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慢性胃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作者: 弭明悦摘 要:猪感染慢性胃炎后,其胃肠道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精神沉郁、体温升高、排出干粪球等症状;部分病猪还会有疼痛表现,影响病猪食欲及饲料转化。该病病程缓慢,诊断不准确或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病猪死亡。为提高对该病的防治效果,保证生猪养殖效益,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对猪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诊断方法、防治措施进行简要总结。
关键词:猪慢性胃炎病;诊断;治疗;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92-3
0 引言
猪慢性胃炎是生猪养殖过程中常见病之一,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该病诱发因素较多,如猪舍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佳及疫病等。猪只感染慢性胃炎后病情进展缓慢,疾病影响时间长,导致生猪养殖饲料转化率降低、病猪生长发育迟缓,最终影响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所以,养殖户需要熟知该病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密切关注生猪的健康状态,以便及时准确地做出疾病诊断,采取科学防治措施,以提高该病的防治效果,保障生猪养殖效益。
1 猪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
1.1 饲喂因素
①饲喂不及时,生猪在饥饿的情况下暴饮暴食,肠胃负担过大易引发该病;②饲喂含糖量高的饲料、霉变饲料、发酵饲料、过多精料等,也会引发猪慢性胃炎病;③长时间饲喂粉碎不完全的豆秸,生猪采食后不易消化,影响生猪的胃部健康;④冬季温度较低,猪饲料结冰,对猪肠胃造成较大的刺激;⑤突然更换饲料,饲料营养搭配不科学,致使猪只健康状况较差,长期肠胃虚弱引发该病;⑥猪只吃饱后剧烈运动,影响胃肠道消化;⑦饲喂时间、饲喂量控制不严,以及生猪进食过快、饲料咀嚼不充分,增加生猪胃部消化负担,从而引发该病。
1.2 饮水因素
水具有帮助消化、平衡体温、维持细胞功能、排泄废物等作用,对于生猪胃部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经常给生猪饮用长时间存储的水,易增加猪患慢性胃炎的风险。生猪长时间饮用脏水(如泥沙、污染物含量过高等),易导致其患慢性胃炎。此外,冬季猪舍温度过低导致饮用水过凉,生猪饮用后胃黏膜组织受到刺激,也会引起慢性胃炎。
1.3 环境因素
生猪生存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其健康水平。如果猪舍内部空气质量较差,环境密闭、潮湿、有害气体浓度较高等,生猪个体健康水平会下降,从而引发该病。具体来看,一是猪舍选址存在问题,猪舍建在高污染区域,空气质量差;二是猪舍卫生管理不到位,猪舍内部的排泄物、污水、垃圾等清理不及时,污染猪舍内部环境;三是猪舍内部光照、通风差,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等,致使内部环境不佳,由此危及生猪的胃部健康。
1.4 疾病因素
生猪感染猪蓝耳病、猪瘟、猪肺疫、脑膜炎、猪流感等,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引发慢性胃炎。一方面,生猪染病后,往往需要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药物会对其胃部产生刺激,尤其是胃肠功能较弱的生猪,更易患上慢性胃炎;另一方面,疫病治疗不及时、迁延不愈、反复感染等,会影响生猪胃肠道健康,从而提高猪慢性胃炎的发病率。
2 猪慢性胃炎的诊断方法
2.1 临床诊断
猪慢性胃炎在不同发病阶段的表现不同。因此,在该病临床诊断过程中,养殖户或兽医需要密切观察病猪的症状,以便于做出初步诊断。发病初期,病猪消化不良、食欲下降,部分病猪排便不畅。发病中期,病猪出现拒食现象,饮水量明显增多,精神萎靡不振,大便干燥,眼结膜红中带黄色,出现啃食泥土或墙体的行为。发病后期,病猪卧地不起,便秘或者便秘与腹泻交替,粪便上带有血液并散发出腥臭味,病猪在排便过程中有明显的痛感。
2.2 剖检诊断
对疑似患慢性胃炎的病猪进行剖检。让病猪仰卧、腹部朝上,分开固定四足;沿腹中线切开皮肤,分离皮肤,检查皮下有无出血及病变;再切开腹壁,检查病猪腹水颜色;打开腹腔检查各个内脏器官,着重检查病变位置,如胃、肠道、肾脏等。如果在剖检中发现以下情况,可以做出猪患慢性胃炎的诊断。病猪胃部肿胀至玻璃灯泡状,胃乳头肿胀、基部出血;胃乳头无清晰边界,胃部有不同程度的溃疡和糜烂,并有黑褐色的内容物[1];肠道肿胀、黏膜出血,其中盲肠出血性炎症最为明显;在有胃部病变表现的同时,肾脏整体肿胀、发白,存在大小不一、类似于结晶的斑块。
2.3 实验室诊断
在猪慢性胃炎的诊断中,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可以确保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
2.3.1 细菌培养。从病猪的淋巴结、肝脏等部位取样,使用琼脂培养基在37 ℃的恒温箱中培养24 h,革兰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病菌形态,观察到阴性短杆菌可确诊为猪慢性胃炎病[2]。
2.3.2 免疫荧光检验。即刮取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后,制作成抹片使用丙酮固定30 min,之后滴入猪慢性胃炎荧光抗体,静置30 min后用磷酸盐溶液漂洗20 min,干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黄绿色荧光可确诊为猪慢性胃炎病;
2.3.3 血清学检测。即获取病猪的血清样品,灭活30 min,稀释2倍后放入37 ℃恒温箱中培养1 h,完成培养后取适量混合液,接种PK15细胞培养大约30 h,当血清滴度在正常值的5倍以上时,得出阳性结论,确定病猪患有猪慢性胃炎。
3 猪慢性胃炎病防治措施
3.1 治疗措施
猪慢性胃炎主要危害的是生猪胃肠道。因此,治疗该病宜先清理干净病猪胃肠道内容物,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用药注重行气和胃、清热解毒、杀菌止痛。治疗猪慢性胃炎常用的方案如下。
3.1.1 药物治疗方案1。将150 g鲜铁扫把、20 g茵陈、20 g厚朴、250 g鲜鱼腥草、30 g龙胆草、30 g白头翁、45 g山楂、20 g黄连、20 g大黄和300 g鲜旱莲草用水煎后喂给,每天1剂。如果病猪排便不畅、大便干燥,取番泻叶30 g煮水灌服。如果病猪腹泻,可将稻草烧成灰,去除残渣后加水调匀灌服[3]。西药用药方案为肌内注射青霉素400万IU、氨基比林10 mL、维生素C 5 mL,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其中,青霉素用来抗菌消炎,氨基比林具有解热镇痛的效用,维生素C则用于组织修复。可将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用药间隔时间超过1 h,也可上午使用中药、下午使用西药,以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3.1.2 药物治疗方案2。将1个陈枳壳、60 g算盘子蔸、50 g爬墙草、90 g旱莲草、30 g海金砂、60 g鱼腥草、30 g乌桕根皮、120 g山楂蔸和40 g银花藤用水煎后喂给,每天1剂。也可在治疗方案1西药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增加40 mL碳酸氢钠,每天用药1次,用药3 d。同样,可将中药与西药联合使用,用药间隔时间超过1 h,也可上午使用中药、下午使用西药,以确保药物治疗效果。
3.1.3 药物治疗方案3。中药组方是15 g麦芽、20 g山楂、3 g槟榔、10 g蒲公英、15 g陈曲,西药包括2 g安乃近、20 g法莫替丁、1 g吡哌酸、100 mg维生素B1。将中药粉碎后与西药混合均匀,再将其混入猪饲料,每天用药2次,持续给药5 d。
3.2 预防措施
3.2.1 注重猪舍选址安全。猪慢性胃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猪饲养环境不佳引发的,如猪舍潮湿、阴冷、昏暗、通风条件差等。为了有效预防该病,养殖人员需要从猪舍选址和建舍方面入手。猪舍应坐北朝南,处于背风向阳位置,保证猪舍内部光照充足、温度适宜。猪舍还应远离交通道路、化工厂等区域,避免空气遭到污染。猪舍内部规划设计要合理,养殖区域、饲料存放区域分离。饲料存放在干燥阴凉的仓库,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保证饲料洁净与新鲜,防止饲料霉变。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猪舍,可选择使用保温材料建设;如果猪舍地处寒冷地带,猪舍内部需要安装取暖装置、通风装置等,保证猪舍内部冬暖夏凉,提高生猪的生存质量,降低猪慢性胃炎发生率。
3.2.2 加强猪舍卫生管理。一是每天清除猪舍内部的粪便、垃圾,清洗猪舍地面、养殖设施设备等,并保持猪舍内部空气新鲜,为生猪创造舒适的生存环境。二是制订消毒计划,定期进行消毒,且要交替使用消毒药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高锰酸钾等,防止病毒、细菌产生耐药性,保证养殖环境安全。消毒时要做到彻底、全面,不留任何死角,包括猪舍的地面、墙面、养殖设备等。三是饲养密度应合理,如体质量在30~60 kg的生猪,每只需要生存空间0.8~1.2 m2;体质量在60~100 kg的生猪,每只需要生存空间1.5~2.0 m2。
3.2.3 加强饲喂管理。养殖人员在日常饲喂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饲料清洁、卫生、新鲜,不可饲喂霉变、潮湿饲料。二是要合理搭配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面,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及预防慢性胃肠炎的药物等,提高日粮营养水平,增强生猪的机体抵抗力。三是饲喂生猪要切实做到定点、定量、定人[4],不突然改变饲料,不可饲喂过多或过少,以降低该病的发病率。四是生猪饮用水必须干净卫生,冬季将水加热至常温后再给生猪饮用,避免饮用水过凉对生猪胃部造成刺激。养殖人员还需要注意不可饲喂粉碎不彻底的豆秸、含有贝壳类物质的饲料等,防止生猪采食过硬食物引起胃部不适,防范猪慢性胃炎发生。
3.2.4 加强药物预防。在生猪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养殖人员可应用中药提高猪只的体质,以降低猪慢性胃炎发病率[5]。中药预防方案具体如下:①基于中医养胃清热原则,将18 g黄芩、20 g知母、25 g沙参、20 g蒲公英、20 g甘草、30 g麦冬和30 g桑叶用水浸泡3 h,煎煮后将药液拌入饲料中,连续拌喂3 d;②针对生猪湿热症状,可采取清热化湿药方,将20 g苏叶、25 g半夏、30 g厚朴、35 g陈皮、25 g干姜、15 g黄芩、20 g黄连和35 g白术用水煎煮成汤剂,拌入饲料中饲喂生猪,共给药3 d,可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3.2.5 阻断疫病传播链。部分疫病也是引发猪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建立生物安全屏障,阻断疫病传播链同样具有预防该病的效果。一是坚持自繁自养,尽量不从外部引进种猪与仔猪,不给病毒、细菌传播扩散的机会。发现病猪后,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并对猪舍进行全面消毒。鉴于仔猪抗病能力较差,养殖人员要对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精心喂养,避免仔猪患病。二是引进仔猪或种猪时,不可立即将其放入猪舍,需要隔离饲养30 d,30 d内无患病表现并接种疫苗后才可混入猪舍,防止外部病原入侵[6]。三是猪群发生疫情后,应对病猪隔离治疗,对病死猪、生猪排泄物、垃圾等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防止疫病蔓延。四是在养殖区域的入口、道路等位置,撒布固态消毒杀菌剂,及时消杀往来车辆及人员身上的病菌。五是饲养人员进入猪舍之前需要进行全身消毒,避免衣服携带病菌;禁止外部人员随便进入猪舍,防止其将外部病菌带入猪群。
4 结语
猪慢性胃炎是生猪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病病程缓慢,影响病猪食欲及饲料转化,诊断不准确或治疗不及时易导致病猪死亡。因此,养殖人员需要了解诱发该病的原因,合理采取预防措施,并能对症选择药物治疗方案进行精准施治,以确保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减少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韦雅丰.中医治疗猪慢性胃炎探究[J].中兽医学杂志,2022(11):48-50.
[2]吴小飞.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J].今日畜牧兽医,2022(10):83-84.
[3]邹毅.猪慢性胃炎病的兽医治疗策略[J].中国动物保健,2022(6):13-14.
[4]张晓宇.猪慢性胃炎的防治策略[J].中兽医学杂志,2021(12):48-50.
[5]郭敏.猪慢性胃炎诊断与治疗[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0(9):115-116.
[6]安志伟.猪慢性胃炎病的兽医治疗策略[J].中国动物保健,2022(1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