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春季污染溯源监测分析
作者: 李聪聪 朱孟鑫
摘 要: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为江苏省宿迁市“十四五”时期15个国考断面之一,位于宿迁市和连云港市交界处。以往监测结果显示,该断面2021年总磷浓度超标,水质应达未达Ⅲ类;2022年春季水质有所改善,但不稳定。溯源发现,河流沿线存在蓄污存污、污水直排、农田退水、河道施工等问题,影响断面水质。对此,需要采取收集处理沟渠内拦蓄污水、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强化宿迁港沭阳港区恒阳码头施工过程管理等管控措施,以改善断面水质。
关键词:水质监测;农田退水;污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2-141-4
0 引言
“十四五”时期,江苏省宿迁市共有国考断面15个,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为其中之一。该断面位于宿迁市和连云港市交界处,2021年监测发现其总磷质量浓度超标(均值为0.214 mg/L),水质应达未达Ⅲ类标准。自2021年四季度至2022年3月,宿迁市持续开展“保Ⅲ增Ⅲ”“对标进位”等专项行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工程为抓手,科学施策、精准治理,持续深入推进古泊善后河环境提升工作,于2022年一季度实现达到Ⅲ类水质目标[1]。但2022年3月7日至4月16日自动监测数据显示,该断面水质波动较为频繁,其中高锰酸盐指数持续超地表水Ⅲ类标准,质量浓度最高值达10.4 mg/L,平均值为6.7 mg/L。为及时、准确掌握该断面及沿线支流水质状况,分析水体污染物超标原因,落实整改措施,进一步提升断面水质,对该断面周边排涝站及闸上水体开展溯源排查监测和分析。
1 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基本情况
1.1 河流情况
古泊善后河全长91.00 km,在宿迁市沭阳县境内30.56 km,是当地泄洪、排涝、送水灌溉的主要河流渠道。古泊善后河最终经连云港市汇入黄海,是沂北地区流域面积最大的排涝、灌溉河道。古泊善后河西起沭新河,汇水面积覆盖桑墟、华冲、青伊湖、高墟等10个乡镇,主要汇入支流17条,多为闸坝控制或地涵联通,是农业灌溉引排两用河道,易受到农业面源污染和乡镇居民生活污染等影响。
1.2 以往污染情况
2021年,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主要存在以下4类污染问题:①支流支浜水质较差,有5条水质为Ⅴ类以上;②畜禽养殖污染问题突出,畜禽养殖尾水、粪污收集不到位;③乡镇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部分村庄、社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支流;④工业企业生产污水接管率低[2]。
2 监测布设
笔者对2021年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整改情况调查,在河流干流及支流布设22个地表水监测断面,开展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进出水监测,同时利用无人机对部分支流沿线进行勘察,监测项目主要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总磷质量浓度、化学需氧量等。
3 监测结果
如表1所示,在此次调查的17条支流中,水质达Ⅲ类标准的支流仅5条,占比较少(29.4%);在未达Ⅲ类标准的12条支流中,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的支流有9条。其中,港河、古莲村河、新滂沟河、纲要河等4条劣Ⅴ类支流及新深流河、官沟河等2条Ⅴ类支流水位较高,调查当天闸门开放,均汇入干流。特别是新滂沟河、纲要河2条支流距李套渡口断面较近(距离分别为0.7、1.1 km),且水质较差,均为劣Ⅴ类,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分别为8.3、8.2 mg/L,两条河流使干流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增加了22%,由汇入前的6.5 mg/L升高至7.9 mg/L。此外,万公河、韩东河、湖东大沟、后沭河、万东大沟等5条支流闸坝关闭或入河口筑有土坝,河道存在积水,水质均为Ⅳ类及以下。
4 现场调查情况及存在问题
4.1 主要措施及成效
此次溯源发现,2021年李套渡口断面的污染情况有所改善。一是沭阳县通过开展养殖场治污情况排查,取缔沿河部分散养养殖,对养殖场周边黑臭水体进行整治,以及科学处置沟渠内积存污水、禁止直排入河等,使部分支流支浜水质有所改善,其中万西大沟水质改善至Ⅲ类,万公河、后沭河水质改善至Ⅳ类。二是沭阳县在2021年底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整改提升专项行动,在全面清理禁养区内养殖场、非禁养区沿河小散养殖户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模式,出台了《沭阳县规模以下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粪污资源化利用导则》,推进规模以下畜禽养殖场所整治,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3]。三是沭阳县在完成西圩乡试点的农田退水治理主体工程的基础上,委托专业机构选定66.67 hm2高标准农田进行生态化改造试点设计,推动农田生态化改造。四是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动乡镇污水管网“十必接”项目建设,古泊善后河汇水流域桑墟镇、韩山镇、西圩乡、吴集镇、韩山镇官墩社区、贤官镇、高墟镇湖东社区、青伊湖镇、龙庙镇和华冲镇等10个乡镇(社区)的污水管网“十必接”工程已进场施工,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见图1)。
4.2 存在问题
虽然李套渡口断面以往污染问题得到一定整治,但是此次溯源仍然发现部分河流沿线存在蓄污存污、污水直排、农田退水、河道施工等问题,进而影响断面水质。
4.2.1 部分支流蓄污存污严重,沿线污水直排现象仍然存在。现场调查时,新滂沟河入河口附近施工所筑土坝已打开,水流较大,干流交汇处水体感官差异明显(见图2),且新滂沟河沿线存在生活污水、企业废水排入现象。沭阳县吴集镇吴集派出所南侧沟渠水体感官较差,南岸有大量污水排口。调查发现,该处为乡镇企业集聚区,企业污水通过排口进入沟渠后直接汇入新滂沟河(见图3)。吴集镇东埠村委会北侧沟渠虽为乡镇景观水渠,但水体发黑,水流汇入新滂沟河。
4.2.2 春耕时节农田退水影响明显。流域农业种植、养殖占地面积约87.4%,农田间遍布灌溉渠、排水沟,且沟渠与支流水系贯通,支流开闸后可直接流入古泊善后河。此次调查发现,水质未达Ⅲ类标准的支流中氨氮超标断面占58.3%,高锰酸盐指数超标断面占52.9%,说明农业面源污染加重了部分支流污染。3月上中旬气温开始回升,小麦返青进入快速生长期,需要充足的水分维持后期生长。也就是说,春灌使古泊善后河沿线农田用水需求增加,使古泊善后河水动力削减,来水水源不足,同时部分灌溉农用退水至支沟支流,导致支流支沟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浓度升高,农业面源污染短期内未得到有效解决。2021年3月李套渡口断面国考反馈数据显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5.500、0.700、0.150 mg/L,暂未超过Ⅲ类标准,但较2月上升了0.15、2.89、1.21倍(2月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浓度、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4.800、0.180、0.068 mg/L),随着后期用水量及退水量的增长,李套渡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质量浓度、总磷质量浓度或将持续升高,进而影响断面水质。
4.2.3 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较低,处理效果较差。虽然当地乡镇污水管网“十必接”项目有序推进,但是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较低、处理效果较差及生活污水、企业生产污水排入沟渠等情况仍然存在[4]。例如,高墟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处理能力3 000 t/d,实际处理量仅300~500 t/d,处理负荷不足20%;吴集污水处理厂总磷处理效率低,仅达51%,且出水总磷未达标排放(质量浓度达0.93 mg/L),超乡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一级A标准0.9倍。
4.2.4 上游河道施工影响断面水质。宿迁港沭阳港区恒阳码头位于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上游约2 km处,位于宿迁港沭阳港区宿连航道(京杭运河至盐河段)古泊河段左岸,工程施工采用挖入式港池布置。该工程自2022年3月2日起持续施工至6月底,基槽开挖、港池疏浚过程中产生大量悬浮泥沙。分析监测数据后发现,施工地上游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为5.6 mg/L,下游为6.5 mg/L,浓度增加了16%,水质由Ⅲ类变差至Ⅳ类。由此可以看出,宿迁港沭阳港区恒阳码头施工对古泊善后河李套渡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超标产生了一定影响。
5 改善建议
5.1 收集处理沟渠内的拦蓄污水
为破解汛前开闸放污、污水“零存整取”等问题,相关乡镇可采取农田回灌、建设分布式污水治理设施等措施,对古泊善后河沿线支流万公河、港河、新滂沟河等拦蓄污水进行处理,并将闸上拦蓄污水就近拖运至污水处理厂处置,防止污水下泄、溢流入主河道影响断面水质,以及因闸站长期拦蓄、无水流动力导致排涝站闸口水质超标。同时,相关乡镇要加强河道保洁和生态清淤,削减内源污染;加强对水葫芦、垃圾等水面漂浮物的打捞,避免其堆积腐烂影响水质。
5.2 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相关乡镇应加强对退水地块的排查,确保退水地块底数清楚,重点研判春季退水时间、水量,处置拦蓄退水及沟渠存水,为汛期断面水质改善打好基础;全面推广小麦秸秆离田,配套秸秆消纳途径,强化秸秆泡田问题巡查交办;设定化肥、农药施用管控要求,协调高标准农田建设向排灌系统改造、灌排站改造、沟渠联通等方向倾斜,推广应用沼液池、净化(氧化)塘和湿地配套、水系微循环等先进退水管控设施和经验,推进农田排灌系统生态化改造,为避免汛期水质下降奠定基础;杜绝河道两侧直排型沟渠覆盖地块种植直播稻,控制汇水范围内其他沟渠覆盖地块直播稻种植比例。
5.3 提高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能力
相关乡镇应积极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快启动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针对现有污水处理厂实施提标改造,提升其处理能力与处理量,并对污水处理厂进口、出口水质和水量进行监测,核算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标率,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进行量化评估,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5]。
5.4 强化宿迁港沭阳港区恒阳码头施工过程管理
相关施工部门应不定期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防污染方面的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并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其应急处置的能力与水平;对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进行收集与无害化处置,严禁施工废水、生活污水直接入河;做好疏浚定位工作,留存充足的备淤深度,将底泥清除干净,避免底泥扰动产生二次污染[6-7]。
参考文献:
[1]耿海清.“三线一单”在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浅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9(5):78-82.
[2]蒋咏,孙淑云.直湖港水环境综合整治探讨[J].中国水利,2009(23):35-38.
[3]沭阳县人民政府.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沭阳县2022年大气、水、土壤及地下水、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EB/OL].(2022-05-23)[2022-12-06].http://www.shuyang.gov.cn/shuyang/zfbwj/202206/80f563b9651941b7bc59b7cdf4d23622.shtml.
[4]房凯,唐永梅,李磊,等.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中提升农村水生态环境对策分析[J].中国水利,2017(16):32-33.
[5]王明明,房凯,方琼.宿迁“生态立市”战略下水环境综合治理探索[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3):24-27.
[6]伊青,方佳敏.长江航道整治工程通航安全及防污染措施:以武安段戴家洲右缘护岸加固工程为例[J].中国水运,2021(4):74-76.
[7]赵贤.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浅析[J].门窗,2019(2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