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作者: 常红娟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0

摘 要:以2年生北美海棠“绚丽”嫁接苗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不同的栽培基质处理,比较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对北美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存在显著影响,泥炭、珍珠岩、木屑、田园土体积比为12∶2∶2∶4这一栽培基质更适宜北美海棠生长。

关键词:栽培基质;海棠;生长;生理指标

中图分类号:S685.9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124-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27

0 引言

北美海棠(Malus 'American')属蔷薇科苹果属木本植物,其树形优美,是不可多得的集观花、观叶、观果为一体的观赏树种,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目前城市流行的绿化树种。北美海棠适应性强,全国各地均可引种栽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1]。

适宜的栽培基质具备良好的理化特性,可为苗木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良好的透气性、适宜的保水性,是培育抗性强、质量高苗木的关键因子[2]。近年来,已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不同栽培基质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朱巧莲等[3]研究了花生壳替代泥炭土作为栽培基质对金线莲生长品质及基质性质的影响,发现花生壳替代泥炭土能提升基质肥力、促进金线莲生长、提高金线莲品质,33%泥炭土+67%花生壳的基质栽培效果最佳;武捷等[4]研究了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长的影响,发现不同基质配比处理对酸柚苗的苗高、地径、叶片增加数、总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影响显著,椰糠、表土、菜籽饼体积比为1∶1∶1的栽培基质较适合酸柚苗生长;于志民等[5]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发现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1年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叶片SPAD值、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影响,生红壤、火烧土、泥炭、河沙、有机肥体积比为(3~5)∶(2~3)∶(1∶2)~(3∶1)的栽培基质适宜猴樟1年生容器苗生长。为探寻适宜北美海棠的栽培基质,笔者于山东省滨州市进行了试验,以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地点位于山东省滨州市。试验苗为长势、株高一致的2年生北美海棠“绚丽”嫁接苗。

试验用容器为无纺布栽培袋,试验用基质材料包括泥炭土、珍珠岩、田园土、木屑。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单因素变量设计,根据各基质材料体积比的不同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T1处理(栽培基质中泥炭、珍珠岩、木屑的体积比为10∶5∶5),T2处理(栽培基质中泥炭、珍珠岩、木屑、田园土的体积比为8∶3∶7∶2),T3处理(栽培基质中泥炭、珍珠岩、木屑、田园土的体积比为12∶2∶2∶4),T4处理(栽培基质中泥炭、珍珠岩、木屑、田园土的体积比为6∶5∶7∶2),T5处理(栽培基质中泥炭、木屑、田园土的体积比为8∶8∶4)。各处理分别设置15个重复(栽培袋)。2022年3月15日,在每个栽培袋内定植1株幼苗。将植株全部置于同一条件下采取相同管护措施,每15日重新调整位置以避免因环境因素差异而影响试验效果。90 d后,分别测量各处理幼苗生长情况及生理指标。

1.3 测量指标及方法

2022年5月15日,测量北美海棠花朵数、叶面积;2022年9月15日,测量北美海棠株高、地径、生物量及部分生理指标。

株高:采用刻度尺测量。

地径:采用游标卡尺测量根部距离地面1 cm位置直径。

花朵数:采用计数法测量。

叶面积:采用透明方格法测量[6]。

生物量:各处理随机选择3株幼苗,清洗干净、吸干水分后称鲜重,装入牛皮纸袋置于烘箱内105 ℃杀青30 min,接着于烘箱内75 ℃烘干至恒重并称量。

生理指标:测量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7]。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栽培基质的化学性质

不同栽培基质的化学性质见表1。由表1可知,T1处理电导率明显高于其余4个处理;各处理pH值整体差别不大;有机质质量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T5处理(7.03%)、T4处理(6.25%)、T2处理(5.24%)、T3处理(4.47%)、T1处理(3.51%);速效磷、碱解氮质量分数均以T3处理为最高;速效钾质量分数以T4处理为最高。

2.2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生长的影响

2.2.1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生长指标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生长指标的影响见表2。由表2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株高、地径、花朵数、叶面积存在影响。不同处理海棠株高以T3处理为最高(183.57 cm,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2处理为最低(144.60 cm,与T4、T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地径以T3处理为最高(2.46 cm,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2处理为最低(1.90 cm,与T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花朵数以T3处理为最高(31.10朵),以T2处理为最低(13.35朵);不同处理海棠叶面积以T3处理为最高(30.25 cm2,与

2.2.2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幼苗生物量的影响见表3。由表3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幼苗总生物量、茎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存在影响,对根冠比影响不显著。其中,不同处理海棠幼苗总生物量以T3处理为最高(34.21 g),以T5处理为最低(15.41 g,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茎叶生物量以T3处理为最高(23.63 g,与T1、T2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4处理为最低(10.76 g,与T1、T2、T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根生物量以T3处理为最高(10.58 g),以T5处理为最低(4.49 g,与T1、T2、T4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根冠比差异不显著,整体在0.41~0.48。

2.3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幼苗部分生理指标的影响见表4。由表4可知,不同栽培基质对海棠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存在影响。不同处理海棠幼苗叶绿素质量分数以T3处理为最高(7.08 mg/g),以T5处理为最低(4.65 mg/g);不同处理海棠幼苗SOD活性以T3处理为最高[475.78 U/(g·min),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5处理为最低[185.34 U/(g·min),与T4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POD活性以T3处理为最高[243.63 U/(g·min)],以T1处理为最低[128.99 U/(g·min),与T4、T5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CAT活性以T3处理为最高[427.38 U/(g·min),与T1、T4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5处理为最低[295.02 U/(g·min),与T1、T2、T4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以T5处理为最高(0.84 mol/g,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4处理为最低(0.60 mol/g,与T2、T3处理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海棠幼苗脯氨酸质量分数以T3处理为最高(1.25 μg/g,与T1处理差异不显著),以T5处理为最低(0.65 μg/g)。

3 讨论与结论

不同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基质提供的养分也各不相同。研究表明,不同基质对木蝴蝶幼苗[8]、杉木组培苗[9]生长产生的影响较大。

此试验以泥炭、珍珠岩、木屑、田园土作为基质材料,研究了不同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测量了各基质栽培条件下北美海棠株高、地径、花朵数、叶面积及生物量积累情况,比较了叶绿素质量分数、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等生理指标。发现不同栽培基质对北美海棠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存在影响, T3处理(栽培基质中泥炭、珍珠岩、木屑、田园土的体积比为12∶2∶2∶4)更适宜北美海棠生长。这可能是由于此基质含有较多泥炭土,而泥炭土内包含部分纤维结构,可提高栽培基质电导率、有机质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同时,珍珠岩的加入有利于增加基质孔隙结构,提高基质水、气、热的交换能力,这也有利于幼苗的生长[10]。

参考文献:

[1]邓丽娟,沈红香,姚允聪.观赏海棠品种对土壤干旱胁迫的响应差异[J].林业科学,2011,47(3):25-32.

[2]何琴飞,彭玉华,曹艳云,等.降香黄檀容器育苗基质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12,26(6):92-95.

[3]朱巧莲,池冰婕,童晨晓,等.花生壳替代泥炭土对基质及金线莲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21,36(1):71-77.

[4]武捷,李新国,安烁宇.不同基质配比对酸柚苗生长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8,39(3):443-447.

[5]于志民,涂淑萍,邓光华,等.不同配比基质对猴樟容器苗生长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17,48(12):2218-2222.

[6]王有年,张立常,孙晟,等.丘陵地区矮化苹果早果丰产树体结构与负载量指标[J].果树科学,1987(2):41-42.

[7]陈艺群,严生仁,杨玉凯,等.栽培基质对丝瓜幼苗生长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7,13(1):24-29.

[8]马路遥,陶桂祥,孙正海,等.不同基质配比对木蝴蝶幼苗生长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8(23):99-103.

[9]韦如萍,胡德活,刘星,等.不同轻基质对杉木无性系组培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6):28-33.

[10]玉峙强,小梅,杨振德,等.不同栽培基质对降香黄檀幼苗生长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4):98-102.

作者简介:常红娟(1981—),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园林工程。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