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裸根苗栽培管理技术

作者: 董宝旭

摘 要: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具有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能力强等特性,是我国西北地区优良的绿化树种之一。它不仅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而且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为不断提高沙棘栽培效益,在分析沙棘生物学特性和种植价值的基础上,从选地整地、种苗选择、定植、栽植后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沙棘裸根苗栽培管理技术。

关键词:沙棘;裸根苗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104-3

0 引言

沙棘属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为药食同源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北、西北、西南等地(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四川省西部等地),常生长于海拔800~3 600 m温带地区向阳的山脊、谷地、干涸河床或山坡,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等作用。目前,我国是沙棘分布面积最大、种类最多的国家。在沙棘栽培中,裸根苗因具有成本低、长势均匀、运输方便、苗龄整齐等优势而被广泛采用。因此,笔者对沙棘裸根苗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进行总结,以期不断提高沙棘栽培效益。

1 沙棘生物学特性

沙棘株高一般在5 m以下,棘刺多,粗壮,嫩枝呈褐绿色,老枝呈灰黑色,树干粗糙。单叶近对生,叶片纸质,呈窄披针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3~8 cm,叶缘全缘,叶正面绿色,背面银白色或浅白色、有鳞片,叶柄极短[1]。花单性,雌雄异株,无花瓣,雄花花萼2裂、雄蕊4个,雌花花萼囊状、顶端2齿裂,4—5月开花。坚果被肉质化的萼筒包围,核果状,圆球形,直径4~6 mm,外观呈橙黄色或橘红色,9—10月果实成熟。沙棘适应能力极强,耐干旱、耐瘠薄、耐酷暑、耐低温,能在沙地、轻度盐碱地生长[2]。沙棘根系发达、萌蘖能力强,多呈簇生状,枝叶茂密,生物量大,保持水土性能佳,加上其根部有根瘤菌,因而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2 沙棘价值分析

2.1 生态价值

沙棘环境适应能力和生命力强,根系发达,能吸收深层土壤中的水分。沙棘枝叶繁茂,能吸纳更多的天然降水,调节地表径流,削弱暴雨对土壤的侵蚀。沙棘秋季大量落叶分解后可为土壤提供大量有机物质,提高土地肥力。因此,沙棘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改良土壤等作用,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2.2 经济价值

沙棘果实可直接食用。据测定,沙棘果实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钾、镁、铁、钠等)、脂类、糖、槲皮酮、茶多酚、超氧化物歧化酶等多种营养成分和生物活性物质。沙棘果实可加工成沙棘饮料、饼干、果酱、糖、麦片、醋、酱油及沙棘粉等。沙棘种子可加工成沙棘果油口服液、沙棘果油胶囊等。沙棘叶可加工成沙棘百通茶、沙棘速溶茶等。沙棘叶、果渣、籽粕都是良好的畜禽饲料。因此;沙棘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通过发展沙棘产业,提高沙棘附加值,形成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2.3 药用价值

沙棘的根、叶、花、果实、籽均可作为药用,具有健脾养胃、破瘀止血、祛痰、利肺等功效。我国古代早已发现沙棘的药效,并将其与虫草、藏红花、藏雪莲称为“四大药用植物”。1977年,沙棘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确立为药食同源珍贵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药品、护肤品、保健品加工等领域。

3 沙棘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3.1 选地整地

种植户应选择地形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灌溉方便、土壤不易板结且pH值在7.5~8.0、含盐率在0.5%以下的砂质土壤地块为栽植地[3]。选择好栽植地后,清除林地内杂草、石块等,翻耕土壤深20~25 cm,整平耙细,以提升土壤的透气性。为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整地时可施加适量的有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每667 m2施肥量为2~3 t,也可少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完成整地后,沿水平方向挖深40 cm、直径50 cm的种植穴。

3.2 种苗选择

种植户应根据二级苗出圃标准选择沙棘苗木,要求苗木生长健壮,茎干粗直,苗高在30 cm以上,枝干充分木质化,主根3条以上,有15 cm长的发达侧根,表皮光滑,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若苗木须根较多,可能会影响苗木根系的活性,应适当进行修剪。为减少烂根现象,加快苗木根系恢复,可对苗木做蘸浆处理,将黄土、水、适量生根粉搅拌均匀后蘸根[4]。

3.3 定植

春、秋季均适宜栽植沙棘,但以秋季(9—10月)为最佳。此时栽植既有利于苗木越冬,又能使沙棘翌年尽早发芽。定植时,种植户应将苗木居中放入种植穴,保证根系舒展,避免出现窝根现象,然后分层回填、夯实土壤。栽植株行距一般为2 m×4 m或2 m×3 m[5]。沙棘为雌雄异株,雌雄株比例对果实产量影响较大,一般雌株和雄株配植比例以8∶1为宜。为提高授粉率,栽植时应采取一行纯雌株一行雌雄混合交替定植。

3.4 栽植后管理

3.4.1 浇水。沙棘耐旱性强,对水分需求较少。通常沙棘栽植完成后应立即浇1次定根水;栽植后1个月,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0%以上,以提高苗木成活率;进入旺盛生长期,可适当加大浇水量;进入冬季前,浇足封冻水,以保证苗木顺利越冬。

3.4.2 施肥。施肥主要分3个时期进行。①生长期。在沙棘生长过程中,为促进植株生长和枝叶发育,种植户需要及时追肥,每2年追施1次,多施用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一般每株施用尿素200~400 g、碳酸氢铵200~300 g。②现蕾期。沙棘在夏季开花。如果此时养分不足,会推迟开花或导致提早落花,降低坐果率。种植户应在此期及时补充磷肥,每株可施用过磷酸钙200~300 g[6]。③结实期。待沙棘长出果实后,为促使果实膨大,提高果实含糖量,增进着色,种植户可适量施用有机类钾肥。

3.4.3 修剪。沙棘修剪大致可分为3个时期。①幼树修剪。沙棘栽植2~3 a后可任其生长,进入结果期后应根据树体形状,剪除多余枝、重叠枝、交叉枝、细弱枝,短截细长枝,维持树势平衡。②盛果期修剪。沙棘生长4~5 a后进入盛果期,中轴枝逐渐消失,开始从侧芽生长枝条形成假轮生枝[7]。此时,种植户应注意疏剪稠密的枝条,改善树冠通风透光条件,缩剪3年生以上的枝梢,同时剪除病虫枝、断裂枝、枯枝和过低枝。③老树剪枝。沙棘生长15 a后进入衰退期,种植户需要采用平茬的方式对树体进行更新复壮,即在冬季留3~5 cm的根桩,剪去地上部分,促使其抽发新的萌蘖。需要注意,修剪时若修剪口过大,应在修剪后及时涂抹石硫合剂,既可加快切口愈合速度,又可防止病原菌入侵。

3.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沙棘健康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沙棘在生长过程中主要受到干缩病、木蠹蛾、红缘天牛危害,轻则造成沙棘苗木生长发育不良,重则造成整片沙棘林枯萎或死亡。因此,有效防治病虫害既能保证沙棘健康生长,又能最大限度发挥沙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3.5.1 沙棘干缩病。沙棘干缩病被称为沙棘的“癌症”,也是危害沙棘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沙棘干缩病对沙棘的危害日益加重,尤其是给无刺大果沙棘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该病害主要危害沙棘叶片、果实、枝梢,多在4—5月开始发病。植株受害后,受害部分先会出现黄色病斑,而后病斑扩大逐渐连接成片,且受害部位开始腐烂,造成叶片变黄、皱缩、萎蔫及提前脱落,导致部分侧枝弯曲下垂成为畸形枝,同时果实不再膨大,最终致使树势日渐衰弱,造成沙棘苗木枯萎死亡[8]。

选择抗病品种是防治沙棘干缩病的有效措施。沙棘干缩病具有传染性。因此,种植户应加强日常养护管理,避免沙棘苗木出现机械损伤,修剪后需对伤口进行消毒。同时,种植户应及时清除患病植株,并将其集中焚烧或深埋,然后向患病植株周围土壤适量撒施生石灰进行消毒,从而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当沙棘干缩病大面积发生时,种植户可采用刮皮涂药、辅以药剂喷施方式进行防治,可喷洒60%红日强力杀菌剂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也可用4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灌根。

3.5.2 沙棘木蠹蛾。沙棘木蠹蛾是危害沙棘的主要害虫之一,属于鳞翅目木蠹蛾科,成虫体长约18 mm,在我国4年发生1代,世代重叠。幼虫藏匿于蛀空的沙棘根部越冬,翌年6月钻入土中化蛹,7月成虫羽化并开始产卵[9]。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多年生沙棘苗木,其中以8年生以上的沙棘林被害最为严重。沙棘木蠹蛾主要危害树干基部和根部,严重影响水分和其他营养物质的输送,极易造成树木衰弱和整株枯死。调查数据显示,沙棘受害严重时,每株虫口数量在70~90头。

目前,沙棘木蠹蛾的防治以预防为主。①积极营造混交林,提高沙棘林分生态稳定性。例如,种植户可将沙棘与侧柏混交种植,两者表现出良好的种间互助关系。②积极培育及选用抗虫、抗旱品种,降低虫害发生概率。③利用沙棘木蠹蛾的天敌——毛缺沟姬蜂、猪獾等防治害虫,对于控制害虫基数具有突出作用。④沙棘木蠹蛾成虫具有趋光性,可在虫害危害盛期于20:00—23:00在林间设置杀虫灯诱杀成虫,平均每公顷安装1盏即可。需要注意,为了保护毛缺沟姬蜂等天敌,应避免长时间使用杀虫灯。⑤筛选专化性强的白僵菌菌株进行人工繁殖,并于雨后湿润天气施放。

3.5.3 红缘天牛。红缘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成虫体长20 mm左右,主要危害沙棘枝干,一般1~2 a发生1代。幼虫一般于10月寄生在枝干蛀道内越冬,翌年4—5月成虫会在生长势较弱的枝干上羽化产卵[10]。幼虫喜食幼嫩枝条的皮层,会对沙棘整个树干造成危害,从而严重影响沙棘的正常生长。

种植户可于每年5—6月,在早晨、傍晚或阴天人工捕捉成虫,也可将泥土与40%乐果乳油5倍液混合,在距离地面50 cm以上的树干上均匀涂抹,可有效毒杀成虫。6月下旬,红缘天牛成虫开始产卵。种植户可于此期用刀片刮去虫卵,并在伤口处涂抹石硫合剂,以加速伤口愈合,同时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如果植株树干基部出现蛀道,可在清理蛀道粪便后,利用注射器注入40%乐果乳油10倍液,可有效毒杀幼虫。

3.6 适时采收

8—10月是沙棘果实成熟期,种植户应根据栽植区域的实际情况灵活确定采收时间。采收方法主要有3种。①人工采摘。人工抖动沙棘枝叶使果实掉落,或者结合修剪工作进行采摘。这种采摘方式不仅采摘效率低,容易造成果实破损,而且采摘成本较高。②机械采收。在沙棘果实刚刚成熟且果实质地较为坚硬时,人工剪下结果枝,再利用机械进行脱果。此种采摘方式不仅不易对果实造成伤害,而且易于保存,但采摘时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③化学采摘。在沙棘果实由绿变黄时,利用药剂对果实进行催熟采收。这种采摘方式效率高、成本低,能避免对果实造成伤害,应推广使用。

4 结语

沙棘属于喜光树种,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瘠薄、耐干旱、耐寒,既具有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又具有突出的经济价值。大力发展沙棘种植业,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提高沙棘栽培水平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赵晓翠.北方沙区大果沙棘繁育及栽培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8(3):85.

[2]古丽奴·达来了汗.新疆塔城喇嘛昭乡沙棘栽植技术及应用前景[J].农业工程技术,2021(8):80-81.

[3]梁雪峰.大果沙棘的繁育及栽培技术[J].新农村,2018(18):178.

[4]周灿如.沙棘栽培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22(4):69-71.

[5]李佳杰.浅谈沙棘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1(3):60-61.

[6]王梅贵.青海地区大果沙棘栽培技术的探讨[J].现代园艺,2020(21):103-104.

[7]孙永洪.青海互助县大果沙棘的栽培管理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2):90.

[8]张军,杜汉君,单金友,等.沙棘干缩病发生规律及防治途径研究初报[J].沙棘,1999(2):27-31.

[9]温雅静.沙棘木蠹蛾防治技术[J].山西林业,2019(1):46-47.

[10]史全萍.沙棘红缘天牛的化学防治[J].林业科技情报,2018(2):60-6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