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农村电商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作者: 刘超

基于CiteSpace的农村电商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0

摘 要:农村电商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2014—2020年收录的有关农村电商主题的337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年度发文量、期刊载文量和发文作者合作等方面对农村电商的基本研究情况进行描述,并重点就国内农村电商的热点研究主题及研究前沿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农村电商;文献计量法;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F724.6;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56-6

0 引言

近年来,农村电商作为平台经济,在精准扶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信息不对称、带动农民创业增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促进农村消费。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因此,我国较多学者对农村电商进行了研究。笔者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2014—2020年收录的有关农村电商主题的337篇论文进行分析。

1 研究设计

1.1 数据来源

笔者以中国知网(CNKI)上的文献为数据来源,运用高级检索,以“农村电商”为主题词,将期刊来源限定在北大核心和CSSCI(含扩展版),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11—2020年,在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检索发现,2011—2013年虽然有学者对农村电商这一主题展开了探讨,但相关研究成果并未发表于北大核心期刊或CSSCI期刊(含扩展版),因此,笔者将检索时间设定为2014—2020年重新进行检索,然后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筛选,剔除书评、会议论文、卷首语、新闻报道等与主题不符的相关文献,最后获得337条有效文献形成数据集进行可视化分析。

1.2 研究方法

笔者选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检索到的337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CiteSpace是由美国德雷塞尔大学华人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也是目前最常用的可视化软件之一,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学分析,可以对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分析,通过知识图谱的方式直观展示某一研究主题的作者合作情况、机构合作情况、主题演进情况、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笔者所采用的CiteSpace软件为CiteSpace.5.8.R1。

2 农村电商研究的基本情况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从年度发文量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农村电商这一领域的关注程度。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2014—2020年有关农村电商主题的文献,得到相关年度发文量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自2014年起,有关农村电商的研究成果开始在北大核心期刊、CSSCI期刊上发表。这主要是因为从2014年开始,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提出要切实发展农村电商。2015—2017年,关于农村电商的论文发文量增长速度较快。这主要是因为2015年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和《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同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的扶贫举措,实施电商扶贫政策,鼓励电商平台企业拓展农村业务。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指导意见》对相关论文发文量的增长也起到了一定作用。2019年,关于农村电商的论文发文量出现了一个小高峰。这主要是因为2019年,我国发布了改革开放以来第21个、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推动了农村电商深入发展。

2.2 农村电商期刊载文量统计

通过统计分析可知,2014—2020年关于农村电商的337篇论文分载在109种期刊上,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和农业经济、贸易经济、金融等领域,分布广泛。由此可见,农村电商的研究引起了诸多学科、领域的高度重视。国内农村电商研究排名前10的载文期刊和载文量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排名前10的期刊共计载文196篇,占2014—2020年发文总量的58.16%;排名第一的《商业经济研究》载文93篇,占2014—2020年发文总量的27.60%。由此可见,国内农村电商研究已形成较为集中的载文期刊。

从复合影响因子来看,载文量排前10的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最高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为4.228;复合影响因子最低的是《人民论坛》,为0.721。由此可见,当前国内农村电商的整体研究层次不高,发表在高水平学术期刊的研究成果较少,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3 发文作者合作网络

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得出,有关农村电商的论文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运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内研究农村电商的核心作者及其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研究农村电商的核心作者共有32位,且多处于独立研究状态,相互之间联系较少,合作不够密切。

3 农村电商研究热点分析

3.1 关键词共现网络

图3为国内农村电商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共有236个节点和547条连线。表2为2014—2020年国内农村电商研究高频关键词和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及其排序。由图3和表2可知,2014—2020年,国内学者对农村电商的研究主要围绕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精准扶贫、电商平台及农村经济等展开。

3.2 研究热点演进

图4为农村电商关键词时区图谱,展示了农村电商研究热点的发展情况。由图4可知,2014年未析出热点关键词,有关农村电商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进展较为缓慢。

2015年,研究热点呈爆发式增长,主要热点关键词为农村电商、“互联网+金融”、农村淘宝等。例如,岳欣[2]指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与地区资源禀赋匹配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并基于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吕丹[3]以农村电商的发展为突破口,对农村电商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新时期农村电商的发展出路。

2016—2018年,热点关键词数量相对稳定,同时出现了一些新的关键词,如电商扶贫、精准扶贫、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等。例如,张岩等[4]在调研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市场对接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发展农村电商对扶贫减贫的促进作用,探索适合贫困地区电商扶贫的主要模式和对策。王盈盈等[5]以“行动者网络理论”的研究方法诠释农村电商关系网络的构建及其地方意义的重构。其通过研究发现,农村电商进驻农村引发了当地经济形态和社会关系网络的变化,在以农村电商为主体的乡村关系网络中,多元主体重塑了对乡村的地方想象,非人类主体“互联网”亦颠覆了乡村的传统地方意义。农村电商活动带来了流动人口“回乡创业”的热情,亦重塑了地方土地使用的意义。“互联网+农村电商”模式不仅改变了地方传统的生产销售方式,重塑了地方关系网络,在此基础上亦有利于贫困乡村精准扶贫的实现,重构乡村地方意义。狄琳娜[6]指出,发展农村电商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目标的有效途径。

2019年的热点关键词减少,但围绕农村电商的发展策略和影响因素方面的文章开始出现。例如,周瑞[7]对精准扶贫战略下陕西省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及路径展开研究。陈宇[8]运用共享经济理念对农村电商发展模式进行优化。

2020年的热点关键词比2019年增多,出现了案例研究、双向流通、消费升级等新关键词。卢宝周等[9]以烟台市福山区农村淘宝的发展过程为例,借助赋权理论对外生式农村电商生态系统的构建过程进行探索性剖析。胡璇[10]对双流通背景下的电子商务与农村经济的融合度进行研究,指出我国双向流通模式中,流通水平显著滞后于电商化与农业现代化;我国农村电商的流通融合度整体偏低,并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阶梯式分布。

3.3 研究前沿探索

突变词是指在特定研究领域的某一阶段使用频次骤增的关键词,其包括突变词的年代分布和突变强度两个方面,可以此来确定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表3为2014—2020年我国有关农村电商研究的12个突变词及其分布。从表3可知,突变词主要分布在2017—2018年,这两年突变词个数(7)占比58.3%,说明国内农村电商研究逐渐趋热的这两年里,研究所涉及的主题较为活跃。2014年和2015年没有突变词出现,说明这两年新兴主题词兴起的速度较为缓慢。近几年,国内农村电商研究的前沿主题主要分布在农村电商的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商业模式和共同配送等方面。例如,张筑平[11]分析了农村电商销售过程中信息获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路径;贺群舟等[12]从演化博弈的角度对农村电商产业的聚集效益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我国农村电商如何在当前城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抓住城市电子商务带来的机遇,创新发展思路;雷园园等[13]以典型的“赶街模式”为单案例研究,解构和重构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并探讨了其对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为农村电商和乡村振兴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提供参考。

3.4 关键研究主题

图5为2014—2020年有关农村电商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由图5可知,农村电商研究主题共分成11类,这11个主要聚类反映了我国农村电商研究的四大类研究内容。

类Ⅰ:关于农村电商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的探讨,主要包括#4农产品,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农产品、农村银行、服务“三农”;#8农产品电商,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农产品电商、供应链系统、农业信息化。方文英[14]将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与农村电商进行了有效融合,不仅促进了农村电商的发展,也推进了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

类Ⅱ:有关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主要包括#0农村电商,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电商扶贫、农村经济、扶贫效应;#2乡村振兴,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乡村共同体。梅燕等[15]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利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和扎根研究手段,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不同阶段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集聚与区域协同发展机制进行了研究。

类Ⅲ: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发展模式的路径优化,主要包括#1农村电子商务,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电商品牌、作用机制、商业模式创新;#6发展模式,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发展模式、淘宝村、电商聚集化;#9商业模式,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商业模式、零售业态、物流配送体系。尹超等[16]基于资源整合对农工商双向流通电商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由商品流通体系和资源整合体系等8个支撑体系构成。

类Ⅳ: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电商的结合研究,主要包括#3电子商务,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农村经济、“互联网+农业”、PPP政策;#5互联网金融,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互联网金融、“四融”、农业产业链;#7省级面板数据,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消费省级、互联网普及、“四元主体”模型;#10创业贷款,包含的代表性关键词有新业态、新产业、农业农村发展。张启文等[17]基于农村电商视角,提出了“政府+金融机构+自主研发农村电商平台”和“自营式农村电商平台+金融机构”两种新型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笔者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中国知网2014—2020年收录的有关农村电商的337篇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具体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电商研究呈如下特征。

①在研究数量方面,2014年,相关核心期刊仅有1篇主题为农村电商的研究成果;2015年后,随着国家相关文件的发布和网络的发展,核心期刊刊载有关农村电商主题的论文逐渐增多,2019年相关论文发文量达到一个小高峰。

②在研究热点方面,主要围绕电子商务与乡村振兴、电商扶贫、精准扶贫、电商平台和农村经济的相关研究展开。

③在研究前沿方面,主要围绕农村电商的发展路径、动力机制、商业模式和共同配送方面进行研究。

④在研究主题方面,主要形成了以下几个主题:关于农村电商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的探讨;有关农村电商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农村电商商业模式、发展模式的路径优化;互联网金融与农村电商的结合研究。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