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发布
2月2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野猪等陆生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善机制,科学防控,合理补偿,加强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工作,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工作方案》强调,在野猪致害防控综合试点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致害防控各项措施。到2025年,野生动物种群健康发展,重要栖息地范围明确,野生动物生境持续向好,生态系统更加平衡稳定,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法律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工作体系基本覆盖重点区域,致害防控能力有效增强,致害损失基本实现合理补偿。到2035年,野生动物种群发展更加健康,重要栖息地范围扩展、生境质量进一步提高,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法律制度体系基本健全,工作体系全面覆盖,致害防控能力大幅提升,应急处置快速到位,致害损失补偿机制更加成熟完善,野生动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工作方案》指出,开展监测预警。一是落实野生动物致害监测预警措施。将野生动物致害作为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监测重要内容,对野猪等致害较为频繁、损失较为严重的野生动物,要制定监测预警工作方案,促进高新技术在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提高预防预警效果。科学确定野生动物致害防控重点区域、重点种类和防控措施。二是实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加强野生动物健康状况野外监测巡查,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做好野生动物异常情况应急处置。强化野生动物疫源追踪研究,依法实施野生动物检疫,切实防止野生动物疫病传播扩散,防范公共卫生安全隐患。
《工作方案》强调,加强预防控制。一是优化野生动物栖息地。二是统筹推进主动防控设施建设。三是分级分类开展种群调控。四是组建野生动物种群调控专业机构。五是严格猎枪猎弹配置使用管理。六是妥善处置种群调控猎捕的野生动物。七是强化野生动物致害应急处置。
《工作方案》指出,建立补偿救助机制。一是建立健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依法推动制定、修订相关补偿办法,对采取预防、控制其他致害严重的野生动物造成危害的措施以及安排补偿所需经费,依照事权落实法定支出责任。二是探索建立野生动物致害保险机制。统筹现有保险种类,积极推动已开展野生动物致害公众责任险的地方扩大保险范围,运用保险机制解决野猪等致害严重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问题。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方启动野生动物致害公众责任险工作,加大投保力度。进一步积累经验做法,为探索建立全国性野生动物致害保险政策提供支持。三是做好受害困难群众救助工作。在野生动物致害严重区域,除依法予以补偿外,积极引导群众调整农业结构或发展其他产业,支持对受损频繁的住户进行移民安置。对野生动物致害导致群众生活困难的,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社会救助范围,防止野生动物致害造成群众致贫返贫。
《工作方案》强调,加强宣传引导。一是积极开展野生动物科学保护宣传。利用各种媒介加强宣传,引导社会公众既要正确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要客观看待因致害防控、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实施种群调控的现实性,树立科学保护野生动物新风尚。二是加强野生动物致害安全教育。加强对野生动物致害严重地区群众安全教育,指导其采取科学应对措施,提高对野生动物致害的防范能力,防止出现对野生动物的报复性乱捕滥猎行为,或者因防控不当而危及人身安全等情况。
《工作方案》强调,强化防控工作保障。一是压实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主体责任。二是建立野生动物致害防控协调机制。三是提升野生动物致害防控专业化水平。四是完善野生动物致害防控法律法规配套制度。
(记者:朱燚波 张 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