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烟区“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技术
作者: 吴照辉 刘巧真 徐文正 韩会阁 陈广晴摘 要:针对河南省烟叶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采用该栽培模式,烟农可利用冬闲烟田种植菜肥两用型油菜,有效利用当地土地、光热资源,实现烟叶增效、油菜薹增收、残茬掩青保育土壤等多重目标,能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值得在河南烟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烤烟;菜肥两用油菜;种植技术;油菜薹;绿肥掩青
中图分类号:S572;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5-91-4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18
0 引言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小麦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4。但长期高产伴随而来的土壤中氮素过量、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种群结构失调等现象,引发了以烟草种植为主的轮作体系建立困难、病害频发、烟叶“大深厚”、黑暴风险高、烟叶钾低氯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烟叶生产用工量大,农村劳动力减少、年龄偏大,和其他经济作物竞争劳动力资源等原因,造成烟叶生产用工成本不断增加。这些问题导致烟农收益低、稳定性差,烟叶质量和供给不稳,严重制约了河南省烟叶生产高质量发展。在河南省地区,烟草的大田生长阶段一般在4—10月,烟田每年有大约5个月的时间处于空闲期。为了改良土壤,河南烟区推行绿肥翻压、深翻等土壤保育措施,但因为不能直接给烟农带来收益,所以推行效果达不到理想水平。在此背景下,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自2016年开始,开展了利用冬闲烟田种植菜肥两用油菜的探索。
在河南烟区,若采用“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技术,在春节期间可收获油菜苗补充市场供应,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在3月上中旬可收获油菜薹,油菜薹因含有大量胡萝卜素、维生素C、钙、硒、锌和膳食纤维,风味清甜、无苦涩味,而广受消费者欢迎;收获菜薹后,烟农可将油菜植株粉碎翻压入土,既可以改良土壤,又可以协调土壤养分,进而提高烟叶品质。油菜从播种至菜薹采收的生长期主要在冬季,病虫害较少,可不用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1],是一种绿色健康的蔬菜产品[2]。油菜薹营养丰富,非常有利于人体健康[3]。油菜作为绿肥具有营养成分均衡、干物质积累量大的特点,且油菜的碳氮比有利于其植株翻埋后被分解,其营养成分易被下茬作物吸收[4-5]。油菜植株腐解时产生的异硫氰酸酯类物质可以有效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6]。
近年来,河南烟区积极开展“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试验示范,累计推广面积2 666.67 hm2。在该种植模式下,每667 m2可产油菜薹800~1 200 kg,每667 m2收益为1 600~2 400元,除去每667 m2油菜种植成本200元,烟农可通过收获油菜薹每667 m2增收1 400~2 200元;油菜残茬掩青后可提高烟叶产量和品质,烟农又可每667 m2增收300~500元。因此,总结河南烟区“菜肥两用油菜-烤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技术要点,为广大烟农提供借鉴。
1 茬口安排
在河南烟区,烟农可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种植菜肥两用油菜,一般在3月上中旬收获油菜薹,在油菜薹收获后7~10 d对残茬进行掩青处理,掩青后及时犁耙土地起垄。根据河南省不同烟区气候条件,烟农可在4—5月移栽烤烟,一般在9月底前采烤完毕。
2 菜肥两用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烟农应选用适宜当地气候条件的油菜品种(甘蓝型油菜一般选择丰油10号,白菜型油菜可选择苏州青),也可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双低油菜品种。
2.2 播前准备
烟农应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及时腾茬备播,保障油菜按期播种。对于玉米、大豆等秸秆还田和杂草较多的地块,应进行深翻旋耕;对于甘薯、花生等秸秆未还田、杂草较少的地块,可以只进行旋耕。如遇干旱天气,可适当灌溉,待墒情合适时进行犁耙。犁耙前,烟农应根据地力和茬口情况施用有机肥。如果是烤烟连作烟田,可根据连作年限和地力,每667 m2撒施腐熟牛粪500~1 500 kg;如果是玉米或大豆茬口,可不施或少施有机肥。此外,烟农应每667 m2条施硼砂500~1 000 g。
2.3 播种
在豫西烟区,烟农一般应在9月底前完成油菜播种工作;在豫中烟区,一般应在10月上旬完成播种;在豫南烟区和豫西南烟区,应在10月15日前完成播种。如遇特殊情况,可推迟5~10 d完成播种。每667 m2油菜播种量控制在300 g左右,行距为30 cm。如果备播完成后遇到连续降雨天气,烟农可在降雨间隙利用无人机撒播或人工撒播,每667 m2播种量控制在500 g左右。
2.4 大田管理
在油菜整个生育期内,严禁追肥和使用农药。在油菜出苗后至土壤封冻前,烟农可根据苗情进行间苗处理(间出的油菜苗可上市销售),根据地力将油菜苗株距控制在5~10 cm。间苗有利于油菜薹商品性的提高。烟农可根据土壤墒情,在越冬前和2月中下旬进行1~2次灌溉。但如果灌溉水氯离子质量分数大于45 mg/kg,则尽量不要灌溉;如果灌溉水氯离子质量分数在30~45 mg/kg,可进行1次灌溉。烟农可利用微喷管进行喷灌,每次每667 m2灌水量控制在20~40 m3。
2.5 菜薹采收
烟农应根据油菜长势采收菜薹,一般在3月份采收。如果种植甘蓝型油菜品种,且播种早、管理到位,可采收2次(第1次在主薹高30 cm时,在距地面10 cm处采收;第2次可采新长出的长10 cm左右的侧薹);如果油菜播种较晚、管理稍差,可在主薹生长至30~40 cm时,在距地面10~15 cm处采收。如果种植白菜型油菜品种,烟农可在2月底至3月初、主薹生长至30 cm以上时,采收8~10 cm长的薹尖;待二级侧薹生长至15 cm左右时,采收8~10 cm长的薹尖,以此类推;地力壮、播种早、管理到位的地块可采收4茬油菜薹。
2.6 油菜掩青
烟农应在菜薹采收后7~10 d,对油菜残株进行掩青处理,先将油菜地上部粉碎,然后将其翻压入土。一般在栽烟前20~30 d进行掩青处理(油菜残株宜生长至40 cm以上),掩青太晚或地上部粉碎后犁耙太晚容易造成油菜根腐烂不充分,会影响烤烟生产。
3 烤烟栽培技术要点
3.1 品种选择
在豫西烟区,烟农可选择云烟87、河洛1号等品种;在豫中烟区,可选择中烟100、豫浓香201等品种;在豫南烟区,可选择云烟87、云烟105等品种;在豫西南烟区,可选择云烟87、云烟105和云烟301等品种。
3.2 栽前准备
采用掩青处理的烟田,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可能会增加。针对此,烟农可在油菜掩青时或烟田起垄时,施用生物杀虫剂进行防治。若虫害较重,烟农可在烤烟移栽时,对穴内土壤及烟苗喷施高效低风险杀虫药剂。
烟农应采用深翻田、低起垄、高培土的耕作模式,确保揭膜培土后垄高在25 cm以上,做到垄直、行匀、土细及垄体饱满无杂物,同时做好开沟排涝工作,杜绝起横头垄。推荐应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宽行行株距为1.4 m×0.5 m,窄行行株距为1.2 m×0.5 m,每667 m2种植1 000株左右。采用宽窄行种植技术,可有效改善中下部烟叶遮阴问题,促进田间通风透光,从而提高烟叶品质。烟农可培育适宜膜下小苗移栽或井窖移栽的低茎壮苗:苗龄45~50 d,叶数4~5片,茎高3 cm左右,茎秆健壮,根系发达,株型敦实均匀,无病虫害;或培育适宜深栽的高茎壮苗:苗龄60~70 d,叶数7~9片,叶色浓绿或绿,茎高8~12 cm,茎秆柔韧、不易折断、含水分少,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烟农若采用机械化移栽方式,则应尽量选用高茎壮苗。
3.3 施肥
烟农应根据烟田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方案,避免过量施用氮肥,可将厩肥或粪肥提前至油菜茬施用,以利于后期烤烟落黄;应合理配施磷肥、钾肥和微量元素肥料,保障营养均衡供应。有条件的烟农可采用常规施肥和水肥一体化相结合的施肥方式,根据烟株长势进行动态追肥。
3.4 移栽
在河南烟区,烟农一般于4月中旬至5月上旬移栽烤烟。移栽方式有井窖移栽、膜下小苗移栽和常规移栽3种。
3.4.1 井窖移栽方式技术要点
移栽前,烟农应在墒情较好的垄体上,用移栽机打穴或用井窖挖穴机按确定的移栽株距打制井窖(窖口呈圆形,直径10 cm左右、深20 cm左右)。适宜栽植深度为移栽后烟苗顶部(自然高度)距井窖口2~4 cm,移栽过深或过浅都会影响烟苗的生长发育。打制井窖要在墒情合适、土壤紧实时进行。烟农在打制井窖时可适当前后左右稍微摇摆,以压紧孔壁泥土。烟农将烟苗放入井窖后,可用1%烤烟专用复混肥液和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顺窖壁淋下,每穴淋入80~200 mL(垄体墒情好时,淋入80~100 mL;墒情中等时,淋入100~150 mL;墒情较差时,淋入150~200 mL)。配制肥液和药液时,烟农必须将其搅拌均匀,同时注意肥料浓度。
3.4.2 膜下小苗移栽方式技术要点
定植穴深25~30 cm,穴口为椭圆形、直径为20~25 cm。盖膜后,烟苗距地膜18~20 cm。定植时,烟农应在定植穴内浇定根水,浇水量以满足烟苗前期生长需要为宜。采用此移栽方式时,穴施的农药、肥料要与土壤掺拌均匀。
3.4.3 常规移栽方式技术要点
定植穴以直径20 cm、深20 cm为宜,栽植深度以烟叶生长点露出地面2~3 cm为宜,杜绝移栽高脚苗,穴施的农药、肥料要与土壤掺拌均匀。烟农应在烟苗运到大田后进行再次筛选,剔除病弱苗和过大过小苗。移栽时,烟农应根据烟苗茎秆高度确定栽植深度(以封土后不留茎、不埋心为宜),对高茎苗要适当深栽。烟苗定植过浅,地面苗茎过高,会出现风吹茎基扭伤现象,进而造成生长障碍。适当深栽,有利于根系下扎和埋入土壤的幼茎产生不定根,从而形成健壮、庞大的根系,增加烟株的抗旱、抗倒伏能力。同时,烟农应进行覆膜作业,将地膜压实压严,避免跑风漏墒。在烤烟团棵后,烟农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揭膜培土。
3.5 烟田水分管理
烟田灌溉用水质量应符合《烤烟栽培技术规程》(GB/T 23221—2008)要求:水中氯离子质量分数<30 mg/kg,矿化度<0.60 g/L。在烤烟伸根期和团棵期,土壤相对湿度以50%~60%为宜,土壤相对湿度在40%以下时应灌溉;在旺长期,土壤相对湿度以80%左右为宜,旱浇涝排;在成熟期,土壤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
3.6 田间管理技术
3.6.1 中耕培土
烟农应根据土壤墒情和田间杂草情况进行多次人工或机械中耕,以达到除草保墒目的。中耕培土宜浅耕,以避免对烟株根系造成物理损伤。在烤烟团棵后,可结合揭膜一次性完成中耕培土作业。
3.6.2 打顶
烟农应根据烟株长势、土壤肥力状况及养分供给特点,灵活掌握打顶时间和留叶数。对于长势强、肥力足、后劲大的烟田,烟农应晚打顶、轻打顶,反之要适当早打顶、重打顶。打顶前,烟农可先进行底部叶优化。
3.6.3 抹杈
在抹杈环节,烟农应做到早抹、勤抹,可配合使用化学抑芽剂。需要注意的是,化学抑芽剂应符合《烟草农药使用推荐意见》相关规定。
3.7 烤烟采收
烤烟的采收原则:下部叶适熟早采,中部叶成熟采收,上部4~6片叶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收[7]。烤烟叶片成熟特征:下部叶叶龄为60~70 d,叶色由绿色转为黄绿色,主脉1/3或1/2变白发亮、基部稍带青色,采摘断面整齐[8-9];中部叶叶龄为80~90 d,叶面有黄白色成熟斑,叶耳呈黄绿色,主脉2/3变白,侧脉1/3变白,叶尖自然下垂[8-9];上部叶叶龄为100 d左右,叶片落黄明显(叶面呈黄白色,成熟斑明显),主脉全白发亮,侧脉2/3以上变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片下垂[8-9]。采收烤烟宜在10:00以前或16:00以后进行;在晴朗干旱时节,宜早上采收;在阴雨潮湿时节,宜下午采收。烟叶成熟后,若遇短时降雨,应在雨后立即采收;如果雨后返青,应等其重新成熟后再采收[9]。每株烟分5次采完,烘烤5炕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