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 管玉芝摘 要: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菜籽油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传统油菜种植模式下,油菜产量低、品质差,种植效益低,导致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推广应用油菜高产栽培技术十分重要。因此,归纳总结科学选地、整地、选用良种、种子处理、科学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油菜栽培提供技术指导,从而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促进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5.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72-3
0 引言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不可或缺的食用植物油原材料。近年来,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兴起,市场对油菜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对其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油菜产品的市场需求,提高油菜种植效益,笔者对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农户提供技术支持,从而实现油菜种植效益最大化。
1 油菜高产栽培技术
1.1 科学选地
油菜栽培对土壤要求较高。因此,种植户要选择土层深厚、保水保肥能力强、有机质含量高、地势平坦、土壤松软透气、远离工厂、周边道路畅通、灌溉便利的地块栽培油菜。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连作造成减产,种植户应采用轮作制度,轮作年限不低于3年。与油菜轮作的作物以水稻和马铃薯为最佳,禁止与十字花科、豆科作物轮作,以免发生软腐病、菌核病等。
1.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种植户应及时整地,清除土壤中的枯枝败叶、杂草、石块等,并进行深耕(翻耕深度不低于25 cm,以提高土壤疏松透气性),之后暴晒土壤3~5 d,以杀死土壤中的虫卵及病菌。整地时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一般每667 m2均匀撒施有机肥1 600~2 100 kg、氯化钾11 kg、尿素16 kg、过磷酸钙21 kg,将肥料深翻入土。耙地应平整,使土壤上实下虚,提高土壤保墒能力。此外,种植户需要检测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若某一元素缺乏,可选择相应肥料进行补充。例如,若土壤缺锌,可施用硫酸锌补充锌元素,通常每667 m2施用量为1.5 kg;若土壤缺硼,可施用硼砂补充硼元素,通常每667 m2施用量为0.5 kg[1]。
1.3 选用良种
正确选择油菜品种是油菜高产的基础。种植户应对土壤条件、气候特点、灌溉条件、产品用途、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选择高产优质、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合当地栽培的油菜品种。此外,为方便统一进行机械化播种、收获,油菜品种要具有花期集中、株型健壮、主花序长、成熟期一致等特点,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2]。
1.4 种子处理
1.4.1 晒种。种植户可选择光照充足的晴天进行晒种,避开中午高温时段,以防晒伤种子。晒种宜用纱网兜底,每隔3~4 h翻动1次,连续晒种48 h,杀灭种子表面病菌,激发种子活性。
1.4.2 筛种。种植户可将油菜种子倒入清水中,并轻轻搅动,将浮到水面上的瘪种、杂草等捞出丢弃,将剩下的种子重复清洗几次后捞出备用。
1.4.3 浸种。种植户可用45~50 ℃温水浸泡油菜种子10~20 min,捞出后再用20~30 ℃温水浸种1~2 h,将种子捞出沥水晾干后即可播种。此外,种植户可用硼肥浸种,以加快种子发芽速度,增强幼苗长势,达到增产的目的;也可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以预防霜霉病。
1.4.4 拌种。种植户可根据当地油菜常见病虫害,针对性选用相应药剂进行拌种。例如,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条跳甲、蚜虫等,种植户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进行拌种;也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薹等,提高油菜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
1.5 科学播种
1.5.1 播种时间。冬种油菜在每年的9—10月播种,具体播种时间需要根据当地的天气情况、土壤性质灵活调整。
1.5.2 播种密度。播种密度过大会导致油菜长势弱;播种密度过小会导致油菜营养过剩,造成浪费。种植户应根据油菜品种特点、土壤湿度、土壤肥力等,灵活控制播种密度。通常每667 m2油菜播种量为450~500 g,株间距为24.0 cm,行间距为38.0 cm。
1.5.3 播种方式。种植户可利用专业机械设备播种油菜,播种时行距控制在38.0 cm,播种深度控制在3.5~6.6 cm。若采用大幅面条播方式,需要将沟宽控制在21.0~26.0 cm;若采用单行条播方式,则需要将沟宽控制在11.0~14.0 cm。在播种过程中,机械行进速度应保持一致,避免漏播、重播现象。播后覆盖细土,并轻轻镇压[3]。
1.6 田间管理
1.6.1 间苗补苗。油菜每667 m2最大种植密度为3 800株。超过这个标准,油菜通风和采光会受影响,植株下部叶片容易腐烂,且易滋生各种病虫害,从而影响油菜生长发育。油菜出苗后,种植户必须在越冬前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间苗定苗。间苗时遵循去弱留强、去密留稀、去病留健的原则,确保田间通风性和透光性良好。若发现田间有少苗、缺苗现象,则要及时进行补苗,以确保齐苗,方便后期统一进行机械化收获。
1.6.2 灌水。油菜生长需要适量的水分,土壤含水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油菜生长。因此,种植户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抗旱防涝工作,满足油菜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第一,为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油菜播种后种植户应及时用稻草覆盖。第二,为避免水资源浪费,可采用滴灌、沟灌等技术,在土壤含水量低于48%或田间表土发白时进行灌溉。灌水量和灌水次数根据当地的降雨量而定,保持土壤含水量高于65%即可。禁止采用大水漫灌方式,以防油菜遭受涝害。灌水后覆盖稻谷壳,可防止水分快速蒸发。第三,雨季前后及时清理沟渠。若遇连续雨天,要做好排涝工作,防止田间积水。
1.6.3 除草。杂草是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杂草会大量吸收土壤中的养分,与油菜争夺光照与水分,影响油菜健康生长。因此,种植户要重视田间除草工作。大规模油菜种植多采用药剂除草,人工除草只适用于小面积油菜种植。油菜田间杂草主要有狗尾草、看麦娘、早熟禾等。种植户可每667 m2选用150 g/L精吡氟禾草灵乳油45~65 mL、108 g/L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25~30 mL或240 g/L烯草酮乳油18~25 mL兑水喷施,除草效果较好[4]。
1.6.4 追肥。缺肥对油菜生长影响极大,种植户应根据土壤肥力和油菜植株长势进行追肥。通常定苗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入冬前每667 m2追施氯化钾30 kg、尿素5 kg,开春后每667 m2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0~12 kg,抽薹和开花期喷施1~2次叶面肥。
1.6.5 化学控苗。油菜属于冬种作物,若越冬期间遭遇恶劣天气,则容易发生冻害,轻则造成油菜减产、减收,重则造成绝收。因此,为使油菜安全越冬,越冬前的化学调控工作非常关键。种植户可在入冬前每667 m2喷洒200 mg/kg多效唑药液40 kg,以控制油菜长势,促进根系生长发育,矮化植株,提高油菜抗寒能力。
1.7 病虫害防治
1.7.1 菌核病。菌核病是油菜常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角果,甚至会侵害油菜的内部器官。该病危害程度大、发生范围广,油菜从出苗至成熟都有可能感染该病。若油菜幼苗期感染菌核病,病变从幼苗根部开始,然后逐渐覆盖全株。感染后的油菜植株叶片由绿色变为青灰色,茎秆逐渐枯死。油菜生长中后期感染菌核病时,茎秆表面布满水渍样病斑,颜色呈褐色;随着病情加剧,茎秆开始糜烂,油菜籽因吸收不到养分而干瘪变白。
春季是油菜菌核病发生的高峰期。此时种植户在做好中耕培土作业的同时,可撒施适量的草木灰和熟石灰,从而有效降低菌核病的发病率。同时,种植户应重视田间排水工作,确保田地排水系统性能完好和正常运作,保证油菜呼吸作用正常进行和根系进一步伸展。同时,种植户应重视施肥工作,合理控制肥料的比例,适量追施磷肥与钾肥,以增强油菜长势,提高油菜抗病能力。油菜感病后,种植户可选用50%多菌灵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施,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1.7.2 白锈病。白锈病也是油菜常见病害之一,在油菜的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油菜的叶、茎、花、角果。在黏土地块,该病的发病概率较高;地势低洼容易积水的地块是白锈病严重高发区域。感病后的油菜叶片表面布满淡绿色小斑,发病后期颜色转为黄绿色,叶片背面生出大小不等的白色疱斑,疱斑内部包裹白色粉状物;茎、花梗发病后,不仅有白色疱斑出现,还会出现茎、花梗肿大现象;荚果受害后,出现异常肿大畸形,影响荚果发育。
防治白锈病可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一是坚持轮作,轮作年限不低于3年,轮作作物以水稻和马铃薯为主,可减少田间病菌的数量。二是重视田间施肥管理,多施有机肥和钾肥,少施氮肥,以提高植株抵抗力,降低病害发生率。三是药物防治,常用药物有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每7 d施药1次,连续喷施2次即可有效抑制白锈病发生[5]。
1.7.3 霜霉病。霜霉病多发生于连日阴雨天气。感染霜霉病的油菜叶片会出现病斑,病斑多呈灰白色或浅黄色。发病后期,叶片上的病斑呈现连接成片的发展趋势,最后出现叶片大面积枯死现象。
油菜霜霉病多是田间施肥管理不善造成的。种植户应重视土壤中钾元素和磷元素的含量,雨季应加强防涝、排水工作以降低霜霉病发生率。油菜感染霜霉病后,种植户可选择喷施72.2%霜霉威6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1 500倍液,喷洒在叶片背部,每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
1.7.4 蛴螬和地老虎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可取食油菜地下根茎,致使油菜幼苗枯萎死亡。地老虎幼虫食性复杂,昼伏夜出,可咬断油菜茎基部,致使油菜田严重缺苗。
针对蛴螬,种植户可每667 m2用5%甲拌磷颗粒剂1.5~1.8 kg均匀拌入肥料中施入地块。针对地老虎,种植户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在傍晚地老虎出土时进行喷洒。
1.8 及时收获
人工收获油菜时,收获时机非常重要。一般选择全田80%左右的油菜荚变黄、果皮发黑后开始收割。选择在上午和下午光照较弱的时段收割,可防止角果受热炸裂。将收割后的油菜打捆,晾晒7 d后用机械脱壳收籽。
采用机械设备收割油菜时,一般选择在角果全部变色且角果成熟度在95%以上时开始收割。种植户需要根据油菜种植地的面积,选择相匹配的收割机。收割前检查设备,将收割机的筛子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将风量调整到合适大小,以提高收割效率,降低收割成本。油菜籽脱壳后需要充分晾晒,待含水量小于8%时清除杂质进行贮藏。
2 结语
油菜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油料作物。笔者对油菜栽培各环节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从而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谢银琴.油菜籽高产技术栽培要点[J].新农业,2022(6):23.
[2]左红梅.油菜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1):21-22.
[3]孙启琴.油菜栽培技术之六个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156.
[4]李莲,王晓兵.双低油菜高产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要点[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4):55-56.
[5]俞莉.油菜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4(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