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放市古树保护与复壮技术措施
作者: 周 茜 何梨贺石英 何平
0 引言
什施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成都平原北部边缘,南距成都市约 50km ,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这座城市不仅是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还因大禹的传说被誉为“禹迹仙乡”。这些古树扎根于这座充满历史文化的城市之中,见证了什旅市的历史变迁与人文发展。因此,探讨古树的保护和复壮措施,对于保存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什市古树基本情况
目前,什旅市共记录有古树100株,涵盖16科、19属、19种。其中,银杏、香樟和楠木是数量最多的三个树种。根据国家古树分级标准,什市拥有一级古树3株、二级古树8株、三级古树89株。
在什旅市现有的100株古树中,80株生长在农村,20株生长在城区;其中80株古树为散生状态,其余20株为群生状态。与2016年相比,目前古树的数量有所下降,从105株减少至100株,大部分死亡的古树主要位于城区和乡村街道
2古树衰弱的原因
2.1 树体生理变化
随着树龄的增长,古树的生理机能逐年退化,主要表现在生长速度减缓、光合效率下降及抗病能力减弱等方面。此外,古树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也逐渐减弱,难以满足树体需求,进一步加剧了其衰弱。
2.2 生长环境因素
部分古树因种植密度较大,缺乏足够的生长空间,加上道路建设、地面硬化等因素,导致土壤透气性和渗水能力下降,限制了根系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限的生长空间和硬化的地面等因素,干扰了树木通过“落叶归根"的自然循环获取养分,同时人工施肥不足,导致古树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难以满足其正常生长需求。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加速了古树的衰弱进程。
2.3 其他因素
古树因遭受病虫害及机械损伤形成的断面未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干枯、开裂甚至腐烂,长期发展会导致形成树洞。此外,树干木质部的缺失会改变树体的重心,进而导致树体发生倾斜,影响 古树稳定性。
3古树的复壮技术
3.1地下部分的复壮技术
3.1.1 改善立地环境
一是根据实地情况,科学划定古树改造范围。利用切割机精准划定边界,使用风炮机或小型挖掘机破除原有硬化铺装,最大限度减少对古树根系的物理损伤。二是在制订建设规划时,必须预留足够的生长空间,通常按照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外 3m 的范围划定保护区域。根据具体情况,可设置保护围栏,以防止人为破坏。若周围确需进行地面硬化,应选用透气透水性良好的铺装材料。
3.1.2 土壤改良
在树冠投影外围,沿根系延伸方向开挖复壮沟。复壮沟深度一般为 0.8~1.2m 、宽度为 0.6~ 0.8m ,复壮沟的数量、长度和形状应根据地形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地形条件。对于暴露的根部,应及时喷施杀菌剂和根促进剂,以防止病原菌侵入根系内部。如果发现腐烂根系,应及时清理。此外,以树干为中心,在树盘范围内使用打孔机均匀打透气孔,孔径为 5~10cm. 深度为 0.6~0.8m 。施工操作时,应注意避开电线、水管等地下设施。回填土前,应在每个复壮沟内安装专用的通气管,这些通气管是由直径 10cm 的硬塑料管制成,表面打孔并用无纺布包裹。通气管从地表层垂直埋设,管高 100cm ,管口加装带孔盖子,既可以收集雨水,也可以通过管口施肥施药。
营养土可采用微生物有机肥料 + 复合肥料 + 微量元素营养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并与当地的熟土按体积比1:5的比例进行混合。将营养土回填至复壮沟内,不但可以改良土壤结构,还能快速补充古树生长所需养分,有效改善根系不发达和营养性早衰问题。同时,还可以配套施入预防螃螬、地老虎等根部害虫的药剂,进一步保护古树根系健康。
3.1.3 根系复壮
为了促进古树根系的健康生长,可以将促根剂、杀菌剂、保水剂和地下害虫杀虫剂按规定的稀释比例混合成药液,浇灌至根部土壤,以起到促根壮根、杀菌杀虫、保水保肥的作用。在浇灌过程中,要确保药液的用量充足,以土壤完全湿润为宜。此外,浇灌次数应根据古树复壮后的生长情况灵活确定。
3.2地上部分的复壮技术
3.2.1 施工前的准备措施
安全防护设置。在施工前,应设置隔离带,并设立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隔离区域一般需在古树保护范围外 2m ,防止行人进入,确保树体清理等操作的安全性。施工人员应佩戴齐全安全装备,包括安全绳、安全帽、手套等。
确定辅助设施。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人字梯、搭建钢管架或采取高空作业车等辅助方式。操作时还应做好树体防护措施,避免对枝干造成损伤。
3.2.2 树体支撑
因古树树龄较大,长期受自然因素影响,部分古树的木质部出现腐朽,导致木质部缺失或形成树洞,进而引起树形和树冠的重心偏移,主干倾斜。为了提高古树的稳定性,需对枝干进行有效的支撑加固。在支撑加固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支撑点,必要时可采用树干横断面声波探测仪等专业仪器进行检测,以确定最佳的支撑点。支撑类型应根据古树的生长环境和具体情况来确定[1]。支撑材料可选择钢箍与钢管组合。对于树干的加固,可采取斜式支撑方式,钢箍与树体接触部位应使用橡胶软垫隔离,以保护树皮;支撑底座可使用水泥浇筑的方式固定。对于下垂的小枝,可使用“钢箍 + 钢管”的直立支撑方式安装。为提升支撑杆的美观性,使其与周围环境更加和谐,可以在支撑钢管外部使用水泥加纤维布进行仿真处理。加固完成后,应每年定期检查橡胶垫、钢箍等,如有损坏或老化迹象,应及时更换,以确保支撑加固措施的长期有效性。
3.2.3 枝冠整理
为了减轻树体负重,降低安全隐患,应定期修剪树体上的干枯腐朽枝、影响树形的衰弱枝、下垂特别严重且存在折断隐患的枝条。在修剪过程中,剪口要平滑。对于修剪口为活组织的情况,应涂抹愈伤防腐膜以保护伤口,促进修剪口(切口)愈合,并减少修剪口的水分和养分流失。对于修剪口为死组织的情况,则应涂抹防虫防腐膜。涂抹时需均匀涂刷,待第一遍风干后再刷第二遍,以确保防腐膜能够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131.pd原版全文
3.3 树体清腐
古树上的腐朽通常由修剪或断裂而造成。处理这些腐朽时,可用凿子、铁刷、铲子等工具,将树干腐朽的树皮及木质部清理至坚硬部位即可,并彻底清除所有腐朽木渣。清理完成后,对创伤组织喷施三遍杀虫杀菌剂,以做好防病虫处理;随后在裸露的木质部喷涂两遍稀释后的季铵铜溶液;最后涂刷一层防水性强的桐油,严格做好防水防腐工作,防止病虫滋生和木质部继续腐朽。施用药剂时,需待第一遍完全干透后再进行下一遍操作,以确保药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4树洞修补
在修补树洞前,需进行清腐工作,彻底清除腐烂木质部,并喷施杀虫杀菌药剂。待树洞干燥后,均匀喷涂季铵铜防腐剂,并涂刷桐油,做好防虫杀菌、防水防腐工作。根据树洞的着生位置和腐烂程度,选择合适的修补方法。对于洞口朝上且未形成上下贯通的朝天洞(如大王庙的核桃树、留春苑的女贞树),修补面必须低于周边树皮,中间略高,以确保修补面不积水。对于主干上洞口面与地面基本垂直的侧洞(如留春苑的楠木树、双石桥村的红豆树)和靠近地面近根部的落地洞(如红豆村红豆树),应在清腐、消毒杀菌及防虫防腐处理后,采取封闭修复的方法,通常在洞口使用金属网作支撑或直接敷假树皮。对于洞口较大的树干缺失型树洞和朝天洞,除了使用金属网作为洞口支撑外,一般还应使用钢筋龙骨作为洞内支撑结构,再敷假树皮进行封闭修复[2-3]。对于不便于观察的树洞,可以使用树干横断面声波探测仪等专业探测仪器对树干进行扫描,以准确了解树洞的内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选择封洞材料时,应优先选择网格密且结实的金属网。封闭材料可以选择中性硅酮结构胶,而洞口填充材料可以选择水泥、细沙、无纺布、玻璃纤维、环氧树脂和滑石粉的混合物等。仿真树皮或木纹可以选择硅胶、玻璃纤维、树脂和滑石粉、油性色浆等材料。由于古树修补树洞的材料不同,其保存状况也存在差异,需要及时对洞口进行整体修复[2]。
3.5增加水肥补给与防治病虫害
叶面施肥。叶面施肥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施肥方法,能够直接将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叶片上,提高养分的利用率。在对树体局部处理完成后,应对全树进行杀菌杀虫处理,并配以叶面施肥,可用于防治真菌引起的叶部病害,防治?壳虫等对树体的危害[3]。在叶面施肥时可搭配使用生长调节剂,以帮助调节古树的碳氮比。这些生长调节剂可以促进根、茎、叶、花、果实生长,从而提高古树的抗病抗逆能力。
树干注液。为提高古树在短时间内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可以采取树干注液的方式,快速补充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这种方法通过向树体内输送营养液和生长激素等物质,激活植物体内生长酶的活性,加速细胞生长,促进树势恢复。树干注液对技术要求较高,需在树干下部适当位置用电钻进行打孔。打孔时,钻头应斜向下与水平面呈 ,深度控制在 3~5cm 。打孔后,用电钻把木屑带出,并将针头直接插入孔中即可。若发现输液孔因树体愈合或流胶导致液体无法正常输入时,可更换孔位重新进行输液,原输液孔需先用干木棍塞紧,再涂抹愈伤涂抹剂,这种愈伤涂抹剂可以起到消毒杀菌、促进输液孔愈合的作用[4-5]
蛀干害虫防治。蛀干害虫是危害古树的主要害虫,常见的蛀干害虫有小蠹虫、白蚁、吉丁虫、天牛等。当树皮发生蛀干虫危害时,可使用高渗透助剂配合杀虫剂喷施,通过喷雾的方法,能够使药剂深入干皮组织,杀灭危害韧皮部及木质部浅层的蛀干害虫。
3.6复壮后的注意事项
养护人员应加强对古树的日常观察,若发现叶片变小变薄,可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进行叶面施肥,以快速补充营养。当出现天牛、小蠹虫、白蚁等害虫危害时,要及时进行防治,避免危害情况加重。此外,养护人员还要做好对古树的水肥管理,特别是在春季,树木生长旺盛,需要及时为古树补足养分。同时,要注意浇水方式,应均匀浇透,避免长期多次浇水,且要避免高温浇灌。由于古树根浅,追肥时应采用浅施的方法,将肥料撒施在根部周围的土壤中。由于古树的生长易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即使经过封闭处理的洞口也会出现开裂的情况。因此,需定期监测古树的生长情况,并在雨季来临前对开裂的洞口及时进行修补。
4古树保护的建议
4.1建立古树档案,实时动态管理
组建专业团队,对全市范围内古树的生长状况进行系统性的普查与登记。制订针对性的“一树一方案"救护措施,建立详尽的古树档案,记录其生长状况及养护措施。对于因自然灾害而导致的枯萎或病死的树木,应立即进行上报,并更新保护名录;对于新发现的古树,应立即实施保护管理,并及时将其信息录入管理系统。
4.2强化古树保护宣传教育,构建良好保护环境
加强古树保护宣传教育力度,通过互联网传播、发放古树保护宣传资料、公布古树保护名录等方式,开展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营造全社会积极爱护古树的良好氛围,使公众充分认识到古树的价值,深人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并对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解读,从而提高公众对古树保护的自觉意识。
4.3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在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对于古树的保护应予以高度重视。建议采取最大限度的避让和保护措施。对于当前砌石围护尺寸不足的情况,应考虑拆除并重新设置,以扩大树盘面积,从而为古树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4.4组建专业团队,保障复壮资金
为确保古树复壮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建议组建多学科的专家团队。同时,为确保古树保护和复壮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保证专项复壮资金的稳定供给。鉴于地方财政资源的有限性,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加大对古树复壮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为古树保护和复壮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5结束语
古树保护与复壮工作是一项需持续适应新变化且坚定信念的长期任务。这项工作不仅体现了林业工作者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朴素追求,也关乎最广泛的民生福祉。林业工作者的守护、法律政策的支持、政府财政的保障及社会的认可,任何环节的缺失或不足,都将影响古树的保护与复壮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刘长辉,孙雅岩,林常青.浅谈古树名木的移植与养护复壮[J].防护林科技,2005(2):93-94.
[2]李玉和,张丽丽.古树树洞修补技术的探讨[C//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佳木斯市园林风景区管理处.中国公园协会2010年论文集.2010:67-73.
[3]贾慧果.古树树洞修复技术初探:以故宫古柏树洞修复为例[J].故宫学刊,2018(1):231-240.
[4]段永照,郑路.衰弱园林树木的保护与复壮技术[J].北方园艺,2011(5):129-131.
[5]王晓峰.古树名木保护与复壮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20(5):34-39.
(栏目编辑:翟媛媛 刘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131.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