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优化路径
作者: 刘岗 于江2 刘瀚林0 引言
威海,一座被森林环绕的城市,葱郁的林木是大自然赋予当地的珍贵财富。但近年来,威海市森林病虫害形势严峻。例如,在虫害方面,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大范围发生,本土松褐天牛对松树的致命破坏;在病害方面,松材线虫病致使松林大面积枯黄,松针褐斑病也在山区林场濒繁发作。为应对病虫害的威胁,当地相关部门全力开展防治工作,如乳山市采取人工剪除美国白蛾网幕、开展飞机施药等措施,但仍面临监测精度低、技术适用性差及公众意识淡薄等问题。如何凝聚各方力量,突破局限,创新防治策略,成为威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亟待深入研究与解决的核心课题。
1威海市森林常见病虫害
1.1 常见虫害
威海市森林虫害种类繁多,其中美国白蛾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外来入侵物种。美国白蛾繁殖能力极强,1只雌蛾1次可产卵数百粒,且孵化率高[1]。该幼虫具有暴食性,以杨树、柳树、法桐等多种阔叶树的叶片为食。在乳山市的一些乡镇,如白沙滩镇,美国白蛾暴发时,大片杨树林的叶片被吃光,严重影响了树木的光合作用和生长发育,导致树木生长衰弱,甚至死亡。不仅如此,美国白蛾的幼虫还会吐丝结网,将大量树叶包裹其中,影响景观形象。
松褐天牛也是威海市森林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危害松树,尤其是黑松、赤松等。松褐天牛成虫羽化后,会在松树树干上咬食以补充营养,这个过程会对树皮造成伤口,并为松材线虫的侵入提供途径。松褐天牛幼虫在树干内蛀食,会破坏树木的输导组织,导致松树水分和养分运输受阻,最终整株松树干枯死亡。在荣成市的部分松林区域,松褐天牛的危害较为严重,一些松树因受到侵害而逐渐枯萎,对当地的松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1.2 常见病害
松材线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松材线虫通过松褐天牛等媒介昆虫传播,一旦侵入松树,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导致松树针叶失水、褪绿,最终整株死亡。威海市文登区、乳山市等地均有松材线虫病发生。在文登区的昆崙山部分区域,松材线虫病导致大片松林遭受破坏,使得山林枯黄凋零,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此外,松材线虫病传播速度极快,若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会迅速蔓延至周边地区,对整个威海市的松树资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松针褐斑病主要危害松树的针叶。发病初期,针叶上会出现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针叶枯黄脱落[2]。在威海市的一些山区林场,如环翠区里口山林场,松针褐斑病时有发生,影响了松树的生长和森林景观。该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病原的传播和扩散。当连续降雨且气温较高时,松针褐斑病的发病率会显著增加,对松树的健康生长构成严重威胁。
2威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
2.1 人工捕杀
在乳山市部分乡镇,人工捕杀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防治美国白蛾为例,在其幼虫网幕期,乳山市组织大量的人力进行人工剪除网幕。许多乡镇发动村民、护林员等参与防治工作[3],利用高枝剪等工具,将美国白蛾幼虫聚集的网幕剪下,并进行集中销毁。这种方法在幼虫初期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小美国白蛾的虫口密度。在午极镇,连续多年在幼虫网幕期开展大规模的人工捕杀行动,使美国白蛾的危害得到了明显控制,树木的受害程度大幅降低,保障了森林的健康生长。人工捕杀虽然耗费人力,但具有针对性强、对环境无污染的优点,可以在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发挥重要作用。
2.2 化学防治
2.2.1 药剂使用情况
威海市在森林病虫害化学防治中,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选用了多种合适的药剂。对于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常用的药剂有高效氯氰菊酯、1.2% 苦烟乳油等。其中,高效氯氰菊酯是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在防治美国白蛾时,一般使用 4.5% 高效氯氢菊酯乳油 4000~8000 倍液进行喷雾,飞机喷雾用量为 。 1.2% 苦烟乳油是以烟叶、苦参等植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植物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无污染等特点。在防治美国白蛾时,每
用 1.2% 苦烟乳油 50~100g ,可采用喷雾或飞防的方式进行施药。
在防治松褐天牛等害虫时,常使用噻虫啉等药剂。乳山市在防治松褐天牛时,会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使用噻虫啉对松树进行喷雾,以降低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减少其对松树的危害,进而有效预防松材线虫病的传播。药剂的使用量和频率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状况等因素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防治效果,并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4]
2.2.2 大范围开展飞防作业
威海市多次开展森林病虫害飞防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以2023年为例,为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威海市在多个县区的重点松林区开展了飞机施药作业。飞防作业采用直升机和无人机飞防相结合的方式,使用的药剂为 3% 噻虫啉微囊悬浮剂。在飞防作业前,相关部门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对松林区域的精准测绘,确定飞防范围和安全避让区;对药剂品质和用量进行严格把控,确保用药效果;及时发布飞防公告,向周边居民宣传飞防信息,消除群众疑虑。在飞防作业过程中,直升机和无人机按照预定的航线和高度进行作业,将药剂均匀地喷洒在松林上空。无人机具有灵活、便捷的特点,能够对一些地形复杂、直升机难以到达的区域进行精准施药。威海市通过大规模的飞防作业,有效降低了松褐天牛的虫口密度,减小了松材线虫病的传播风险,保护了松林资源的安全。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422.pd原版全文
3威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典型案例
近年来,威海市乳山市林区松针褐斑病、松树枝枯病发生较为严重,对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松针褐斑病主要危害赤松、黑松及白皮松等松树的针叶。发病初期,针叶上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严重时病斑相连,致使针叶枯黄脱落。松树枝枯病会导致枝条枯死,病情严重时全株死亡。
为有效控制病害蔓延,2019年3月30日乳山市自然资源局开展飞机防治作业。此次飞防作业主要针对海阳所镇、白沙滩镇、大孤山镇、徐家镇、南黄镇、乳山寨镇的 重点松林。此次防治采用直升机喷洒农药的方式,所用农药为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这两种药剂对人、畜、昆虫等均无害,不会造成不良环境影响[5。在飞防作业前,乳山市自然资源局进行了充分准备,包括对飞防区域的精准测绘,确定飞行路线和安全避让区;与相关镇政府、村委会沟通协调,提前发布飞防公告,告知周边居民飞防时间、范围和注意事项,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飞防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农药喷洒均匀、覆盖全面。此次飞防作业,有效抑制了松针褐斑病和松树枝枯病的传播和扩散,降低了病害对松林的危害程度,保障了树木健康,提高了森林的生态防护能力和景观效果,为乳山市松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威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技术层面问题
在威海市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监测精度不足是一个较为突出的技术问题。尽管威海市已采用多种监测技术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例如,卫星遥感监测技术虽然能够宏观地监测到病虫害发生的大致区域,但对于病虫害的具体种类、危害程度及虫口密度等关键信息的获取还不够精准。在乳山市的一些山区林区,由于地形复杂,卫星遥感图像可能会受到地形阴影、云层遮挡等因素的影响,对病虫害的监测结果出现偏差。无人机监测技术虽然具有灵活性和高分辨率的优势,但其续航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有限,难以做到对整个林区的实时、全面、高精度监测。
部分防治技术的适用性也有待提高。在化学防治方面,一些药剂在防治特定病虫害时,可能会对其他有益生物造成伤害,破坏生态平衡。例如,在使用某些广谱性杀虫剂防治美国白蛾时,虽然能有效杀灭美国白蛾,但同时也会误杀大量的蜜蜂、蝴蝶等有益昆虫,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此外,一些生物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效果并不理想。例如,引入的天敌昆虫可能会因为不适应威海市的气候、植被等环境条件,无法有效繁殖和发挥作用,导致生物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4.2 公众意识问题
公众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的认知度普遍较低。许多市民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认为森林病虫害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缺乏主动参与防治工作的意识。在乳山市的一些乡镇,当被问及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了解情况时,大部分居民表示只知道有病虫害,但对其具体危害和防治方法知之甚少。这种认知不足导致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可能引发森林病虫害的行为缺乏警惕,如随意引进外来植物、携带未经检疫的木材等,增加了病虫害传播的风险。
公众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威海市大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但总体而言,公众的参与度仍然有限。除了认知不足外,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公众参与防治工作往往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目前并没有相应的物质奖励或精神鼓励措施,导致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公众对参与防治工作的方式和途径不了解,也影响了其参与热情
5威海森林病虫害防治路径优化建议
5.1技术创新与升级
积极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设备,如高精度的卫星遥感监测设备,利用其高分辨率的卫星图像,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病虫害发生的具体区域、范围及病虫害的种类和危害程度。在山区林区,采用高精度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地形阴影、云层遮挡等因素对监测结果的影响,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同时,加大对无人机监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投入,提高无人机的续航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对大面积森林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监测。例如,可研发携带多种传感器的无人机,不仅能够监测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还能实时采集森林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为病虫害的预警和防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发。林业科研单位应针对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例如,研发对特定病虫害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药剂,既能有效防治病虫害,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有益生物的伤害,维护生态平衡;深入研究适合威海市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天敌昆虫和生物制剂,提高生物防治的效果;可通过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培育出更适应威海市环境的天敌昆虫,提高天敌生物对病虫害的控制能力。
5.2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威海市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以及举办专题讲座、科普展览等活动,广泛宣传森林病虫害的危害、防治方法和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例如,在威海市电视台开设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题节目,定期播放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实际案例;在学校、社区等场所举办森林病虫害防治科普展览,向公众展示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等,提高公众对森林病虫害的认知度。
威海市应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激励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设立奖励制度,对发现并及时提供森林病虫害隐患线索的公众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积极参与防治工作的志愿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如颁发荣誉证书、提供培训机会等。同时,通过社区宣传、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6结束语
威海市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为做好此项工作,威海市应注重森林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升级,先进监测技术的引入与防治技术的研发是核心驱动力,能为精准防治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意识并建立激励机制,凝聚社会力量,能形成全民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只有全方位协同发展,持续优化防治路径,威海市方能稳固生态根基,实现森林生态的可持续繁荣。
参考文献:
[1]付康.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J].河北农机,2023(24):87-89.
[2]王家兴.试析林业种植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路径[J].河南农业,2023(20):39-41.
[3]聂发莲.林业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有效路径[J].新农业,2023(13):31-33.
[4]温旭丁,符良刚.森林病虫害防治中的问题及完善路径[J].种子科技,2021,39(18):90-91.
[5]罗向明.森林病虫害防治现状与优化途径探讨[J].绿色科技,2018(9):225-226.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页码:xckj20242422.pd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