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策略

作者: 邱和阳 汪悦

摘 要: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是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基础,更多地关注城乡融合发展,以统筹规划、协同整治等手段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目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城乡融合的角度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基于此,研究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并讨论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优化问题。

关键词: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利益统筹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5-140-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5.029

0 引言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国家在新形势下提出的一种新的土地管理模式。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出发,优化土地整治模式是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空间布局优化的重要途径。研究以城乡融合为视角,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进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对应措施,以期有效提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效率与质量,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1 制度沿革与内涵解析

1.1 制度沿革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近年来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某一区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治。从城乡融合的视角来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制度变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1 土地资源配置模式变迁

在计划经济时代,国家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手段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土地资源配置方式成为主流,政府更多是通过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对市场行为进行规制,从而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新形势下,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从规划、政策、法规等方面对土地资源利用进行引导与调控。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强对土地市场的监督与调控,以保证土地资源的安全与稳定。

1.1.2 国土资源管理制度调整

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逐步向集中、分级负责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制度演进过程中,国家对国土资源管理机构进行了整合与改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土地利用进行了严格控制。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土地用途;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实行特殊保护。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删除了非农业建设用地必须占用国有土地或原集体土地的规定,明确国家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严格控制农用地转用,实行耕地保护制度。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省、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严格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

1.1.3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演进过程中,国家加大了整治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力度。与此同时,国家也加大了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力度,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体系的演进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制度日益完善,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1.2 内涵解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是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从全局视角出发,对城乡土地进行全面、系统的整治,包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优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城乡空间协调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整体规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求统筹城乡土地,统筹城乡、陆海、耕地、林地等各类用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二是综合整治。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求对农村宅基地、城镇建设用地和耕地等不同类型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同时,要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三是和谐发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要求统筹城乡、耕地与林地等各类用地协调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要注意统筹规划和综合整治。同时,也要注意空间的协调与效益的提升。只有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才能真正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1]。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2.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1.0模式: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整治

浙江省作为民营经济大省,长期面临着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环境质量下降、土地利用碎片化、发展用地短缺等问题。为持续推进乡村土地整治试点,浙江省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土地综合整治1.0模式,并在全国率先形成杭州市土地综合治理1.0模式。2017年,杭州市双浦镇率先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乡村为重点,针对建设用地无规划、耕地破碎、土地利用低效、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四大问题,系统开展耕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修复三大任务。2021年,浙江省在总结推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3+X”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即在耕地整治、村庄整治、生态修复三大重点任务的基础上,将低效工业用地整治、废弃矿山治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特色整治工程纳入其中,并以县域为单元大范围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区出现了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目的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土资源的有效利用。区域土地综合整治以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对耕地、林地、草地等资源的综合规划与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土地资源浪费。②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质量,减少水环境污染,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对森林、湿地、草地等生态系统进行综合整治,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系统稳定。④发展农业。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需要政府、企业、农户多方参与的综合性举措,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企业应积极参与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民应积极参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应注意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前,必须科学规划、分析土地资源,制订合理的计划与措施[3]。

2.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模式:面向存量优化的综合整治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模式是以存量优化为导向的综合整治模式。以改善土地利用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模式是对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综合优化与改造。首先,整理并优化农田用地。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和改良等途径,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其次,优化建设用地布局。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建设用地布局的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同时,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存量为导向的综合整治,应遵循客观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在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中,应注意生态与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不能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还应注重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增强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总体而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2.0模式是以存量优化为导向的综合整治模式,其目标是通过综合整治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4]。

3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策略

3.1 发展趋势分析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今后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方向。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效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5]。这一模式的发展趋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1 区域合作治理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对不同地域的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系统,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要加强区域间的协调合作,实现土地资源的共享与利用。

3.1.2 应用智能化技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将智能化技术引入土地资源管理中,可使土地资源管理向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3.1.3 注重环境保护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将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结构优化2个方面实现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3.1.4 多层次资本投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政府可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过程,推动其可持续发展。

3.2 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0模式:面向城乡融合和增存并举

近几年来,我国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0模式是为解决该问题而提出的,是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为目标,在扩大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和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础上,以增粮增效为目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0模式的实施,有利于解决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可进一步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也可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同时,政府应加大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0模式的财政、技术支持力度,通过设立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补贴、鼓励技术创新等手段,支持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3.0模式。同时,加强监督与评估,确保实施效果与预期相符。

4 结束语

城乡融合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研究,旨在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管理为目标,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多个利益主体的协调与平衡,以科学规划、管理与制度创新为手段,优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此同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还必须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改善,通过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等手段来改善和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农村现代化建设,注重保护农民权益。

参考文献:

[1]罗秀丽,金晓斌,刘笑杰,等.共生理论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城市边缘区城乡融合机制与模式[J].自然资源学报,2024,39(5):1053-1067.

[2]代秀龙,赵家敏.流域生态单元视角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路径:以广东省佛冈县汤塘镇省级试点为例[J].规划师,2024,40(1):83-90.

[3]龚华,仝德,张楚婧,等.城乡融合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优化[J].规划师,2023,39(12):38-44,52.

[4]孙婧雯,陆玉麒.城乡融合导向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机制与优化路径[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9):2201-2216.

[5]王乐,刘弘远.乡村振兴视角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思路[J].乡村科技,2022,13(11):129-13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