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县杨柳飞絮治理技术对比分析

作者: 陈琳

正定县杨柳飞絮治理技术对比分析0

摘 要:研究分析了正定县杨柳飞絮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为抑制杨柳飞絮污染、改善生态环境,2020—2022年在正定县通过试验对比分析了喷水、修剪、更新和间伐、注射抑制剂等杨柳飞絮治理技术,发现注射抑制剂比喷水、修剪、更新和间伐效果明显。整体来看,正定县应采用注射抑制剂方式对杨柳飞絮进行治理。

关键词:杨柳飞絮;飞絮治理;抑制剂

中图分类号:S792.12;S792.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4-112-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4.026

0 引言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北部,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省会石家庄与首都北京的必经之路。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正定县开始大力发展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带、农田林网、片林等。因杨柳树是北方地区的乡土树种,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繁殖、生长迅速、材质优良和遮阴效果好等优点,是林网绿化和通道防护林建设的主要树种。截至2020年,正定县工程造林4 100 hm2,其中种植杨柳树面积达到670 hm2。

目前,这些杨柳树树龄为15~20 a,大多是雌株,杨树以中林46、速生107杨、速生108杨居多,均进入繁殖盛期。飞絮是雌株开花结果的种子,生长8~10 a即进入生理成熟期。每年4月上旬到5月中旬都会产生大量飞絮,持续时间在40 d左右,严重影响了城市环境,给古城正定的旅游形象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正定县政府高度重视,要求尽快解决杨柳飞絮的污染问题,2020—2022年采取了杨柳飞絮治理措施,现对正定县杨柳飞絮的影响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1 杨柳飞絮产生的影响

1.1 影响环境质量和城市景观

杨柳飞絮较轻,落在地上会沾染大量灰尘等,风一吹就会携带地上灰尘飘浮在空中,随风飘扬的飞絮会对空气造成严重污染。同时,飞絮的附着力很强,无风时,飞絮堆积在道路上、绿篱下、湖水中;有风时,飞絮随风飘浮在空中,树上、花朵上、农作物上、门窗上有较多飞絮,不仅影响美观,而且还很难打扫干净,严重破坏了城市的景观效果,影响人们外出游玩赏景的心情。

1.2 影响身体健康

飞絮容易携带病毒,传播疾病[1]。春天是柳杨絮漫天飞舞的季节,也是各种过敏症状高发的季节。杨柳飞絮会携带地面上的细菌四处飘散,使人们感觉非常不适,特别是易过敏体质的人群,接触飞絮可能会导致皮肤过敏,容易出现红疹、瘙痒、眼结膜发炎等症状,严重时可加重呼吸道疾病。

1.3 影响交通安全

随风飞舞的飞絮,影响出行人员视线,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给路上的行人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飞絮易黏附在汽车水箱散热片上,影响汽车散热,造成汽车熄火,从而影响交通安全。

1.4 增加火灾隐患

飞絮具有燃点低、燃烧快、扑救难度大等特点,属于易燃物质,接触明火极易导致火灾发生[2]。尤其是春季,天气干燥,飞絮在空中飘浮一段时间后,落在地上聚集,成团的飞絮会成为火灾隐患。如果堆积在垃圾边或杂物旁,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

2 杨柳飞絮的防治措施

根据杨柳树的分布数量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正定县主要采取喷水、修剪、更新和间伐、注射抑制剂的方式进行试验。

2.1 喷水

2.1.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20—2022年4月杨柳飞絮发生期间,试验地点为正定县隆兴苑公园及东外环林带。

2.1.2 试验方法

2.1.2.1 高空喷水

在飞絮发生期间(即杨柳树的果实开始破壳前),利用高压喷水车、高压水枪、喷雾车等作业车辆,每天早、晚各喷水一次,高发期间中午再喷一次,反复对杨柳树树冠进行喷水,将露头吐絮的杨柳果穗直接冲湿落地,减少其在空中扩散的概率,以达到减少飞絮的目的。

2.1.2.2 地面喷水

在飞絮发生期间,安排洒水车和清扫车辆对堆积在地上的杨柳絮不定时进行冲刷和清扫。喷水时间尽量安排在人们活动较少的夜晚或清晨,雾炮车或洒水车的尾部喷头以45°方向对准杨柳树进行喷洒。同时,要考虑风向和风速,以提高防治效果。由于水的冲击,原本自然生长出絮的果实自身无法承重或者冲击力太强等导致脱落,为避免产生二次飞絮,环卫工人应及时清理地上果穗。

2.1.3 结果分析

试验发现,此类方法适用于县城周边道路两侧的林带及作业车辆可进入的公园、广场绿地等。喷水防治方法简单方便,适合大面积作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飞絮防治率在50%以上。

2.2 修剪

2.2.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20—2022年树木休眠期,试验地点为正定县云居湖公园。

2.2.2 试验方法

在杨柳树雌株休眠期间,根据不影响林木树形及景观的原则,对干死枝、伤枝、病虫害枝等进行整形修剪,重点去除不美观的过密大枝及影响通风的交叉枝、重叠枝、下垂枝,这样可以减少树体的开花枝,对减少飞絮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2.2.3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发现,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公园内高度相对较低的柳树,不适合高度太高的杨树。为保持景观效果,不宜重度修剪,此方法能减少10%的飞絮。

2.3 更新和间伐

2.3.1 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时间为2020年春季,此时开始实施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试验地点为新元高速、京昆高速两侧。

2.3.2 试验方法

近几年,正定县已意识到单一树种的弊端,植树造林采用多树种混交,多林种配置,乔、灌、花立体搭配的造林模式。乔木树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乡土树种(如金枝槐、国槐、栾树、法国梧桐、白蜡树等),彩叶和花灌木树种选择金叶榆、碧桃、海棠、樱花、紫叶李等[3]。以前的工程林如果全部更换,会严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绿化成果,而且更换的树木短时间内无法快速达到原有的绿化规模和景观效果。因此,应分期分批更新已到生长期限的杨柳树雌株。在老熟期杨柳树林内,对感染病虫害、遭受自然灾害后生长衰弱的树木和死树及时采伐,过密的林木应采取隔行采伐或隔株采伐的方法,随着杨柳树雌株的减少,飞絮也会相应减少。

2.3.3 试验结果分析

试验发现,此方法适用于全县范围内的通道绿化等工程造林。采用更新和间伐方法,在短期内没有明显效果,但能减少飞絮的产生。

2.4 注射抑制剂

注射抑制剂防治方法操作简单,无药害,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生长无不良作用。此类方法适用于县城内及周围杨柳树密度较大、人群较多的公园和小区。

2.4.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位于正定县东城门外的迎旭公园,该公园建于2011年7月,占地22.36 hm2,绿地率达到88.47%。该公园作为古城风貌恢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倚林而建,以原有的杨树绿化带为背景,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公园。该公园内有杨树4 000余株,2000年栽植,胸径为20~30 cm,树势较好,杨树分布贯穿公园南北,中间穿插建设林荫小路、凉亭、休闲广场;柳树有500株,2011年栽植,胸径达20 cm,主要分布在沙滩湖周围。

2.4.2 材料与方法

经筛选,采用抑花一号抑制剂进行试验。抑花一号抑制剂是由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研制的专利产品。根据杨柳树的花芽分化时间和植物激素瞬间变化来调控花芽发端规律,采用树干注射抑制剂的方法来抑制翌年花芽分化或促使花果脱落,从而减少花芽量,以减少次年杨柳飞絮的产生。

在杨柳树上连续3 a注射抑花一号抑制剂,共设试验A杨树和试验B柳树,分别各设4个处理,处理方式、时间相同。

处理1:2020年4月16日、17日处理;处理2: 2020年4月16日、17日,2021年4 月26日、27日处理;处理3:2020年4月16日、17日,2021年4月26日、27日,2022年4月12日、13日处理;处理4为对照,不注射。

处理方式:在树干胸径部位(约1.3 m)处垂直打孔注射,每孔注射药剂20 mL,胸径20 cm以下打孔2~3个,胸径20~50 cm打孔3~4个,孔深以进入木质部2.0~2.5 cm为宜。

调查时间:注射抑花一号抑制剂后翌年杨柳树春季飞絮期。

注射时间:以花芽分化完成前、室外温度持续在20 ℃以上为宜。

2.4.3 试验结果分析

注射抑花一号抑制剂对杨柳飞絮的抑制效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抑花一号对杨柳飞絮的抑制效果比较显著,试验A组和试验B组各处理的杨柳飞絮株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杨柳飞絮株数。处理1与对照的飞絮抑制率差异明显,处理1与处理2的飞絮抑制率有差异但不明显,处理1与处理3的飞絮抑制率有明显差异。综合分析,试验A组和试验B组中处理3效果均最佳。

注射抑花一号抑制剂对杨柳飞絮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注射抑花一号抑制剂1 a对杨柳飞絮的抑制率在85%以上。抑花一号抑制剂使用时间以处理3最佳,持续使用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能有效抑制杨柳飞絮的产生。试验A组杨树比试验B组柳树治理效果好,原因是柳树分布在公园沙滩湖的周围,地下水资源充沛,对药物吸收效果较好。

观察树木整体生长和枝叶量,处理组的树木生长良好,枝繁叶茂,与对照组的树木生长状况表现基本一致。

3 杨柳飞絮治理技术成效对比分析

由2020—2022年对杨柳飞絮治理试验可以看出,采取喷水防治方法简单方便,适合大面积作业,省时省力,短时间内防治效果明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防治成本较低,对环境污染小;但因高压喷雾车喷洒的高度一般不超过15 m,而杨树高度为15~30 m,因此高压喷雾车不能对行道树及高大树木进行全方位喷洒;同时,高压喷雾车等大型设备还会对行人、车辆造成影响。采取人工修剪方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由于杨树高度太高,不易操作,进度缓慢且危险性高,治理效果不佳且不适合大范围推广。采取更新和间伐方法,短期内效果欠佳,防治成本较高,且防治周期长,需要进行长期规划。注射抑制剂防治方法操作简单,无药害,对环境无污染,对树木生长无不良作用,飞絮抑制率在85%以上,抑制效果显著,但连续作业会对树木造成伤害,导致树皮受伤、树木腐烂、树势衰弱等;同时,每株需人工及药品费用约50元,成本较高且工作量大,因专项资金有限,注射抑制剂防治方法不适合大范围推广。

4 结束语

总之,杨柳飞絮治理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政府主导、多部门配合、资金支持、科学技术支撑等[4]。短期治理采用喷水、修剪、注射抑制剂等措施,而从根本上治理杨柳飞絮,需要逐步调整树种结构、优化城市绿化生态系统。

参考文献:

[1]於航英.浅析传染病专科医院景观设计的要点[J].现代园艺,2020,43(14):67-68.

[2]蒋伟.棉纺织企业火灾成因及消防管理措施[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2,51(11):80-82.

[3]王迎.风景园林视角下北京大兴区平原造林景观提升策略[J].林业资源管理,2022(6):37-43.

[4]吕盛虎,冯文丽.杨柳树飘絮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17):42-44.

(栏目编辑:董清芝)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