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树育苗及造林技术
作者: 罗惠章摘 要:松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树种。只有了解松树的生长特性,掌握其科学的育苗及造林技术,才能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气候要求、土壤要求、抗旱性这3个方面深入分析松树的生长特性,并总结松树育苗及造林技术。
关键词:松树;种植特征;育苗;造林
中图分类号:S791.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100-3
0 引言
松树是松科松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树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松树是仅次于桉树和杉木的第三大造林树种,为当地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显示,广西壮族自治区松树林面积为187.079 1万hm2,占该区乔木林面积的16.77%;松树蓄积量为2.171 5亿m3,占该区乔木林蓄积量的23.11%。然而,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的松树不仅饱受病虫害的侵扰,而且其生存环境受到桉树的不断挤压,种植面积不断减小。因此,笔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分析松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技术要点,希望借此能更好地推动该地区松树种植业的发展。
1 松树分布情况
松树多分布于北半球,其适应性较强,且种类繁多,我国已有10属113种29变种(其中引种栽培24种2变种),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不同种类松树的生长地不同。我国华南、西南地区分布的松树以马尾松、湿地松、华山松和云南松等为主,华东地区分布的松树以黑松、马尾松、日本五针松、赤松、湿地松等为主,西北地区分布的松树以华山松和油松等为主,华北地区分布的松树以油松、白皮松、乔松、华山松、西黄松等为主,东北地区分布的松树以樟子松、红松、美人松、油松、赤松等为主[1]。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最广泛的松树种类是马尾松和云南松等,其中桂东、桂南地区主要种植马尾松,桂北、桂西地区主要种植云南松,而桂中地区两者皆可见。与此同时,广西壮族自治区还建成了我国最大的马尾松无性系种质基因库,选育出桐棉松、浪水松等多个优良品种。
2 松树生长特性
2.1 气候要求
松树是一种喜光树种,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适生于光照充足、温暖湿润、年降水量在800~1 800 mm的地方。此外,松树的生长情况易受空气湿度影响,其比较喜欢生长在空气湿度为75%~85%的林地中。松树忌水涝,因此,松树林地内不可长时间处于积水状态。松树还具有一定的耐寒性,有的松树品种甚至能耐-60 ℃的低温,不需要采取任何保温措施也能安全越冬。
2.2 土壤要求
松树根系比较发达,主根明显,有根菌,对土壤的要求并不严格,可以适应贫瘠的土壤,在砂质土、石砾土、黏土、山脊和阳坡的冲刷薄地上,以及陡峭的石山岩缝里都能生长。但是,松树在肥沃、透气、湿润的土壤中生长更佳。与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松树相比,在沃土中生长的松树形态更加良好。大部分种类的松树都不耐盐碱,适合在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长;只有少部分国外引进的松树(黑松、盐松等)种类具有较强的抗盐碱能力,能够在盐渍土中正常生长。因此,为保障松树造林成效,一般不选择在靠近海边的地方种植松树。
2.3 抗旱性
松树具有旱生植物结构,其根系发达,叶子狭窄,角质层较发达,叶片表面积与容积之比小,气孔通常呈下陷状,厚壁组织能充分发育。因此,与其他中生的阔叶树种相比,松树更能忍耐干旱缺水环境,反而过多的土壤水分会不利于松树生长[2]。大部分松树能生长于多石、土层浅薄的干旱生境。
3 松树育苗技术要点
3.1 选种采种
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松球由青绿色转为栗褐色,鳞片尚未开裂时,林业人员即可采集松树种子。林业人员应选择长势良好、树冠匀称、树形美观、抗性强、无病虫害、树龄15~40年的母树进行采种[3]。林业人员需要先将采集的松球放置于通风处晾晒、敲打,待种子脱出后剔除干瘪、不饱满的种子,然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喷雾消毒,最后晾干并装入袋中,置于通风干燥、0~5 ℃的低温环境中贮藏,避免种子霉变[4]。
3.2 苗圃制作
为给松树幼苗培育及后期苗木运输提供便利,松树育苗基地须建立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交通便利的山地,并以东北坡、北坡为好,坡度以小于30°为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人员可于3月中旬开始制作苗圃。首先精耕细耙土地,保证苗圃土壤细碎;其次每667 m2施3 000 kg左右厩肥,保证土壤肥力充足;再次深耕20~25 cm,并立即耙耱,使耕后的表土层平坦而疏松;最后筑苗床,苗床垄顶平面宽1.1~1.2 m,垄高15~20 cm,垄向以南北向为宜,注意留好步道,方便后期灌溉与施肥。
3.3 播种育苗
为提高出芽率,林业人员在播种前需要先进行催芽处理,一般多用温水浸种快速催芽。在播种前10 d,林业人员可先用1%~2%硫酸亚铁溶液浸种1 h,再用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 h,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再用45 ℃温水浸种24 h,捞出后摊放在湿麻袋上置于温暖的地方,每天各洒水和翻拌一次,当70%以上的种子裂口时即可播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人员可于3月下旬开始播种,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主,行距为15~20 cm,每667 m2用种量为7~10 kg。为保墒、促进种子提早发芽,林业人员应在播种后于苗床表面覆盖一层厚0.5 cm左右的细沙或捣碎的腐殖质,再覆盖一层松针。
3.4 苗圃管理
松树幼苗出土以后,林业人员要及时揭去覆盖的松针,同时要防止幼苗遭到鸟兽的破坏。当松树幼苗出齐以后,林业人员要做好遮阴工作,及时搭建遮阴棚,将苗圃地的透光率控制在60%左右。为有效预防猝倒病的发生,林业人员要每隔10~15 d喷施一次1∶1∶120的波尔多液,连续喷两三次,直至7月苗木基部木质化为止。在松树幼苗生长期间,如果土壤水分不足,林业人员可进行适当灌溉;雨季注意排水,防淤忌涝。6月中旬以后,林业人员可水施0.3%~0.5%尿素一两次,以促进苗木生长[4]。在伏旱结束后,林业人员应及时间苗、定苗,保证留苗数控制在100株/m2左右。
4 松树造林技术要点
4.1 林地选择
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区都能种植松树,但是为了提高松树造林效果,林业人员应根据松树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造林地。林业人员应选择在具有散光照射、温暖的地方造林,林地海拔不超过800 m,以坡度平缓、土壤深厚肥沃的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阳坡和半阳坡为佳,避免在钙质土和石灰岩风化的土壤上种植松树。另外,为方便后续开展苗木运输、林地抚育等工作,松树造林地还应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
4.2 林地整理
为给松树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林业人员应在松树造林前一年的秋冬季进行林地清理工作,主要包括清山和整地两个重要工序。清山时,林业人员要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方式进行,即在坡度较大、容易出现水土流失问题的陡坡地,适当保留山顶、山腰和山脚处的阔叶林、草类等原生植被,除净种植区域内的杂草、杂木等,并扒离种植带。如果造林地为缓坡地,林业人员要按照“山顶戴帽,山脚穿靴”的方式进行清山[5]。广西壮族自治区多山地、丘陵,为防止水土流失、降低造林成本、保证造林效果,林业人员应在清山结束后进行块状整地。挖种植穴时,要求土壤回填、表土归心,种植穴规格为50 cm×50 cm×30 cm,株行距为(1.0~1.7)m×(1.5~1.7)m,确保每667 m2栽植240~450株。
4.3 苗木准备
为保证造林成效,林业人员应选择1年生以上、顶芽饱满、根系发达、针叶浓绿、无病虫害、苗高25 cm以上的苗木造林。如果造林地内杂草繁茂,可适当延长出圃苗龄。为保证土壤湿润、疏松,方便安全起苗,林业人员应在起苗前3~5 d对苗床内浇水一次。起苗后,林业人员可用不稀不稠的黄泥浆蘸根,防止运输途中苗木根部失水,并做到随起随栽,不能及时栽植的松树苗木要进行假植处理。
4.4 科学栽植
松树适宜在早春栽植,最晚不宜超过3月。适当早栽,苗木发根早、生根快、早生长、能抗旱,树体长势更强[6]。林业人员要选择在阴雨天或雨后晴天、土壤湿润时栽植松树苗木,并做到苗正、根舒、深埋、实扎,使土壤与苗木根系紧密接触,避免后期苗木发生倾斜。苗木栽植完成以后,有条件的应立即浇一次定根水,以提高苗木成活率。此外,林业人员在发现局部地段苗木成活率低或死亡植株集中连片时,应在当年秋季或翌年春季用同龄苗在原种植点上进行补植。
4.5 抚育管理
4.5.1 除草松土。造林完成以后,一些生长迅速的杂草、灌木会与幼树争夺有限的水分、养分、光照和生存空间,影响幼树正常生长。为保障造林成效,林业人员需要及时进行除草。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松树林内的最佳除草时间是在幼树生长旺盛期来临之前(5—6月)及草籽成熟之前(9—10月),每年除草2次,直至林分郁闭为止。除草与松土往往同步进行,范围应稍大于原种植穴,主要采用翻树盘的方式进行除草松土,松土深度由内向外逐渐加深,避免伤及松树根系。为保土、保湿,林业人员应在除草松土后在植株底部用土培成馒头形,杂草则铺盖在树盘周围。
4.5.2 合理修枝。为改善松树干形,获得无节良材,林业人员需要对松树适时进行修枝抚育。松树修枝的起始树龄为5~6年,此时松树树冠下部的枝条开始自然枯死,但枯死枝自然脱落的速度比较缓慢,如不及时修剪,则可能会形成大的死结。林业人员应遵循“轻修、勤修”的修枝原则,以保证松树树冠和树高比例合理。通常树龄10年以内的松树,其树冠为树高的2/3,10~15年生松树树冠为树高的1/3~1/2。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松树修枝时间宜选择在晚秋至早春,在松树生长季节不宜修枝,否则修枝伤口愈合慢,影响松树生长。
4.5.3 生态疏伐。松树林郁闭后2~3年,林分分化现象明显,大量被压木、小径材开始出现。在被压木、小径树占到林分总株数的20%~30%时,林业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间伐处理,以改善林木的营养空间。松树间伐起始树龄一般为10年,采取下层疏伐法,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的原则伐去下层被压木、濒死木等。首次间伐强度为林木总株数的25%~30%,往后每次为20%~30%,保证每次间伐后的林分郁闭度不小于0.7。松树的间伐周期为3~5年,直至主伐期25~30年。
4.5.4 病虫害防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松材线虫病、赤枯病、松毛虫等病虫害频繁危害。针对日益严重的松树病虫害问题,林业人员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植保方针,采取以营林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措施。例如,针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一要加强疫情检查,避免病害大范围传播;二要加强抚育,不断增强松树的抗病虫害能力;三要加强混交林的营造,减少虫害的发生;四要保护害虫天敌,抑制虫口的增长;五要选择高效、低毒的针对性药剂进行防治,如用2%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显著。
5 结语
松树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要造林树种之一,其种植广泛受到林农的重视。笔者认为,在松树的种植过程中,林业人员一定要充分了解其生长特性,并掌握育苗、造林技术要点,以保障当地松树造林成效,促进林业经济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美娥.浅谈松树营林育苗技术与种植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22(20):31-33.
[2]周莹.松树的特性及种植技术分析[J].农技服务,2015(1):126-126.
[3]张彩萍.探讨松树育苗技术及应用对策[J].江西农业,2022(6):84-85.
[4]窦强.林业建设中松树育苗技术的优化措施[J].新农业,2022(8):30-31.
[5]张振峰.松树营林育苗技术与种植方法探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9(5):177.
[6]韦其富.松树造林常用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有效途径探索[J].农村科学实验,2021(35):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