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措施

作者: 王春梅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原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措施0

摘 要: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由于部分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养殖污染事件随之增加。农村地区畜禽粪污随雨水排放到河沟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在总结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畜禽养殖污染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综合性治理对策,以期为农村地区畜禽养殖排污治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养殖;畜禽粪污;污染现状;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4-155-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4.035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优质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各地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为了大力发展经济,各地陆续建设了一大批中小规模养殖场。在此过程中,部分养殖户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将畜禽粪污随意排放,导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2]。因此,要充分认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准确把握畜禽养殖污染特点和现状,有效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利用率,降低养殖粪污造成的负面影响。

1 畜禽养殖粪污排放现状

目前,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场主要养殖猪、牛、鸡、鸭、鹅、兔等,以中小规模养殖场及小型散养户为主。有些中小规模畜禽养殖场虽然配有粪污处理设备,但是处理水平有限,甚至有些畜禽养殖场的处理设备陈旧,导致处理后的畜禽粪污仍然达不到排放标准;畜禽粪污排入水沟,流入河流或渗入地下,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3]。

大中型规模的畜禽养殖场一般都建有粪污处理设施,小规模畜禽养殖场一般建有沼气池,可以收集畜禽粪污进行发酵沤肥和生产沼气[4]。畜禽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有机物质及微量元素等。经沼气池沤肥处理,粪污中的有机物质会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供养殖照明及生活使用,沼渣和沼液又是非常好的有机肥料,可用于农作物种植。这样既能使畜禽粪污等废弃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又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因此,支持和鼓励畜禽养殖场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能有效解决畜禽粪污乱排放的问题[5]。

2 畜禽养殖污染原因分析

在大多农村地区,畜禽养殖场规模较小且分散,导致畜禽粪污的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由于畜禽粪污排放对水质、土壤、空气影响较大,部分农村地区已开始禁止大规模畜禽养殖。而畜禽养殖业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对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完全取缔大规模养殖难度较大。

2.1 农村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

受传统养殖观念、养殖技术水平及养殖成本的影响,再加上没有接受过畜禽养殖方面的专业教育及培训,农村地区大多数畜禽养殖户环保意识薄弱[6]。为了节约成本,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部分散养户仍然采用传统冲水式粪污处理模式,将污水直接冲入水沟,会造成土壤、水源污染,甚至会导致某些传染性疾病在养殖场内外传播,造成严重损失[7]。对100名村民进行环保意识调查(见表1),发现环保意识很好的村民仅占6.45%,较好的占29.35%,一般的占50.62%,很差的占13.58%。由此可知,村民的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2.2 规划布局不合理

近年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养殖场规划布局不合理。部分养殖场在选址时只考虑便利条件,未考虑养殖粪污给农村地区环境带来的影响,也不重视粪污处理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这样不仅不利于畜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监管部门的管理[8]。

2.3 缺乏污染处理设备及资金

尽管部分畜禽养殖户已认识到畜禽粪污随意排放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但是由于养殖规模小、粪污处理设施和资源化利用成本较高等,而不愿进行粪污科学处理。畜禽养殖户投资建设养殖场后,若再投入一套粪污处理设备,会超出其承受范围 [9]。因此,一般的养殖户不会主动投资建设粪污处理设施。虽然政府要求养殖场建设排污设施,并且相关部门也会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补贴,但建设粪污处理设施的费用通常仍然不足,导致畜禽粪污治理工作很难落实到位。缺乏粪污处理技术、后期维护资金,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养殖户投资的积极性[10]。

2.4 监管机制不完善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早在2000年,我国已出台了养殖场污染物排放标准[11],执法部门也加强了对养殖场污染物排放的管理。但是由于粪污治理成本高,污染治理标准流于形式。养殖户分布范围广、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少,也导致监管部门对养殖户随意排放畜禽粪污的行为监管不到位[12]。

2.5 养殖业转型缓慢

部分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缺乏资金,不愿对养殖场进行升级转型。有些散养户环保意识薄弱,只注重短期利益,在遇到排污检查时,只做简单的排污处理,转型升级十分缓慢。

3 综合治理措施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各地政府部门应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利用多种途径(如电视、网络、广播等)加强环保宣传,也可不定期组织环保工作人员和环保志愿服务工作小组进村宣传,让养殖户了解国家出台的环保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应不定期深入基层,强化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让养殖户逐渐转变观念。养殖场应引进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和治污防污的积极性。

3.2 科学布局,控制饲养密度

各地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做好养殖模式升级的指导和规范工作,尤其应科学布局养殖场,控制好饲养密度。各地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畜禽养殖区及禁养区,对不符合条件的小型养殖场做好监管工作,对违规仍不整改的养殖场直接做出关停处理。另外,要大力推广绿色养殖模式,将种植业与养殖业进行有机结合,使畜禽粪污转化为土地所需的肥料,形成绿色种植和养殖的良性循环。管控地区可分批拆除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场,减少污染严重的养殖项目,从而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3.3 加大对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投资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将畜禽粪污排放治理纳入环境保护范围,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在治污方面的投资力度。政府相关部门可按照不同的养殖规模,给予相应的资金扶持。例如,对于建设沼气池用来处理畜禽粪污的中小规模养殖场,可给予资金补助及实行税收减免政策。此外,政府相关部门还应鼓励金融机构加入污染治理行列。

3.4 加强养殖环境监管

大部分农村地区的畜禽养殖场规模小且分散,加之环保部门缺乏相应的执法权限,导致对农村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难度增大。因此,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畜禽养殖环境污染问题,联合多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各部门应明确工作职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养殖环境评估工作,共同落实好养殖排污许可证制度和污染治理工作。污染较严重的畜禽养殖场应及时升级污水处理设备,确保畜禽粪污排放符合标准。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严格依法处理偷排畜禽粪污的养殖场。同时,还要建立举报制度,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不断强化社会监督,以确保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落实到位。

3.5 加快畜禽养殖业转型升级

传统的畜禽养殖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畜禽养殖模式转型升级是解决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措施之一。各地应支持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养殖场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关停设备陈旧且又不愿升级改造的小型养殖场;加强对养殖场的监管,从源头上控制畜禽粪污的乱排乱放;应研发并推广应用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有效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4 结束语

畜禽养殖污染是现代畜禽养殖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在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重视环境保护。社会各界都应当重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加强对农村地区畜禽养殖业的扶持,不断提高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全面推进农村地区畜禽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单世梁,姚洪军,裴晓冬,等.中小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置现状及建议[J].畜牧业环境,2020(10):16.

[2]杨鹏民.滇池污染现状以及治理方案研究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30):106-107.

[3]张黎.践行绿色环保理念  优化大型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方案[J].区域治理,2019(32):7-9.

[4] 唐清池.生物技术在农业废弃物中的应用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5.

[5]潘林茂,柏仕均.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及防控问题探析[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3):116.

[6]李金.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5):20.

[7]亢守亭,郭颖媛.当前养殖场畜禽粪污现状及无害化处理方法[J].山东畜牧兽医,2013,34(7):87-88.

[8]石奥,张建淼,王重庆,等.北京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和污水监测及承载力估算[J].家畜生态学报,2018,39(4):63-67,96.

[9]宣梦,许振成,吴根义,等.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5(2):126-132.

[10]王伟伟.我国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障碍分析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3):43.

[11]王将旭,张云影,侯国喜,等.畜禽养殖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16):149,154.

[12]贺建保.乡镇畜禽养殖业污染引发社会矛盾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吉林畜牧兽医,2021,42(5):100.

作者简介:王春梅(1971—),女,本科,环保工程师,研究方向:街道环保方面的管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