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市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气象条件分析
作者: 杨迎花 段志方 方志芸 斯楠培初
摘 要:羊肚菌是一种珍贵食药两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羊肚菌人工种植已成为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为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保证香格里拉市农户的经济收益,从气温、霜冻、光照、湿度和降水等方面对香格里拉市人工种植羊肚菌进行气象条件分析,并针对当地羊肚菌人工种植业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羊肚菌;人工种植;气象条件;香格里拉市
中图分类号:S64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144-4
0 引言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名贵的野生食药两用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近年来,云南省香格里拉市各个乡镇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产业优势,将发展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路径,充分发挥当地水源足、土壤好、光照强、污染少等优势,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目前,野生食用菌采集、食用菌人工种植及食用菌加工与出口已成香格里拉市农户的重要经济来源。2018—2022年,香格里拉市羊肚菌种植面积逐年递增(见表1)。
1 羊肚菌及其生长环境
1.1 羊肚菌概述
羊肚菌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菌种,因其表面凹凸不平且形态类似羊肚而得名,具有缓解喘咳、痰壅气逆、脘腹胀满及改善食积气滞等功效[1]。野生羊肚菌子实体较小或中等,菌盖为不规则圆形或长圆形,表面形成许多凹坑,似羊肚状,淡黄褐色,有浅纵沟,基部稍膨大[2]。羊肚菌富含粗蛋白、粗脂肪和氨基酸,有“素中之荤”之称。
1.2 羊肚菌生长环境
羊肚菌隶属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一般生长在杨树和苹果树下,有时在云冷杉林和各种阔叶林采伐迹地也会出现。有学者研究指出,我国青海省、云南省、江苏省、四川省、湖南省等地,以及印度、法国、德国等国家均是羊肚菌生存的主要区域,白垩质土壤、石灰岩土壤及火烧迹地土壤是羊肚菌生长的首选环境,其次为黑黄色土壤、砂壤土、腐殖质土等[3]。综合分析可知,羊肚菌以生长于海拔2 000~3 000 m的阔叶混杂林、针叶林中为主,有群生、单生两种状态;部分羊肚菌以果园为生长环境。
2 香格里拉市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气象条件分析
在羊肚菌人工种植中,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羊肚菌产量表现极不稳定,其主要原因有菌种不稳定、气象条件不稳定等,且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气象条件不稳定[4]。因此,研究香格里拉市人工种植羊肚菌的气候适宜性十分必要。笔者选取香格里拉市羊肚菌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三坝乡、金江镇和上江乡),开展人工种植羊肚菌气象条件分析。
2.1 气温
羊肚菌原产于海拔2 000~3 000 m的地带,其生长温度与一般低温型食用菌相近(4~25 ℃),菌丝体适宜生长温度为21~24 ℃,子实体形成与发育适宜温度为4~16 ℃,最适宜温度为12~15 ℃。温度低于3 ℃时,菌丝体处于休眠状态,子实体停止生长;温度超过25 ℃时,子实体停止生长;温度超过30 ℃时,子实体会死亡[5]。
2.1.1 月平均气温。在香格里拉市,利用遮阴大棚栽培的羊肚菌在11月下旬播种,播种后菌种四五天萌发,播后3个月(2月中旬)左右出菇,采菇时间在次年3月左右,整个采收期比较短(3月至4月下旬)。由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在羊肚菌栽培期内,2010—2021年三坝气象站的月平均温度为7.1~14.2 ℃,上江气象站为6.6~15.0 ℃,金江气象站为6.7~15.2 ℃。3个乡镇11月至次年4月的月平均气温均在羊肚菌适宜生长温度范围(4~25 ℃),有利于羊肚菌这种喜凉菌种的生长。
2.1.2 极端最高气温。在羊肚菌出菇期间,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与温度呈正比,即气温越高,菌丝生长越快;但28 ℃为临界点,温度超过28 ℃之后菌丝生长速度将会急转直下。而当生长环境的温度在25 ℃左右时,菌丝生长速度达到一个峰值,但此时菌苔层十分轻薄,其老化的风险较大。笔者选取的3个乡镇2010—2021年3—4月极端最高气温超过28 ℃,超过28 ℃时存在羊肚菌子实体死亡风险。
2.1.3 极端最低气温。从图1、图2和图3可以看出,2010—2021年11月到次年4月三坝站极端最低气温-3.0 ℃,上江站为-4.0 ℃,金江站为-5.3 ℃。冬春季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至日出前,日最低气温≤2 ℃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地表易产生霜冻。如果气温持续低于-3 ℃,则菌丝停止生长。因而,此时应在夜晚做好菌棚保温工作[6]。
2.2 光照
作为喜凉菌种,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光照条件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微弱散射光可以为羊肚菌子实体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光线处于微弱状态。若光线较为强烈或直接照射在羊肚菌子实体上,将会给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羊肚菌死亡[7]。香格里拉市辖区内只有香格里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统计了日照观测数据,因此,该研究以香格里拉国家基本气象站日照统计数据分析辖区内日照情况。从图4可以看出,羊肚菌生长期(11月至次年4月)香格里拉市月平均日照时间为226 h,具有非常充足的日照条件。因此,当地进行羊肚菌人工种植时需要用黑色遮光大棚,避免光线直接照射羊肚菌,从而为羊肚菌营造较为适宜的生长环境。
2.3 空气相对湿度
羊肚菌不仅对生长环境的温度、光照有特定的要求,对空气湿度也有要求。一般羊肚菌菌丝体培养期间的培养基含水量应保持在60%~8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待出现子实体之后,空气相对湿度不能低于80%,不能超过90%[8]。在利用拱棚栽培羊肚菌的条件下,当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高于90%且连续超过3 d,子实体表面开始变黑腐烂,第4天起每超过1 d,烂体菌会增加10%左右;当棚内空气湿度低于55%时,菌体生长减缓,生长期延长;当棚内空气湿度低于30%且连续超过4 d,菌体萎缩、干燥,产量降低30%以上,持续时间过长则菌体会干枯死亡。所以,空气相对湿度对羊肚菌的生长及产量、品质影响较大[9]。
从图5可以看出,三坝、金江、上江3个乡镇2019—2021年羊肚菌种植期的月平均空气相对湿度在35%~64%,菌丝体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的空气相对湿度都低于适宜空气相对湿度。目前,香格里拉市人工种植羊肚菌的农户主要通过喷灌提高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以保证大棚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适宜羊肚菌生长。
2.4 降水
羊肚菌主要通过空气及土壤获取其生长所需的水分。自然降水会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提供羊肚菌生长所需水分。一般2—3月降水量在40~50 mm,同时一次降水量为5~6 mm,每四五天出现一次降水,最适宜羊肚菌子实体生长发育[10]。如图6所示,2010—2021年1—3月三坝乡、金江镇和上江乡3个站点月平均降水量在10~30 mm,远远低于人工种植羊肚菌适宜的降水量(40~50 mm)。目前,香格里拉市水源足、水质优,农户多采取喷灌措施满足羊肚菌生长的水分需求,以保障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3 香格里拉市羊肚菌人工种植业发展对策
根据上文相关数据分析,在羊肚菌种植期内,香格里拉市的月平均气温均在羊肚菌适宜生长温度范围(4~25 ℃),有利于羊肚菌这种喜凉菌种生长;日最低气温≤2 ℃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地表易产生霜冻;月平均日照时间226 h,具有非常充足的日照条件;菌丝体生长期和子实体形成期的空气相对湿度都低于适宜空气相对湿度,平均降水量低于人工种植羊肚菌适宜的降水量。鉴于此,农户应合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采取科学的种植管理措施,以提高羊肚菌的产量和品质。
3.1 选择适宜的栽培场地
目前,香格里拉市羊肚菌种植以利用遮阴大棚种植为主。栽培场地选择应满足既定的栽培规模要求,水电到位,能防洪排涝,以避免异常天气造成的损失。同时,栽培场地应具备防寒保暖、降温保湿等功能。有条件的农户最好采取智能调控方式,自动调节棚内温湿度,稳定棚内的小气候,以确保羊肚菌高产优质,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
3.2 注意异常天气变化
在羊肚菌栽培期间,种植户除了应按照技术要求加强管理外,还要随时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信息,提前采取措施应对异常天气。例如,当出现高温天气时,应当打开菌棚的通风口,利用空气对流降低温度,也可以通过喷洒水雾来降温保湿;当温度过低时,应关小通风口或关闭换气设备,减少空气对流,以达到升温目的。一旦出现大风天气,农户应对大棚结构松动的部位和顶部受力薄弱的地方及时进行加固。出现霜冻危害时,农户应采取放下保温帘、在大棚后墙上悬挂涂有金属层的塑料膜或锡纸等措施进行防寒保暖。
3.3 加强专业气象服务供给
香格里拉市气象台应每月初制作短期气候预测、每旬制作延伸期气候预测,及时向各有关部门和农户发送短期气候预测情况,提醒农户根据预测情况提早做好种植准备工作。香格里拉市气象台还应利用云南智能预报业务平台,根据网格预报未来3 d大棚所在地天气信息,根据需求每日向农户发送未来3 d精细化天气预报及棚内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农户应根据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和羊肚菌生育期指标进行人工干预,使大棚内环境条件适应羊肚菌生长各个时期对气象指标的要求。
4 结语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羊肚菌需求量的不断增长,野生羊肚菌产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人工种植羊肚菌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羊肚菌人工种植过程中,除了要采取科学的种植技术,还需要营造适宜的生产环境。只有保证温度、光照、湿度、降水量等与羊肚菌生长需求相符,才能保证羊肚菌健康生长,最终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李小刚,蒋长生,瞿学方,等.连城保护区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8(19):82-83.
[2]薛亚红,杨哲.城固县羊肚菌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挑战[J].现代农业科技,2018(19):121.
[3]那建民.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18(16):47.
[4]张利平,周泽英,彭雲,等.四川渠江中上游羊肚菌低温冷害风险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2020(12):794-806.
[5]朱斗锡,何荣华.中国羊肚菌高产栽培新技术[M].成都: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63.
[6]陈大春.羊肚菌对生态条件的要求和关键栽培技术[J].农业与科技,2015(6):6.
[7]李涛,刘文亮,张广,等.羊肚菌栽培外源营养袋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8(26):65-69.
[8]刘羊权.反季节羊肚菌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8(16):5-6.
[9]陈天贵,陆霞,彭娟,等.羊肚菌在南方栽培的气候适宜性探讨:以广西柳城种植为例[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8(3):57-59.
[10]毛阿青.羊肚菌人工种植的气象条件分析[J].农家参谋,20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