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流产的常见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 毛军礼

摘 要:母牛流产是牛养殖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导致母牛流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因素为饲养管理不当和疫病。如果不及时找出母牛流产的具体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将会给养殖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对母牛流产的常见原因、流产类型及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和治疗措施,以减少临床上母牛流产的发病率,为母牛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母牛流产;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11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25

0 引言

母牛流产是指胚胎或胎儿与母体的正常生理关系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妊娠过程中断的一种病理现象。根据症状的不同,流产可分为隐性流产、早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胎儿腐败气肿等。导致母牛流产的原因有饲养管理不当、感染某些疾病、自身繁殖能力差等,如果不正确处理,就会导致母牛的繁殖性能降低,并严重损害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1 主要原因

1.1 非传染性因素

1.1.1 母牛年龄问题

母牛年龄是影响其繁殖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情况下,青年母牛(尤其是初产母牛)发生流产的概率较高。这是因为大多数低龄母牛的生殖系统未完全发育成熟,非常容易出现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的现象,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最终导致流产。老年母牛可能因生殖器官老化、慢性疾病或其他健康问题而导致繁殖能力下降,从而增加流产风险。

1.1.2 营养不良

日粮配比不科学,则无法满足妊娠期母牛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这不仅会使母牛的生产能力下降,还会使胎儿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从而导致流产。此外,饲料中缺乏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可能会造成母牛的生殖器官病变或生殖激素紊乱,从而引发流产。

1.1.3 饲养管理不当

1.1.3.1 投喂饲料不当导致流产

在饲养过程中,给母牛饲喂变质、发霉、含有激素或有农药残留的饲料,可能会使母牛机体中毒,从而导致母牛流产。食用过多酒糟类、油饼类食物或容易发酵的草料,也会导致母牛流产。

1.1.3.2 机械性流产

母牛机械性流产通常是由饲养管理或役用过程中受到不当对待而引发的。例如,母牛之间因食料不足、占地空间不够等原因而发生争斗,或在管理过程中母牛遭到暴力驱赶、役用过度等,都有可能使妊娠期的母牛出现子宫收缩的现象,进而引发流产。

1.1.3.3 应激性流产

应激性流产是指母牛在受到环境、管理或其他应激因素(包括但不限于高温、寒冷、噪声、运输、过度驱赶、饲养密度过大、突然改变饲养环境等)的刺激而产生的过度应激反应,从而导致其发生流产。当母牛处于应激状态时,其生理机能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到妊娠过程。

1.1.4 药物使用不当

对妊娠期母牛误用腹泻药、子宫收缩药、麻醉药等药物,可能会导致母牛子宫收缩,会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进而引发流产。此外,一些中药(如大黄、芒硝等)也会通过刺激肠道,使母牛产生反射性运动,并引起子宫收缩,最终导致母牛流产。

1.1.5 非传染性疾病导致

1.1.5.1 生殖器官疾病

一些生殖器官疾病会影响母牛的正常生理功能,影响胎儿的发育环境,从而增加流产的风险。慢性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疾病可能会向子宫或胎膜蔓延,并对胎儿造成危害,从而导致母牛流产。此外,母牛患有先天性子宫发育不全、卵巢机能障碍、子宫内膜变性等疾病时,也有可能造成母牛流产。

1.1.5.2 有多次流产史

有多次流产史的母牛更容易再次流产。这是因为每次流产都会对母牛的生殖器官造成一定损伤,增加后续流产的风险。此外,流产还会引发一些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内膜炎、宫颈炎等),会进一步增加流产的风险。

1.2 传染性因素

很多传染病(如布鲁氏杆菌病、病毒性腹泻、钩端螺旋体病、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都会引起妊娠母牛流产。染病后,母牛的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或死亡,最终引发流产。

1.2.1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也称为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通过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传播。患有该病的母牛易出现流产或早产现象。

1.2.2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其中,哈德乔型钩端螺旋体是引起妊娠母牛流产的主要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进行传播。母牛感染该病后,病原体可侵害其生殖系统和胎儿,从而导致母牛流产。

1.2.3 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传染病,可通过多种途径(如饲料、饮水等)进行传播。当妊娠母牛感染该病毒后,病毒可能会侵害胎盘中的胎儿,导致胚胎死亡,从而使母牛流产。

2 临床症状

2.1 隐性流产症状

隐性流产大多发生在母牛的妊娠初期:母牛在配种后30 d左右,会再次出现发情现象。发生隐性流产时,死亡的胚胎可能会被母体吸收,也有可能随尿液排出而未被发现。因此,隐性流产往往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2.2 早产症状

产出不足月的活胎叫做早产。早产的母牛也会表现分娩症状(如阴唇和乳房肿胀、有透明的黏液从阴门流出等),过程与正常分娩基本相同,但产下的胎儿没有足月,导致胎儿的抵抗力较弱,存活率较低。

2.3 排出死胎

产出没有变化的死胎也叫做小产,是指母牛在妊娠前期或后期因某些原因导致妊娠中断,胎儿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并被排出。妊娠早期的母牛患病时,往往因未表现出任何分娩征兆就将胎儿排出而被忽视,而妊娠后期的母牛患病时,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临产症状。如果产下的胎儿个体相对较小,则能顺利排出母体;如果产下的胎儿个体相对较大,则要立即采取助产措施,防止母牛发生难产。

2.4 稽留性流产症状

稽留性流产又被称为死胎停滞,分为胎儿浸溶和胎儿干尸化(或称木乃伊胎)。

2.4.1 胎儿浸溶

胎儿浸溶是指胎儿在死亡后,其软组织发生液化,但骨骼依旧残留于子宫内。主要症状有母牛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沉郁、瘤胃蠕动减弱并伴有腹泻等,有时甚至能看到或摸到镶嵌于子宫颈管中的股骨,母牛的阴道和子宫颈黏膜红肿。

2.4.2 胎儿干尸化

胎儿干尸化是指子宫内的胎儿死亡后,其组织中的水分及胎水被母体吸收,胎儿逐渐变硬,最终形成干尸。在妊娠期间或妊娠期满后,母牛未见临产前征兆或胎儿未排出,直肠检查后发现子宫内无胎水且有硬物。

3 预防措施

3.1 加强种牛筛选

选择健康的种牛对预防母牛流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应防止引入疫区的种牛,并对新引进的种牛进行隔离检疫。其次,应尽量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饲养条件的种牛品种。最后,应选择适龄和适当体重的种牛,并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同时了解其繁殖历史,优先选择繁殖记录良好的种牛。

3.2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3.2.1 加强种牛的日常管理

首先,应确保每只母牛都有足够的生活空间和食物,避免其因争夺资源而发生争斗。其次,要做好牛舍的清扫与消毒工作,使牛舍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再次,为了减少应激性流产的发生,饲养员应为母牛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稳定的生活环境,避免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或过度的刺激。最后,在驱赶牛群时,不要鞭打或暴力驱赶母牛。

3.2.2 加强种牛的营养供给

首先,应保证饲料营养物质充足、配比均衡,尤其要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其次,要保证饲料的质量,严禁饲喂发生霉变、有毒或受到污染的饲料。最后,饲喂要适量,切记不可在冬季给孕牛饮用冰水或空腹饮用冷水。

3.3 加强疫病防控和药物预防

首先,应深入了解当地可能导致母牛流产的疫病的流行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出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其次,定期为母牛接种相关疫苗(如布氏杆菌病疫苗、牛病毒性腹泻疫苗等),降低母牛因感染疾病而导致流产的风险。最后,定期对母牛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怀孕母牛有流产征兆,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以减少流产造成的损失。对有流产史的母牛,可在孕前注射黄体酮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从而提高保胎成功率。

4 母牛流产的处理和治疗

4.1 先兆性流产的处理和治疗

对出现流产征兆的妊娠母牛,若检查发现胎儿依旧存活,应遵循“以安胎促孕为主”的处理原则,可肌内注射80~120 mg黄体酮,每天1次,连用3 d[1]。若母牛子宫颈已经开放,且无法避免流产,可肌内注射50~100 IU缩宫素,使其尽快排出胎儿[2]。

4.2 损伤性流产的处理和治疗

可注射镇静解痉药物对损伤性流产进行治疗。根据母牛流产情况,可肌内注射30%安乃近30~50 mL,每天注射2~3次;也可皮下注射5~10 mg硫酸阿托品,每天注射2次[3]。

4.3 隐性流产的处理和治疗

对有隐性流产史的母牛,可在出现妊娠后30 d左右肌内注射50~100 mg黄体酮,每21 d注射1次,直至妊娠5个月为止[4]。

4.4 习惯性流产的处理和治疗

对习惯性流产的母牛,可用药物进行保胎。可根据上次流产的孕期,提前14 d左右肌内注射50~100 mg黄体酮,每隔1 d注射1次,连用3 次;也可提前7 d肌内注射1% 硫酸阿托品1~3 mL[5]。

5 结束语

母牛流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营养、疾病、环境和管理等方面。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病防控,并对染病母牛采取及时、合理的治疗措施,能有效降低母牛流产概率,保障母牛的健康和提高其生产能力,进而推动养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垚,肖陆龙.杂交母牛流产的中西医诊疗[J].中国畜牧业,2018(21):74-75.

[2]翟丽丽.母牛发生流产的原因、主要类型、症状及综合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0(3):113-114.

[3]阿依登古丽·卡巴尔巴依.妊娠母牛发生流产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20(9):98-99.

[4]刘明信.和牛流产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5):100.

[5]李强.母牛流产的病因、症状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6(11):113.

作者简介:毛军礼(1983—),男,本科,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业。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