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及发展策略

作者: 张梅

摘 要:为提升贵州省大方县鼎新彝族苗族乡林下魔芋种植水平,提升魔芋产量,促进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在分析魔芋应用价值的基础上,提出林下种植魔芋的主要优势,然后根据当地林下魔芋种植实际,从科学选地、种芋处理、种植、生长管理、收获管理等方面总结林下魔芋种植技术,最后提出促进当地林下魔芋种植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魔芋;林下种植技术;栽培管理;大方县

中图分类号:S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75-4

0 引言

魔芋是天南星科魔芋属植物的总称,喜暖湿气候环境,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滇南、秦岭等地区。魔芋植株的地下部分由球状肉质块茎及从其上端发出的根状茎、弦状根和须根构成。魔芋的根内没有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所以大小一定。魔芋的花为佛焰花序,其花序的色泽、形态都会受到种类的影响,且魔芋花序能够散发出一些奇异的气味。

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在林下种植魔芋具有更多优势。笔者总结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鼎新彝族苗族乡(以下简称鼎新乡)林下魔芋种植技术,分析如何通过有效手段提高魔芋的产量与质量,以期促进当地林下魔芋种植水平提升。

1 魔芋的应用价值

魔芋可应用在诸多行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魔芋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热量较低,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纤维素含量都较高,且富含葡甘聚糖,具有减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功效,可有效,降低人体出现心血管与消化道疾病的概率[1]。因此,魔芋被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十大保健食品之一。葡甘聚糖可有效降低小肠对脂肪分解物的吸收率,继而促进脂肪排出,因此,魔芋可被应用于高血压、肥胖症的治疗。同时,葡甘聚糖具有高黏性,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食物在肠道中的停留时间,通便润肠,同时可改善肠内菌群结构,减少肠道对脂肪的吸收。

魔芋多被用于制作魔芋豆腐、魔芋粉丝、魔芋蛋糕等凝胶类食品,以及仿生肉制品、仿生果肉制品的生产。例如,因魔芋葡甘聚糖具有较强的持水性、稳定性、胶凝性,所以在制作传统蛋糕的过程中加入魔芋粉,可以改善蛋糕的口感[2]。葡甘聚糖的持水性较强,在吸水后体积会膨胀80~100倍。因此,魔芋也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建材等领域。

2 林下种植魔芋的优势

在林下种植魔芋具有多重优势。第一,有利于为魔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魔芋具有喜温暖、喜湿热等特性,而林地当中的林木可以改善周围小气候,为魔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第二,有利于提高林地利用率。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林地面积不断增加,但多数林下空间都处于闲置状态[3]。将魔芋种植在林下可以充分利用闲置林地,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第三,有利于降低魔芋出现病虫害的概率。魔芋在林下生长,基本处于半野生状态,抵抗能力相对较强,且受到人为干扰较少,因此出现病虫害的概率较低。第四,有利于促进林木生长。魔芋的根系具有保持水土等作用,可以充分提高土壤养分与水分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继而促进林木生长。同时,魔芋生长较快,会覆盖林下地面,降低杂草的生长速度。

3 林下魔芋种植技术

大方县鼎新乡总面积为110.098 km2,地貌以山间盆地和丘陵为主,海拔1 100~2 150 m,年降水量950~1 200 mm,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十分适合魔芋生长。

3.1 科学选择并处理林地

3.1.1 科学选择林地。魔芋地下部分为球茎且根系较长,适宜在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条件良好、透气性好的地块生长[4]。同时,为避免径流冲刷等因素,导致球茎外露,魔芋要种植在坡度平缓且土层深厚的山林。魔芋对光照等方面的要求相对较高。若将魔芋种植在过于密闭的山林,就会出现生长期延长或生长不足等问题。因此,种植人员应优先选择散射光充足且林分郁闭度在0.5以下的林地种植魔芋。海拔也会对魔芋生长产生影响,海拔过高造成的积温不足会导致魔芋产量下降。因此,种植人员应尽量选择海拔在1 200 m以下的林地种植魔芋。此外,大多数魔芋品种要求土壤pH值在6.5~7.0,酸、碱性过强均会导致魔芋生长不良。因此,种植人员应选择在土壤结构良好、养分充足、土壤pH值呈中性的平坡场地进行林下魔芋种植。

3.1.2 科学处理林地。首先,种植人员要提前清林,增强林地的通透性。例如,提前清除藤蔓、弱小杂树,对一些生长茂盛的副枝、遮挡魔芋种植场地光照的枝干进行短截处理,降低林地郁闭度,增强林地通透性,确保林下有充足的散射光,从而提高林下温度,为魔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其次,种植人员应科学设置排水沟。部分坡度较小的林地也会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因此,种植人员要提前挖好排水沟,优化林地排水条件。排水沟深度根据当地土壤渗水情况确定,一般保持在10 cm左右。或者采用高垄栽培,减少雨水对魔芋根系的影响。最后,种植人员要做好整地与消毒工作。冬季整地,深翻30~40 cm,每667 m2撒施生石灰50 kg、草木灰50 kg、硫黄粉1 kg进行消毒,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晒土14 d后再进行播种。

3.2 科学选择并处理种芋

3.2.1 科学选择种芋。种植人员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性能良好且富含葡甘聚糖的魔芋品种,如威宁矮化黑秆花魔芋、毕节纳雍魔芋等。为保证魔芋生产效益,种植人员要检查判断种芋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选择球茎上端口平、芽窝较小、芋头形状与色泽正常、形体饱满且没有外部损伤与病虫害的种芋[5],不选隔年芋和公芋。

3.2.2 科学处理种芽。为减轻病害损失,种植人员在选好种芋后要用1 0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兑水50 kg浸种1 h,然后取出放置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楼板上晒晾1~2 d再种植;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浸种30 min,晾干后再种植。

3.3 合理种植

3.3.1 合理选择种植时间。种植人员应尽量在天气晴好且日均气温稳定在15 ℃左右的情况下种植魔芋。若林地海拔较高,种植人员可在春分尾种植魔芋,将魔芋的生育期控制在200 d左右;若林地海拔较低,种植人员可适当提早播种。此外,阴雨过后,土壤过于黏重,通透性相对较差,且含有大量的水分,会导致种芋成活率降低或发病率提高。因此,种植人员不可在阴雨天播种。

3.3.2 科学控制种植密度。种植人员在林下种植魔芋时,应根据种植方法及种芋的大小控制种植密度,避免种植过密或过疏影响种芋生长[6]。例如,种芋质量小于25 g时,种植人员应确保每667 m2种植种芋4 400株左右;种芋质量在25~40 g时,种植人员应确保每667 m2种植种芋4 000株左右。

3.3.3 合理选择种植方法。种植人员应在种植前做垄,垄距40 cm,垄宽90 cm、高20 cm;在垄上挖2行宽15 cm、深15~17 cm的种植穴,株距25 cm、行距40 cm。栽后覆土或堆肥,厚度以盖过种芋且芽微露为度。

3.4 加强生长期管理

3.4.1 做好追肥培土工作。魔芋在生长过程中对钾肥和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对磷肥的需求量相对较小,且在不同生长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量不同。例如,魔芋生长初期需肥量较小,但在换头后需肥量较大,在块茎膨大时需肥量最大[7]。因此,种植人员应因时制宜,合理施肥。种植人员可在魔芋展叶封行前施复合肥或钾肥,第1次施肥在魔芋4叶期左右,第2~4次施肥在7~14叶期进行,每隔10~14 d施一次。第1、2次追施复合肥:每667 m2施万地宝复合肥4 kg、尿素5~10 kg,可稀释200倍后淋施,或开沟施于根旁。第3~4次追施复合肥:每667 m2施复合肥3~4 kg、尿素0~3 kg,可稀释200倍后淋施,或开沟施于根旁。肥水混合后淋施在距离植株茎基部10 cm左右的位置并提土盖严。另外,种植人员也可在魔芋块茎膨大期,每667 m2施加磷肥10 kg、钾肥10 kg,并培土两三次。

3.4.2 做好灌溉排水工作。魔芋喜湿润,怕旱,怕涝,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在科学灌溉的同时做好排水工作。出现天气干旱、缺水等问题时,种植人员要及时浇灌,确保林地土壤一直处于湿润状态,满足魔芋的水分需求,从而促进其块茎膨大;若出现雨水过多等情况,种植人员要及时通过排水沟进行排水,避免出现渍害等问题。此外,在夏季与早秋的晴天,气温高,种植人员若在晴天中午浇水,易导致魔芋烧根、芋头叶片发黄,甚至引起根部病变。因此,种植人员要选择在傍晚或清晨气温较低的时间段浇水。

3.4.3 做好除草工作。杂草会与魔芋争夺养分、水分、光照,影响魔芋生长。因此,种植人员要在魔芋出苗前,每667 m2用草甘膦水剂0.75 kg、洗衣粉0.05 kg,兑水50 kg后喷洒在杂草叶面上,使杂草枯黄死亡。魔芋展叶后,种植人员可人工除草,减少对魔芋的损伤。

3.4.4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是林下栽培魔芋的关键管理工作。

3.4.4.1 做好病害防治工作。魔芋常见病害有白绢病、根腐病、软腐病、轮纹斑病、叶枯病等。其中,白绢病在魔芋整个生长周期都会发生,危害魔芋的茎、叶柄基部、块茎等位置。为预防这一病害,种植人员需要在种植前用0.1%硫酸铜溶液对种芋进行消毒处理,或在7月下旬用石灰水调节土壤pH值,每667 m2施30~50 kg生石灰。如果魔芋已经发生白绢病,种植人员就要及时拔出病株,并集中带出林外清理。魔芋根腐病多出现在7—8月,会危害魔芋的根部与球茎。针对该病害,种植人员可在植株发病初期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等药物进行防治。软腐病会危害魔芋芋头、茎叶,导致魔芋减产。为减轻该病害的影响,种植人员可在发现病株后及时挖出,并向周边其他未染病魔芋喷洒77%可杀得溶液。魔芋感染轮纹斑病后,其叶片会出现褐色小斑点,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斑。针对该病害,种植人员可喷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进行防治。叶枯病多出现在7—9月,会危害魔芋叶片。针对该病害,种植人员可喷洒0.02%农用青链霉素或波尔多液进行防治[8]。

3.4.4.2 做好虫害防治工作。魔芋生长过程中,易受铜绿金龟子、豆天蛾、甘薯天蛾等虫害影响。为预防虫害,种植人员要及时清除林地中的杂草、枯枝落叶,减少害虫的生存空间。同时,种植人员要做好虫害治理工作,减小虫害影响。针对豆天蛾、甘薯天蛾等虫害,种植人员可人工捕杀幼虫,并在植株叶片上喷洒90%晶体敌百虫或80%敌敌畏乳油800~1 000倍液进行防治;针对铜绿金龟子、蝼蛄等虫害,种植人员可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进行防治。

3.5 适时收获

10月下旬,魔芋地上部分枯萎后10~15 d,即“倒苗”时开始采收。收挖过早,环境湿度大,块茎含水量高,易腐烂;收挖过迟,植株位置的标记不明显,容易挖伤球茎。种植人员要在晴天收挖魔芋,先将叶柄清除出田间,再逐穴收挖,不要损伤球茎;将鲜球茎周围的健壮芽摘下,适当晾晒,待皮层无水时,即可装运或贮藏,贮藏适宜室温10~15 ℃。质量大于500 g的魔芋可作为商品出售,质量小于500 g的魔芋块茎可作为种芋。林下种植魔芋的投资相对较大,因此,种植人员需要科学采收魔芋,实现种芋长期利用。例如,在第2年从高大植株上获取魔芋并将其当作商品,第3年以后挖大留小,在收挖时合理控制种芋密度,确保每年都有收获。

4 促进林下魔芋种植业发展的策略

4.1 加强技术创新

若想提高林下魔芋产量,林业部门就需要不断创新相关技术,为魔芋种植提供支持。例如,林业部门应创新林下种芋生产技术,推动林下魔芋种植业可持续发展;创新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林下魔芋种植管理自动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实时采集林地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并监测魔芋的生长情况,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追肥与灌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