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 张云摘 要:森林火灾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森林火灾更是呈多发态势,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以哈溪自然保护站为例,深入剖析该林区森林防灭火存在的问题,提出严控火源、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与防灭火队伍建设等有针对性的森林防灭火建议,旨在为提升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综合能力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森林火灾;森林防灭火;问题;哈溪自然保护站
中图分类号:S76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4-109-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4.025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1],从关乎生态成效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森林与草原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加剧变暖、自然灾害频发,再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我国森林火灾风险剧增,这不仅会破坏森林结构与保护功能,降低林分密度,还会使大量动植物流离失所、濒临灭绝,引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还会危及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因此,切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至关重要。
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应急管理部门等提出,各地区相关部门必须严格遵循以防为主、防灭结合的原则,切实将各项森林防灭火工作落到实处,坚决遏制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2]。哈溪自然保护站也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积极组织召开工作会议,认真贯彻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各项安排部署,助力当地森林防灭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然而,由于哈溪自然保护站位于森林、草原与农田交错分布处,山大沟深,加之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森林防灭火形势严峻且复杂[3]。
研究深入剖析了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并立足林区实际,就如何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提出了强有力的应对策略,对最大限度降低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及危害、助力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稳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1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概况
哈溪自然保护站总面积为10 8553.3 hm2。境内林地资源丰富,林业用地总面积为80 997.38 hm2,其中灌木林地面积为63 013.3 hm2,有林地面积为17 467.54 hm2,疏林地与其他林地面积分别为293.35 hm2、213.33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67.5万m3。林区以祁连圆柏、青海云杉为建群树种,灌木树种主要包括银露梅、金露梅、杜鹃等,森林覆盖率高达53.55%[4]。近年来,哈溪自然保护站严格按照上级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行动、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开展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物资储备、队伍建设等工作,全面筑牢森林防灭火“安全墙”,助力林区森林防灭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火源管理难度大
目前,火源管理难度大是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1 可燃物众多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植被丰富,落叶、枯草等可燃物大量堆积,且具有干燥易燃特性,一旦遇到火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而且长期积累的腐殖质也为火灾的蔓延提供了充足的燃料,导致火灾一旦发生,火势难以控制。
2.1.2 人为火源复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进山入林人员数量剧增。有些游客出于对自然的向往私自进入林区开展野营、烧烤等活动,随意丢弃未熄灭的烟头。周边部分居民在林区边缘开展烧荒、烧秸秆等农业生产活动。尽管相关部门一直在倡导文明祭祀,但仍有部分群众在清明节、中元节等一些特定节日坚持传统的焚烧纸钱、燃放鞭炮等祭祀方式。一些施工单位在林区内进行作业时,不注意用火安全。以上行为都将给森林防灭火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2.2 先进科技手段应用不足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工作在先进科技手段应用方面还存在不足,直接影响了森林防灭火的工作成效。
2.2.1 监测技术落后
目前,哈溪自然保护站主要采用人工巡逻与瞭望塔开展森林火灾监测。以上2种方式监测范围有限、时效性差等问题较为突出。其中,人工巡逻难以覆盖大面积森林区域,且巡逻工作者极易因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无法及时发现火灾隐患。瞭望塔虽可提供更为广阔的视野,但在能见度低的地方或地形遮挡下,监测效果较差。
2.2.2 通信手段单一
目前,哈溪自然保护站主要运用对讲机、手机等设备进行通信,其中前者通信距离受限,而且在山区等复杂地形中信号极易受到干扰。虽然手机更为便捷,但在一些偏远地区,信号也无法全面覆盖,进而无法保证通信的畅通性。除此之外,防灭火装备科技含量低。哈溪自然保护站依然采用传统的风力灭火机、二号工具等设备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以上设备科技含量不高,在面对大面积、高强度的森林火灾时,防灭火效果不佳[5]。
2.3 基础设施滞后且不足
首先,由于森林防灭火资金有限,哈溪自然保护站防火道路建设滞后,道路狭窄、崎岖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偏远林区甚至没有防火道路,在森林火灾发生时,灭火队伍与设备难以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最终由于延误了最佳灭火时机而酿成大祸。其次,由于资金不足,哈溪自然保护站的消防水池数量有限,分布不合理,且容量较小。灭火器材数量不足,也存在老化、损坏等问题,无法满足实际灭火需求,导致森林防灭火效果不佳。
2.4 防灭火专业人才匮乏
哈溪自然保护站在岗人员年龄偏大、招考人员少,且培训明显不足,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人员招聘少。近几年招考大学生人数少,一时难以补充后继力量和专业人才。另外,艰苦的工作环境与有限的职业发展空间使很多人望而却步,这不仅增加了人员招聘难度,还导致防灭火队伍人员不足、结构不合理等现象日益凸显[6]。②培训机会少。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保护站无法为防灭火人员提供足够的专业培训机会。由于培训不足,现有工作人员森林火灾预防、监测、扑救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不高,在面对复杂森林火灾时,往往力不从心。③装备操作不熟练。受资金限制,哈溪自然保护站无法为工作人员提供足够的装备进行操作训练,导致工作人员在实际防灭火工作中由于不熟练设备操作,而直接影响森林防灭火效率。
3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工作建议
3.1 严控火源
严控火源是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关键。哈溪自然保护站应加大森林防灭火宣传教育力度,运用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森林火灾的危害、防火知识与法律法规。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介,制作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举办防火知识讲座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火意识。保护站还应强化对游客、周边居民的针对性宣传,使其了解与掌握林区内的行为规范,自觉遵守防火规定。哈溪自然保护站可采用人工和药剂除草的方式,对存在火灾隐患的坟滩、隔离带等进行除草,减少火灾隐患。同时,保护站应加强对腐殖质的管理,采取适当方法降低其易燃性。保护站还应加强对林区周边农业生产活动的管理,引导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火灾隐患。在祭祀期间,保护站应大力倡导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文明祭祀方式。保护站还可增派人员在祭祀集中区域值守,以及时发现与制止违规用火行为。除此之外,哈溪自然保护站还应强化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加大对违规用火行为的查处力度,分片开展森林防火巡查工作,一旦发现违规用火行为必须严肃惩处,以形成强大的震慑力,从源头上遏制森林火灾高发态势。
3.2 加强先进技术应用
先进的技术手段是高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保障。哈溪自然保护站可积极采取以下有力措施来提高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防灭火综合能力。①引进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技术等先进监测技术手段,并将以上先进技术手段与人工巡逻、瞭望塔相结合,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森林火灾监测体系,提高森林火灾监测效率与质量。②适当增加通信基塔的建设数量,以提高通信信号的覆盖范围及稳定性。还可考虑引入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卫星通信设备等,确保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通信畅通。如果有必要,还可构建统一的通信指挥平台,以高效指挥与协调森林防灭火工作。③大力引进高科技灭火装备,对传统灭火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其性能与可靠性,既有助于高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又可显著降低防灭火人员的安全风险。
3.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与防灭火队伍建设
3.3.1 多渠道筹集资金
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哈溪自然保护站应从多方面筹集资金,为高效开展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首先,保护站可制订详细的资金使用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以尽可能争取更多的财政资金。其次,可通过开展公益活动、募捐等方式,吸引社会各界关注森林防灭火工作,引入社会资金。也可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共同开展森林防灭火项目,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还可以鼓励企业、个人等捐赠灭火器材、设备等物资,为森林防灭火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3.3.2 改善基础设施
首先,哈溪自然保护站应拓宽与修整现有的森林防灭火通道,确保防灭火过程中林区道路畅通无阻。还可在偏远地区规划与建设新的防灭火道路,并强化道路的维护与管理,确保其长期发挥作用。其次,保护站应增加资金投入来升级改造瞭望塔,及时对陈旧设备进行更换,还可积极引进先进的监测设备,提高观测范围与精准度。哈溪自然保护站还应结合林区森林分布状况合理布局适量的消防水池,提高水池容量,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为灭火工作提供充足的水源。此外,还应及时更新与补充灭火器材,配备先进的灭火设备,并定期做好各灭火设施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既可保障各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况,又可显著提升森林防灭火效率。
3.3.3 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专业人才是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基石。哈溪自然保护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专业的森林防灭火人才队伍。①当地政府与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森林防灭火工作,提高林区工作人员的薪酬待遇,并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与职业发展空间,以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充实到现有的森林防灭火队伍中。②定期组织森林防灭火工作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可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授课,传授最新的森林防灭火知识与技术;也可选派优秀人员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与交流活动,以拓宽视野,提高其专业水平。③哈溪自然保护站应投入足够的资金建立专业的训练场地,配备各种灭火装备;并定期组织实战演练,使防灭火人员在实践操作中熟悉装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以显著提升其防灭火实战能力与水平。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尽管哈溪自然保护站在森林防灭火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火源管控难度大、先进科技手段应用不足、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与防灭火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哈溪自然保护站应多管齐下,从严控火源、加强先进技术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与防灭火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有效降低森林火灾风险,为林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J].草学,2022(2):86.
[2]曾艳.基层森林防灭火工作的实践探索及对策研究:以J县森林防灭火为例[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4(2):29-33.
[3]闫鹏,赵彦飞,马玉春.中国森林防灭火的风险挑战与思考展望[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4,19(1):117-126.
[4]莫宝山.甘肃省哈溪林区森林草原防火对策浅析[J].内蒙古林业,2020(3):20-21.
[5]夏炎,李明春.浅析山区森林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林业科技,2023,43(4):44-46.
[6]方国,张潞,肖文武,等.森林防灭火工作现状分析:以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曼稿子保护区为例[J].森林防火,2024,42(1):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