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联合收获机使用注意事项及养护、维修措施
作者: 李平摘 要:在玉米收获环节应用玉米联合收获机,能够一次性完成扶秆、摘穗、剥苞叶及脱粒等工序,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并节省劳动力。在玉米联合收获机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做好收获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作业前的机械检查、合理控制行进速度、保持行进路线为直线、注意作业安全等事项,并重视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故障并加以排除,确保机械平稳运行、连续作业,以提高玉米收获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玉米;联合收获机;养护维修
中图分类号:S225.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3-148-3
0 引言
玉米收获涉及摘穗、剥苞叶、运输、脱粒、扬场和晒干等工序,工作任务繁重。过去手工作业时,一个劳动力每天收获面积约为333.35 m2,工作效率较低。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各种适合不同地形的玉米联合收获机被应用到生产中,使玉米收获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基本上能一次性完成扶秆、摘穗、扒皮及脱粒等工序,节省了时间和劳动力。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环境复杂、工作强度大,会受到诸如农机手驾驶技术、农作物种植模式、地势高低起伏、降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机械运行效率降低,甚至出现机械故障,影响收获效率和质量。只有充分了解机械性能,掌握机械的使用操作规程、故障排除技术及日常维护保养知识,对玉米联合收获机进行精心维护和保养,才能确保机械以良好状态连续作业。
1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工作原理及其发展
玉米联合收获机是在玉米成熟时,能够适应玉米的种植方式和农艺标准,对玉米进行摘穗、剥苞叶、脱粒、粉碎秸秆等处理,同时对土地进行旋耕作业的一种大型农业机械。其主要由割台(摘穗)、过桥、升运器、剥苞叶装置(脱粒装置)、籽粒回收箱、卸粮装置、传动装置、切碎器(秸秆还田)、发动机、行走系统、液压系统、电器系统和驾驶操作系统等组成。作业时,玉米联合收获机沿栽培垄前进,割台将茎秆导入摘穗导槽,被拨链送到摘穗辊,慢慢被导锥推进摘穗机构,果穗再由输送器送到升运器,最后果穗到达剥苞叶机;剥苞叶后的果穗被抛送到果穗箱内,玉米苞叶和碎秸秆被排出机外,实现果穗和苞叶分离,同时茎秆也被粉碎器粉碎后均匀还田;果穗箱装满后,在升降装置作用下可以翻转卸至运输车辆,再继续作业。
农业机械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对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应用相对较晚,但经多年努力,我国农业机械的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渐缩小。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玉米生产对农业机械的需求旺盛,越来越多的农业机械生产厂家开始重视研发玉米收获机,涌现了福田、洛阳中收、北京亨运通、迪尔佳联、福格森、金亿春雨和新疆牧神等一批的农业机械品牌。同时,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经科研部门的努力,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机型日益丰富,如单行玉米式、背负式、牵引式、多行自走式、穗茎兼收式和不对行式等机型,满足了不同种植模式、不同地形条件及不同农艺要求的玉米收获需求。部分机型增加了自动驾驶、导航定位、高清影像捕捉等功能,使玉米收获更加智能、自动、环保,收获质量和效率更高。虽然我国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发和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随着智慧农业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标准的不断提高,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研发仍需要与时俱进,其发展之路仍然漫长[1]。
2 玉米联合收获机使用注意事项
2.1 做好收获作业前的准备工作
农机手在收获作业前要到田间查看玉米的成熟度及倒伏情况,掌握玉米的行距、株距、结穗高度等情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机械参数调整,以便玉米联合收获机能良好作业;要加强巡田,对田地中的沟渠、垄台及大的坑穴、土丘进行平整,确保机械平稳行走,并对水井、电杆拉线、界标等不明显的障碍安装标志,避免作业时机械受阻或被损坏。另外,农机手作业前要先进行试机,调整机械各项参数达到农艺要求,再于田间试运行,观察收获情况,达到设定指标后方可进行大规模连续作业;更换新地块时,要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再次进行调整。
2.2 加强作业前的机械检查
农机手作业前要详细检查收获系统的皮带、链条松紧度并进行调整,需要润滑的上足油,提前进行空转运行,及时对运行不畅的部分进行调整。玉米联合收获机主要是由燃油机提供动力。农机手作业前要严格按说明书做好燃油机保养,使机械性能达到最佳,减少故障发生率。另外,玉米联合收获机多在恶劣环境中作业,灰尘四起,飞沙草屑较多,易造成散热器堵塞,影响散热,引起水箱开锅。因此,农机手作业前要清理水箱防护罩,保持清洁,同时要及时清理空气滤清器。因为大量灰尘进入会导致空气滤网堵塞,影响进气量,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出现动力不足的情况。农机手作业前要检查液压油箱,油位过低时要及时加注液压油[2]。
2.3 合理控制行进速度
作业时,农机手要结合田间情况合理调整行进速度。地块平坦,玉米成熟度好(在黄熟期),地块干净无杂草时,可加快行进速度。玉米成熟度低,在黄熟初期或雨后或早晚露水较大时,秸秆湿度大,则适当减慢行进速度。栽植密度大、植株高大的情况下可适当慢收,反之可适当快收。收获时要随时观察机械的各部件状态,机械负荷小时可快收,机械负荷大时则要慢收。
2.4 行进路线保持直线
农机手在玉米机械收获作业时应沿垄行进,尽可能保持直线,遇垄弯要微量调整随垄而行;转弯时要停止收获,升起割台再转弯。转弯时要缓慢进行,避免急转弯;遇不易转弯的地块,可采用倒车法或绕大圈进行转弯。
2.5 注意作业安全
农机手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玉米联合收获机,机械运转时禁止用手或身体其他部位触碰危险运动部件,禁止靠近摘穗台拨禾链、拉茎辊、茎秆切碎还田机等危险运动部件,注意保持安全距离;禁止在作业现场吸烟,应随机配备灭火器;禁止酒后作业;检查机械时要先切断动力源停机。
3 玉米联合收获机维护措施
3.1 机械部件润滑
在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过程中,部件间运转会产生摩擦。农机手要及时检查部件磨损情况,及时注油进行润滑,确保机械运行的稳定性,降低功耗。虽然现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都广泛采用两面带密封圈的单列向心球轴承和外球面单列向心球轴承,可以长时间不用注油,但在强负荷状态下也易缺油产生磨损。因此,农机手要随时关注其运行状态,定期进行润滑养护。
3.2 三角带养护
玉米联合收获机上的三角带传动是依靠三角带与轮槽间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的。机械运行时,三角带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农机手可通过涨紧轮合理调整三角带紧张度,避免影响收获机的使用寿命。如果三角带过松,则易打滑,动力传递效率低,容易磨损;如果三角带过紧,易损伤轴承,增加能耗。所以,农机手要加强三角带养护,一旦发现其出现裂纹或跑线情况,要及时更换,避免运行时出现断裂。
3.3 链条养护
链条也是玉米联合收获机上常见的部件,用于不同系统间的动力连接。链条同皮带一样,需要保持合理的松紧度,过紧导致功耗大,加重轴承负担,过松则易出现跳链情况。在同回路中,要确保链轮在同一回转平面,调整时用螺丝刀插入链条和链轮间,扳动链轮向链条运动方向转动,确保能转过25°左右;如果转不动,则要进行调整,使链条松紧度适中。
3.4 液压系统养护
液压系统是玉米联合收获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在机械运行过程中出现液压系统失效,农机手要先对液压油进行检查。一般新机运行30 h后更换液压油箱内部的液压油,之后1年更换1次。在收获作业过程中,农机手应随时检查液压油量的变化,油量不足时农机手应将割台降至最低位,再及时补加。换油时,应先清理干净加油孔,同时将滤清器拆下清洗,再经过滤清器缓慢注油,注意保持液压油洁净。如果割台升起后会自行沉降,表明可能存在液压系统泄漏或油管损伤漏油问题,检查后如果无漏油情况,则要考虑可能是单向阀密封不良造成的,应当对单向阀进行检查、更换或修理。
3.5 收获后的机械存放保养
玉米收获完成后,一是入库前要清理机械部件黏附的杂草、泥土等,同时清理一些机械部件缝隙中的籽粒、秸秆、草屑、尘土和污物;二是存放环境要通风阴凉,避免潮湿和暴晒,要放下割台,并用木板支垫,放空前后轮胎气,用木板支架稳固机身,对于一些链条及易锈部件涂上防护油;三是将链条、三角带等放松,改变紧张状态;四是对于行走轮、各部件轴承加注润滑油,检查轴承的灵活度并适时更换,对易损件做除锈和防锈处理;五是摘除电池,并存放在安全的地方[3]。
4 玉米联合收获机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4.1 摘穗辊或摘穗板堵塞
4.1.1 原因分析。田间杂草过密、收获机行进速度时快时慢、摘穗板与摘穗辊之间的工作间隙不够大、拨禾轮转动存在障碍、摘穗齿箱安全离合器弹簧失效等都会引发该故障。
4.1.2 排除方法。一是操作员要调整工作档位,合理控制机械行进速度。二是合理调整喂入量及摘穗板和拉茎辊的工作距离,调整拉茎辊间隙。拉茎辊两辊凸筋间的距离决定着拉茎辊的间隙。在拉茎辊上方,每对摘辊板都有3套螺母(起固定作用),摘辊板上有长孔,摘辊板可以顺孔移动。调整时,先松开螺母,移动摘辊板,确保前后间隙分别为3.0、3.3 cm,再拧紧螺丝便可。三是检查拨禾链转动链轮运转,拨禾链拨齿损坏时要及时更换,同时检查摘穗齿箱安全离合器弹簧弹力,踩下离合器时如果出现响声,可拧紧外侧螺母适当增加弹簧压力来消除故障。
4.2 拨禾链转动不灵
4.2.1 原因分析。链条出现磨损、松动、变形,拨齿碰触到地面,拨禾链与托链板产生干扰或主、被动链出现分离等情况,都会引发该故障。
4.2.2 排除方法。农机手应重点检查拨禾链,对于磨损、变形严重的拨禾链要及时更换新件;检查链条的松紧情况,通过调整压缩弹簧长度控制拨禾链张紧度;作业时应保持拨齿与地面距离适宜,避免拨齿触碰地面;要保持主、被动链轮工作时在同一平面内,可以通过收获机机架上的定位板进行调节,使其误差在1.5 mm之内。
4.3 割台损失果穗、籽粒
4.3.1 原因分析。一是在地头转弯过早;二是玉米晚收,倒伏、下垂株较多;三是摘穗辊间距不合理;四是分禾器与地面之间距离不当。
4.3.2 排除方法。农机手在作业时要随时注意收获情况,地头转弯时要在割台导完最后一株秆时再转弯,不宜过早;收获时间要适宜,应在玉米果穗下垂率不超过10%时收获,收获过晚会导致果穗、籽粒损失严重;根据玉米收获机说明书中列出的参数,调整好摘穗板间隙;应在作业前,根据玉米生长及耕作条件合理调整分禾器与地面距离[4]。
4.4 果穗搅龙输送器堵塞
4.4.1 原因分析。田间杂草密生或倒伏玉米过多;行进速度过快,喂入量过大;安全离合器出现磨损;搅龙输送器与底板出现过大间隙等,均会导致果穗搅龙输送器堵塞。
4.4.2 排除方法。农机手应调整割台高度,及时清理收获机喂入口,确保喂入顺畅;控制机械匀速运行,保证喂入量合理;维修安全离合器,适时换新,及时清理污染物;调整搅龙叶片与底壳之间的间隙,一般控制在3~10 mm。
4.5 行走离合器分离不清
4.5.1 原因分析。行走离合器分离不清,通常是油路系统出现了问题。例如,油路中出现缺油、渗油情况,或者有空气进入,都会导致此故障产生。另外,油泵异常、分离油缸故障及摩擦片沾上油污等也会导致该问题产生。
4.5.2 排除方法。农机手应重点检查油路系统,首先查密封性,密封不好时要及时更换油管或密封胶圈,再进行系统空气排空;其次是检查液压油,缺少要补足,变质则更换;再次是要对主油泵和分离油泵进行检查,根据损坏情况进行维修或更换。另外,应检查行走离合器摩擦片,磨损严重时要及时更换新件;如果压力盘间隙过大,应调整分离爪与分离轴之间的间隙,一般调整为3.5 mm左右;应清理干净摩擦片上的油污[5]。
5 结语
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应用在农业现代化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玉米收获效率。但农机手在机械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重视机械的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故障并加以排除,确保机械运行状态良好,以提高收获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发明.玉米联合收获机操作保养与故障排除[J].山东农机化,2019(5):40-41.
[2]戚家军,杨莉.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J].现代农机,2021(1):61-62.
[3]苗娜.玉米联合收获机的使用维护与故障排除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22(7):86-88.
[4]张宝方.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保养技术及农机漏油处理方法分析[J].河北农机,2019(12):23.
[5]刘杰儒.联合收获机的常见故障与维修处理[J].农村科学实验,2021(6):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