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优质烟叶栽培和采烤技术

作者: 赵毅

摘 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王屋山脚下,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烟叶生产,是优质烟叶的理想产区。近年来,通过推广优质烟叶栽培和采烤技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烟叶品质明显提高。基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条件,总结烟叶栽培和采烤技术要点,以推进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烟叶;栽培技术;采烤技术;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S5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6-92-4

0 引言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王屋山脚下,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昼夜温差较大,土壤含氮量适中,含钾量丰富,具有生产优质烟叶的生态优势,是优质烟叶的理想产区。但近年来,受烟叶品质不佳、烟叶生产管理水平不高等因素的影响,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烟叶生产规模逐渐下滑。烟叶提质增效是稳定当地烟叶种植规模、提高总体烟叶质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笔者基于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自然条件,总结烟叶栽培和采烤技术要点,以期为烟叶生产提供参考,推进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

1 烟叶栽培技术

1.1 选地

烟农要根据以下4点选择烟叶种植地。一是烟叶种植地要地势平坦或是缓坡地,土质为砂壤土,肥力中等或中等略偏上,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0%~1.5%,氮含量适中,磷、钾含量较高,氯离子含量小于30 mg/kg。二是烟叶种植地的光照条件要好,通风良好,排灌方便,没有病源。三是严禁在低洼地、水渍地和树荫下种植烟叶,烟田要适当集中连片,便于田间管理。四是选好前茬作物,种植过粟、芝麻等作物的地块宜种植烟叶,种植过玉米、棉花、马铃薯、番茄及瓜类等作物的地块不适宜种植烟叶。此外,烟叶不宜连作,要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

1.2 整地

冬耕前,烟农要及时把根系、地膜碎片、杂草清理到远离烟田的安全位置焚烧,严禁堆积到田间地头,防止虫卵、病菌重新进入烟田。在上冻前,烟农应趁墒深冬耕,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优化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和保肥能力,为烟叶生长发育创造良好条件。

春季及时耙地保墒,耕深一般在25~35 cm。深耕的同时要施入足够的有机肥料,使土肥相融、生土变熟土,可每667 m2施充分腐熟的牛粪360 kg、兔粪80~120 kg、饼肥20 kg。烟农也可根据烟田肥力情况,实行配方施肥,可667 m2施有机无机生物一体肥75 kg、硫酸钾15 kg、硝酸钾5 kg。烟农要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烟叶贪青晚熟、不易烘烤,同时要防止生长期脱肥,影响烟叶的正常生长发育。

1.3 起垄施肥

1.3.1 起垄。烟农可采取早起垄、起大垄的方式进行烟田起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地温,促进烟株根系发育,还能提高烟株抗旱防涝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建议烟农在起垄时把握以下技术要点:第一,起垄前,精耕细耙,全面清除杂草、杂物、烟株残体;第二,应划行起垄,行距1.2~1.3 m,垄高30 cm,要求垄直土碎、垄体饱满、高低一致;第三,平地以南北向起垄较好,坡地宜沿等高线起垄,连作烟田可改变起垄方向,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第四,起垄后,及时盖膜保墒,要求将膜盖严压实。起垄盖膜工作宜在4月20日前全部结束,若起垄盖膜过晚,移栽烟叶时垄体尚未踏实或土壤已经跑墒,会影响烟株根系发育。

1.3.2 施肥。烟农要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控制氮肥用量,坚持施肥与起垄相结合。建议推广顺行撒施、机械起垄的施肥起垄方式,使用施肥起垄机,使土肥在垄体内充分相融,提升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没有施肥起垄机的烟农,建议采用双条带施肥起垄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为烟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

1.4 品种选择

烟农应根据当地实际,以耐旱、抗病虫害为基本要求,以优化烟区布局及突出“浓香型烟叶”品牌特色为关键,在以中烟100为主的基础上,选用新品种云烟87,确保优良品种的覆盖率达到100%。

1.5 育苗炼苗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烟叶育苗播种时间一般为3月10—25日,育苗数量应根据往年实际和当年种植计划来确定,保证当地有足够的烟苗移栽。在烟苗第5片叶展开、第6片叶长出时开始剪叶,移栽前7 d必须剪叶1次,剪去大叶片的1/3,达到控大促小、均匀一致的目的。苗龄65 d左右即可进行移栽。成苗标准为茎高10 cm左右,茎围2.2~2.5 cm,叶数7~8片,根系发达,叶色深绿,无病虫害,长势整齐一致。

1.6 移栽

移栽前,烟农要严格按照通知时间、地点、数量领取烟苗。出棚烟苗通常已经喷施抗病毒营养液,并且病毒检测无异常。因此,当天领取的烟苗要尽量当天栽完,未栽完的烟苗要妥善整洁存放,防止病菌感染。

1.6.1 移栽时间。根据气候条件和成苗情况,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烟苗最佳移栽期为5月5—15日,最好在5月15日前大田移栽全部结束。为确保烟苗长势均匀一致,便于统一管理、采收及烘烤,烟农要加快移栽速度,缩短移栽时间,尽量在5~7 d内全部栽完。

1.6.2 移栽密度。烟苗移栽行距控制在1.20~1.30 m,株距控制在0.50~0.55 m,每667 m2移栽1 100株左右。

1.6.3 移栽措施。烟农移栽烟苗时,应挖大坑,把烟苗茎秆深埋土中,仅留1~2 cm露出土外,杜绝“高脚苗”,以防其茎部损伤感病;每坑浇水1 kg以上,促活发根;喷施阿立卡等低毒药物防治地下害虫,每坑使用35%噻虫嗪片剂1片,预防蚜虫和病毒病;待水洇下用药后,及时用细土封窝保墒。移栽后,烟农应及时查苗补苗,提高移栽成活率。

1.7 田间管理

1.7.1 除草。烟农可结合中耕人工拔除或铲除杂草,也可使用药剂进行除草。烟苗移栽前7 d,烟农可每667 m2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00~200 g,兑水50 kg,喷施在烟田土表进行除草。烟苗移栽后7 d(烟苗成活后),烟农可每667 m2用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100~150 g,兑水50 kg,喷施在烟田土表进行除草。

1.7.2 施肥。

1.7.2.1 基肥。适宜作基肥的有厩肥、饼肥、复合肥、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等。烟农可在起垄前以农家肥作基肥撒施或条施,磷肥宜与农家肥混合施用,钾肥最好分层施用。烟农应将70%~80%的复合肥、饼肥、磷肥和50%的钾肥在起垄时开沟条施,将20%~30%的复合肥、50%的钾肥在移栽时穴施。

1.7.2.2 追肥。一般追肥宜早不宜晚,除微量元素肥料外,追肥主要在团棵期前进行。第一,前期追肥。在烟苗移栽后25~30 d追肥,结合豆浆灌根进行,每667 m2施硝酸钾2~3 kg,施于烟苗最大叶尖处地面。第二,中期追肥。在烟株表现缺氮情况下,施用0.5%~1.0%速效氮,施用量大时应灌根;烟株缺磷、钾时,用0.3%~0.5%磷酸二氢钾灌根或叶面喷施;正常喷施微量元素肥料,可用0.25%硼砂、0.20%硫酸锌喷施于叶背[1]。第三,后期追肥。在烟叶营养成分严重失调时,及时使用磷酸二氢钾灌根或叶面喷施。

1.7.3 灌溉。若烟叶长势在团棵期、旺长期、烟株圆顶时受到持续干旱影响,烟农可进行浇灌。灌溉方法因水源、时期而不同,主要有滴灌、喷灌、穴灌、注灌等方式。通常在团棵期施行穴灌、注灌,具体方法为在两株烟苗之间挖穴或打孔(深度在15~20 cm),灌水量为1~2 kg,待水下渗后封土。在旺长期,水源不足时可采用滴灌,将滴灌器具出水口安置在烟株根部附近,水源充足时可喷灌。烟株圆顶时宜喷灌[2]。

1.7.4 揭膜培土。近年来,随着当地夏季持续高温和降雨增多,长期覆盖地膜会对烟田造成不利影响,不仅不利于烟株不定根系发育,而且极易造成根茎类病害蔓延和偏重发生。因此,烟农需要尽快揭膜,并结合中耕除草和施药追肥进行护茎高培土。

一般在烟苗移栽后35 d左右或烟株团棵期进行揭膜培土,宜早不宜迟。对于往年发生过根茎类病害的烟田,要更早揭膜、高培土。

揭膜前2~3 d摘掉底脚叶,待伤痕干结后揭膜;应轻拉轻扯,揭净地膜,并将其清出烟田;应根据烟田和烟株情况,在培土前施药追肥,以预防病毒病和根茎类病害,追肥和施药可在距烟株10~15 cm处打孔灌根;中耕清除杂草后,应细土护茎高培土,确保垄高在35 cm以上,且垄体饱满、沟直沟深[3]。

揭膜或培土操作时,应先健株后病株,并最大限度地避免伤根伤叶,以防病菌侵染;揭膜培土宜晴天进行,忌雨天或土壤湿黏时进地。

1.8 病虫害防治

1.8.1 病毒病。防治病毒病要以预防为主。烟农可在该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氨基寡糖素、混脂·硫酸铜或香菇多糖等抗病毒抑制剂做好防治,还可选用奥德烟钾、含氨基酸水溶肥等烟叶生产调节剂喷施叶片,以缓解病毒病症状,促进营养生长,提高烟株抗逆性,减少病害造成的损失。

1.8.2 根茎类病害。为防治根茎类病害,烟农要严格落实高培土,避免烟田或烟株根茎部积水。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烟农可选用木霉菌、枯草芽孢杆菌或两种以上复合菌等菌剂灌根预防,或可选用黑胫康、甲霜灵锰锌喷淋烟株茎基部防治黑胫病,或用甲基硫菌灵灌根防治根黑腐病。

1.8.3 虫害。烟叶的主要虫害有烟青虫、棉铃虫、蚜虫等。对于烟青虫和棉铃虫,烟农可及早安装诱捕器进行防治;在幼虫初发期,可选用10%烟碱乳油、0.5%苦参碱水剂、0.3%印楝素乳油或阿立卡等药剂,在清晨或傍晚对烟株中上部叶片正反两面喷雾防治。对于蚜虫,烟农可在散放蚜茧蜂的基础上,密切观察烟田蚜虫发生情况,必要时喷施吡虫啉或啶虫脒乳油进行防治[4]。

2 烟叶采烤技术

2.1 采收

2.1.1 下部烟叶的采收。下部烟叶因为光照差、通风不良,干物质积累少,含水量高,成熟较快,适熟期短,所以要适时早收。一般在叶龄60 d左右、封顶后10~15 d内、叶面由绿色转变为绿黄色、主脉1/2变白、支脉开始变白、叶尖下垂、叶缘稍弯曲时,开始采收下部烟叶。

2.1.2 中部烟叶的采收。中部烟叶因为光照充足、通风较好,内含物积累多,叶片厚薄适中,含水量适宜,较耐成熟,所以要成熟稳收。一般在叶龄80 d左右、封顶后30~40 d、叶面有黄白色成熟斑、叶耳黄绿、主脉全白发亮、一级支脉大部分变白、茸毛脱落、叶尖下垂时,开始采收中部烟叶(下部烟叶采烤结束后停炕7 d再采烤中部烟叶)。

2.1.3 上部烟叶的采收。上部烟叶因为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光合作用强,内含物充足,叶片厚,含水量少,落黄成熟慢,耐熟,适熟期长,所以要充分成熟采收。一般在叶龄100 d左右、封顶后50~60 d、上部4~6片叶一次性成熟、叶面黄白色成熟斑明显、主脉全白发亮、支脉浅白、茸毛大部分脱落、叶尖下垂变白或稍枯时,开始采收上部烟叶或带茎砍收烘烤[5]。

需要注意的是,烟农应在10:00前采收烟叶,以利于识别和把握成熟度。若烟叶成熟后遇短时间降雨,应在停雨后立即采收,以防返青;若降雨时间较长,烟叶出现了返青,应待烟叶再次呈现成熟特征时采收。采后烟叶应避免阳光直射,装运时避免机械损伤,卸烟应堆放在阴凉处,保持烟叶洁净,叶基对齐,堆放高度不宜超过80 cm,并及时编(夹)烟。

2.2 烘烤

如遇不利天气影响,烟叶在烟田旺长期、成熟期生长发育受阻,会出现较多采烤问题。例如,烟田成熟落黄均质化水平较低,成熟标准难以准确把握;成熟期推迟,烘烤风险增大;烟叶烘烤特性较差,烤坏情况增多;烟叶集中成熟,炕房压力增大等[6]。为进一步减少烟叶烘烤损失,笔者提出以下烟叶烘烤技术指导意见。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