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康养景观设计及应用
作者: 梁晓娜摘 要: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市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康养理念通过人与自然环境接触、健康运动的生活方式等方面提升市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康养景观越来越被市民所重视。研究从不同色彩空间景观变化、不同植物功效景观空间设计、水景生态空间营造等方面,阐述了园林康养景观设计及康养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在今后的园林绿化建设中被广泛推广应用,提升市民的满足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关键词:康养景观;色彩空间;健康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4-101-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4.023
0 引言
早在2 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市民就通过在花园里散步来进行康复训练。后来,市民发现植物香味能够舒缓情绪,这时市民开始从植物中提取具有药用价值的物质,以此来辅助康复训练。国内最早引进和研究园艺疗法的是李树华教授,他希望建立中国特色的园艺疗法体系。2012年,吴耕民教授团队在沈阳市养老中心组织多次园艺活动干预内容的测试,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园艺活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且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显著降低[1]。李凯悦[2]组织老年人开展养老活动,通过对比养老活动前后的血压、脉搏和情绪等指标,最终得出园艺康养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存在积极影响。
康养理念是一种综合性的健康理念,从自然环境、居住者生活环境等方面积极营造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帮助市民放松身心、缓解压力,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重视。然而,康养理念在实际景观设计中缺乏有效应用。一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过分追求成景快的景观效果,大量移植外来植物,造成品种单一、景观层次感不明显,且未考虑植物的药用价值。二是未合理优化市民活动场所。例如,广场及活动区地面铺装材料多为硬质铺装材料,这种硬质铺装材料对脚底的摩擦力小,市民在运动过程中容易滑倒。三是健康运动设施功能单一,无法满足市民的康复锻炼需求。研究阐述了康养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情况,为康养景观的广泛推广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1 园林康养景观设计
康养理念是指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管理方式来提升身心健康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理念,强调以健康为中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包括饮食、运动、休息、心理调节等),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进程,提高幸福感和满意度[3]。康养理念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自然环境、社区设施、居住者的需求等[4]。因此,康养景观在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满足优美舒适、休闲娱乐的空间需求,还要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心理需求,通过不同的空间景观设计,满足市民的“五感”体验,调节亚健康状态,提高市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在植物配置方面,不同种类的植物搭配方式可以形成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为市民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不同空间色彩变化展现的动态、静态景观,可以使市民真正体验到绚丽多彩、充满活力的空间,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缓解压抑情绪。
1.1 回归自然,打造不同色彩空间
园林景观的色彩组成主要有3种:自然色、半自然色和人工色。自然色是天空、水体、植物等的色彩;半自然色是石材、木材和金属等的色彩;人工色是陶瓷、绒布和涂料等的色彩[5]。不同的色彩搭配形成不同的色彩空间,可以分散注意力,缓解压抑情绪。
园林景观植物的色彩以自然色绿色为主,合理配置彩叶植物,同时在搭配方面注重色彩季相变化,形成不同的动态景观。例如,河北涿鹿桑干河滨河公园栽植的油松、国槐等植物展现了四季常绿景色;黄金槐、迎春、连翘等展现了丰富的春色景观;合欢、银杏、红瑞木等为夏秋季增添色彩。不同的色彩景观有利于转移市民的注意力,缓解市民疲劳,增添公园活力。
半自然色经过人为加工,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一些自然色特征。近年来,山石作为亲近大自然的元素被广泛推广应用。在公园内安置不同造型的假山石呈现的静态景观,在园林中具有框景、对景、障景的作用,在功能上具有划分空间主次、丰富观赏效果的作用。例如,河北涿鹿高速入口处安置的大型景观石,不仅能彰显雄伟的气势,而且能体现稳重的美感,同时对旁边带状公园景观起到障景作用。园林景观空间设计利用山石创造优美的自然景观,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满足了市民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追求。
人工色是纯人工打造的色彩空间,将园林景观中的景亭、花架、座椅、灯具等设施,通过合理的设置和搭配,与公园中植物形成丰富多彩的动态景观效果。公园内建筑色彩以原木色为主,木色为暖色调,给人温暖,并带有宁静和安稳的自然力量,赋予空间稳重感和安全感;景观文化墙以白色为主,白色墙面给人清净、整洁的感受;栽植紫藤等攀缘植物展现丰富的色彩景观,同时配置造型独特的灯具、时尚的休闲座椅等,给公园景观增添新景象和新活力,为市民创造积极的情绪空间。
1.2 依据不同植物功效,设计不同康养景观
依据植物的功效,植物分为健康辅助类、理疗治病类植物、强身健体类植物,以满足市民的“五感”体验,从而营造不同的康养景观空间。
健康辅助类植物依据芳香疗法打造的植物空间,按气味浓淡程度可分为浓香、甜香、清淡3种。浓香型植物(如丁香、月季等)对嗅觉有强烈刺激作用,使人容易产生兴奋感,能够调节市民的压抑情绪,从而改善其身体状况;甜香型植物(如桂花、金银花等)可以使人消除疲劳、舒缓身心;清淡型植物(如梅花、荷花等)香气清新淡雅,使人头脑清醒、思路清晰。场地宽阔的空间可以设置各类植物园,栽植不同浓度香味的植物,使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辅助治疗。
理疗治病类植物是对人体有益的药用植物(如艾草、益母草、曼陀罗等)。艾草中有很多微量元素,还有黄酮及醇这些物质,可以调节人体的身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预防疾病的发生;益母草是较好的活血化瘀药物;曼陀罗具有平喘、祛风、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病症。这类植物不仅可以吸收有害气体,增加空气湿度,还可以作为制药的原料。
强身健体类植物(如人参、灵芝等)具有补肺益气的功效。此外,可以大面积种植黄色或红色等暖色调花卉,能增加气氛,使人感到热烈与兴奋。也可以在周边场地设置彩色步道以激发市民运动的热情,使市民在欣赏花景的同时更好地锻炼身体,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例如,在河北涿鹿桑干河滨河公园东侧,采用不规则种植方式大面积栽植红色波斯菊,周围搭配不同种类彩色花卉,形成带状或波浪状的彩色图案,中间采用蜿蜒曲折的园路引导游人在不同位置观赏花卉景观。人漫步其中,仿佛置身于花的世界、花的海洋,亲自体验步移景异的景观空间,可以缓解市民的紧张情绪。
1.3 动静结合,营造水景生态空间
水体具有灵动性,生态水景是在充分利用水体本身特性的同时,通过植物、动物和水体共同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水体景观,是动景和静景的相融,是单调与色彩景观的结合,拓宽了绿色生态空间,彰显了生命活力。例如,在河北涿鹿桑干河滨河公园,河水在阳光照射下重现波光粼粼的画面,与周边的植物景观形成天人合一的绿色生态空间。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搭配形成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为鸟类和水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也为市民提供亲近大自然、回归自然的机会。
1.4 依据不同类型人群,设置不同功能分区
根据不同人群的心理状态设置不同功能分区,分为儿童娱乐区、成年活动区和老年活动区。第一类为儿童娱乐区,儿童娱乐区主要以暖色调为主,如设置彩色滑梯、彩色秋千等活动设施,活跃儿童情绪,激发儿童运动的乐趣。第二类为成年活动区,成年人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导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成年活动区以活动锻炼为主,可以安放健身娱乐器材、设置彩色疗法步道,将健康理念融入步道设计与建设中,这不仅要考虑与周边景观协调的一致性,还要注重其实用性,从而能更好地满足市民休闲锻炼的需求,可以通过彩色步道和绿色景观空间进行“五感”辅助治疗,达到运动保健的目的。第三类是老年活动区,老年活动区以冷色调、深色调为主,多栽植常绿树种,配置休闲座椅,设置小型健身活动场地等,以满足老年人跳舞、锻炼、休闲的需求。
2 康养景观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2.1 康养景观在社区中的应用
以河北省张家口市瑞和小区景观设计为案例,分析康养景观在社区中的应用情况。瑞和小区占地面积约10 000 m2,周边紧邻学校,在设计中应考虑人流量、受众群体等方面,将康养景观与市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为市民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
2.1.1 入口处
入口处是市民进出居住区最频繁的地方,也是展现小区康养特色景观的形象标志。因此,小区入口处景观应采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给市民带来视觉上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流动的水令人赏心悦目,潺潺的流水声,让人身心放松,减轻压力。小区入口处设置水景喷泉,让市民一进门便感受到水景的魅力,既美化了环境,又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喷泉形成的障景,起到阻隔小区空间视线的作用,增加了小区的神秘感。瑞和小区入口处设置小型花瓣形喷泉,炎热的夏季打开喷泉,悬浮在空气中的超细雾滴像云烟一样随风飘动,可以营造出迷人的景观效果,给人一种清新凉爽的感觉。
康养植物景观应满足市民视觉审美需求,给市民带来视觉上的美感和愉悦感,应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植物进行合理栽植,以增加绿意和生机,使市民在不同季节能够感受大自然的变化。瑞和小区入口处道路两侧绿篱旁边栽植的春季开花植物有榆叶梅、海棠、丁香,夏季开花植物有合欢、紫薇,秋季开花植物有火炬树等;同时,还有芳香类植物(如桂花、薰衣草等),以满足市民的嗅觉需求。
2.1.2 广场活动区
康养景观着力打造广场活动区景观,为市民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广场活动区注重营造接近大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在广场活动区地面铺装防腐的木质材料或天然的石材,可以形成清新自然的氛围。休息区还可以放置舒适的座椅,供市民休息,同时配备遮阳设施。周边植物配置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多种植物结合形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的植物群落,营造密闭的环境空间。瑞和小区活动广场设置少量儿童健身器材(如儿童跷跷板等),游步道通向景观六角亭,供市民在运动锻炼后更好地休息。
另外,广场旁边还可以设置一个流动的水池,水池大小依据小区场地面积合理设定,水池内栽植水生植物(如睡莲等),放养鱼虾类小动物,使园景生机勃勃;同时,与周边的景观映衬,形成花鸟鱼虫的天然境界。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可以喂养鱼类,为市民提供与大自然互动的机会,使市民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此外,水景元素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和负离子浓度,为市民提供放松和享受的空间,有利于市民的身心健康。
瑞和小区考虑占地面积等因素,在小区外围增设一条人工河流,河面两侧设置滨水绿道,周边有篮球场地、足球场地等,市民可以在此散步欣赏河景、锻炼身体,这不仅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还可以满足市民的运动需求,促进社区市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为市民提供心灵交流的活动空间。
2.1.3 健身活动区
健身活动区是市民健身的场所,方便市民更好地锻炼身体。将康养景观应用于健身活动区,有利于促进市民的身心健康,提高市民的幸福感。
为方便市民更好地锻炼身体,设置不同活动区,满足不同市民的健身需求。例如,在增肌活动区,设置推肩机、杠铃、单杠引体器等器材,有利于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避免骨质疏松症等;在瑜伽活动区,放置瑜伽垫,方便市民拉伸,有利于放松身心,缓解疲劳和压力,增强抵抗力;在有氧活动区,设置跑步机、动感单车等,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在休息区,放置按摩椅,通过机械、气动或电动等方式进行按摩、振动、加热或伸展,使身体得到充分舒展,从而达到理疗的目的。在植物配置方面,采用半封闭形式分隔运动空间,不仅能起到遮阴防暑作用,还能缓解运动中产生的疲劳感,形成一个新的景观亮点。考虑到植物色彩对市民的心境能起到积极作用,各活动区周边种植黄色、红色等暖色调植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稳定情绪,调节亚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