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洪市镇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

作者: 王海华

芦洪市镇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0

摘 要:烟稻轮作是一种交替种植水稻和烤烟的种植模式。采用该模式不仅能促进烟草生长,还能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种植水稻后再种植烤烟,种植效果更理想,可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因此,探索适合不同地区的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芦洪市镇烟稻轮作示范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芦洪市镇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及烟稻轮作的基本情况,并整理和归纳了烟稻轮作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旨在推动烟稻轮作种植模式实现更广泛的应用,为其他地区应用烟稻轮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稻轮作;栽培;主要技术;示范;推广

中图分类号:S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91-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18

0 引言

烟稻轮作模式是东安县芦洪市镇的主要种植模式之一,能有效降低病虫害对作物的侵害,确保土壤肥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产生积极影响。对烟稻轮作栽培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进行总结,可推动烟稻轮作模式在更大范围应用,有助于实现烤烟和水稻产量、效益双提升。

1 芦洪市镇推广应用烟稻轮作模式的优势

1.1 自然条件和种植基础优势

芦洪市镇位于东安县中北部,距东安县县城44 km,距永州市冷水滩区20 km。该镇主要地形为溪谷平地,其次为岗地和丘陵,总面积为136.39 km2,农业人口有5.7万余人,农业耕地面积广阔,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 000 hm2,人均约为0.05 hm2。芦洪市镇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阳光充足,雨水丰沛,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气温为17.8 ℃,年降水量为1 180~1 490 mm。该镇土地肥沃,农作物生长周期相对较长,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适宜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为烟稻轮作模式的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烟稻轮作种植模式示范推广与应用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提高烤烟与水稻的生产效益,促进当地实现增产增收[1]。

1.2 政策支持

近年来,东安县坚持“以烟促粮,烟粮协同”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重农抓粮”大局,稳步推进烟稻轮作产业发展,并出台《东安县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发展烤烟生产的意见》(东政发〔2023〕1号)文件,持续实施优惠政策,稳定发展烤烟产业。芦洪市镇党委、镇政府审时度势,及时出台《关于发展2023年烤烟生产的意见》(芦发〔2022〕35号)文件,促进芦洪市镇烟叶产业实现长远发展,并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抢抓机遇,迅速调整产业布局,优化种植区域、种植主体和技术队伍,从富民强镇、乡村振兴、行业发展战略性高度来谋划,积极推动烟稻轮作发展。

1.3 芦洪市镇示范推广烟稻轮作情况

2023年,芦洪市镇的烟稻轮作示范区主要分布在小福村、金润村、伍家桥村、白木村等地,共涉及20个村、42户种烟大户,全镇烤烟种植面积已达240 hm2,比上年增加了146 hm2,增幅为155.3%;现代化生物质颗粒燃料密集烤房增至180座,比上年增加了100座,增幅为125%;示范区的烤烟平均产量为2 197.5 kg/hm2,产值为79 593.45元/hm2;示范区的烟后水稻平均产量为7 387.5 kg/hm2,产值为22 162.5元/hm2;示范区的全年平均总产值为101 755.95元/hm2,扣除成本后,平均纯收入为34 255.95元/hm2,平均增收19 930.95元/hm2,增幅为139%。应用烟稻轮作模式在实现增产增收的同时,取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

2 烤烟栽培技术

烤烟的核心栽培技术包括烟田冬前深耕、育健壮苗、科学整地、适时移栽、配方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打顶抹杈、分类采收等。

2.1 冬前深耕

在收割完晚稻后,应及时开挖放水口,排除田中积水,使土壤含水量满足适宜翻耕的要求,并于12月之前完成植烟土地的深翻工作。原则上,翻耕时间越早越好,且翻耕深度在20 cm以上。

深耕可适度打破犁底层,并将部分生土翻到地表,借助冬前光热晒土育肥,使土壤微生物活动增加,促进生土变熟土。深耕有利于加深耕作层;晒垡、冻垡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深耕还可改变地上杂草、地下害虫的生存环境[2]。

2.2 育健壮苗

芦洪市镇主要种植的烤烟品种为云烟87,于每年12月上中旬播种,采用泡沫穴盘漂浮育苗。

2.2.1 施苗肥

泡沫穴盘入池前,应在标准苗池中注入干净、清洁的井水或自来水,水深10 cm左右。在池水中,按100 kg水施入0.1 kg含N量在15%以上的烤烟专用复合肥或漂浮育苗专用肥料,使氮素质量浓度保持为150~200 mg/L。施肥时,先将肥料用热水溶解,再均匀混入池水即可。

2.2.2 温度、湿度控制

烟草种子的萌发温度在13 ℃以上,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26 ℃。从播种到出苗过程中实施严格的温度和湿度控制措施,可确保烟草的高出苗率、出苗的均匀性和一致性。从烟草出苗期到小十字期,在12:00左右,要确保通风与排湿良好,以防病害。从烟草大十字期到成苗期,应避免温度出现显著变化。当棚内温度低于18 ℃时,要关棚保温;当棚内温度超过28 ℃时,要及时通风降温,确保棚内最高温度不超过35 ℃。在烟草成苗期将棚膜四周卷起,有助于烟苗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促进烟苗健壮生长。

2.2.3 病虫害预防和控制

防治病虫害是实现卫生育苗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①少摸烟苗。触摸前用肥皂清洗双手,并对生产工具进行消毒处理等。②及时通风换气,可避免立枯病、猝倒病等病害的发生。③遮住孔隙,防治绿藻。当绿藻较多时,可喷施0.2%~0.5%的硫酸铜溶液。④剪叶消毒。当烟苗长到五叶一心时开始剪叶,一般剪叶2~3次。剪叶前24 h,喷施3%超敏蛋白微粒剂3 500~5 000倍液。剪叶前要对工具进行消毒,如用20倍液的有效氯漂白粉(30%)或300~500倍液的二氧化氯(10%)进行消毒,最好剪完一个苗池消毒一次。剪叶后3 d左右,可喷施一次防花叶病的药。可使用电动剪叶自动消毒设备,在剪叶的同时进行消毒处理。⑤栽前检测。移栽前应进行抽查,避免带病带毒的烟苗被移栽到大田。

2.3 科学整地

移栽前30 d,按照水田1.2 m和旱地1.1 m的标准进行开厢起垄,要确保垄面平整,垄高超过35 cm,沟底深度统一,垄向与排水方向一致。在修整围沟、腰沟(低于垄体底部10~15 cm)时,要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水干。移栽前,根据株距(50 cm)挖坑,并撒施底肥。杂草较多时,要对杂草进行治理,每667 m2田地可施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00~150 g、50%仲灵·异松乳油160~200 g等。可喷施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用来防治地老虎。在除草后5~7 d,方可移栽再覆盖。

2.4 适时移栽

移栽烟苗时,要注意掌握移栽时间,进行大田移栽时做好“三带一深”(带水、带肥、带药、深栽)。通常于3月11—20日进行移栽,采用膜下移栽时,可提早移栽(六七叶一心时移栽),采用膜上移栽时,可适当延后(七八叶一心时移栽)。同一品种烟苗的移栽时间应控制在7 d内,烟草植株在大田环境下的生长期应不少于120 d。移栽时,要统一移栽规格。一般每667 m2田地可栽“田烟”约1 100株,每667 m2田地可栽“地烟”约1 200株,“田烟”的行株距为120 cm×50 cm,“地烟”的行株距为110 cm×50 cm。

2.5 施配方肥

种植烤烟过程中,施肥方法有大穴环施法、双层施肥法、“101”施肥法等。根据“云烟87”的需肥特点,结合当地土壤普查数据及气候情况,芦洪市镇烤烟大田施肥基本按mN∶mP∶mK= 1.0∶1.0∶(3.0~3.5)的比例来确定氮磷钾肥的用量(见表1)。在生产实践中,肥料的使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

由表1可知,烤烟种植应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组合的施肥方式,即采用“控氮、稳磷、补钾、足基肥”的方式进行科学合理施肥。这可以促进烟株早生快发,并提高烟叶产量。

2.6 加强田间管理

在完成烟苗移栽14 d后,第一次追肥后就可进行小培土,培养烟茎基部。在大田烟株团棵后,应将剩下的氮肥全部撒施到土壤中,除去2~3片底脚叶,并及时进行大培土[3]。同时,要科学控水:在缓苗阶段要浇足“定根水”,伸根阶段的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左右即可,植株旺长阶段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可控制在80%左右,成熟阶段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70%左右。此外,需要根据烟株的具体状况来调整水分供给。如烟叶在中午出现轻微凋萎,在傍晚逐渐恢复,说明土壤还不缺水,若烟叶全天呈萎蔫状态,则说明缺水。缺水时应及时灌溉,以补充水分。烤烟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重点是进行化学防治。例如,在黑胫病发病初期,可通过灌根的方式施用58%或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药剂进行防治;在青枯病发病初期,可通过灌根的方式施用72%农用链霉素的4 000倍液或77%杀得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进行防治[3]。注意交替使用化学药剂,每7~10 d灌根1次,连续施用2~3次,每株烤烟灌液300~500 mL。

2.7 及时打顶抹杈

打顶后同步抹杈,有利于烟叶成熟落黄,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打顶抹杈既能促进次生根萌发,增加根的深度和密集度,也能促进烟碱的合成,使叶内烟碱含量提高,同时还可调控烟株的长势与长相。打顶抹杈能增强田间通风性和透光性,降低烟田空气湿度[4]。去掉烟蚜赖以生存的幼嫩组织,还可有效减轻虫害和依靠烟蚜传播的病毒病害。

2.7.1 打顶时机

选择晴天(雨天不打顶)进行打顶。长势正常烟株于初花期打顶,即烟田有50%的烟株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分别进行一次性打顶或分两次打顶。对于长势过旺的烟田,应适当推迟打顶,从而消耗一部分氮素,并尽可能多留2~3片叶。对出现早衰的烟田,于现蕾期到拔节期打顶。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势正常的烟株,一定要在茎秆充分拔节、叶片节距拉长后,视情况进行初花打顶;一般正常生长的烟田应杜绝扣心打顶;对正常生长的烟株单株,有效留叶数为16~18片[5]。

2.7.2 打顶方式

打顶时,将整个花序连同顶部长度小于15 cm的叶片一起摘除,还要打去无效脚叶和不适用的下部烟叶。同一烟田的烟株现蕾基本是一致的,可采取一次性打顶;对现蕾不一致的烟株,可分两次进行打顶。打顶处理可使烟株高矮、成熟一致,便于统一采烤。打顶要点如下:对严重缺肥的烟田,采用扣心打顶的方式;对施肥过量的烟田,采用盛花打顶的方式;对施肥不足的烟田,采用现蕾打顶的方式;对施肥充足的烟田,采用初花打顶的方式。

2.7.3 及时抹杈抑芽

在打顶的同时,应抹去2 cm以上的腋芽,并在24 h内施用25%氟节胺乳油400倍液或36%仲丁灵乳油100倍液,采用杯淋或涂抹方式(用量为按15~20 mL/株)处理好每一个腋芽。施药后2 h内若遇下雨,要补施一次。

2.7.4 打顶抹杈时的注意事项

打顶抹杈时要注意的问题如下:一是田间有病株时,应先打健株再打病株,分类打顶能有效减少传染性病虫害;二是所留烟梗应高于顶叶2 cm以上,以免因伤口离顶叶太近而影响顶叶生长,并减小感染空茎病的概率;三是将打顶抹芽后的烟杈、烟芽等带出烟田,并集中进行处理。

2.8 分类采收

观察田间烟株的生长状况和外观,待下部叶6成黄、中部叶8成黄、上部叶9成黄时,即可进行采收,并分类安置到专门的烤房中。根据烤烟技术要求,合理控制烟叶烘烤的温度、湿度、风速和时间,实现对烟叶的排湿,并使其变黄,从而使烤烟品质达到最佳。

3 烟后水稻栽培技术

3.1 优选水稻品种

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品优、高产、抗性好、生育期较短的水稻品种。芦洪市镇烤烟田适合种植的晚稻品种有生育期为110~115 d的泰优390、泰优398、天龙一号、泰优银华粘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