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莜麦品系比较试验
作者: 漆琚涛 许彩荷 王万胜 刘彦明 陈富
摘 要:于2018—202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开展5个莜麦品系比较试验,以定莜8号为对照,比较分析5个莜麦品系的生育期、株高、穗长、主穗铃数、穗粒数、穗粒质量、千粒质量、单株分蘖数、产量和倒伏率。试验结果表明,5个莜麦品系的产量均高于对照;莜麦品系ND090440和0808-3-2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产量较高,分别较对照增产39.66%、38.89%,适于示范推广;83113-6、ND040226和0802-2-5综合性状一般、产量较低,分别较对照增产19.16%、17.82%、12.45%。
关键词:莜麦品系;性状表现;漳县
中图分类号:S512.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68-4
0 引言
莜麦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禾本科燕麦属一年生粮饲兼用型作物。莜麦抗逆性强,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除磨成面粉食用外,还可加工成多种保健食品[2]。莜麦常用于青藏高原等生态脆弱区的植被恢复,其秸秆是一种优质牧草,经牲畜过腹还田后可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实现农作物提质增效生产[3-5]。莜麦茬是当归等中药材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的良好前茬,种植莜麦有利于轮作倒茬和培肥地力,减轻当归麻口病等土传病危害,有效防降低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结构,解决土壤养分单一、匮乏的问题[1]。为选育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莜麦新品种,笔者于2018—2020年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开展不同莜麦品系对比试验,以期为莜麦栽培和莜麦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5个莜麦参试品系分别为ND090440、ND040226、0808-3-2、83113-6、0802-2-5,以莜麦品种定莜8号为对照(CK)。2018年,5个莜麦参试品系种子均由国家现代农业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定西综合试验站统一提供,莜麦收获后自行留种备用,继续进行2019年和2020年的试验研究。
1.2 试验区概况
2018年试验地点选择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东泉乡能岸村,前茬作物为蚕豆;2019年试验地点选择在漳县三岔镇王家门村,前茬作物为黄芪;2020年试验地点选择在漳县殪虎桥镇吴家山村,前茬作物为小麦。3个试验地点土壤养分状况如表1所示。
1.3 试验方法
在试验地块钉木桩进行界线标记,播前基施化肥,每667 m2施尿素5~10 kg、过磷酸钙35~45 kg、硫酸钾10~20 kg,用小型旋耕机深松耕时将肥料一次性施入土壤。耕地后规划试验小区,按照田间试验的一次成型划地方法进行试验小区面积规划;每试验地块设6个试验小区,每品系(种)为1个小区,试验不设重复,四周设2 m的保护行,用小锄(或镢头)开沟划线;试验小区长5 m,宽3 m,小区面积15 m2,小区间距40 cm[6]。试验小区划好后,每个小区按照25 cm的行距用镢头(或小锄)开挖播种沟,每小区12行,人工条播,每667 m2播有效种子30万粒,播种后耙耱土壤。试验田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一致,根据试验要求进行田间观察,莜麦成熟后进行收获。
1.4 田间管理
2018年4月28日于能岸村试验地块播种,6月8日人工除草1次,7月18日第2次人工除草,8月29日试验取样并收获。受生长后期降雨较多影响,7月10日和8月14日参试莜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
2019年4月17日于王家门村试验地块播种,5月22日人工除草1次,6月28日第2次人工除草,8月10日试验取样并收获。试验后期降雨较多,7月3日、7月8日和7月14日参试莜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
2020年4月9日于吴家山村试验地块播种;5月5—7日遭遇冰雹、泥石流和暴雨灾害,ND090440被毁10%,ND040226被毁12%(全部掩埋后恢复88%),0808-3-2被毁15%(全部掩埋后恢复85%),83113-6被毁18%,0802-2-5被毁35%,定莜8号(CK)被毁65%;5月12日清理试验田泥石流和垃圾,对存活植株进行精心管护;5月20日进行中耕松土和人工除草,破除土壤板结;7月1日第2次人工除草;9月2日试验取样;9月8日收获。由于受灾严重,灾后虽进行了抗逆生产,但各品系(种)生育期均较往年延长;后期又受大风降雨影响,7月18日、8月7日和8月16日莜麦植株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倒伏。
1.5 测量指标和方法
在试验过程中,观察统计各品系(种)生育期和倒伏率;在莜麦收获前,每小区随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用手连根拔出,并扎成小把(捆),系上标签放在室内,风干后进行考种,测定每个品系(种)的株高、穗长、主穗铃数、穗粒数、穗粒质量、单株分蘖数、千粒质量和产量。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和株高
由表2可知,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生育期为112~144 d;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ND090440的生育期最长(126.00 d),83113-6最短(124.33 d);5个莜麦品系的生育期均短于定莜8号(CK),与定莜8号(CK)无明显差异。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株高为91.7~133.1 cm;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83113-6的株高最高(125.70 cm),ND090440最低(111.43 cm);5个莜麦品系的株高均低于定莜8号(CK),与定莜8号(CK)差异明显。
2.2 穗长和主穗铃数
由表3可知,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穗长为16.4~21.1 cm;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83113-6的穗长最长(18.83 cm),ND090440最短(16.90 cm);5个莜麦品系的穗长均短于定莜8号(CK),与定莜8号(CK)差异明显。
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主穗铃数为21.6~37.6个;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0808-3-2的主穗铃数最多(35.53个),ND040226最少(24.47个);0808-3-2、0802-2-5、83113-6的主穗铃数均多于定莜8号(CK);ND090440、ND040226的主穗铃数均少于定莜8号(CK);除ND090440外,其余4个品系的主穗铃数与定莜8号(CK)差异明显。
2.3 穗粒数和穗粒质量
由表4可知,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穗粒数为43.3~85.9粒;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0808-3-2的穗粒数最多(73.77粒),ND040226最少(54.53粒);5个莜麦品系的穗粒数均少于定莜8号(CK),与定莜8号(CK)差异明显。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穗粒质量为1.07~2.10 g;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0808-3-2的穗粒质量最大(1.77 g),ND040226最小(1.53 g);0808-3-2、83113-6、0802-2-5、ND090440的穗粒质量均高于定莜8号(CK),ND040226的穗粒质量低于定莜8号(CK)。
2.4 单株分蘖数和倒伏率
由表5可知,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单株分蘖数为0~1.1个;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0808-3-2的单株分蘖数最多(0.70个),0802-2-5最少(0.20个);5个莜麦品系的单株分蘖数均多于定莜8号(CK)。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倒伏率为0~96%;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0802-2-5的倒伏率最高(74.33%),ND090440最低(28.33%);0802-2-5、83113-6的倒伏率高于定莜8号(CK),ND040226、0808-3-2、ND090440的倒伏率低于定莜8号(CK);品系ND090440抗倒伏性最好,0808-3-2次之。
2.5 千粒质量和产量
由表6可知,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千粒质量为18.9~31.0 g;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ND040226的千粒质量最大(27.73 g),0808-3-2最小(20.0 g);5个莜麦品系的千粒质量均高于定莜8号(CK),与定莜8号(CK)差异明显。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3年试验中,5个莜麦品系的小区产量为3.75~7.95 kg;从3年试验结果平均值来看,5个莜麦品系中,ND090440的小区产量最高(7.29 kg),0802-2-5最小(5.87 kg);5个莜麦品系的小区产量均高于定莜8号(CK),ND090440较定莜8号(CK)增产39.66%,0808-3-2较定莜8号(CK)增产38.89%,83113-6较定莜8号(CK)增产19.16%,ND040226较定莜8号(CK)增产17.82%,0802-2-5较定莜8号(CK)增产12.45%。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在5个莜麦品系中,ND090440生育期最长、株高最低、穗长最短、抗倒伏性最强、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39.66%;0808-3-2主穗铃数最多、穗粒数最多、穗粒质量最大、单株分蘖数最多、千粒质量最小、产量较高,较对照增产38.89%;83113-6生育期最短、株高最高、穗长最长、产量中等,较对照增产19.16%;ND040226主穗铃数最少、穗粒数最少、穗粒质量最小、千粒质量最大,产量较低,较对照增产17.82%;0802-2-5单株分蘖数最少、抗倒伏性最差、产量最低,较对照增产12.45%。综合来看,莜麦品系ND090440和0808-3-2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表现良好,适宜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1]漆琚涛,许彩荷,郎建军,等.高寒阴湿区阴坡耕地当归育苗技术[J].中国种业,2020(3):76-78.
[2]杜忠.燕麦在中国的利用现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18(20):54-57.
[3]漆琚涛.二次利用地膜生产玉米小麦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5(12):25-26.
[4]李笑蕊,王世霞,幺杨,等.裸燕麦和皮燕麦的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对比分析[J].粮油食品科技,2015(5):50-54.
[5]任长忠,胡跃高.中国燕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7.
[6]漆琚涛,许彩荷.田间试验的一次成型划地方法[J].农业科技通讯,2010(7):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