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州市地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 杨荣兰摘 要:基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的气候特点,探讨地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通过对选种与处理、覆膜与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进行详细研究,提出适应该地区气候条件的栽培策略。研究提出,优选抗逆性强的花生品种,并结合科学整地、合理播种等措施,能有效提高花生的生长潜力和抗病虫害能力;应用地膜覆盖技术能显著改善土壤温湿度,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田间管理的重点在于开孔放苗、清棵、肥料管理、排涝防旱及控制徒长等环节,以确保花生健康生长;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河北;花生;地膜覆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95-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19
0 引言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平均气温为12.6 ℃,年降水量为565.0 mm,年日照时数为2 211.9 h。滦州市生产的花生以果白、果大、粒饱、色鲜、味美而著称,享有“东路花生”的美誉。然而,传统的种植方法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不高。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农业技术,可通过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抑制杂草生长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等,有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笔者结合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对地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 选种与处理
1.1 优选品种
不同的花生品种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有所不同。因此,只有选用适宜的花生品种,才能最大程度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根据滦州市的自然条件,应选择早熟、抗逆性强、适应干旱和抗病虫害的花生品种(如冀花4、唐油4号、唐8252等)。
1.2 种子处理
对种子进行处理能提高其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用药剂对种子进行消毒能预防土传病害,如在播种前每100 kg种子可用200~300 g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能起到消毒灭菌的作用。此外,还可通过晒种的方式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在日照良好的上午,将带壳的花生种子放在土场上晾晒,共晾晒2~3 d,可提高种子的生长潜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覆膜与播种
2.1 科学整地
在整地前,对土壤质地、pH值、养分含量、有机物含量和微量元素水平等进行测试和分析,并调整土壤条件,从而满足花生的生长需求[1]。一般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土质肥沃、透气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质土壤地块,整地前每667 m2的土地施用优质土杂肥4 000 kg、标准氮肥20~25 kg、饼肥40~50 kg。使用拖拉机或平整机等对土地进行整理,确保土地表面平坦,避免水分积聚和坡度不当。覆膜前,采用机械或化学方式清除杂草。播种前5~6 d起埂做畦(以南北向最适宜),埂距90 cm、埂高12 cm、埂面宽60 cm、沟宽30 cm。
2.2 覆盖地膜
花生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地膜是聚乙烯(PE)薄膜,一般选择厚度为0.01 m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薄膜。可采用机械覆盖器具覆盖地膜;盖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伸平拉紧,使地膜紧贴地面,没有皱褶或气泡;覆膜后在其四周封平压牢,每隔3~5 m横压一条防风带。地膜覆盖完成后,要检查地膜的完整性,修复出现损坏的地膜,并确保将地膜边缘埋入土壤中,以防止风吹雨淋导致地膜出现移位的现象。另外,要定期检查地膜下的土壤湿度,确保土壤水分得当。
2.3 合理播种
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对花生的生长和发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壤温度为12~20 ℃时是最佳的播种时间。在滦州市,通常在每年4月上中旬播种,且地膜覆盖后要保持土壤温度稳定[2]。花生的播种深度为3~5 cm,行间距则取决于花生的品种和土地条件,但一般为30~50 cm。可使用2BFD-2B(C)型小型四轮拖拉机进行播种。为避免过度密植或稀植,每667 m2的土地保苗10 000穴或20 000株即可。播种完后要喷除草剂,用60%杀草胺与40%除草醚乳粉按1.0∶1.5的质量比混合,每667 m2土地喷施0.4 kg。
3 田间管理
3.1 开孔放苗
在花生植株长出第一片真叶时,要进行开孔放苗,以促进幼苗的早期生长。开孔放苗前要仔细观察花生植株,确保花生已长出第一片真叶,一旦确定时机合适,就可进行开孔操作。通常情况下,开孔直径约为3 cm。开孔时要避免损伤植株,可使用专门的工具(如开孔器)在地膜上轻轻打洞;开孔后也要力保持地膜的完整性,以确保其他地方的地膜仍能有效覆盖土壤。完成开孔后,还要在每个孔洞处放一把湿土,用以保持土壤湿度,有助于花生幼苗在孔洞中茁壮成长。开孔放苗能减轻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可提高植株光合作用的效率,有助于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
3.2 及时清棵
清棵的最佳时机是花生植株的主茎上出现两片复叶。首先,清棵能确保膜孔的通风性和采光,对花生植株的生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清理膜孔上的土堆能使植株更好地接触阳光,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助于增强植株的生长潜力,从而增加产量。其次,清棵有助于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当土堆覆盖膜孔后,不仅会限制植株的生长空间,还会导致植株争夺有限的养分和水分资源。清理土堆能有效减少植株之间的竞争,使花生植株能各自充分生长,从而提高花生的生长效率。最后,清棵还有助于防止杂草滋生和害虫藏匿。清理土堆能有效减少杂草的生长,减轻农民负担。同时,清棵也能使种植户更容易观察和管理花生,有助于早发现和处理害虫问题,从而减少害虫对花生的危害[3]。
3.3 肥料管理
田间管理的关键在于合理的肥料管理,这直接关系到花生的养分供应和生长发育。科学合理的施肥对提高花生产量和品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根据土壤肥力测试结果和花生养分需求来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通过全面的土壤肥力测试和分析,为制定合适的施肥计划提供依据。通常情况下,花生生长所需要的主要养分包括氮(N)、磷(P)和钾(K),但还要考虑微量元素的供应。
其次,根据花生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施用肥料。在花生盛花期,每667 m2土地喷施20~30 L的0.5%矮壮素,可促进植株均衡生长。在开花前后,每667 m2土地可叶面喷施4%过磷酸钙水溶液20~30 L,喷施2~3次。开花后20~30 d,每667 m2土地可喷施2~3次0.1% B9溶液。结荚后期,每667 m2土地可叶面喷施0.1%尿素、3%过磷酸钙、0.4%磷酸二氢钾混合液30~50 L。上述这些施肥措施可根据花生的具体生长阶段和养分需求来制定和实施。
最后,要进行密切监测和肥料施用调整。应定期检查花生植株的生长状况和检测土壤养分水平,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对肥料的施用进行调整。如果出现养分不足或过多的情况,可增加或减少肥料的施用频率和施用量,以确保花生能获得适当的养分供应。
3.4 排涝防旱
在花生田间管理过程中,排涝是一个重要举措,可确保土壤排水良好,防止水分滞留。同时,在干旱时要供应足够水分,以保障花生植株的生长和发育。
首先,要确保土壤排水良好。排水系统(如排水沟或排水管)的应用能防止田间积水,并防止因水分滞留而导致花生根系出现根腐病等问题。在设置排水系统时,要考虑地形和土壤类型,确保排水通畅。
其次,在干旱情况下,对花生田进行灌溉是非常重要的,要确保花生植株能获得足够的水分,促使其正常生长。可通过喷灌或滴灌系统对花生进行灌溉,灌溉的关键是确保水分均匀分布。应根据实际降水情况和花生对水分的需求来制定水分管理计划,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
3.5 控制徒长
当花生植株高度超过40 cm,且呈现徒长趋势时,应采取措施以避免过度徒长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不利影响[4]。每667 m2土地叶面喷施5%烯效唑溶液4 kg,连续喷施1~2次,有助于减缓茎叶的生长速度,使花生植株能集中能量和养分用于荚果的形成和发育。喷施烯效唑不仅能控制花生徒长,还能促使荚果更加饱满,提高饱果率和出仁率。有研究表明,施用烯效唑可使花生的产量增加6.6%~15.8%,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除了烯效唑,还可使用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剂,如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一般每667 m2土地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70 g,兑水30 kg,喷洒1~2次,同样能有效控制花生植株徒长。
4 病虫害防治
4.1 病害防治
花生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包括根腐病、花生立枯病和锈病等。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首先需要选择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花生品种;其次是采用合理的轮作方式,以减少病原微生物在田间积累,降低土传病害的传播风险;最后是在必要时使用合适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注意根据农药说明书上的内容进行正确施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4.1.1 根腐病
根腐病最明显的发病症状是花生植株根部变软、变黑,甚至腐烂,导致根系无法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由于根系受到病原菌侵害,植株无法获得足够的水分和养分,叶片会逐渐变黄、萎缩,导致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产量大幅下降。根腐病通常在土壤湿度过高时发病。覆盖地膜会导致土壤的蒸发速率降低,使土壤湿度上升;如果土壤过湿,会加速根腐病病菌的滋生。为了有效防治根腐病,在地膜花生栽培过程中,除了要保证合理的排水管理、选择抗病品种、保持适当的栽培密度、及时清除植株残体外,每667 m2土地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5 kg,加水500 kg稀释后灌根。
4.1.2 叶斑病
在花生栽培过程中,叶斑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最明显症状是花生植株的叶片上出现黑色或暗褐色斑点(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状)[5]。随着病害发展,叶片上的斑点会逐渐扩大,并有可能融合成更大的斑块,这些斑点通常具有明显的黑色或暗褐色边缘。受到叶斑病侵害的花生叶片会逐渐变黄,然后枯死,从而导致植株叶片减少,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对养分的吸收,最终导致花生产量和品质降低。叶斑病主要由真菌引起,真菌通过侵入叶片组织引发病害。此外,高湿度环境会为叶斑病病原菌的繁殖和病害的扩散提供有利条件。为了防治叶斑病,可采取选择抗病品种、避免过于密植、保持通风、及时清除病叶、选用灭菌种子等措施。此外,还可通过叶面喷洒50%多菌灵1 000倍或70%托布津1 500~2 000倍稀释液,对叶斑病进行防治。
4.2 害虫防治
河北省花生种植区常见的害虫包括蛴螬、蚜虫等,可采取以下措施防治。
4.2.1 生物防治
引入害虫的天敌,如瓢虫、寄生性昆虫,有助于控制蚜虫等害虫的数量,可维护生态平衡和减少农药使用[6]。瓢虫主要以蚜虫为食,能降低蚜虫数量,减轻蚜虫对花生植株的危害程度。可采取措施(如维护一定的植被覆盖、提供花朵等),为害虫的天敌和捕食性昆虫提供适宜的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避免对有益昆虫造成伤害。此外,要定期监测田间害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可利用黄色粘虫板、诱虫器等器具诱捕害虫。一旦发现害虫的数量明显增加,可通过引入天敌来防治害虫。
4.2.2 化学防治
虫害严重时,可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遵循农药标签上的使用说明,确保安全使用农药[7]。例如,每公顷花生田用40%辛硫磷乳油135 L兑水7 500 kg喷施,或将3%辛硫磷毒沙3 375 kg均匀地撒在植株根际,每隔10 d用药1次,连续用药2~3次,可有效防治蛴螬;喷施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或50%菊杀乳油1 000~1 500倍液等,能有效防治地老虎。
4.2.3 物理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