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家储备林树种选择及建设建议

作者: 胡开怀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树种选择及建设建议0

摘 要:建设国家储备林对推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参照《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公布的97个树种,结合《中国植物志》和《贵州植物志》等相关资料,根据贵州省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未来发展战略等因素,筛选出54种在贵州省适生的国储林树种,并提出保证建设资金充足、考虑贵州省特殊的地貌类型、不断挖掘林下立体经济潜力等储备林建设建议。

关键词:国家储备林;树种选择;建设资金;林下立体经济;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107-4

0 引言

国家储备林是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对优质木材的需要,在自然条件适宜地区,通过人工林集约栽培、现有林改培、抚育及补植补造等措施,营造和培育的工业原料林、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等多功能森林[1-2]。国家储备林建设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国家储备林建设规划(2018—2035年)》提出,到2020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700万hm2,继续划定一批国家储备林,国家储备林管理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到2035年,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2 000万hm2,年平均蓄积量净增2亿m3,年均增加乡土珍稀树种和大径材蓄积6 300万m3,一般用材基本自给。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东南部,地处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地势西部最高、中部次之,向北、东、南三面倾斜(西部海拔1 600~2 800 m,中部海拔1 000~1 800 m,东部海拔100~800 m)。贵州省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5 ℃,年降水量1 100~1 300 mm。受季风影响,贵州省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年均日照时间1 300 h,常年相对湿度在70%以上。贵州省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土壤类型繁多、分布错综,有黄壤、红壤、赤红壤、红褐土、黄红壤、高原黄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土类。贵州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地貌特征及宜人的气候。因此,笔者以贵州省为例,参照《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公布的97个树种,筛选出在贵州省适生的国储林树种,以期为贵州省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1 调查内容

1.1 贵州省适生树种

原国家林业局发布的《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明确了97个国家储备林树种的名称、科属、材质特征和主要适生区域。笔者参照此目录,查询《中国植物志》和《贵州植物志》等相关资料[4-5],筛选出在贵州省适生的树种,并确定其在贵州省的适合生境及主要用途。

1.2 贵州省适生树种分类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从适生环境上将贵州省适生树种分为山地适生、平缓地或谷地适生以及普遍适生,从主要用途上将其分为园林绿化树种、经济林树种、速生造林树种和多用途树种。

1.3 贵州省适生树种木材评级

根据《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中国植物志》和《贵州植物志》,对各树种木材的纹理、结构、木质软硬度及抗腐蚀性、防水性、适用性等特性进行综合评判,并分出优、良、中3个等级。

2 调查结果

2.1 贵州省适生树种种类

经调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所列出的树种中有54种适合作为贵州省国家储备林树种。这54种树种的名称、科属、适合生境、用途、木材评级如表1所示。

2.2 贵州省适生树种分类

2.2.1 根据适合生境分类。山地适生树种有思茅松、马尾松、柳杉、台湾杉、柏木、南方红豆杉、赤杨叶、枫香树、黄连木、罗浮栲、丝栗栲、赤皮青冈、大叶青冈、水青冈、椴树、山杜英、南酸枣和白蜡等。平缓地或谷地适生树种有银杏、枫杨、榉树、灰楸、鹅掌楸、樟树、香椿、白花泡桐和落叶松等。普遍适生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油杉、云杉、杉木、福建柏、香榧、檫木、闽楠、沉水樟、黄樟、云南樟、台湾相思、任豆、红豆树、花榈木、光皮梾木、杨树、亮叶桦、甜槠、红锥、麻栎、栓皮栎、青冈树、木荷、楸树和毛竹等。

2.2.2 根据主要用途分类。园林绿化树种有银杏、落叶松、华山松、油杉、云杉、柳杉、杉木、柏木、福建柏、香榧、南方红豆杉、鹅掌楸、檫木、沉水樟、黄樟、台湾相思、任豆、红豆树、花榈木、杨树、山杜英和楸树等。经济林树种有赤杨叶、光皮梾木、枫香树、麻栎、大叶青冈、水青冈、枫杨、榉树、椴树、木荷、香椿、白蜡和楸树等。速生造林树种有马尾松、云南松、杉木、台湾杉、台湾相思、赤杨叶、亮叶桦、麻栎、栓皮栎、大叶青冈、榉树、南酸枣、白蜡、白花泡桐和毛竹等。多用途树种有华山松、枫香树、杨树、枫香、赤皮青冈、枫杨、山杜英、楸树、白花泡桐和毛竹等。

2.3 贵州省适生树种木材评级

优等木材主要有银杏、落叶松、油杉、云杉、南方红豆杉、黄樟花榈木、青冈树、灰楸等27种;良等木材主要有华山松、马尾松、柳杉、杉木、赤杨叶、光皮梾木、甜槠、栓皮栎、木荷和南酸枣等11种;中等木材主要有思茅松、云南松、枫香树、杨树、亮叶桦、黄连木、罗浮栲、丝栗栲等16种。

3 贵州省国家储备林建设建议

3.1 保证建设资金充足

贵州省应拓宽融资渠道,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统筹使用各类补助资金,并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从而加大国家储备林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同时,贵州省林业局应与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资本全面支持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项目设计、技术支持、项目实施、检查验收、项目建档和日常运维等多个环节均需要经费支持的实际情况,贵州省应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保证储备林项目实施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时都有最基本的经费保障。

3.2 考虑贵州省特殊的地貌类型

一是注意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广布这一因素。喀斯特地貌区因地下溶洞、裂隙、暗河较多,水容易下渗,地表蓄水性能较差,极易造成地表干旱。因此,建设国家储备林时需要注意这一特殊地质地貌情况,选择耐旱树种进行种植,或者改良地表水肥现状。二是考虑山区景观设计。根据贵州省“山地公园省”的发展战略要求[6],建设国家储备林时应考虑山地景观设计,为贵州省生态旅游业发展添砖加瓦。例如,平坝樱花园位于贵州省安顺平坝区,每年3—4月是樱花的盛花期,此时山湖之间的花海美景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花海经济”。

3.3 不断挖掘林下立体经济潜力

随着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持续推进,贵州省国家储备林面积不断增加,也促进了林下经济的蓬勃发展。贵州省应借此契机大力挖掘、开发国家储备林的服务功能,以激活林业经济[7]。一方面,可加大对林虫、林禽、林菌、林药、林菜等林下养殖或种植的扶持力度,优化林下产业布局,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提高当地林农收入;另一方面,可将林业与康养、娱乐相融合,兼顾森林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大力发展森林康养和森林旅游等新型产业,开发森林康养产品、旅游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及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詹昭宁.浅议建立国家储备林制度:关于落实国家储备林若干问题[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4(4):1-3.

[2]张菥.国家储备林建设探讨[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2):27-31.

[3]孙睿,刘珉,魏巍,等.国家储备林研究进展及其林分质量精准评价研究[J].西部林业科学,2020(4):1-7.

[4]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5]陈谦海.贵州植物志[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4.

[6]喻健,宋璨羽,苗义程.跨媒介传播下贵州文化形象的演变与重构研究[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1-67.

[7]李娅,陈波.我国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探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3(3):36-38.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