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绿洲城市耕地质量评价与分区保护研究

作者: 马健行 魏能 赵婷

干旱区绿洲城市耕地质量评价与分区保护研究0

摘 要:耕地是维系人类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区域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健康发展。为实现对干旱区绿洲城市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科学评价,以武威市为研究区,借助“压力—状态—响应”研究框架,通过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利用CRITIC软件与空间向量模型,分析武威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武威市优质耕地资源较多,一、二级耕地面积为23.87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54.00%,主要分布在凉州区的东南部,古浪县的西部、东部及民勤县的东北部;四、五级耕地面积共10.81万hm2,占研究区耕地总面积的24.45%,主要分布在天祝藏族自治县境内。该研究可为区域耕地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农田水肥利用效率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耕地质量;多源遥感数据;CRITIC软件;空间向量模型;武威市

中图分类号:F30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8-142-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8.034

0 引言

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的粮食生产与安全[1]。在我国现有的耕地资源中,可进行粮食生产的耕地已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3],迫近耕地红线[4-5]。耕地土壤盐碱化、沙漠化,土地污染严重等耕地质量问题日益严峻,打破了粮食产量与耕地之间的平衡[6-8]。在此背景下,深入开展区域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了解耕地质量时空演变格局,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耕地质量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8]。

耕地质量评价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耕地多方面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9-10]。长期以来,耕地质量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各学者从耕地质量分区评价、耕地产能科学评估、土壤土质健康分析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探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11-12]。从研究内容和对象来看,国内外学者关注耕地自然质量,逐步建立了兼顾自然、经济、社会等人地一体化的资源评价体系[13-14]。从研究方法和手段来看,传统的评价手段多通过实地调查采样、查阅统计文本来获取数据[15]。近年来,随着RS与GIS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遥感影像,从对地观测数据中获取指标内容为耕地质量评价提供了新途径。其中,对地观测数据以Landsat和SPOT影像数据为主,而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应用相对较少[16-17]。Landsat系列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相对较低,SPOT影像费用较高,都不能很好地应用于耕地质量评估中[17]。目前,学者多采用空间自相关和景观生态学方法,来揭示县域及较大尺度上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状况,而对精细化、地块化尺度上耕地的空间分异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18-19]。总体来看,国内外关于耕地质量的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建设已基本趋于成熟[20],但对于典型地域的选取、评估框架的建立、不同指标的组合及微观尺度的把控等,仍需要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武威市地处石羊河流域中部,属于典型的干旱区绿洲城市[21-22]。境内各县(市、区)平均海拔在1 247~4 851 m,地势南高北低,从西南向东北倾斜[23-24]。近年来,干旱区绿洲城市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加之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区域内出现了诸多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植被退化严重,用水矛盾突出,土地沙漠化、盐碱化程度高等),严重威胁到区域耕地的健康与产出[24-28]。20世纪中后期,石羊河流域由于水土资源的高强度开发与利用,部分区域出现了河道干涸、耕地盐碱化、荒漠入侵等一系列问题[28-30]。

鉴于此,深入探讨干旱区绿洲城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着力促进现代化农业迅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伴随着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的发射,卫星遥感数据以其高分辨率、宽覆盖、高质量和高效成像的特点,为耕地质量评估、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了遥感数据支撑[31-32]。在此背景下,笔者以干旱区绿洲城市——武威市为研究区,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借助空间向量模型与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提出分区保护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武威市耕地保护和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区与数据处理

1.1 研究区概况

武威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东段[33]。武威市域总面积约3.32×104 km2,占甘肃省总土地面积的7.32%。境内地形复杂多样,由南向北依次为南部山地、中部绿洲、北部荒漠,构成了典型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33-34]。武威市年均降水量为100 mm,年均蒸发量为2 020 mm,年均气温为7.8 ℃,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34-35]。境内水源主要来自黄羊、杂木、西营和金塔4条内陆河流,径流总量高达9.4×108 m3[35]。市域内矿产资源丰富,现探明的矿种有15种,其中钛铁矿和石墨矿储量位居我国前列[35-36]。武威市现管辖古浪县、凉州区、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三县一区,是河西地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中国葡萄酒的故乡”“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

1.2 数据及预处理

研究使用的数据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坡度及高程数据、土地利用数据、土壤数据、行政边界数据。

①遥感影像数据:GF-1 WFV影像来自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空间分辨率为16 m。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合理性,4幅影像的拍摄时间均为2022年7—8月,云量均低于2%。通过ENVI 5.3软件对GF-1 WFV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及正射校正等预处理后,再对影像进行镶嵌和裁剪,以备后续分析。②坡度及高程数据:分别来自地理空间数据云SRTMSLOPE坡度数据和ASTER GDEM高程数据,空间分辨率分别为90 m和30 m。③土地利用数据:空间分辨率为30 m,主要来自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④土壤数据:来自世界和谐土壤数据库(HWSD)。⑤行政边界数据:来自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数据生产比例为1∶1 000 000。

2 研究方法

2.1 评估模型构建

为凸显干旱区绿洲城市耕地内部特征,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选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来对武威市耕地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探讨。PSR框架中的耕地状态指数用来反映耕地的产能、土壤的水分及养分状况;生产压力指数用来反映耕地所面临的自然和人为活动威胁;社会响应指数用来反馈社会对造成耕地质量状态变化的压力的响应[2,37]。

2.2 相关指标计算

2.2.1 坡度

坡度是表征土壤侵蚀强弱的重要指标,不同坡度的土壤养分和植被类型具有显著差异。随着坡度的增大,耕地的耕作类型和水土保持布设措施也会受到影响[17],因此坡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耕地质量的优劣。利用ArcGIS对武威市坡度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后,得到武威市坡度的空间分布图。

2.2.2 土壤退化指数

已有研究表明,比值植被指数(Relative Vegetation Index,RVI)可以用来反映农作物所处耕地的生态环境胁迫程度[17]。因此,该研究选用RVI来反映土壤退化程度,计算公式见式(1)。

[RVI=NIR/R]                              (1)

式中:NIR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为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2.2.3 土壤养分指数(SNI)

土壤养分指数是反映土壤肥力的指标,直接决定着耕地的产能和潜在生产力。土壤养分指标主要包括含石量、含沙量、淤泥含量、黏土含量、有机碳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能力、导电率、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容重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对以上10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能解释总方差的75%以上,因此选择前3个主成分进行分析;再利用相关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得到土壤养分指数,相关计算公式见式(2)至式(5)。

[Y1=-0.47×X1-0.46×X2+0.42×X3+0.41×]

[X4+0.40×X5+0.12×X6+0.21×X7-0.07×]

[X8+0.03×X9]+0.07[×X10]                               (2)

[Y2=0.01×X1+0.11×X2+0.10×X3-0.18×]

[X4+0.22×X5-0.53×X6+0.51×X7+0.44×]

[X8-0.39×X9+0.08×X10]                          (3)

[Y3=-0.10×X1-0.001×X2+0.25×X3-0.16×]

[X4-0.09×X5+0.03×X6+0.07×X7+0.38×]

[X8+0.42×X9-0.75×X10]                           (4)

[SIN=43.86×Y1+18.92×Y2+11.69×Y3] (5)

式中:X1~X10依次为含石量、含沙量、淤泥含量、黏土含量、有机碳含量、pH值、阳离子交换能力、导电率、土壤有效含水量及土壤容重,Y1~Y3依次为第一、二、三主成分,SNI表示土壤养分指数。

2.2.4 土壤水分指数

水是植被生长的重要条件,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与产出状况。大量研究表明,差值植被指数(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可以反映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因此,该研究选用DVI作为耕地状态指数的一部分,计算公式见式(6)。

[DVI=NIR-R]                           (6)

式中:NIR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为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2.2.5 植被长势程度指数

耕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耕地粮食产能的高低,植被长势越好粮食产量越高。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可以直接反映植被的长势状况,常用来计算植被覆盖度、估产、反演植被理化参数等。因此,该研究选用NDVI作为耕地状态指数的一部分,计算公式见式(7)。

[NDVI=NIR-RNIR+R]                            (7)

式中:NIR为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R为红光波段的反射率。

2.2.6 耕地灌溉程度指数

除自然因素外,耕地的管理方式也会对耕地质量产生影响。已有研究表明,年均土壤湿度指数能够反映耕地的灌溉程度及水平。该研究对1982—2020年中国CCI土壤湿度逐月数据集进行裁剪,得到研究区的年均土壤湿度数据。中国CCI土壤湿度逐月数据集由学者Sun等[38]基于XGBoost算法,以土壤湿度为协变量,对降水、反射率、地表温度、空气温度等数据进行再分析,对原始的由欧洲太空局提供的土壤湿度数据进行空间填充,生成该数据集。该研究选用年均土壤湿度指数作为社会响应指数的一部分。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