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鹤城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 宋恩平摘 要: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如精细设施农业发展基础向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凸显、“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发展基础较好等。但目前鹤城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逐渐凸显,如发展基础薄弱、优质产业不多、科技应用不强、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阻、物流服务水平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对此,今后鹤城区应采取如下措施:全面强化发展基础,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优化整合产业链,提升龙头企业辐射拉动能力;强化科技推广应用,提升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农业创新融合发展;构建城乡物流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健全发展保障体系,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应用;物流体系;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08-53-5
0 引言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要想实现产业振兴,各地应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以县域、镇域或村域为单元,进一步明晰主导产业、主攻方向,特别是发挥县级统筹资源要素作用,整合项目、聚合力量、统一谋划,围绕主导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产、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湖南省怀化市鹤城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强基地、建园区、壮龙头、育品牌入手,发展“一圈一廊一区”现代精细农业和特色产业,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目前鹤城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潜在问题逐渐凸显,如发展基础薄弱、优质产业不多、科技应用不强、主体培育不全、物流服务水平较低、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因此,鹤城区在持续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
1 怀化市鹤城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鹤城区是怀化市唯一的主体城区,是武陵山片区规划建设6个中心城市中人口最多的城市。截至2022年11月,鹤城区总面积722.8 km2,辖7个街道、3个乡镇和1个旅游度假区,有64个社区、62个建制村,常住总人口70.84万人。近年来,鹤城区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兴旺。鹤城区先后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70佳城市、湖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区)、湖南省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示范县等称号,成功入列国家中药材产业集群和湖南“湘九味”中药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县、湖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县、“张吉怀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重点县。
1.1 精细设施农业发展基础向好
首先,蔬果种植业方面。截至2021年底,鹤城区建成九丰、鹤翔、三友等规模化、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0余个,面积超866.67 hm2;培育四十湾黄桃、黄岩蓝莓、山下金龙百果园等特色设施水果生产基地近80个,面积超266.67 hm2。其次,中药材产业方面。截至2021年底,鹤城区已培育凉亭坳(特昌、欣竺中药)、黄岩(龙谷中药)、黄金坳等三大片区中药材种植基地,面积900.00 hm2,2021年实现产值15亿元。最后,养殖产业方面。截至2021年底,鹤城区已发展生猪、牛、羊、兔和家禽等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养殖场21家。
1.2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效凸显
鹤城区现代农业“三园三区”(休闲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产品加工仓储配送物流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城郊现代高标准规模养殖区、标准化果蔬种植区、黄岩生态旅游区)、新型工业“一区两园”(工业集中区、阳塘科技产业园、池回物流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一园一圈一街”(狮子岩物流园、百亿中央商圈、佳惠电商一条街)逐步成形。截至2021年底,鹤城区已培育发展九丰现代农博园、鹤翔蔬菜产业园、黄岩蓝莓产业园等市级以上农旅融合、科技创新型特色产业园6个,规模超266.67 hm2。其中,九丰现代农博园、鹤翔蔬菜产业园分别入列怀化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园区和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对接销售基地。另外,奇山猕猴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佳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湖南省唯一),九丰现代农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
1.3 “一乡一品、一村一业”发展基础较好
截至2021年底,鹤城区先后培育鹤翔蔬菜、凉亭坳中蜂、振鑫肉牛等“三品一标”农产品141个,带动创建大桥蔬菜、双村葡萄、仇家蔬菜香菇、板栗坪中蜂养殖等“一村一品”特色村20余个。另外,振鑫农业“雪峰跑山牛”、鹤翔公司“四十湾果蔬”、怀仁黄精茶等成功注册国家商标品牌。
2 怀化市鹤城区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发展基础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老化。鹤城区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修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虽经除险加固,但部分设施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1]。二是农业土地资源有限。鹤城区属于丘陵山区,山地约占全区总面积的74%,耕地资源较少,缺少集中连片的土地,加之城市扩容、工业园区建设、铁路和高速路网建设占用较多耕地,导致用于规模农业发展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三是农业生产机械与装备水平较低。鹤城区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新型农机具较少,农业机械与装备水平较低的问题已经由生产环节延伸至产前、产后环节。四是农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中存在服务环节短缺、服务水平低下、服务成本偏高等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鹤城区农业抗风险能力较弱。
2.2 优质产业不多,龙头企业拉动能力不强
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和“三高四新”战略过程中,鹤城区逐步形成了现代农业“三园三区”、新型工业“一区两园”、现代服务业“一园一圈一街”等产业发展目标。鹤城区农业产业种类多,但特色优质产业较少,结构布局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善,规模效益不明显,缺乏市场占有率高、影响大、知名度高的地方标志性农业特色品牌。另外,龙头企业整体实力相对偏弱。鹤城区规模以上龙头企业中没有一家上市公司,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5家;专业合作社有280余家,但市级以上示范社仅15家,且大部分专业合作社管理粗放、经济实力较差,发展后劲不足[1]。
2.3 科技应用不强,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
鹤城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时,对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不足。一是农业科技应用不广泛。多数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未能很好地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基本上靠个人经验发展农业生产;农业科技特派员现场技术指导次数有限,乡镇农技培训层次较低,科技推广效果不明显。二是农业信息化程度较低。乡村信息化建设成本高、效率低,导致部分地广人稀的偏远山村尚未架设信息化设施及设备,加之农业基础设施管护机制不健全,多数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后常年失检失修,存在有设施无服务或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2.4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深
一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受阻。鹤城区农业企业创新能力较弱,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农业生产经营有兼业化、老龄化、粗放化趋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生产服务组织、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规范[1]。二是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不深。虽然当前鹤城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断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但是很多中小企业基本处于出售原料阶段,农产品粗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大部分农产品都是以初级原始产品直接投放市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偏低,农工融合和农旅融合层次有待进一步深化。
2.5 物流服务水平较低,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广
一是物流服务水平偏低。虽然佳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成功创建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怀化国际陆港也建成投入使用,怀化经济开发区建成了辐射周边五省的物流中心和农产品交易中心,鹤城区城市物流设施日趋完善,但是乡村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蔬菜和水果基地的冷链物流设施、农村寄递基础设施、系统服务网点等还不完善,田间冷藏、低温配送、冷链销售的冷链物流体系没有建成。二是农产品销售仍在走传统老路。龙头企业自建生产基地对周边产业发展的带动力度还不够,农产品直销网络未能有效发挥扩销增值作用,村级电商平台使用率偏低,农产品线上销售增量不明显。
2.6 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高质量发展动力不足
一是组织领导力度不足。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发展的机制不完善,政府的组织引领、协调推进作用还要向广大中小企业进一步延伸,出台的政策应向新业态倾斜。二是农业投资压力大,企业融资难、承保难。近年来,受非洲猪瘟、自然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资金回笼困难,资金压力大;鹤城区出台了许多农业贷款利好政策,但因大部分农业项目前期投入大、见效慢、风险大,实际信贷时面临诸多困难;保险行业对大部分的农业企业投保承保要求严、门槛高,农业投保承保难,使得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抗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农业人才培育机制不健全。当前,鹤城区农业人才引进和培育未能形成多方联动,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足,产业融合型人才短缺。四是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农口职能部门对种苗、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不严,难以保障生产的农产品高产量、高品质。
3 怀化市鹤城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3.1 全面强化发展基础,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
3.1.1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一是鹤城区应进一步完善道路、农田水利设施、农村电网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二是鹤城区应进一步完善5G移动通信、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站点、直销配送中心等服务设施;三是鹤城区应进一步完善电商、休闲观光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
3.1.2 优先保障农业项目用地。鹤城区应深化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合理安排各类用地,优先满足现代农业产业项目用地[2]。同时,鹤城区应推动现有农业用地的土壤提质改造,在坨院、盈口、城南、河西、黄金坳等乡镇(街道)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凉亭坳和黄岩合理开发建造梯田,抓细抓实国道和乡村主干道沿线的荒地复耕,加大对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查处力度,开展乱占耕地违建问题专项整治,实现土地资源的整合再利用。
3.1.3 升级农业生产装备。鹤城区应建立健全支持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新型农机具的补贴制度,支持经营主体建立联盟开展集约化生产、机械共享;倡导社会资本组建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公司,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专业服务,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机械生产化成本。同时,鹤城区应将机械化农业生产向机械化农产品精深加工延伸,实现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机械化和智能化。
3.1.4 健全农业服务体系。鹤城区应发展承租、代管、代耕、跨区域作业等服务模式,引导支持各类农业服务组织从单个环节服务向综合性全程服务发展,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农业发展服务保障能力[3];健全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信息和农产品市场销售体系,逐步形成信息反馈灵、流通成本低、运作效率高的社会化服务网络。
3.2 优化整合产业链,提升龙头企业辐射拉动能力
鹤城区应紧扣打造“三区一园”(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圈一廊一区”和“三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化、都市化)同步发展的目标,遵循集中连片、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以鹤中一体化建设为契机,以沪昆高铁经济带和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为基点,以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为重要支撑,紧紧围绕农业全产业链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和社会化服务、互联网、冷链物流、休闲旅游等进行布局,逐步形成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发展格局。同时,鹤城区应切实优化整合农业产业链,着力构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经营联盟模式,发展多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做大做强粮油、蔬果、畜禽、中药材、蜂蜜等特色产业基地,整体提升龙头企业辐射拉动能力。
3.2.1 做强蔬菜产业园区和基地。一是九丰蔬菜产业园。鹤城区应充分发挥交通区位、自然生态优势和企业的经营、技术、品牌优势,将九丰蔬菜产业园打造成“一带一路”优质时鲜蔬菜出口创汇基地、农旅融合示范园区。二是佳惠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园。该园区主要建设农产品仓储冷库、农产品加工展示中心,搭建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三是鹤翔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蔬菜产业园。该园区应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采取“土地集中流转、品种自由选择、产品统一销售”的建园方式,扩大园区规模。四是九丰蔬菜智能生产基地。当地应以九丰蔬菜产业园为龙头,在鹤城区周边发展智慧农业生产基地。五是黄岩高山生态蔬菜基地。以白马村、大坪村为主体,打造高山延季蔬菜种植基地。六是仇家大桥生态时鲜蔬菜基地。以三友、立祥、富华、金大蔬菜等为核心,发展规模优质时鲜蔬菜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