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木河灌区农村供水计量设施运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作者: 陈浩

摘 要:农村饮水安全事关民生福祉,切实做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作,是维护广大群众根本利益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杂木河灌区先后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工程,当地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然而在设施运行过程中,农村供水计量难、收费难等问题依然突出。因此,加快推进农村供水计量设施运行管理工作,是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水平,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居民节约用水目标的必要举措。

关键词:农村供水计量设施;运行管理;杂木灌区

中图分类号:S27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5-146-5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5.034

0 引言

农村饮水安全是广大群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民生基础,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做了多次重要指示批示。杂木河灌区的农村供水安全工程,经过连续多年高强度投资建设,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工程、户户有水吃的目标。然而,在运行管理方面,杂木河灌区的农村供水工程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供水计量收费政策落实不到位、计量收费机制不健全、计量设施不配套等方面,这导致灌区水资源浪费严重、群众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农村供水计量难、收费难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1]。因此,全力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计量收费是提高群众“水是资源、水是商品、用水交费、节约用水”意识和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效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是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必然要求[1]。

1 基本情况

1.1 农村供水情况

凉州区杂木河灌区属半干旱型自流灌区,上游毛藏寺水库因祁连山保护区划分原因,调蓄功能未充分发挥。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杂木河灌区抢抓国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机遇,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强化项目建设管理,精心落实工作措施,先后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饮用水供水保障工程、乡村振兴示范村组供水保障工程等项目,相继建成杂木渠首水厂、宏化水厂2座集中供水厂。2座供水厂的日供水量为28 772 m3,有效解决了杂木河灌区、清源灌区、金羊灌区17个镇171个行政村27万余人的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全面改善了农村饮水卫生条件,提高了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质量。

1.2 农村供水计量设施现状

安装计量设施、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是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的重要举措,也是杂木河灌区近年来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点。自2022年4月起,杂木河灌区严格按照《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及《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依托杂木河灌区农村饮用水供水保障工程,在各村民小组口改造安装智能水表,全力推行“总表+分表”计量收费管理模式,并耐心细致做好群众政策解答工作,让群众认识到“计量用水、计量收费”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牢“水是商品、用水缴费”的观念,增强广大群众节水、惜水意识,转变用水习惯。通过组口智能水表的改造安装,有效解决了农村供水计量难、收费难等问题。组口水表运行以来,灌区人饮用水量下降了40%左右,供水保证率超98%,用水高峰期群众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节水供水效益显著。截至2023年12月,杂木河灌区已改造安装组口智能水表328块,45个行政村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制定了分户水表安装改造和计量收费管理制度,初步实现了农村饮用水计量收费。同时,杂木河灌区大力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2座水厂各类供水设备设施安全高效运行,供水水质检测达标率为100%,灌区2座水厂在被评定为省级农村供水四星级水厂的基础上,渠首水厂又在2023年11月被甘肃省水利厅评定为五星级标准化水厂、被武威市总工会授予“武威市工人先锋号”称号。

2 杂木河灌区农村供水计量运行管理工作实践

2.1 工作背景

2019年以来,水利部多次发布相关政策文件,要加快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大力推动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2019年11月7日,甘肃省水利厅印发《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要求力争利用1至2年时间,各地区要加快农村供水计量设施配套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价形成机制和水费收缴制度,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和农村居民节约用水目标,并严格落实农村饮用水计量收费政策,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管理水平,确保供水运行安全稳定,实现农村供水从“包费制”向“计量制”的根本性转变。同时,2019年,审计署对杂木河流域水资源进行了专项审计,在审计报告中提出灌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采取户均180元等标准进行收费,不利于供水管理和节约用水,责成供水单位按用水户用水量计量收费。因此,全面实施农村供水设施计量收费管理已迫在眉睫。

2.2 必要性

杂木河灌区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起步早,在建设过程中按照《甘肃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由建设单位负责组口以上主管网工程的实施,组口以下至用户管网由受益组和农户共同承担,入户工程由受益户自行承担。为减轻农户负担,入户工程实施时,农户自行采购安装了机械式计量水表,由水管单位统一抄表收费。因农村供水工程涉及范围广、用水户较为分散、管理人员不足等问题,在运行过程中,部分农户私自避开水表安装了旁通取水管道,且经过多年运行,大部分水表均已受损,致使用水户无法按水表计量收费。有的用水户养殖牲畜较多,有的用水户用自来水浇灌菜地、果园,甚至浇灌大田,有的用水户家中仅有一两个老人,用水量很小,用水不平衡现象突出,造成上游自来水浪费,下游自来水供给不足。在收费过程中群众意见大,水费收缴困难,已严重影响到杂木河灌区农村供水工程的稳定良性运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无序用水情况使得各级管网供水压力不稳定,导致供水管网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供水保证率;二是用户无序用水情况,严重影响正常供水压力,特别在夏季用水高峰期和干旱年份,此类问题更为突出;三是计量设施不完善,水管单位以人、户平均收费,人多人少一个样,用多用少都一样,群众对收费额度存在争议,导致村民随意使用自来水浇灌菜地果园,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2.3 实践情况

为加快推进农村供水计量收费工作,杂木河灌区依托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巩固提升项目,于2019年选取部分村组通过安装户内智能水表开展计量管理试点,经过多年运行,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2个方面。一是窃水现象频发。在原布设管网入户管处安装水表,因原入户管网均为浅地埋式,为减少费用开支,部分用水户开始在入户智能水表及管网上动脑筋,通过安装旁通管、过滤器、破坏水表等方式规避计量水表进行窃水,甚至有些村民还互相探讨怎么窃水,私自在表前安装旁通管现象越来越严重。此类问题查处难度大,杂木河水利管理处多次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专项稽查,但效果甚微,经定期结算统计,试点村组70%正常用水户户表计量年用水量不足20 m3,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水费流失等问题更加突出。二是采用组内集装入户水表模式,虽然可以有效杜绝窃水现象,但因目前大部分村组巷道路面硬化,难以实施大范围工程改造,加之改造费用过高,村民不愿意承担,无法对杂木河灌区所有用水户入户管道进行改造。

试点实践证明,在缺乏资金支持、无法大规模改造更新入户管网和集装入户水表、村组不参与管理的现实情况下,仅靠水管部门安装管理入户水表管理,无法有效做到节约用水,难以提高供水保障效果。同时,根据2022年7月29日甘肃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修订的《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农村供水工程管理与运行中“供水单位应当与受益村、用水户签订供水设施管理协议,明确管理范围及责任。进村设施由受益村负责管理,入户设施由用水户自行管理”的规定,农村供水管理要充分发挥镇、村级水管员职能作用,充分调动村民自治监管作用,才能更好地提升供水保障率。

为严格落实农村饮用水计量收费政策,进一步提升杂木河灌区农村供水管理水平,确保供水运行安全稳定,实现农村供水从“包费制”向“计量制”的根本性转变。2021年,凉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在充分调研灌区农村供水计量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甘肃省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条例》、甘肃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农村供水工程水费收缴工作方案的通知》(甘水农水发〔2019〕240号)精神:目前已建、在建的农村供水工程,应瞄准信息化方向,加快计量设施完善工作,逐步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广使用智能水表,安装取水总表和入户水表,推行农村居民用水“先缴费、后用水”制度。杂木河水利管理处决定在组口改造安装智能水表,实行组口计量收费,组内按村民自治小组协商安装户表(机械表或智能表)的办法收费。

自2021年4月起,凉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先行对凉州区古城、韩佐镇12个村97个村民小组安装了组口智能计量水表,采取“先购后用”的原则,居民用水价格按《凉州区城乡水价改革方案》(武发改收费〔2019〕536号)规定的2.25元/m3执行,实行组口计量管理;组内按村民自治小组协商更新安装分户机械表,充分发挥农民用水户协会及村级水管员职能作用,由村级水管员协同各村民小组组长共同管理用水户计量设施。在运行初期,部分农户私自安装的旁通管道未能全面整改,部分用水户对水费收缴存在异议,组长无法一次性收清所有用水户实供水量水费,欠费停水情况时有发生。凉州区杂木河水利管理处通过加大对《凉州区农村饮用水供水管理办法》《凉州区城乡水价改革方案》的宣传力度,督促村民小组加强管网排查力度,引导村民自治,相互监督举报,配合村民小组长开展用水巡察,加强对暗管取水的整治力度,逐步切断了私自取水设施。通过全面排查整改,已基本消除了总表计量与分表计量不符、水费收缴不平衡等问题,目前已实施组口计量设施管理的村组均能按时缴费购水,灌区农村供水计量收费步入正轨。

2.4 成功经验

经过运行实践,杂木河灌区内古城镇、河东镇等村组计量设施运行比较成功,通过与管理站供水人员座谈,实地走访用水户询问供水、收费情况,查看计量设施运行情况和收费台账,反映出组口表运行以来,辖区用水量下降了40%左右,供水压力稳定,供水保证率达到98%以上,用水高峰期及出现持续高温干旱情况下,群众饮水安全能得到有效保障,节水及供水保障效益显著。运行比较成功的村组都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基层水管站、镇村组负责人都能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均能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饮用水供水的日常工作;二是通过运行,各用水户均感受到了计量管理带来的好处,积极主动要求改造安装用水计量设施,实行有偿用水、计量收费;三是村组长责任心强,能够严格落实农村供水工程计量政策,能广泛宣传、细致耐心做好群众工作,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的意愿,群众接受程度高,结合实际分批次推进,同时落实运行管理主体,通过“一事一议”村民代表大会、村规民约等健全管护机制,确保了工程能够长久发挥效益。

3 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杂木河灌区在推进农村供水计量设施运行中还存在面广量大、建设标准低、跑冒滴漏严重、供水信息化管理相对落后、应用环境恶劣、对口率差、户内计量设施滞后、收费难管理难等一系列问题。通过走访推进计量设施运行工作比较滞后的武南镇、高坝镇部分村组,群众阻力较大的有高坝镇小七坝村五、六、七、八组和红崖支渠部分村组,运行中问题较多的有古城镇五畦村八组、韩佐镇宏化村八组、高坝镇小七坝村一组、古城镇上河村七组等用水户,频繁停水、总分表分摊水量矛盾突出等问题一直是农村群众反映的焦点。分析造成问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3.1 部分供水设施建设标准低、设施老化,管网漏损严重,总分表对口率差

杂木河灌区早期建设的农村供水工程,受投入资金限制,设计建设标准低,经过多年运行,村组内管网老化,漏损率高,入户设施破损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部分村民计量水表安装不规范,私拉乱接、吃“滴答水”等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分户表与组口总表误差过大,总表和分表分摊水量矛盾比较突出,水费不能及时收缴而频繁停水给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造成了影响。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