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安县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探析
作者: 韦道敏摘 要: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具有适宜七叶一枝花生长的环境条件和林分资源,但林下套种七叶一枝花技术尚未形成体系。因此,根据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融安县的自然条件,分析了融安县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的有利条件,探讨了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以期推动当地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产业发展。
关键词:七叶一枝花;育苗;林下栽培;融安县
中图分类号:S567.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89-3
0 引言
七叶一枝花为百合科重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蚤休、重楼、土三七、重台根等。其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等功效,是云南白药、抗病毒颗粒、蛇药片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材料之一[1]。近年来,七叶一枝花受大量采挖、生长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野生资源数量急剧减少。为解决市场供求矛盾,各适宜栽培区大力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产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拥有七叶一枝花野生资源,其生态环境也适宜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产业。因此,笔者针对融安县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促进当地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
七叶一枝花花期为4—7月,果期为8—11月;喜温暖湿润气候,耐荫蔽、耐旱、畏寒,惧怕霜冻和阳光直射,需要微弱的散射光和斜射光[2]。七叶一枝花适宜生长区域气温在10~20 ℃,降水量在850~1 200 mm,降雨集中在6—9月,无霜期在240 d以上[3]。七叶一枝花在土壤肥沃、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pH值为5~7的中性至偏酸性砂壤土、红壤或黄壤土林分生长良好,要求林下湿度在60%以上,但林地积水易导致其根茎腐烂。七叶一枝花可耐5 ℃低温,可短期耐1 ℃极端低温。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七叶一枝花主要分布于桂西和桂北地区,野生资源多生长在海拔700~1 300 m山区的山坡、常绿阔叶林下、湿地、溪边等处。在融安县,野生七叶一枝花自然分布于海拔300~1 200 m的常绿阔叶林下,集中生长于林下湿度60%~90%的沟谷、山坡中下部肥沃土壤中。
2 融安县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的优势
融安县位于柳州市西北部,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北部属中山、低山及丘陵地区,县域边界处多为高山险岭。融安县东部、北部山脉海拔均在1 000 m以上,最高的广福顶海拔约1 458 m;南部山脉海拔在400 m以上;西部山脉海拔在700 m以上。融安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照强,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9 ℃(春季为10~20 ℃,夏季在22 ℃以上,秋季为10~22 ℃,冬季在10 ℃以下),极端低温为1.6 ℃,年平均降水量为1 873.2 mm,无霜期295 d。该地区山地土壤类型有砂页岩发育的红壤、黄壤、黄红壤及棕色石灰土等,以红壤、黄壤为主要类型。截至2021年底,融安县有林地面积为23.5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79.7%。该地区天然阔叶林以防护林、水源涵养林为主,占林地面积约30%,主要树种有枫香树、木荷、酸枣、樟、赤杨叶、罗浮锥等;用材林以杉木林、松林、毛竹林为主;经济林树种以八角、油茶等为主。融安县气候适宜,降水量适中,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拥有多种野生药材资源。
根据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结合融安县自然条件、林地状况可以看出,当地极其适合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但目前,融安县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近年来,七叶一枝花被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当地林农进行了零星的小面积栽培。在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过程中,融安县连续多年把七叶一枝花列入林业脱贫攻坚项目和林下经济示范项目扶持范围,通过苗木调运、技术推广、奖补政策等方式激发了广大林农种植七叶一枝花的热情。七叶一枝花在当地的人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经济效益显著,其林下栽培技术也不断完善。
融安县具备了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的环境基础、群众基础和技术基础,同时具备了环境优势和群众优势。但同时,融安县七叶一枝花苗木主要依靠从外地购买或由林业部门调运。因此,当地应加强对七叶一枝花育苗技术及林下栽培技术的进一步研究,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技术支撑。
3 七叶一枝花育苗技术
3.1 根茎育苗
3.1.1 育苗地整理。林农应选择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土壤pH值为5~7的地块育苗。林农应在育苗前一年秋末或育苗当年2月初整地。先施底肥,土壤肥力高的地块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土壤肥力低的地块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2 000 kg。施肥后翻耕25 cm深,捡去石块、杂草等杂物后,打细耙平。按照宽1 m、高30 cm、畦间距30 cm做畦,并挖好排水沟。
3.1.2 根茎选取。林农应在育苗前一年10月下旬至11月挖出培育6年以上的七叶一枝花根茎,选取色泽鲜亮、生长健壮、无损伤的根茎,置于14~18 ℃的室内,用含水量为10%~15%的细砂埋藏。育苗当年3月取出根茎,在垂直于根茎的方向切成3~4 cm长的小段,每段带有1个顶芽或芽痕;把切好的根茎段按照有顶芽(芽痕)和无顶芽分类,分开培育。
3.1.3 种植。林农应在育苗畦内按15 cm间距开5 cm深的种植沟。将根茎段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0.5 h,将切口蘸草木灰后,顶芽向上,按株距15 cm种入沟中,覆盖3 cm厚的细土,并用木板轻轻压平、压实。种植后用细孔喷壶喷透定根水,覆盖地膜,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
3.2 播种育苗
3.2.1 种子处理。七叶一枝花种子具有二次休眠的特性。在自然条件下,七叶一枝花果实成熟后需经历两个冬天的低温休眠,胚芽才能发育完全[4]。因此,林农对七叶一枝花种子一般采用人工催芽的方式,实现当年采种,次年春季播种。林农一般在10—12月采种,将采收的种子用细砂搓去果皮后,按体积比1∶5与细砂拌好,放入催芽箱。细砂要提前用50%多菌灵溶液消毒。催芽箱置于催芽室内,温度控制在18~22 ℃。林农要定时检查细砂的湿度,适时喷水,使其湿度保持在35%。催芽处理90~120 d后,种子胚芽长出新根时即可播种。
3.2.2 播种。播种前,林农应耙松育苗畦表层土壤,均匀喷水,待水分完全下渗后,按株行距3 cm×3 cm点播,覆盖细土,以不露出种子、胚根为宜。为提高出苗率,林农应搭拱棚,覆盖塑料薄膜。
3.3 苗期管理
林农应在七叶一枝花苗期做好以下工作。①水分管理。育苗畦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40%,降雨少的时期每7 d浇水1次,雨季可不浇水或10~15 d浇水1次;降雨量大时,林农应及时清沟排水,避免苗木根系腐烂。②遮阴:七叶一枝花幼苗不耐强光照,根茎育苗时应在播种后搭好遮阳网;播种育苗时应待幼苗出土后撤去薄膜,搭遮光率为60%~70%的遮阳网。③除草。畦面长出杂草时,要及时人工除草,并避免松动幼苗根系。④倒苗移栽。播种育苗时,于幼苗出土的第2年秋季倒苗,促进幼苗生长;根茎育苗时,于根茎生根长芽后移栽至大田培育壮苗。⑤施肥。幼苗出土后,淋施1次液态有机肥或有机肥水;倒苗前、移栽后,每667 m2育苗畦、大田施腐熟农家肥200 kg、磷钾肥3 kg。
3.4 出圃
采用有顶芽的根茎育苗时,次年春季即可出圃;采用没有顶芽的根茎育苗时,需要再培育1年后出圃。播种育苗一般在出苗后第3年出圃。出圃苗木要求根系发达且分布均匀,芽头饱满,色泽正常,无病虫害。
4 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技术
4.1 林分选择
七叶一枝花耐阴,喜荫蔽的林下环境。根据野外调查及已有研究结果,林农应优先选择林分郁闭度为0.6~0.7的阔叶林、毛竹林栽培七叶一枝花;在进行人工遮阴处理的情况下,林农可以在郁闭度为0.3~0.7的林分栽培七叶一枝花[5-7]。在融安县现有林分中,林农可以在林分郁闭度为0.3~0.7的阔叶林、毛竹林、杉木林及八角等经济林,选择日照时间较短的背阴坡或平地进行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
4.2 林地整理
林农应在坡度[<]20°的缓坡地或平地,土壤腐殖质含量高、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林地,顺山势在林木种植间隙设置七叶一枝花栽植带,带宽2 m,长度视林地情况而定。栽植前1年秋季进行块状整地,翻耕深度为20 cm,每667 m2撒施400 kg石灰或喷洒50%多菌灵400倍液进行消毒,并清除栽植地块上的杂草、藤蔓类植物和石块等。林农应视林地肥力,每667 m2施入300~1 000 kg腐熟农家肥,并翻耕、耙细、整平,起高20 cm、宽60 cm、长80 cm的大垄。针对排水差的林地,林农要在栽植区域边缘设置排水沟。
4.3 移植
林农应在3月中旬七叶一枝花植株完全萌芽前栽植,选择阴天或下午光照较弱时,按株距20 cm、行距25 cm,挖5 cm深的栽植穴,把幼苗根系舒展后栽入穴内。栽后可在垄面覆盖落叶,保温、保湿。
4.4 栽后管理
栽植七叶一枝花后,林农应做好以下工作。①补苗。栽后45 d查苗,遇病苗、缺苗、死苗,要在原栽植穴补植同期苗,补植后浇定根水。②除草。七叶一枝花是浅根性植物,易因杂草不良竞争而长势衰弱。因此,林农应在栽植当年及时清除栽植带内的杂草,并在杂草生长茂盛季节进行人工除草,尽量避免使用化学除草剂。③松土。每年春末至秋初为融安县集中降雨期,垄面土壤易流失且易板结。因此,林农应在雨后及时检查土壤情况,并进行中耕培土和浅松土,注意避免损伤植株。④施肥。每年5月中旬和8—9月各施肥1次,每667 m2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30 kg,间隔10 d再喷1次。⑤遮阴。在阔叶林下栽培七叶一枝花可不做遮阴处理;在郁闭度0.6以下的林分栽培时,应在定植后搭遮阴棚,为七叶一枝花营造散射光照条件;遮阴棚高度为2.0~2.5 m,栽植第1、2年保持林下透光率20%~30%,第3年起保持40%~50%的透光率。
4.5 病虫害防治
七叶一枝花生长过程中,常见病害有灰霉病、茎腐病等,虫害有小地老虎、蛴螬等。林农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要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避免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以免对森林生态环境、林间生物多样性造成不良影响。
灰霉病主要危害植株叶片、叶柄、花梗,严重时造成植株叶片干枯,整株死亡。针对该病害,林农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林地排水,降低土壤湿度;植株发病时,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茎腐病主要危害幼苗,导致幼苗茎基腐烂。针对该病害,林农应降低育苗畦土壤湿度,并及时拔除已发病的幼苗,用石灰进行土壤消毒;移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预防。针对小地老虎,林农可利用其趋光性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或利用其对糖醋液的趋性进行诱杀。此外,林农也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小地老虎。针对蛴螬,林农可在林间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减少成虫产卵;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灌根防治。
5 采收
七叶一枝花林下栽植五六年后可以采收,土壤条件良好和管理效果较佳的情况下栽植4年后采收。9—10月,林农可用锄头从垄侧将根茎挖出,要注意保持根茎完整。七叶一枝花采收后清洗、切片,烘干后即可出售。
6 结语
笔者结合七叶一枝花的生态习性和融安县林地情况,指出融安县具有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的环境优势和群众优势,并针对育苗技术和林下栽培技术进行分析,希望为当地发展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七叶一枝花虽然生长周期长,但其属于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推广七叶一枝花林下栽培,对充分利用林地资源、促进林下药用植物开发、增加林农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七叶一枝花GAP林下种植和人工促繁栽培技术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1(6):125-129.
[2]陈继友.重楼优质高产栽培[J].农业与技术,2017(6):144.
[3]张金渝,杨美权,等.重楼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药材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丛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31-34.
[4]苏海兰,檀灵莹,郑梅霞,等.华重楼种子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科技,2018(9):8-10.
[5]李伟,陈国典,周永强,等.伏牛山区栎类林下套种七叶一枝花技术[J].河南林业科技,2020(2):49-50
[6]戴兴福.林分类型和郁闭度对林下套种七叶一枝花的影响[J].林业勘察设计,2021(4):56-58.
[7]龚范武,龚舟,彭静,等.不同林下七叶一枝花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5(13):15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