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市林下山参栽培管理技术及采收要点

作者: 孙德强

摘 要:人参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广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野生人参资源枯竭,仿野生栽培的林下山参应势而生。为了更好地指导林下山参种植,在总结辽宁省抚顺市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生产实践,从种植场地选择、整地、选种催芽、播种养护、病虫鼠害防治等方面总结林下山参栽培管理技术,以及采收要点。

关键词:人参;山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6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83-3

0 引言

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是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抗衰老和抗癌等作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1]。人参为喜阴植物,其叶片没有气孔和栅栏组织,在温度超过32 ℃时会出现灼伤现象。随着人们对野生人参需求的不断增大和过度采挖,野生人参资源面临枯竭。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辽宁省抚顺市不断探索在山地、平地大棚等场所栽培人参,林下山参成为当地人参市场的主打产品。

1 抚顺市林下山参产业发展现状

抚顺市位于辽东山区、长白山的延伸段,属温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900 mm以上,降水充沛,年平均温度约7 ℃,气温较低,全年无霜期在130 d以上。当地土壤肥沃,森林覆盖率达67.92%。当地充沛的降水、较低的气温、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人参的生长提供了良好条件。当地生产的林下山参位居“东北三宝”之首。

截至2022年8月,抚顺市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3.56万hm2、年产量1.2万t[2]。当地生产的林下山参五体(芦、体、纹、须、皮)俱全、品质优良,备受人们喜爱。2010年,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第109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抚顺市林下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林下山参产业成为抚顺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为促进林下山参产业发展,抚顺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不断加大在种植技术研究、融资、人参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3]。笔者根据抚顺市林下山参实际栽培情况,从场地选择、选种催芽、播种及日常管理、收获要点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种植技术要点。

2 林下山参种植技术

2.1 种植场地选择及整地

2.1.1 林分条件。林下山参栽培地主要为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例如,以蒙古栎、椴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同时伴有胡枝子等灌木为好,郁闭度以0.6~0.8为宜。林地中乔木最好是20年生以上,且树高超过10 m。需要注意的是,林内不能有樟子松和油松,因为松树林地土壤偏碱性,不适宜林下山参生长,且松树分泌的松脂芳香气味也会抑制其生长。

2.1.2 立地条件。种植户以选择海拔300~900 m、坡度10°~27°的高燥坡地、平台地为宜。坡度过小的林地土壤往往含水量较高,通透性降低;坡度过高的林地土壤含水量往往较低,且不利于保肥。坡向以东南或者西南方向为宜,可避免阳光直射,半阴半阳的光照环境适合林下山参生长。另外,以选择pH值为6.0~6.6的偏酸性砂壤土和腐殖土为佳。

2.1.3 整地。种植户选地完成后,于5月上旬整地,砍除林间杂草、灌木。如果林木生长过于茂盛,郁闭度较大,种植户要适当修剪,确保林下通风、光照适宜。然后,种植户应深翻土壤25~30 cm,晒地,7月下旬再翻地一次,结合深翻施毒死蜱12~15 g/m2杀虫。针对肥力较差的地块,种植户可结合整地施鸡粪等有机肥。

2.2 选种催芽

2.2.1 选种。影响林下山参品质和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人参体形[4]。目前,抚顺市常见的林下山参有长脖、大马牙、二马牙、圆膀圆芦等地方品种,其中长脖的体形最好,二马牙次之。种植户要选用上一年收获的成熟饱满、无病菌、无虫蛀的优质种子。

2.2.2 催芽。播种前催芽。在种子催芽前,种植户要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者0.5%代森锌溶液浸种,对其进行消毒;浸种10 min左右捞出,用清水冲洗干净,将种子与干净的河砂按照体积比1∶3均匀混拌后,选择背风向阳处埋入地下,在上方覆盖厚度为15 cm的土进行保温、保湿。每隔15 d翻种一次,待种子露白率在80%以上时即可播种。

2.3 播种

2.3.1 播种时间。抚顺市林下山参一般在春季和秋季播种,春季播种需要在每年4月中旬土壤解冻前完成,秋季播种需要在9月至10月中旬土壤上冻前进行。具体播种时间需要种植户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灵活确定,适当调节。

2.3.2 播种方法。林下山参可以条播、穴播或点播。种植户播种前需要根据林间土壤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或多种播种方式,以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

2.3.2.1 条播。整地完成后,种植户要沿着坡度的横向方向挖种植沟,沟距为20 cm,沟深为5 cm左右,沟内每隔10 cm播种一两粒种子,并覆土压实。采用此播种方法时,每667 m2播种5 kg左右。条播方法简单省力、播种速度快,但是对林间土层的破坏较大,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笔者不建议使用此方法播种。

2.3.2.2 穴播。种植户可采用一株一穴的方式种植,株距一般为15 cm,行距为20 cm,穴深5 cm,穴底部要保持平整,播种量为1~3粒/穴。穴播方法适用于林间土质疏松的地方,种子用量少。

2.3.2.3 点播。种植户可利用木棍、打孔器等器具在林间土地上按照株行距15 cm×20 cm、深度4 cm的规格打孔,每孔播2粒左右。如果林间石块较多或土壤较硬,种植户打孔不便,则不建议采用点播方法。

3 林下山参管理技术

3.1 除草

前期清理到位可保证林下山参栽植地前2年几乎没有杂草,种植户只需在每年5月土壤化冻后,用耙子清理参苗上的落叶,防止沤苗。从第3年开始,种植户要在每年8月除草一次。因林下土壤结构疏松,为防止破坏土壤结构,伤到参根,种植户在除草时可用镰刀割除。杂草的割除高度以不影响林下山参生长为宜,以保证参苗可以正常获得光照。需要注意的是,禁止连根拔除杂草或锄草。

3.2 排水

林下山参对水分需求较少,最怕积水。因此,种植户在每年早春土壤化冻时和雨季来临前,提前做好园地排水工作,及时清理堆积的落叶,在园地周围挖排水沟,降低土壤湿度,防止山参烂根。

3.3 管护

林下山参经济价值较高。因此,播种后种植户需要加强看护,避免牲畜或者人为破坏人参,条件允许的可以在种植场周边围起铁丝网,实行封闭管理。种植人员进园时尽量行走在种植间隔或预留的工作通道内,避免踩踏山参苗。

3.4 郁闭度管理

林下山参虽然喜阴,但光照过少也不利于其高产。因此,种植户要随着林木的生长及时调整参园的林分郁闭度,保证光照和通风适宜。林下山参种植后的1~3年,参园林分郁闭度要控制在0.9左右;4~5年参园,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8~0.9;6年以上参园,林分郁闭度控制在0.7~0.8。种植户可选择在秋冬季修剪林木,疏除过密、生长高度过低的树枝和灌木,清除干枝和病枝,为山参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若有病死树或其他原因导致林木冠幅空隙过大,要人工拉伸枝条或补栽苗木,为林下山参遮阴。

3.5 病虫鼠害防治

为模拟野外环境,提高林下山参品质,实现绿色栽培,种植户在林下山参生长期间应尽量选择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抚顺市林下山参常见病害有立枯病、锈腐病、红皮病和烧须病等,常见虫害有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常见害鼠有田鼠、鼢鼠和花鼠等。

3.5.1 病害防治。立枯病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高发,主要危害林下山参茎基部、根部。针对立枯病,种植户要注意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温度,降低土壤含水量,保障林下山参健康生长。在播种前,种植户可以进行种子包衣或拌种处理,以预防立枯病。若林下山参已经发生立枯病,种植户需要及时清理发病苗株,并用70%农用链霉素900倍液喷洒消毒,也可以用生石灰或者98%恶苗灵3 000倍液消毒,以抑制病害发展。针对锈腐病,种植户可用48%速克灵600倍溶液或者48%多菌灵500倍液喷洒防治。针对红皮病,种植户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并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消毒。针对烧须病,种植户要保证林地土壤水分适宜,以减少林下山参烧须病的发生;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对病区用50%多菌灵600~800倍液消毒。

3.5.2 虫害防治。在抚顺市,春季10 cm土壤温度在6 ℃左右时,金针虫开始活动,11~17 ℃是其危害盛期。5—6月、9—10月,金针虫幼虫啃食林下山参根茎和幼芽,危害严重。种植户发现金针虫后要及时捕杀,或用黑光灯和糖醋蜜液诱杀。5—6月蛴螬高发,种植户可利用其成虫(金龟子)的趋光性、趋化性,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用黑光灯、性诱剂等进行诱杀,或用乳状菌等生物制剂防治。针对地老虎,种植户发现害虫后要及时捕杀,或根据地老虎的趋光性和趋化性,用黑光灯或糖醋液等进行诱杀。

3.5.3 鼠害防治。鼠害对林下山参危害最大。老鼠不仅会啃食林下山参地上部分的茎叶,还会啃食林下山参地下部分的根茎,而且其啃食后残留的伤口容易被病菌感染,导致整株林下山参腐烂。老鼠在田中打洞也会破坏林下山参根茎,严重影响其品质和产量[5]。针对鼠害,种植户可在其常出现的地方放置捕鼠夹或者强力粘鼠板进行人工捕杀,同时可以投放毒饵进行灭杀。防治鼠害的药物可选用溴鼠灵、杀鼠迷或商品毒饵,毒饵饵料可选用玉米粒、小麦粒等鼠类喜吃的食物。种植户在投饵时要遵循少放多堆的原则,一般每隔5 m一堆,每堆3~5 g,每667 m2投饵150~200 g。严禁在灭鼠中使用我国已禁用的剧毒急性杀鼠剂。种植户在巡场过程中若发现死花鼠,要及时清理,防止发生其他野生动物中毒或死亡等事故。

4 林下山参的采收

一般情况下,林下山参在种植10年以上时采收,此时其皂苷含量可确保其利用价值较高。受土壤、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人参的采收时间不尽相同。抚顺市种植户一般是在每年7月下旬至10月下旬,林下山参叶片变黄时采收。种植户在采收林下山参时要避免损伤参根,可以使用铁锹、镐和木制棍棒,根据林下山参植株的大小定位开盘位置,然后用铁锹清理四周,并由外向内散土,再将上方的整个土块搂出,用手小心去除土壤。新鲜采收的林下山参可以放置在种植场的腐殖土内或者包裹在草皮、青苔内,以免运输过程中损伤人参。在常温环境下,新鲜林下山参最多储存7 d。要想长时间储存林下山参,需要在0~4 ℃的环境中保存。

抚顺市林下山参种子采摘时间为每年6—7月,当人参果颜色变成鲜红色时即可采收。采摘时,种植户可直接将果实摘下,或从花梗1/3处剪断,避免损伤林下山参茎叶。

5 结语

林下山参是抚顺市得天独厚的特色优势资源,林下山参产业也是抚顺市农业新兴支柱产业,为辽东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级,也为当地人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当前抚顺市林下山参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如栽培技术标准缺乏及种植户滥用化肥、农药等,导致林下山参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十四五”时期,抚顺市要提高林下山参科学种植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林下山参种植高产增效,增加种植户收入,进而推动当地林下山参产业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想,范航,徐源,等.林下山参的栽培及管理技术[J].林业科技通讯,2016(9):70-74.

[2]抚顺市自然资源局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59号提案的答复[EB/OL].(2022-08-22)[2023-02-05].http://zrzy.fushun.gov.cn/zwgk/002005/002005002/20220822/646f9301-8d6b-4afb-b38f-0775cb

3d0b0f.html.

[3]姜忠利.辽东山区林下山参高效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1(2):59-60.

[4]张旭.北方地区林下山参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2(3):50-51.

[5]王希大.辽东山区林下山参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8-49.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