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木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作者: 张龙 张剑 字强 汤衍荣

摘 要:杉木是我国常见造林树种之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但由于种植管理不善、病虫害问题频发等,往往未能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基于此,简单阐述杉木的生长特性及种植现状,重点从林地选择、林地清理、林地整地、施足底肥、种苗选择、种苗栽植、幼林抚育及成林管理8个方面细述杉木种植管理技术,并针对黄化病、炭疽病、白蚁、杉梢小卷蛾等杉木常见病虫害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旨在为杉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种植与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杉木;种植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91.2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7-128-3

0 引言

杉木为亚热带树种,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地方,是我国南方特产的一种速生用材树种,因具有生长快、产量高、用途广等优点,受到了林农的青睐。杉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国家木材战略储备核心基地不可或缺的重要树种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桉树。然而,当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的实际栽培过程中存在着产量不高、病虫害频发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当地杉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笔者深入研究杉木种植管理技术,并提出病虫害防治策略,旨在为杉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种植与管理提供借鉴。

1 杉木生长特性

杉木是杉科杉木属大乔木,为亚热带常绿树种,树高可达30 m,胸径在2.5~3.0 m,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杉木喜好温暖湿润、静风多雾的气候环境,不耐湿热,且畏寒怕旱,但其耐寒能力要强于耐旱能力,要求生长地极端气温不得低于-17 ℃,极端高温不超过40 ℃[1]。杉木扎根较浅,没有明显的主根及侧根。因此,杉木根系的穿透力较弱,喜欢生长在肥厚、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不适合在盐碱地中生长。

2 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种植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我国南疆沿海,自南而北依次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3个气候带,全区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且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杉木的生长。21世纪初,广西壮族自治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光、热、水、土等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包括杉木在内的速生丰产林。经过20多年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已经成为我国杉木的主要产区之一。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种植总面积达到了188.73万hm2,总蓄积量2.06亿m3,分别占当地乔木林总面积、总蓄积量的16.95%和21.91%[2]。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北、桂西北、桂东北、桂中部大瑶山为杉木中心产区,包括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贺州市、百色市、梧州市及来宾市等。以上中心产区多分布在海拔500~700 m的山地红壤、黄壤地带,最高海拔800 m。

3 杉木种植管理技术

3.1 林地选择

虽然广西壮族自治区大部分地方都能种植杉木,但是只有适地适树方能更好地发挥杉木的生长潜力,达到优质丰产的种植效果。因此,林业人员要根据杉木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造林地。从局部地形来看,山腰、山脚、山洼、谷地、沟岸等地方,一般湿度大、温差小、风力弱、坡度缓,土壤深厚肥沃,更适合杉木生长。从较大地形范围来看,与孤山相比,连绵的群山和丘陵因气候更湿润,土壤也更肥沃,因此更适合杉木的生长[3]。此外,杉木种植地,以偏酸性的山地红壤、黄壤最为适宜,且应富含腐殖质、湿润、深厚且排水良好。

3.2 林地清理

林业人员在整地之前需要进行林地清理,即开展清山工作,以方便后续工作的开展和杉木早期的生长。林地清理工作主要是将林地内的杂草、野灌等割除砍倒,然后将有利用价值的灌木、枝丫等收集起来带出林区当作薪柴、条木备用,将其他剩余物(如枯枝、落叶等)带出种植带,并堆积起来任其腐烂后化为养料。林业人员如果需要采取炼山方式进一步清理林地,则需要提前开设好防火线,并征得消防部门同意后选择在无风阴天,采取从上往下、由外向内的方式炼山,对于无法烧净的杂灌需再次归堆重烧。

3.3 林地整地

整地是以翻垦土壤为主要内容的一项工作,是开展人工造林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林地清理工作完成后,林业人员便可着手进行整地工作,以改善林地的耕层结构和状态,提高土壤肥力,为杉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种植宜在春季进行,因此整地时间应选择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9—11月),使林地有较长时间休整和恢复。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造林中普遍应用的是局部整地方式,即穴垦整地或带状整地,以减少水土流失并保护地力。穴垦整地要按“品”字形挖穴,种植穴规格为40 cm×40 cm×40 cm,株行距为2 m×2 m,即每667 m2种植167株;带状整地时应里切外垫呈反坡梯田状,带宽以70~80 cm为宜,并在带内按照穴垦整地方式同样挖种植穴[4]。

3.4 施足底肥

林业人员要在杉木种植前15 d左右一次性施足底肥,以增加土壤肥力,确保杉木幼苗快速生长。杉木基肥可使用有机肥或钙镁磷肥,其中有机肥施用量为1.5 kg/穴,钙镁磷肥施用量为250 g/穴。将底肥与回填的表土混匀再轻培土,使基肥距离穴面约20 cm深,避免杉木栽植后出现烧根问题。

3.5 种苗选择

杉木造林宜选择良种壮苗,这是提升杉木种植效益的重要基础。因此,林业人员必须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认可的种子园引进良种或从各级林业部门购买良种进行繁育。此类种苗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材质好、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用优良无性系种苗造林有助于实现速生丰产。造林苗木最好为1年生Ⅱ级以上的苗木,要求苗高35 cm以上、地径0.45 cm以上、生长健壮、根系发达、侧枝健全、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及木质化程度较高。

3.6 种苗栽植

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造林宜选择在1—3月的阴天、小雨天和雨后晴天进行,有利于杉木生根活棵。使用裸根苗造林时,先用黄泥浆蘸根,再把苗木竖直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种植穴内,之后按照“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法完成定植,栽植深度为苗木高度的1/3左右,做到苗正、根舒、不窝根、不吊空。使用容器苗造林时,先撕掉营养袋再带土移植,栽植深度在原土痕以上5 cm处。使用嫁接苗造林时,栽植深度以嫁接口露出地面2 cm左右为宜。

3.7 幼林抚育

3.7.1 补植。栽植杉木后,林业人员要时刻关注苗木的生长状况,当发现有病苗、弱苗、残苗、死苗时,应及时用同一批长势相同的苗木进行多次补植。若使用的是裸根苗,补植工作最好于清明之前完成;若使用的是容器苗,补植工作最好于6—7月前完成。

3.7.2 除草。杉木幼林一般需要连续除草抚育3年,每年2次,第1次除草时间在4—5月,第2次在8—9月。杉木幼林宜采用物理除草方式,如盘铲、带铲等,以避免化学除草给幼树带来的不良影响。除草之后,不能将杂草覆盖在树根部,否则容易引发蚁害。林业人员可将杂草以条状堆放在种植行中间,用以防止杂草生长和保持水土。

3.7.3 松土。除草之后可适当进行松土,不仅能优化除草效果,还有利于杉木根系的呼吸和伸展。松土范围比原种植穴宽10 cm左右,深度为10~20 cm(由内向外逐渐加深),同时对幼树进行扶正除蘖,保证养分集中供应给杉木主干。

3.7.4 施肥。幼林施肥是很重要的抚育环节,能为后期杉木速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幼林施肥工作每年开展1次,连续开展3年。林业人员可结合除草松土同步进行施肥,避免杂草与杉木争肥。林业人员每次可株施杉木幼林专用肥[m(N)∶m(P)∶m(K)=5∶10∶10,有机质10%]250~350 g,在上坡方向距树干40~60 cm处开弧形沟施入,施后覆土盖严[5]。

3.8 成林管理

3.8.1 修枝。杉木成林后可适当进行修枝,能避免树干形成死结、空洞,可改善林下通风,从而减少杉木病害的发生。杉木首次修枝在林分郁闭、阴枝开始枯死时进行,通常为造林后5~6 a,需连续修枝3~4次,每次修枝间隔时间1~2 a。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杉木的修枝时间为每年的3月或11月左右(此时杉木木质化程度高,树液流动缓慢,修枝对杉木生长影响较小)。每次修枝高度不超过2 m,将全部死枝及死枝上的第1轮活枝修去,总修枝高度控制在7 m以内。修枝时,要使用锋利的刀、斧、锯等工具,紧贴树干自下往上修割。修枝后要保证切口平滑,切面与树干平,不留茬,不撕裂树皮。

3.8.2 间伐。杉木生长到一定阶段以后,林业人员可通过间伐来改善杉木的生长环境,进一步提高杉木的单位面积蓄积产量。林业人员在开展杉木间伐时,应遵循“伐小留大、伐密留稀、伐劣留优”的原则。间伐时间宜在冬季或初春,以免对杉木林扰动过大影响保留木的生长。以667 m2初植167株的杉木林为例,首次间伐在林分10年生时进行,间伐强度为总株数的28.1%,使保留木控制在120株;在林分15年生时进行第2次间伐工作,间伐强度为24.2%,使保留木控制在91株;在林分20年生时可进行主伐。

4 杉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策略

4.1 黄化病

杉木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由土壤瘠薄、土壤黏重、土壤含水量过高过低或不适宜的环境条件所致。杉木幼树及幼苗易患此病,每年5月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期。杉木患此病后,新枝抽发时间延迟,树冠下层的树叶逐渐变成黄色,严重时树木整株死亡。杉木黄化病无针对性治疗药物,因此,林业人员可通过改善种植环境促使杉木逐渐返青和恢复生长。造林前,林业人员要遵循适地适树原则,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进行种植。造林后,林业人员要加强中耕除草、水肥管理等抚育工作,保证土壤中营养成分均衡、充足,雨季及时开沟排水,旱季加强浇水工作,以有效降低黄化病的发生概率。

4.2 炭疽病

炭疽病是杉木常见病害之一,多发于低山、丘陵地区阴湿地带的杉木新造林及人工幼林,主要危害杉木的新梢,影响杉木幼林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杉木整株枯死。造林前,林业人员要对林地进行深翻晒垡,条件允许的还可以采取炼山措施,对林地土壤起到消毒作用。造林时,林业人员要使用检疫合格的良种壮苗进行种植。造林后,林业人员可通过中耕除草、除萌剔枝、松土施肥等措施,以改善林地、林分状况,增强树势,促进杉木健壮生长。杉木染病后,林业人员要在杉木抽发新梢时,用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50%多菌灵500倍液等药液连续喷施2~3次进行防治。

4.3 白蚁

白蚁属群居动物,是杉木生长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害虫,主要啃食杉木的树干、树根、树皮等,会严重降低了杉木的木材品质。针对白蚁,林业人员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人工将白蚁的巢穴挖出,然后对其进行灭杀。②保护好白蚁的天敌,如蜘蛛、蚂蚁、蜻蜓、鸟类等,利用天敌对其进行捕杀。③使用药剂进行防治。例如,在蚁穴或白蚁经常出没的地方,用白蚁净兑水稀释成300~500倍液进行滴灌,防效良好。

4.4 杉梢小卷蛾

杉梢小卷蛾在广大杉木种植地区都有发生,其食性单一,专食杉木嫩梢顶芽。杉木苗木、幼树、成龄树均可受其害,并以3~5年生幼树受害最为严重。针对杉梢小卷蛾,林业人员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①加强林区检查,一旦发现有虫害枝时,随时剪除。②杉梢小卷蛾具有趋光性。因此,林业工作人员可以在其成虫羽化盛期,设置黑光灯对其进行诱杀。③在低龄幼虫期,林业工作人员可用45%丙溴辛硫磷1 000倍液、90%敌百虫400倍液等药液喷杀幼虫1~2次,间隔7~10 d,效果良好[6]。

5 结语

杉木的种植和抚育管理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为使杉木栽培获得良好效益,林业工作人员必须根据杉木造林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杉木的种植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治策略,以达到提高杉木产量与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贾志明.杉木种植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2(3):133-135.

[2]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EB/OL].(2022-06-07)[2023-03-11].http://lyj.gxzf.gov.cn/bsfw/sjfb/qtsj/t11988696.shtml.

[3]田家才.杉木营造林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8(23):71-72.

[4]韦依宁.关于杉木种植管理技术与效益的探究[J].农家科技,2022(6):141-143.

[5]陈云.杉木栽培与抚育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20(2):154-155.

[6]罗观海.广西杉木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广东蚕业,2021(4):41-4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