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乡村旅游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
作者: 袁媛 李敏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深人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乡村旅游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这些新兴技术正在重塑乡村旅游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模式,深刻改变了乡村旅游业的面貌。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为乡村旅游业发展注人了新动能,推动其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然而,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业的应用同样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技术应用成本高、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对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动乡村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中的现状
新质生产力是在传统生产力的基础上,通过科技创新、数字化应用与信息化整合实现的一种全新生产力形态1。新质生产力涵盖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一系列技术。这些新兴技术具有高度智能化、高度自动化、高度数字化等特点,对传统生产方式和乡村旅游的全过程产生了深刻影响。
1.1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加。乡村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正逐渐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新质生产力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是乡村旅游数字化转型的基础。首先,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乡村旅游企业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游客的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加契合游客需求的产品。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游客的消费习惯、兴趣爱好等信息,可以针对性地推出乡村旅游的个性化线路、早中晚农事体验及相关民俗文化活动等项目,从而提升游客的满意度[3]。
其次,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游客创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4]。例如,在乡村民俗表演中应用VR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历史文化;在乡村农事体验中应用AR技术,让游客直观感受种植的过程和乐趣。这些创新型旅游产品极大地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为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产品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和安全放心的体验。
1.2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管理创新中的应用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然而,乡村旅游管理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旅游体验有待提升等。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推动乡村旅游事业向着更加智能化、精细化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首先,在资源管理方面,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可以实现对乡村旅游资源的智能化监测和精细化管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管理的信息化。借助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游客预订、线路规划和住宿管理等在线服务,提高旅游管理的服务效率和便捷性。例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游客流量、环境指标等数据,并利用大数据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有效避免资源过度开发或浪费。
其次,在服务质量管理方面,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可以实现对服务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智能设备和机器人的引入,提升了乡村旅游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在景区管理、游客引导和环境监测等方面,使用智能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管理精细度。此外,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旅游设施和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例如,建立智能客户服务系统,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偏好和行为特征提供定制化的旅游线路推荐和预订等服务,大幅提升游客的体验感。
最后,在旅游体验创新方面,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可以为游客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例如,在乡村景区中设置虚拟现实体验区,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从而大大增强旅游体验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为乡村旅游管理注入了创新动力,有助于提升资源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旅游体验。此外,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不仅推动了乡村旅游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也使得管理更加科学化、智能化和协同化,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1.3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影响
智慧型乡村旅游的建设离不开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全面普及与升级,这是乡村智慧型旅游转型升级的关键,也深刻影响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模式。
首先,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乡村旅游产业链的重塑。传统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较为简单,以单一的景区观光为主。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乡村旅游产业链得以拓展和延伸,涵盖了农产品加工、乡村文化创意等多个环节,形成了更加完整的产业生态。这不仅提升了乡村旅游的附加值,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其次,新质生产力推动了乡村旅游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传统的乡村旅游供给往往单一同质,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乡村旅游企业能够更好地洞察市场需求,推出更加个性化和体验性更强的旅游产品,从而实现了供给侧的优化升级。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乡村旅游的服务范围,丰富了游客的消费选择。
最后,新质生产力加速了乡村旅游管理模式的转型。传统的乡村旅游管理往往依赖于人工经验,效率较低,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而新技术的应用,使得乡村旅游管理实现了从“经验型”向“数据型”的转变,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资源配置更加优化,整体效率也得到了大幅提升。
总之,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深刻改变了乡村旅游的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动了乡村旅游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升级,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乡村旅游必将呈现出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和生态化的发展态势,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24.pd原版全文
2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挑战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人推进,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刻改变着乡村旅游业的运营模式和发展路径[5]。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现实挑战,这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应对。
2.1技术瓶颈: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有待升级改造
步入新时代,乡村旅游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现实挑战。首先,景区、酒店等硬件设施亟须升级改造,以适应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例如,高速网络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缺乏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等问题都将影响游客的体验感。其次,乡村旅游企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能力,难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最后,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短,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规模化程度不高,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2.2人才瓶颈:专业人才匮乏,培养机制不健全
乡村旅游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供给严重不足。一方面,受限于教育资源和就业环境等因素,乡村地区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素质旅游管理、营销和服务等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需求,缺乏针对性的培训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成为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2.3市场瓶颈: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
乡村旅游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上下游衔接不够紧密,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游客需求。一方面,大多数乡村旅游产品集中于观光、农家乐等传统模式,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另一方面,不同地区的乡村旅游产品雷同,缺乏特色与创新,市场竞争力弱。因此,如何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之,新质生产力驱动下乡村旅游发展正面临着技术、人才和市场等多方面的现实挑战。这些挑战不仅制约了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也对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整合各方资源,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才能推动乡村旅游在新时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6]。
3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应对策略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旅游业发展受到新兴生产力的强劲推动。为应对此变革,制定相应的对策势在必行。首先,应积极迎接数字化转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其次,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再次,注重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激发内生动力。最后,构建政府、企业和农民之间的协同机制,形成合力,以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3.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升级改造
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传统的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已经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需要进行大规模升级改造。另一方面,信息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应用还相对滞后,亟须加大投入力度。
为此,省市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一批关键性、战略性项目的实施。省市级政府要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简化审批程序,提供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人乡村旅游建设,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基层政府也要加大对交通、水电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提升乡村地区的通达性。大力发展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智慧化建设,满足游客个性化、碎片化的消费需求。加强对乡村酒店、民宿等接待设施的改造升级,提高其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在建立健全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机制的同时,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其中,凝聚发展合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此外,政府还要重视乡村旅游品牌培育。支持有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进行品牌建设,以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誉度。
3.2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从业人员技能
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从业队伍。然而,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这不利于新质生产力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和推广。
为此,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力度。一是健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协同的培养模式。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高校开设乡村旅游相关专业,并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重视现有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运用新技术和设备的能力,如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邀请专家授课,帮助从业人员掌握数字营销、智慧管理等新技能;三是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体系,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带薪培训等,以增强乡村旅游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
3.3推动产品创新,优化服务体验
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为乡村旅游商品和服务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目前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服务体验亟待优化。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推动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充分发挥新技术在产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作用,打造更加优质、体验感更强的新型产品。借助大数据分析,挖掘游客需求的细微变化,推出个性化定制产品。二是优化乡村旅游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酒店预订、导览服务的智能化,提高服务的效率和准确性。三是构建全要素、多层次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例如,针对亲子游、养生度假等细分市场,推出专属产品线,提高产品的针对性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乡村旅游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政府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让特色文化底蕴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鼓励乡村居民参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与开发工作,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营销推广,增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
4结束语
新质生产力的兴起为乡村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现实挑战。研究聚焦于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现状,审视了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并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如何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乡村智慧型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在乡村的全面渗透,只有充分发挥新技术的赋能作用,坚持协调推进,才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实现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参考文献:
[1]邓斯雨,王展鹏.数字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意义、逻辑与实践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24(3):73-80.
[2]何洪静.新质生产力:概念内涵、内在要求与发展条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6(3):52-56,93.
[3]崔倩如,张小林,李元.我国户外运动用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国际经验借鉴、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4,58(6:49-56.
[4]孟凯,王强.乡村旅游地生计转型过程:一种“拼装”的新视角[J].人文地理,2024,39(3):163-171.
[5]庞瑞芝.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产业形态及培育[J].人民论坛,2023(21):18-21.
[6张文力,朱喜钢,何思琪,等.“后乡村”语境下成都竹艺村的空间生产研究:基于三重乡村空间模型的视角[J].热带地理,2024,44(2):280-291.
(栏目编辑:翟媛媛 张士依 文雯)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1924.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