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镇稻系列粳稻品种引种筛选比较试验

作者: 徐济春

庐江县镇稻系列粳稻品种引种筛选比较试验0

摘 要:安徽省庐江县镇稻系列粳稻品种种植面积大,生产优势明显。为了给庐江县单季晚稻品种的优化布局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对15个常规粳稻新品种进行引种筛选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镇稻9072、镇稻6080、皖垦粳2号、镇稻6728、武运粳31、镇稻9136及镇稻28等7个粳稻品种在适应性、农艺性状、产量等方面综合表现相对突出,可在庐江县推广种植;淮稻20丰产性一般,但全生育期最短,可以作为麦茬直播稻或在稻虾种养模式中茬口偏迟的田块播种。

关键词:常规粳稻;品种;引种筛选;农艺性状

中图分类号:S511.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65-3

0 引言

水稻是安徽省庐江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2021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通过区域试验鉴定及筛选出高产优质的良种是品种推广与应用、“打好种业翻身仗”的重要环节[1-2]。为促进水稻产业发展,庐江县应加快水稻种植品种的更新换代,挖掘出具有优质、多抗、高产潜力的优质水稻品种,扩大优质稻种植面积[3-5]。镇稻系列水稻品种在庐江县作为单季稻种植面积大,生产优势明显,易推广,农民认可度高。通过引种试验,研究、鉴定新的镇稻系列品种的生育特征特性及品质表现等,筛选出适宜在庐江县种植的优质、高产晚粳稻新品种,以优化当地麦茬稻品种布局和解决品种之间配置问题。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参试品种与来源

参试品种共15个,分别为镇稻6080、镇稻9136、镇稻6195、常香粳1813、镇稻9125、镇稻9072、镇稻6728、镇稻28、镇稻668、皖垦粳2号、宁香粳9号、淮稻20、当粳8号、武运粳31和镇稻18(CK)。参试品种的种子统一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提供。

1.2 试验地点

试验田位于庐江县郭河镇北圩村。试验田前茬作物为小麦,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水平中上且肥力较均匀。试验前采样检测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全氮含量为1.38 g/kg,有机质含量为26.34 g/kg,有效磷含量为16.9 mg/kg,速效钾含量为139.1 mg/kg,缓效钾含量为281.2 mg/kg。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设3次重复。试验小区长5.18 m,宽2.60 m(含小区边行间距),小区间边行间距30 cm,区组重复间和试验区四周操作行宽40 cm。试验区四周设2.0 m以上保护行,栽植对应小区水稻品种。每667 m2栽插2.0万穴,株行距为20.0 cm×16.7 cm,采用拉线定位、人工手插。

1.4 测定指标

试验考察记载方法与标准参照《国家水稻品种试验观察记载项目、方法及标准》,主要考察记载水稻生育期、叶龄动态(每5 d记载一次,至剑叶全部抽出)、茎蘖动态(分蘖高峰期每3 d记载一次,其余每5 d记载一次,直至拔节)、产量(分小区单打单收,按标准水分14.5%计算实际产量)。在水稻成熟期,田间抽样调查群体有效穗数,抽样考察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参试品种于5月20日播种,6月21日人工定位栽插,移栽秧龄为32 d。由表1可知,参试品种中除镇稻28全生育期与CK相当外,其余均较CK全生育期短;全生育期最短的是淮稻20(147 d),较CK早熟12 d;当粳8号、宁香粳9号、镇稻668、镇稻9072、镇稻9136和镇稻6080全生育期相当(152 d左右);武运粳31、皖垦粳2号、镇稻6728和镇稻6195全生育期相当(155 d左右);常香粳1813和镇稻9125较CK早熟1 d,全生育期为158 d。

2.2 茎蘖动态

由表2可知,高峰苗出现在7月23日,每667 m2高峰苗最多的是镇稻6195(57.16万个),其次是镇稻9125(53.85万个);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多的是镇稻6195(29.59万个),每667 m2有效穗数最少的是镇稻9072(21.59万个);宁香粳9号成穗率最高(68.84%),成穗率最低的是镇稻9125(51.45%)。

2.3 主要经济性状及产量

由表3可知,参试品种株高在100.3~116.2 cm,镇稻9125最高(116.2 cm),镇稻6195最低(100.3 cm);参试品种穗长为14.4~16.7 cm,穗长最大的是常香粳1813(16.7 cm),最小的是镇稻6728(14.4 cm);参试品种穗总粒数在93.8~176.8粒,穗总粒数最大的是常香粳1813(176.8粒),最小的是镇稻668(93.8粒);参试品种实粒数在94.0~149.7粒,实粒数最大的是镇稻9072(149.7粒),最小的是镇稻6195(94.0粒);参试品种结实率为76.8%~93.1%,结实率最大的是淮稻20(93.1%),最小的是镇稻9125(76.8%);参试品种千粒质量为23.4~27.3 g,千粒质量最大的是镇稻6080(27.3 g),最小的是宁香粳9号(23.4 g)。各参试品种每667 m2产量为551.3~734.6 kg;镇稻9072小区平均产量为14.9 kg,实测平均水分为14.5%,折合14.5%水分每667 m2产量为734.6 kg,较镇稻18(CK)增产15.8%;镇稻9072、镇稻6080、皖垦粳2号、镇稻6728和武运粳31产量相当,在所有参试品种中排名前5;镇稻18(CK)小区平均产量为12.9 kg,实测平均水分为14.7%,折合14.5%水分每667 m2产量为634.6 kg,排名13位;参试品种中产量最低的是镇稻9125,实收小区平均产量为11.4 kg,实测平均水分为16.4%,折合14.5%水分每667 m2产量为551.3 kg,较镇稻18(CK)减产13.1%。

对各小区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6],其中武运粳31、皖垦粳2号、镇稻6728、镇稻9072、镇稻6080等5个品种之间无显著差异,但与其他10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镇稻28、镇稻9136、宁香粳9号、常香粳1813、镇稻668等5个品种无显著差异,与当粳8号、镇稻18、镇稻9125存在显著差异;淮稻20与镇稻6195无显著差异,与当粳8号、镇稻9125存在显著差异;镇稻28、镇稻9136与镇稻18(CK)存在显著差异;镇稻18(CK)与当粳8号、镇稻9125存在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生育期、经济性状和抗逆性等方面看,镇稻9072、镇稻6080、皖垦粳2号、镇稻6728、武运粳31、镇稻9136和镇稻28等7个品种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好;当粳8号和镇稻9125丰产性较差,抗倒伏性一般,不建议在庐江县大面积推广;淮稻20丰产性一般,但其全生育期最短,可以作为麦茬直播稻或在当地稻虾种植模式中茬口偏迟的田块种植,但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增加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镇稻668、常香粳1813和镇稻6195的全生育期适中,建议继续参加品种比较试验,进一步考察其丰产性和稳产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EB/OL].(2021-02-21)[2023-02-18].http://www.moa.gov.cn/xw/zwdt/202102/t20210221_6361863.htm.

[2]王婧,杨洁.2014年国家北方水稻区试品种的品质分析与评价[J].北方水稻,2015(6):20-25.

[3]李莉,李长忠,王文天.山丹县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及综合农艺性状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22(8):97-100.

[4]吴娟娟,崔先进.浦城县杂交中稻新品种(系)比较试验[J].福建稻麦科技,2018(4):69-72.

[5]刘成家,王文华,易小艳,等.重庆市开州区优质稻适宜区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9(2):78-81.

[6]盖钧镒.试验统计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99-124.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