺梨作为贵州省12个主要特色优势农产品之一,相关产业发展正逐步推进。刺梨栽植园应按照刺梨特性及生长环境进行相应的水肥管理,并适时修枝剪形,提高刺梨产量和品质,进而实现刺梨的丰产丰收,促进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海英.龙里县刺梨低效林改造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农家科技(理论版),2019(12):114.
[2]张杰荣.良种刺梨育苗与栽培技术[J].乡村科技,2019(22):95-96.
[3]龚付平.刺梨种植管理技术[J].乡村科技,2020(19):90-91.
[4]任民龙.贵州省刺梨资源开发利用及对策[J].现代食品,2023(10):223-225.
[5]郑雷.六枝特区刺梨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21(22):113.
[6]杨盛叶.贵州省刺梨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山西农经,2023(18):87-91.
[7]梁钧.长顺县石漠化区域经济林光合作用特点分析[J].绿色科技,2023(16):73-76.
[8]陈岭.欠发达地区规模种植经济林的可行性分析——以贵州省黔南州刺梨产业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5(2):60-62.
[9]邱光明.盘州市刺梨产业化发展对策及其在退耕还林中的应用[J].生态环境与保护,2020(4):19-20.
[10]樊卫国,王梦柳.光照强度减弱对刺梨吸收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影响[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1):12-19.
[11]段灵琴.刺梨的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J].乡村科技,2017(16):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