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堆龙德庆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与推进策略
作者: 邓杰摘 要:堆龙德庆区作为拉萨市的西大门,持续推动县域农业现代化进程,成为满足拉萨城镇居民生活资料供应的重要支撑。针对近年来堆龙德庆区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效、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从建立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体系、加强种子监管、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强化政策扶持保障5个方面阐述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特色优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37-6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08
0 引言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基础,基础不牢大厦不稳。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农业不仅是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民生产业,而且对于改善居民生活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此研究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围绕拉萨市堆龙德庆区近几年农业发展态势,深入分析其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推动其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旨在为西藏自治区城市近郊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1 堆龙德庆区农业基本条件和基础资源
堆龙德庆区位于拉萨市西北部,处于拉萨河下游,是拉萨市“一心两翼”发展格局的“西翼”[1]。堆龙德庆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青稞、小麦、蚕豆、油菜等农作物。堆龙德庆区下辖3个镇、3个街道,共有21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截至2022年,堆龙德庆区总人口为9.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为5.3万人,农村户籍人口为4.0万人[2]。
1.1 “良田良种良法”保粮食
1.1.1 良田
从2019年开始,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青稞生产)的基础建设,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3],并持续加大本级资金投入。2019—2022年,堆龙德庆区累计投入各级资金18 790.93万元,支持新建高标准农田3 066.67 hm2,其中本级配套资金6 401.15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4%。堆龙德庆区建成的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平均从10级提升至9级,良种覆盖率达100%,机械化率在90%以上,青稞每公顷产量达到5 295 kg,较之前每公顷增加了487.5 kg。
1.1.2 良种
堆龙德庆区全面推广藏青2000、藏青3000、喜拉22号、苏拉青2号等优质青稞新品种,山冬7号优质冬小麦品种及藏油5号优质油菜品种,匹配创建青稞绿色高产高效田、青稞良种繁育田、测土配方施肥田。2023年,堆龙德庆区实现良种推广面积2 046.67 hm2,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田面积为2 133.33 hm2,良种繁育基地面积为173.33 hm2,测土配方施肥田面积为2 000 hm2。2023年,堆龙德庆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2 533.33 hm2(其中,小麦200 hm2,青稞2 066.67 hm2),全年粮食产量为12 200 t。
1.1.3 良法
为了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堆龙德庆区先后选任了83名技术指导员,建立了6个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并遴选了64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推广了7个优势主导品种。2023年,堆龙德庆区在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农药肥料减量增效、科技人员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堆龙德庆区实施农牧业科技下乡技术包保行动,充分调动市区两级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下沉一线。堆龙德庆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围绕设施农业蔬菜栽培、马铃薯高产栽培及病害防控、油菜育苗栽种等专题,举办了“冬季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班”“堆龙德庆区科技特派员、科技与农牧专干技能提升培训班”“全国科技活动周”等一系列活动,直接培训农牧民、专干500余人,发放培训宣传资料500余份(套、册)。
同时,堆龙德庆区充分发挥乡镇农牧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严格落实技术员包乡镇工作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抓技术,建立田间管理工作服务台账,安排作物病虫害及旱灾、水灾等灾害监测值班人员,实行灾害日报告制度;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开展田间技术服务,组织开展了病虫草害“飞防”和农田抗旱、防汛、去杂除劣等工作。
1.2 蔬菜园艺靠设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各类食物供求均衡,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必要举措。为了提升城市近郊优质蔬菜瓜果的供应能力,堆龙德庆区自2000年开始探索发展设施农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在技术引进、资金援助等援藏背景下,以及当地农科院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下,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当地农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22年,堆龙德庆区共有3座设施农业园区:古荣镇设施农业园有机蔬菜、瓜果、花卉种植基地,马镇设施农业园区食用菌种植基地,德庆镇设施农业园区药材种植基地。这些园区主要种植黄瓜、番茄、莴笋、大白菜、白萝卜、西瓜、草莓、葡萄、无花果等蔬菜瓜果,向日葵、玫瑰、月季、勿忘我、满天星、薰衣草、唐菖蒲、康乃馨等鲜切花与盆栽花卉,平菇、香菇等食用菌,以及金丝皇菊、黄精、大黄等藏中药材,现均已投产运营。堆龙德庆区设施农业总占地面积为160.29 hm2,拥有日光温室884栋,育苗温室1栋,总投资达2.995 5亿元;年累计生产各类瓜果蔬菜、食用菌约为7 300 t,中药材约为10 t,鲜切花为410万支,总产值达5 900万元。
1.3 合作经营加特色
堆龙德庆区发展壮大了一批发展前景较好、带动能力较强、经济效益较高、推动作用较大的农业产业化专业合作社。例如,古荣朗孜糌粑有限公司已达到年产成品糌粑8 500 t的能力,年产值达2 054万元,在拉萨市、山南市、那曲市、日喀则市等地建立了7家直销店,每月合计销售约500 t;古荣巴热糌粑有限公司年生产糌粑及青稞类食品400 t,平均销售收入达到2 640万元。同时,堆龙德庆区鼓励引导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专业大户、产品购销大户、产品营销经纪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组织和个人积极开展劳动、资金、技术和销售等规范性合作,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品档次;引导区内企业和合作社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打造拥有绿色食品标志的设施果蔬农产品10余个。“古荣糌粑”已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有效推动了农业产业增产增效,促进了农牧民致富增收。
2 堆龙德庆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2.1 “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促增收
堆龙德庆区持续完善“项目三规”“联农带农”机制[4],为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进度,参照日喀则市、昌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将该项目以行政村或自然村区域为单位,根据项目设计进度,分批次实施,推动项目全面、多点同步建设。工程项目交由当地农牧民施工队自主实施,动员当地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变“冬闲”为“冬忙”,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激发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增强他们对后续耕地管理和种植方面的责任感。截至目前,堆龙德庆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带动当地群众2 800余人次、机械车辆2 600余台次,直接带动当地机械车辆增收1 300万元,群众增收300万元。
2.2 “土地托管”——提升粮食生产效率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已不利于实现扩大再生产和结构调整,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随着堆龙德庆区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导致区域内的较多农田出现“撂荒”苗头。为此,马镇和德庆镇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探索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5-6]。一方面,土地流转后可以实现大规模承包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实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可为促进农业低损耗多产出、农牧民增收提供条件,还能大大降低“撂荒”的可能性。例如,马镇措麦村有40多户农户参与土地流转,每年通过土地租金收益4.4万余元。另一方面,农牧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自愿把土地交由合作社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托管经营。合作社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农牧民按照其入股土地面积分配收益及获得二次收益,即“分红”。这种方式在解放劳动力、壮大集体经济、盘活农业生产资源、遏制耕地“非粮化”方面均有较大助益。2023年,措麦村村集体共创收19.856万元,参与其中的农牧民群众还通过向村集体提供农业劳动、机械租赁等方式增收27万元。
2.3 “订单农业”——发挥强企引领作用
堆龙德庆区逐步健全完善以农牧业龙头企业为引领,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以小农户为基础发展模式。堆龙德庆区引导企业与村集体组织、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接签订订单任务,探索推行“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7]的生产经营模式。堆龙德庆区充分发挥西藏上谷三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堆龙古荣朗孜糌粑有限公司、堆龙古荣巴热糌粑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技术资源、市场协调、品牌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有效贯通生产、加工、流通、销售、分配等各个环节。堆龙古荣朗孜糌粑有限公司和堆龙古荣巴热糌粑有限公司与当地合作社、农户签订了长期青稞种植、收购合约。仅2023年,这2家公司共收购青稞8 640 t,支付收购资金近1 900万元。
2.4 “头雁”模式——建成大学生服务基层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学生村官是未来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好、更快发展的主要力量,是由国家大力支持的就业方向。让大学生担任村干部是党给出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答案。结合当地实际,西藏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农业农村厅、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关于2020年招聘大学生村(居)科技专干、医务人员、农业农村工作专员和乡村幼教人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藏人社发〔2020〕78号),堆龙德庆区科技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联合制定了《西藏自治区大学生村(居)科技专干管理办法》等指导意见,共选派了39名农业农村专员、科技专干(简称专干专员),为服务和推动堆龙德庆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确保专干专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基层,堆龙德庆区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文件精神。一是严格执行和落实专干专员待遇,并在重大节日节点开展慰问活动,累计发放慰问金、慰问品达4.5万元。二是坚持严格管理,印发了《堆龙德庆区大学生“科技专干和农业农村专员”管理实施细则》,建立了定期例会、工作目标管理、述职评议、调查研究、请销假等制度,对专干专员的“村居”日常工作生活进行规范化管理。三是精心培育,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组织专干专员参加加强党的建设、熟悉政策法规、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纠纷等内容的培训,不断增强他们农村工作本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岗位。近年来,以堆龙德庆区委党校为教学点,当地共举办了科技专干和农业农村专员岗前培训班5次,技能提升培训班2期,参与培训的专干专员共65人次,基本上将专干专员轮训了一遍。四是注重激励,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优秀专干专员,将其纳入村镇级后备干部库进行培养和管理。目前,堆龙德庆区有1名专干专员被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6名专干专员当选为村(居)党支部书记,4名专干专员被列入乡科级干部后备库。
2.5 “织密”保障网——细化惠民补贴政策
政策是农业发展的保障,堆龙德庆区委区政府对农业发展一直给予足够的支持和政策倾斜,在农业投入、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以不影响市场运转为前提施以微观调控,落实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作物良种繁育、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药化肥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基层农牧推广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经费、科技创新资金、园艺蔬菜花卉高质高效示范基地创建项目等各项补贴政策。堆龙德庆区每年累计兑现强农惠农资金1 000余万元。同时,为提升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堆龙德庆区政府探索新型补贴模式,即向公司提供补贴,促使其向农户提出更高的收购价格,使得公司和农户双双获利,而农户也会扩大种植规模,以期获得更多利润。
3 存在问题
3.1 农田后续管护不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