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发布

2024年2月28日,自然资源部发布《2023年中国自然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23年,自然资源系统围绕“两统一”职责,坚持“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工作定位,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可圈可点的新突破、新成效。

在自然资源概况方面,《公报》显示,根据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全国共有耕地12 758.0万hm2、园地2 011.3万hm2、林地28 354.6万hm2、草地26 428.5万hm2、湿地2 356.9万hm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 596.8万hm2、交通运输用地1 018.6 万h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3 629.6万hm2。在林地中,乔木林地19 680.8万hm2,竹林地699.2万hm2,灌木林地5 835.8万hm2,其他林地2 138.8万hm2;在草地中,天然牧草地21 329.7万hm2,人工牧草地58.7万hm2,其他草地5 040.1万hm2。在湿地中,红树林地2.9万hm2,森林沼泽220.7万hm2,灌丛沼泽75.4 万hm2,沼泽草地1 112.9万hm2,沿海滩涂149.6 万hm2,内陆滩涂602.2万hm2,沼泽地193.3万hm2。

在严守资源安全底线方面,《公报》显示,根据2022 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成果,全国耕地面积为12 758.0万hm2,耕地总量实现净增长,实现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 年)》确定的18.65亿亩耕地保护目标,守住了耕地红线。2023年,全国各地聚焦稳住总量、优化布局、压实责任三件大事,紧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严格执法三个环节,全力推进耕地保护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见效。

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方面,《公报》显示,自然资源系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稳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各地严守底线规范实施356 个部级乡镇试点,推进浙江宁波、广州从化、广西交通沿线、福建泉州等不同尺度试点。对全国各级各类1 304 个试点进行阶段性评估总结,累计投入资金4 488亿元,完成综合整治25.2万hm2,实现新增耕地3.1万hm2、减少建设用地0.8万hm2,在优化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要素保障、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成效。

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公报》显示,“十三五”以来部署的52 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实施,累计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770多万hm2,2023 年中央财政下达奖补资金142亿元,提前下达2024年度奖补资金107亿元。“十三五”以来,在重点区域流域部署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带动全国累计修复治理面积32 万hm2;已支持沿海城市实施17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共整治修复海岸线1 680 km,滨海湿地5万多hm2。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截至2023年末,政策性金融投入资金累计达3 500 亿元。2023 年新增支持7 个山水工程,计划修复面积55万余hm2;新增支持18 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预计修复面积2.6万hm2;支持新实施16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预计整治修复海岸线125 km、滨海湿地1.3万hm2。指导出台28 个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加快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标准体系建设。部署开展全国生产矿山生态修复抽查检查。

在维护资源资产权益方面,《公报》显示,2023 年,全国颁发不动产权证书6 933.8万本,同比下降11.5%。其中,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构筑物)所有权证书1 383.0万本,宅基地使用权证书320.1万本。全面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成果更新汇交,全国2 781 个县(市、区)已更新汇交至全国库统一管理;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通知》,加快推进已有登记成果整合汇交,全国库宅基地证书量达1.5亿本;印发通知指导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规范做好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明确未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的,不得入市。

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方面,《公报》显示,2023年,自然资源领域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推进,共发布51项国家标准、156项行业标准,推动43项国家标准立项,下达198项行业标准计划。科技成果登记工作稳步开展,2023年共登记1 226项科技成果,比上一年度增加47.4%。申请受理专利3 927项,同比增长40.2%,2023年专利授权数3 450项,同比增长22.7%,获得科技奖项296项。自然资源和林草系统3人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9人新入选国家级科技人才计划。

(记者:翟媛媛)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