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季节草莓栽培死苗原因及预防措施
作者: 姚春亮摘 要:草莓以色泽鲜亮、形态美观、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尤其是反季节草莓的出现,能在生产淡季满足人们对草莓的需求。在反季节草莓栽培过程中,往往因管理不当而造成大量死苗,从而对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从生理因素(温度、水分、肥料)、病害(炭疽病、根腐病、枯萎病、黄萎病)、虫害(蚜虫、红蜘蛛)等方面出发,对反季节草莓大量死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期为不同地区的反季节草莓种植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苗期;死苗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668.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1-86-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1.019
0 引言
传统的露地草莓栽培投入小,但对种植时间要求高,草莓于4—5月成熟,而设施栽培的草莓果实可在春节前后成熟[1]。在北京、江苏镇江、山东枣庄、辽宁东港等地均有温室草莓栽培。
农业设施的应用极大提高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从而提高农民收益。由于温室大棚的阻隔,温室内的温度、水分、光照及病虫害发生规律与外界有所不同,即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栽培管理措施与露地栽培并不相同。在温室草莓栽培过程中,条件不合适会导致草莓苗生长停滞、萎蔫,最终导致幼苗死亡,从而严重影响反季节草莓的产量。因此,笔者总结反季节草莓栽培中出现死苗的常见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期推动反季节草莓栽培发展。
1 生理性原因导致的死苗及防治措施
1.1 温度影响
草莓的生长发育对温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温度直接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草莓为浅根性植物,抗旱能力较弱,不耐高温,喜温凉气候,根系适宜生长温度为15~22 ℃,茎叶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 ℃。如果对大棚内的温度管理不善,特别是在高温季节,降雨较多时,因草莓幼苗弱,死苗将会加剧。针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①在育苗的同时,可在畦埂上间作高秆作物(如玉米,以每隔0.5 m种1株为宜),或于高温季节在畦面上搭遮阴网或遮阴棚,高度为1 m左右[2];②移栽前要培育出健壮的草莓苗,可在移栽前每隔7 d左右喷1次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3 000倍液+果乐藻(泡叶藻提取物)300~500倍液,连喷3次;③对自育的草莓幼苗,种植户可提前3~5 d将幼苗带土切成小土块进行炼苗,以增强幼苗的抗逆能力,从而减少高温死苗的情况发生;④对购买的草莓幼苗,种植户可用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3 000倍液+果乐藻(泡叶藻提取物)300~500倍液+精甲霜灵·咯菌精对幼苗进行蘸根处理,防治病害的同时,还能促进幼苗快速生根、缓苗,能有效减少死苗;⑤移栽后的草莓苗要及时用水喷淋,并及时搭遮阴棚,避免高温损伤幼苗;⑥移栽后7 d左右,连喷带灌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水剂)3 000倍液+果乐藻(泡叶藻提取物)300~500倍液+赢格(14%氟唑菌酰胺·2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875倍液+精甲霜灵·咯菌精3次,在促根、壮苗、增强植株抗逆能力的同时,减少高温死苗。
除高温外,低温也会对反季节草莓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冬春季。当室内温度过低时,晚上要铺上一层稻草或棉被,也可适当增加室内炭盆数量,从而提高温室内温度;白天移除覆盖物,让阳光直射,从而提高室内温度,为反季节草莓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温度。
1.2 水分
长时间下雨或连日大水漫灌会导致土壤中的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易造成根系窒息,从而出现死苗。因此,要合理灌溉,并及时排水,且水肥同施。一方面,移栽后要及时浇水,起垄时应先浇水后移栽,浇透定根水,定苗后的浇水要少量多次,使土壤保持湿润。同时,根据草莓苗长势来补施水肥,并防止草莓植株旺长。另一方面,可通过药物来减少泡水之后的死苗,即缓苗后用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水剂)3 000倍液+果乐藻(泡叶藻提取物)300~500倍液+赢格(14%氟唑菌酰胺·2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875倍液+精甲霜灵·咯菌精连喷带灌3次,起到缓苗、壮苗、防病的作用。
1.3 肥料
底肥施用过量、施用未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化肥未拌匀等,均会引起肥害。肥害发生后,草莓幼苗叶片会逐步萎蔫,叶缘焦枯,出现烧苗死株的现象。整地时,应施用一些肥效较慢的缓释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667 m2施用4 000~5 000 kg的有机肥,并补施复合肥。之后每隔15~20 d施肥一次,每667 m2施用复合肥5 kg左右。为避免一次性施肥过多而造成烧苗,后期施肥应以磷肥、钾肥为主。一旦发生烧苗情况,应尽快采取防治措施,如施用磷酸二氢钾。在烧苗初期,可施用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水剂)3 000倍液来缓解,降低地温的同时,使多余的养分沉降,待苗情缓解后,再用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水剂)3 000倍液+果乐藻(泡叶藻提取物)300~500倍液连喷带灌3次,起到缓苗、壮苗的作用。
2 病害引发的死苗及防治措施
病害会对草莓苗成活率、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温室草莓病害的发生尤为严重,主要有灰霉病、叶霉病、炭疽病、根腐病、黄萎病等。
2.1 炭疽病及防治措施
炭疽病是由胶孢炭疽菌、尖孢炭疽菌或草莓炭疽菌侵染草莓植株而引起的,主要危害草莓的叶片、叶柄、匍匐茎、根茎、花和果实。染病初期,草莓匍匐茎和叶柄上会出现很小的病斑,有红色条纹,之后会迅速扩展为深色、凹陷和硬的病斑;在潮湿环境中,能在病斑中央看见粉红色孢子团;叶片会出现褐色轮纹病斑。在发病后期,植株会逐渐枯萎死亡。在草莓育苗前和移栽定植前,用仙农必备(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分别对苗床和大田土壤进行消毒。在育苗、定植后,为预防炭疽病或在炭疽病发病初期,用赢格(14%氟唑菌酰胺·2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875倍液+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水剂)3 000倍液喷雾,每隔7 d左右喷1次。在草莓幼苗茎蔓基本布满苗床时,喷施多效唑+翠康苗壮(高磷、含锌)300~500倍液+胜收(0.01%晶型14-羟基天然芸薹素水剂)3 000倍液2次,可防止幼苗徒长,促根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2.2 根腐病及防治措施
根腐病属土传性病害,管理粗放、连作、重茬、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或过量施用化肥、大水漫灌等均会导致根腐病的发生与传播。可用高温闷棚法、石灰氮土壤消毒法、药剂熏蒸法、生物菌剂法等对土壤进行消毒,也可用精甲霜灵·咯菌精、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对草莓幼苗进行浸根处理。在田间发现根腐病后,可用精甲霜灵·咯菌精、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浇灌土壤,以润湿根系周边部分土壤为宜。
2.3 枯萎病及防治措施
草莓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草莓专化型寄生引起的一种真菌土传病害,通过侵染根部而在维管束内蔓延,并堵塞维管束导管,还会分泌有毒物质,最终导致叶片萎蔫,甚至会导致植株枯萎死亡。枯萎病病原菌会通过种苗、土壤、灌溉水和农具等进行传播,并在苗期或开花期至收获期发病[3]。在大棚内发现染病植株后,要及时拔出病株,并对土壤进行处理或用菌剂进行灌根处理。如果发病较为严重,可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烯唑醇和戊唑醇对草莓枯萎病菌的防治效果最好[4],可用好力克(430 g/L的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对枯萎病进行防治。
2.4 黄萎病及防治措施
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力轮枝菌,多在苗期侵染,成株期才出现症状,开花结果期是该病发生的高峰期。感染黄萎病后,草莓嫩叶变成黄绿色,边缘扭曲卷曲,叶表面失去光泽,复叶上的双侧小叶不对称,叶片和叶柄上会产生黑褐色长条形病斑,叶缘和叶脉变成黄褐色[5]。有研究表明,在连作4 a的大棚中,草莓黄萎病的发病率为10%~15%,严重的在55%以上[6]。栽植时,可用精甲霜灵·咯菌精、甲基托布津或多菌灵对草莓苗进行浸根消毒或栽后灌根处理;移栽后,可用必备(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倍彤乐(80%福美双水分散粒剂)800倍液或美派安(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灌根处理。
3 害虫引发的死苗及防治措施
因温室内的温度、湿度比较稳定,导致一些害虫在温室内越冬。如果对温室内管理不当,易造成害虫集中暴发。蚜虫和红蜘蛛是草莓生长过程中常见的害虫,对草莓产量和品质产生较大影响[6]。
3.1 蚜虫及防治措施
蚜虫主要吸食草莓嫩叶的汁液,会导致叶片出现褪绿斑点,并弯曲,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可用神工(35%联苯·噻虫嗪悬浮剂)1 000倍液+昊酷(22.4%螺虫乙酯悬浮剂)3 000倍液进行防治。此外,由于蚜虫的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易对药剂产生抗性,要交替使用不同药剂。
3.2 红蜘蛛及防治措施
叶螨科是蛛形纲真螨总目下的一个科。该科动物俗称红蜘蛛,其口器是刺吸式的。幼螨、若螨和成螨主要在叶背面结网、产卵,并吸食嫩叶汁液。初期叶柄主脉两侧出现黄白色或灰白色小斑点,叶面变黄失绿;严重时,叶片呈火烧状,叶片枯焦脱落,会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可用物理方法(如摘除销毁长螨叶片、利用粘板诱捕、设置防虫网等)或化学药剂(如联苯肼酯、阿维菌素、乙螨唑或者乙唑螨腈)进行防治。此外,红蜘蛛的繁殖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易对药剂产生抗性,要注意几种药剂的复配或轮换用药。
此外,蓟马,斜纹夜蛾对草莓的危害也比较大。除药物防治外,还可通过释放天敌昆虫、设置诱虫灯、捕虫粘板、土壤深耕、土壤消毒等方式来降低虫口密度,防治虫害[7];及时清除枯枝杂草,消除害虫栖息和繁殖的场所;合理灌水和施肥,培养壮苗,提高草莓的抗逆能力。综上所述,草莓病虫害防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根据条件和效益来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4 结束语
利用温室大棚来种植反季节草莓,能极大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增加种植户收入。但反季节草莓生产对环境和管理水平的要求较高,要严格控制大棚内的各项环境参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对提高草莓苗的成活率具有重要作用。除生理因素和病虫害外,还应结合品种选择、幼苗处理、土壤改良、轮作倒茬等技术来提高草莓产量和品质,从而推动反季节草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锦峰.山东枣庄设施草莓绿色高效栽培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4(4):31-34.
[2]薛希红,史兴峰,曹汉西.草莓死苗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河北果树,2003(4):53-54.
[3]宁志怨,董玲,廖华俊,等.草莓枯萎病的研究进展[C]//中国园艺学会草莓分会,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草莓研究进展(Ⅳ).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401-408.
[4]杨焕青,王开运,范昆,等.草莓枯萎病菌的生物学特性及7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J].植物保护学报,2008(2):169-174.
[5]李东阳,陈润丽,黄小威,等.草莓土传性病害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23(11):99-104.
[6]吉沐祥,杨敬辉,吴祥,等.大棚草莓主要病害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措施[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0):114-117.
[7]苏方荣.温室草莓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24(5):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