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作者: 田祎

摘 要:房山区平原造林作为北京市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与山区造林相互补充,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能为当地群众提供工作岗位,对推进乡村振兴有重要作用。目前,房山区平原造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平原造林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生态工程,林区后期养护关系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发挥。文章首先分析了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的经验,然后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加强造林管护的策略。

关键词:平原造林;林业管护;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8-135-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8.032

0 引言

近年来,北京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为基、绿色发展,全力推进新一轮百万亩造林绿化工程[1]。在北京市整体规划下,作为北京西南门户的房山区,始终将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积极推进平原造林工程建设。截至2023年,房山区已完成新一轮造林工程,总面积达0.89万hm2,其中全区平原重点区域绿化造林面积为1 871.9 hm2,惠及全区23个乡镇、街道和燕山地区。这使得房山区的森林覆盖率由2017年的34.07%上升到2022年的37.24%。目前,房山区已构建出多层次、多色彩、多树种、多功能及多效益的林区景观。这不仅大幅度提升了辖区内的生物多样性,还形成了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的区域生态格局。房山区平原造林工程不仅有效改善了房山区绿化面貌,还推动了林下经济发展,为推动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2]。然而,随着房山区平原造林绿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和造林面积的不断扩大,林区管护工作变得日益紧迫。部分林区因管护不到位,导致苗木发生病虫害甚至枯死,这给林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保障房山区平原造林工作的有序推进,笔者在总结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经验的基础上,论述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为房山区平原造林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1 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经验

根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印发的《北京市平原生态林养护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文件精神,房山区积极推进平原造林和管护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1.1 建立三级管护制度,确保管护工作规范进行

完善的规章制度是保障林业管护工作规范实施的前提。房山区认真落实《北京市平原生态林养护经营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始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市场运作、专业养护、农民就业”的原则,建立区级、乡镇(街道)、养护单位三层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管护效率,稳步开展平原造林养护管理工作,确保在林木管护、资金使用和技术管理方面不存在漏洞和缺位现象[3]。

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平原管护中心作为第一级统筹管理层,负责制定管护政策、规划管护的长期和中期目标,协调养护管理中不同部门的关系,监督和指导二级管理层的管护资金使用和管护技术指导工作。各乡镇(街道)为第二级养护工作项目管理层,主要职责是分解落实上级的管理目标,负责养护工作开展、质量把关、资金使用、管理及养护作业层的管理。中标的养护单位为第三级养护作业层,主要负责林木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浇水、除草等具体操作。三级管护制度的落实,有效推进了房山区平原造林工作的实施,确保管护工作规范进行。

1.2 注重造林管护的标准性,提高平原造林管护成效

在平原造林管护中,保证林业管护工作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可确保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高质量推进[4]。首先,确保树木正常生长,密度合理,修枝适度,无明显有害生物危害;确保枯梢、枯枝率低于5%,树木保存率达到100%,林分郁闭度为0.7~0.8。其次,管护过程中保证林内清洁整齐,无建筑废弃物、生活垃圾,无堆料、搭棚、违章建房、违规种植农作物等行为,无林木旱涝现象。最后,确保林下地被正常生长,裸露地表不超过20%,无明显草荒、有害杂草和人畜危害现象。新植树木3年内树盘规整完好,树干涂白整齐有效。此外,房山区林业部门还加大了巡查力度,保证灌排水系统、围栏等设施完整、有效,林内道路平整、清洁、安全、畅通,警示与宣传标牌牢固、醒目、字迹清楚。针对森林火灾、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及干旱、冻害等自然灾害均有应急预案。

2 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造林管护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有重要作用。然而,造林管护又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和复杂性都较强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长期持续开展。因此,林业管护中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房山区林业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2.1 对平原造林管护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随着房山区平原造林事业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平原造林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但对平原造林管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笔者在与房山区尤其是造林重点乡镇的部分人员交流中发现,大部分民众由于对林业产业发展认识不足,认为林业管护的重要性不如造林重要,且认为平原造林管护是林业部门的责任,与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关系。部分林下经济从业者认为,平原造林的严格管护会影响林下养殖业和林下旅游业的发展。这会导致林业管护工作在行政、科研、宣传和社会参与度等方面缺乏全社会的有效参与,给林业管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2.2 林业管护工作的宣传力度有待加大

目前,房山区林业管护实施三级管护制度,主要由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平原管护中心、各乡镇(街道)和各养护中标单位负责实施,并承担了大量的养护工作。同时,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及有关部门开展了一定的宣传工作,如在周口店、大石窝、琉璃河等平原造林重点区域制作展板、横幅等;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及有关部门也投入了相应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成效。然而,由于宣传的覆盖面较小,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及有关部门宣传力度有所欠缺,没有使房山区全区人民真正重视平原造林管护事业,使得平原造林管护事业未能得到房山区全区的支持[5]。要想提升全社会对林业生产的了解和认知程度,需要不断加强和深化宣传工作。

2.3 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科技水平有待提升

目前,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工作主要依靠中标单位开展,整体从业人员学历不高,专业技能有限,不仅不会应用全天候监控技术、无人机技术、烟感火警技术、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还不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林业管护器械,对生根粉、保水剂等科学种植所需的投入品也缺乏一定的了解,致使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科技水平偏低[6]。此外,由于平原造林管护单位投入相对不足,无法采购现代化的管护仪器设备,加之一线管护人员整体文化素养不高,难以正确使用现代化的管护设备和机械,导致造林工作效率较低、后期管护粗放及病虫害频发等问题发生。

2.4 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资金来源渠道仍需拓宽

平原造林管护工作是一项长远的生态发展战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是持续性、长久性的投入[7]。目前,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补贴、财政拨款和上级贷款,仅有周口店、大石窝、琉璃河等乡镇筹措了部分社会资金,资金来源渠道较窄。平原造林是一项见效慢、回报周期长的生态工程,导致其社会化资金投入整体不足。随着造林管护工作量越来越大、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管护资金缺口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顺利推进。

3 加强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房山区平原造林事业的发展,房山区林业管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工作质量,需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对策,以确保平原造林能够发挥相应的效益。

3.1 提高对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在财政、科研等方面均给予了有力支持。房山区政府及林业部门应在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将林业发展和林区管护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使房山区重视平原造林管护事业发展,为房山区林业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首先,房山区政府应联合林业主管部门,将林业产业发展和管护纳入政府日常管理工作中,与区内长阳镇、石楼镇、琉璃河镇、长沟镇等造林重点乡镇加强沟通,协同一致制定科学的林业产业发展政策和平原造林管护制度,以确保平原造林管护工作有效开展。

其次,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房山区各重点乡镇的平原造林特点,在房山区政府的指导下,联合林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大众,充分调动一切力量,使房山区广大民众认识到造林事业对房山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日常工作中为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工作提供支持,确保平原造林管护工作顺利开展,为房山区林业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8]。

最后,房山区园林绿化局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林业一线管护人员的培训。要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在提高林业一线管护人员林业管护水平的基础上,使林业一线管护人员充分认识到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重要性,确保林业一线管护人员高质量完成林业管护工作,为房山区平原造林事业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3.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员参与的林业管护局面

平原造林管护工作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仅靠林业部门是远远不够的。房山区平原造林管护事业不仅需要地方政府及林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充分调动房山区全区人民的积极性,鼓励全区人民参与林业管护工作[9]。因此,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官方媒体、自媒体等媒介的宣传作用,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宣传矩阵,全面加大林业管护的宣传力度,为林业管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此外,良好的宣传在吸引全社会关注的同时,还能引领企业家、林业爱好者等积极参与林业生产、管护和发展工作。

例如,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在地球保护日、植树节等节日,利用媒体宣传、植物幼苗赠送和栽植技术指导等形式,与社会各界开展互助交流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社会各界对造林管护的了解,还能引起他们对林业管护的重视,使其参与林业管护工作。

此外,林业主管部门还应积极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发布林业资源、林业管护的图片、视频等内容,引起社会各界对林业资源的关注,使民众认识到林业资源对房山区长远发展的巨大价值,使民众自觉加入林业资源的保护中[10]。

3.3 依靠科技力量,提高造林管护质量和经济效益

造林管护工作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持续时间长等显著特点,应在平原造林管护工作中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林业管护仪器设备和管理手段。这不仅能提升造林管护工作效率,还能有效节约管护成本,从而更好地发挥平原造林的各方面效益。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积极引进造林管护高新技术,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的基础上,支持和强化林业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不断引进新型监管技术、生物科学技术、林业发展技术等,以切实提升平原造林管护工作的科技水平[11]。

其次,加大林业管护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进一步提升造林管护工作水平,林业主管部门应联合相关科研机构、林业专家等,不断加大林业管护新技术的推广力度,有效提升造林管护技术人员、一线工作人员和全体民众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从而全面提升造林管护工作科技含量[12]。

最后,建立平原造林管护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林业发展机制,加强对造林管护技术人才的培养,切实提升造林管护的科技含量和工作水平。林业主管部门和基层林业站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建立自上而下一体化的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体系,并联合科研单位、林业院校等,组织科技人员深入造林管护现场进行科研、指导和示范,有针对性地解决造林管护和林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平原造林管护水平得到有效提升[13]。

3.4 全力构建平原造林管护资金多渠道筹集体系

平原造林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而且经济效益发挥周期较长,其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果仅依靠林业自有资金、国家财政补贴、地方财政支持是远远不够的,而且持续的财政资金支持也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阻碍地方林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全力调动和吸引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构建造林管护资金多渠道筹集体系便显得尤为重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