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及管护措施研究
作者: 张俊云摘 要:森林资源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其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显著。然而,近年来,受自然、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灾害频发,不仅直接破坏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还使林业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基于此,研究以哈溪自然保护站为例,重点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角度探析了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并从多角度提出了森林资源管护策略,旨在为科学保护森林资源、助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森林资源;森林火灾;病虫害;管护;哈溪自然保护站
中图分类号:S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5-108-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23
0 引言
森林资源作为地球上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与生态建设及人类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森林气象灾害等各种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了森林资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丰富,林区生态环境优美且自然风光秀丽,在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作用显著。近年来,哈溪自然保护站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高度重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且成效显著[2]。然而,受自然、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有效识别影响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安全的因素,并制订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影响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安全的因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管护措施,对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哈溪自然保护站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哈溪自然保护站地处祁连山中部、天祝县西北部,以杂木河上游祁连山北坡的冷龙岭主峰卡洼掌海拔最高,达4 874.4 m;东邻凉州区,南连华隆保护站,西接青海门源县,北靠祁连保护站,全站总面积为108 553.3 hm2[3]。哈溪自然保护站境内以中山高原地貌为主,兼具低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哈溪自然保护站属大陆性气候区,春季干燥,夏季凉爽且雨水充沛,秋季阴雨天气居多且较为潮湿,冬季寒冷且干燥。据当地气象部门历年气象观测资料,哈溪自然保护站年均气温为1.8 ℃,年均降水量为400 mm,且以5—9月降水最为集中,年蒸发量大(1 234.2 mm)[4],境内特殊的地形地貌与气候孕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
1.2 森林资源概况
哈溪自然保护站现有林业用地80 993.3 hm2,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等类型。其中,以灌木林地分布最为广泛,其面积达63 013.3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77.80%;其次为有林地,其面积为17 458.31 hm2,占林地总面积的21.55%。林区灌木树种主要包括高山柳、杜鹃、金露梅、银露梅、锦鸡儿等;林分以青海云杉为建群树种,同时还分布有少量的山杨、祁连圆柏等[5]。
2 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
结合哈溪自然保护站当前运行状况,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大方面,具体如下。
2.1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与自然灾害两大类型。
2.1.1 环境因素
一是气候条件。哈溪自然保护站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对森林资源影响较大。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与林木生长发育息息相关。哈溪自然保护站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极易出现干旱灾害,使林木因缺水而枯萎甚至死亡,对森林资源的健康生长极为不利。二是地形地貌。哈溪自然保护站地形地貌复杂,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山地与丘陵地区的陡峭坡度增加了土壤侵蚀与滑坡风险,灾害一旦发生会直接破坏森林植被[6]。
2.1.2 自然灾害
哈溪自然保护站自然灾害以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最为常见。其中,火灾是森林资源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哈溪自然保护站高温干旱天气频发,导致森林火灾风险显著增加。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轻则烧毁大量森林植被,破坏生态系统,重则危及林区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森林病虫害也是影响森林资源安全的常见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异常、生态系统失衡、外来物种入侵等因素影响,哈溪自然保护站松毛虫、天牛等各种森林病虫害频发,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威胁。
2.2 人为因素
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人为因素对森林资源安全的影响也日益凸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进山入林人员增多
近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及大众参与户外运动热情的高涨,哈溪自然保护站进山入林人员数量显著增多。首先,人员的频繁活动直接干扰了森林生态环境。进山入林人员在行走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地表植被,压实土壤,从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与繁殖。其次,部分人员环保意识淡薄,在林区随意丢弃垃圾(包括塑料制品、食品包装等)。这些垃圾难以自然降解,不仅会破坏森林美观,还极易污染土壤与水源。此外,部分游客森林火灾防控意识淡薄,肆意在林区乱扔烟头,在野外违规使用明火开展野炊等活动,这些行为都极易引发森林火灾[7]。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烧毁大片森林植被,还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破坏。
2.2.2 开展祭祀活动
祭祀用火给森林资源带来了潜在的安全威胁。在开展祭祀活动时,人们往往会焚烧纸钱、香烛、燃放鞭炮等,以上行为均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尤其是在干燥多风时节,一旦火星飞溅至周边草木上,火势极易大肆蔓延。祭祀结束后,未完全熄灭的灰烬也极易在风力作用下重新燃烧,最终引发火灾。
2.2.3 人为火灾隐患众多
除祭祀活动可能引发火灾外,农事用火、违规用火取暖、烧烤等行为也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在农耕季节,农民烧荒、焚烧秸秆、烧杂草等行为时有发生,一旦火势控制不当,极易蔓延至周边森林,严重威胁森林资源安全。哈溪自然保护站周边大部分居民使用明火做饭、取暖,极易引发森林火灾。此外,林区会定期开展道路施工爆破、焊接等施工活动,在施工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或防护不到位,也会引发森林火灾。
3 森林资源管护措施
3.1 建立气象监测站,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
构建气象监测站是有效应对自然因素影响的重要措施。哈溪自然保护站相关部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1 建立气象监测站
建立功能齐全的气象监测站,并配备高精度的温度、湿度传感器,风速、风向测量仪,以及雨量监测器等先进气象监测设备,以实时、准确地获取保护站范围内的气象数据,为后续分析和决策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撑。
3.1.2 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警
哈溪自然保护站相关部门应利用监测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模型,科学模拟与预测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一旦灾害风险达到一定阈值,应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第一时间向保护站工作人员、周边居民及相关部门发送预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为森林资源保护提供有力支持。
3.2 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
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也是做好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哈溪自然保护站应在林区内合理设置多个监测点,并配备专业的监测设备与技术人员,定期运用全面巡查或抽样调查等方法对森林病虫害进行监测。如果有条件,还应引进无人机监测、智能传感器识别等先进技术手段,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其次,应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哈溪自然保护站应结合监测数据与历史资料,并综合当地气候、植被等因素,分析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测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与时间,提前发布预警信息,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再次,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哈溪自然保护站应以生物防治为主,引入病虫害天敌,利用有益生物进行有效防治。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降低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除此之外,还可综合运用灯光诱杀、合理使用低毒高效农药等物理、化学防治方法,以有效控制森林病虫害,减少森林病虫害造成的森林资源损失。
3.3 加强进山入林人员管理
加强进山入林人员管理对森林资源管护至关重要。首先,应建立严格的进山入林登记制度。哈溪自然保护站应在主要入口设立登记点,要求所有进山入林人员如实登记个人信息、进山目的、预计停留时间等。对于科研、监测、生态修复等工作人员,应提前提交详细的工作计划与申请,经审核批准后方可进山。其次,加强进山入林人员的安全宣传教育。哈溪自然保护站应在登记处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手册等,向进山入林人员普及森林资源保护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强调在林区的注意事项,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植被、不干扰野生动物等。再次,严格限制进山入林的时间与区域。结合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生态特点及季节变化,合理划定允许进山的时间段及区域。严格限制进山入林人员进入生态脆弱区或重点保护区域,以减少其对森林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此外,组建专业的巡护队伍,并为其配备必要的装备与通信工具,做好林区巡查工作,及时发现与制止违规行为。对于未经许可擅自进山或者在山中违反规定的人员,依法予以处罚。
3.4 规范祭祀活动,倡导绿色文明祭祀
首先,哈溪自然保护站可划定祭祀区域,远离森林核心地带,以减少火灾隐患。同时,还应规定祭祀时间,尽可能避开森林火灾高发期。其次,应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祭祀(如鲜花祭祀、网上祭祀、植树祭祀等),对采用绿色文明祭祀方式的家庭给予奖励或表彰,如颁发“文明祭祀家庭”荣誉证书等,以鼓励更多人参与绿色文明祭祀,既能有效降低祭祀活动带来的森林火灾隐患,又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保护与发展。
3.5 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
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是减少森林火灾的一项重要举措,哈溪自然保护站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①构建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机制。应组织专业护林人员定期对保护站进行全面巡查,重点检查森林内的枯枝落叶堆积情况、易燃植被分布区域及可能引发火灾的火源隐患。②注重特殊时期隐患排查。在干燥多风时节、节假日等火灾高发期,应加大排查力度。对进入保护站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检查,严禁携带火种入内。③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可积极引进无人机等先进技术开展巡查工作,以更全面、更快速地发现隐患区域。同时,还应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排查出的隐患点进行精准定位与记录,以确保迅速响应、高效扑救,进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的影响及损失。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安全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哈溪自然保护站应建立气象监测站,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加强森林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加强进山入林人员管理,规范祭祀活动,加大火灾隐患排查力度,为林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雪栋.浅议森林主要灾害与防治[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2,45(5):30-33.
[2]官铁辉.始兴县森林资源管理现状与对策[J].森林防火,2024,42(2):117-119.
[3]莫宝山.哈溪林区森林草原防灭火现状及火灾预防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20(10):127-128.
[4]杜丽.哈溪自然保护站森林保护和经营措施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39(17):91-92.
[5]陈永智.哈溪自然保护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J].现代农业科技,2021(2):122-124,131.
[6]刘荣.大河口自然保护站森林资源安全影响因素及保护措施[J].南方农业,2024,18(6):185-187.
[7]杨曦淼.森林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控应对对策[J].中国减灾,2024(9):60-61.
(栏目编辑:董清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