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蛋鸡疾病防控技术要点

作者: 冼坚 化秋梅 黎晓玲

摘 要:蛋鸡在冬季易受到低温、空气干燥、饮水不洁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各种疾病,严重影响其整体生产性能。总结冬季蛋鸡疾病的发生特点,从及时调整鸡群、加强环境控制、供给洁净饮水、科学搭配日粮、合理控制应激、加强疫苗接种及正确使用兽药等方面探讨冬季蛋鸡疾病的综合防控技术要点,并针对禽流感、新城疫、球虫病、禽曲霉菌病等冬季蛋鸡常见疾病提出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期为养殖户科学防控冬季蛋鸡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蛋鸡疾病;发生特点;冬季;综合防控技术;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S8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0-101-3

0 引言

对于养殖户来说,防控冬季疾病,保证家禽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在蛋鸡养殖过程中,由于冬季气温比较低,鸡群免疫力低下,很容易发生各种疾病,影响蛋鸡产蛋的数量与质量。因此,冬季往往是蛋鸡产蛋的“淡季”。做好冬季蛋鸡疾病防控工作是蛋鸡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养殖户需要对此格外重视。为更好地促进蛋鸡养殖业健康发展,笔者对冬季蛋鸡疾病防控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1 冬季蛋鸡疾病发生特点

1.1 疫情高发

冬季是蛋鸡疾病的高发季节。一方面,冬季是许多病原菌扩散的黄金期,许多冬季保暖措施为病菌扩散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在冬季,许多鸡舍为了防寒保暖而关闭门窗,导致鸡舍通风率下降,使得空气中细菌和病毒数量增加,增加了其在鸡群中的传播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加之饮水、饲料等方面管理不科学,蛋鸡机体免疫力下降,因而其易受各种疾病的侵袭。在上述因素的合力影响下,蛋鸡在冬季患病的概率往往比其他季节更高,呈现出疫情高发态势。

1.2 种类多样

冬季蛋鸡疾病不仅发生率高,还具有种类多样的特点。冬季蛋鸡易患以下5种疾病。一是病毒性疾病,包括禽流感、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鸡肿头综合征等。二是细菌性疾病,包括鸡白痢、禽霍乱、传染性鼻炎、坏死性肠炎、卵黄性腹膜炎等。三是真菌性疾病,包括白色念珠菌病、曲霉菌病、霉菌病等。四是寄生虫病,包括生长在体外的寄生虫如蜱、螨、虱等,以及生长在体内的寄生虫如线虫、绦虫、吸虫、球虫、蠕虫等[1]。五是营养性疾病,包括营养不良、微量元素缺乏症等。

1.3 病情复杂

冬季蛋鸡疾病病原体种类众多,且易形成病原菌的复杂交叉感染,从而造成冬季蛋鸡疾病类型多样、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极大地增加了诊断难度和治疗复杂程度。因此,冬季蛋鸡疾病往往表现为症状不典型,如症状轻微、周期长、恢复慢等,且症状相似,容易混淆,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禽流感等。

2 冬季蛋鸡疾病综合防控技术要点

2.1 及时调整鸡群

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合理分群饲养可以更好地满足蛋鸡的需求,是减少冬季蛋鸡疾病发生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第一,根据年龄分群。一般将蛋鸡按照年龄分成育雏期(0~6周龄)、青年期(7~16周龄)、产蛋期(17周龄开始)等多个群体进行饲养。第二,根据品种分群。不同品种的蛋鸡具有不同的适应性和疾病抵抗力。养殖人员应根据蛋鸡品种进行分类饲养,防止其出现交叉感染。第三,根据产蛋能力分群。养殖人员可根据蛋鸡的产蛋能力将其分为优秀蛋鸡群和普通蛋鸡群两个群体,进而对其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和营养调配。第四,根据体型分群。将体型相似的蛋鸡一起饲养,避免将大型蛋鸡和小型蛋鸡在同一栋鸡舍内饲养,有助于减少疾病的传播。第五,根据疾病发生情况分群。如果存在感染某种疾病的蛋鸡,则应将其与正常蛋鸡分开进行隔离饲养,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

2.2 加强环境控制

加强环境因素的控制是预防冬季蛋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养殖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鸡舍内的温度、光照、空气湿度、通风条件和卫生条件等。一是温度控制。蛋鸡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为12~26 ℃。养殖人员在冬季尤其需要注意室内的防寒保暖,如可为建筑物增加保温层、增加保温材料的厚度等,或在室内设置加热设备(如红外线灯等),不仅可以防寒保暖,还可以提高蛋鸡的免疫力。二是光照控制。冬季日照时间较短,会影响蛋鸡正常生长和产蛋,同时增加了蛋鸡患病的风险。对此,养殖人员可以采用人工补光的方式增加鸡群的光照时间。通常每天仅需要补光2~3 h,即可确保蛋鸡每天的光照时间稳定在16 h左右[2]。在进行人工补光时,养殖人员要做到定时定点开灯,确保光照强度稳定,且光照强度不要过强或过弱。三是空气湿度控制。冬季空气干燥,蛋鸡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养殖人员可以利用增湿设备增加室内的空气湿度,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50%~70%。四是通风控制。在冬季,由于室内加热设备的使用和窗户封闭等原因,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易产生浑浊的气体,增加蛋鸡感染疾病的风险。因此,养殖人员需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常见的通风方式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和组合通风等,可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五是卫生条件控制。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清理鸡舍,避免饲料残留和粪便堆积,减少蚊虫和老鼠等病媒生物的滋生。同时,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鸡舍进行消毒,消灭潜在的病原体,从而降低蛋鸡感染疾病的风险。

2.3 供给洁净饮水

水是维持蛋鸡健康和产蛋的必需品。保证饮水洁净卫生,有助于预防冬季蛋鸡疾病的发生,具体可从4方面入手。第一,定期更换饮水。蛋鸡每天都需要大量饮水,而饮水器内的水易变质,影响蛋鸡的健康。因此,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更换饮水,保持饮水器内的水清洁、新鲜。第二,保持饮水器清洁。养殖人员应定期对饮水器进行清洗和消毒,保持饮水器干净卫生。消毒使用的药品必须是专用的消毒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第三,给予优质饮水。饮水的水质会对蛋鸡的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养殖人员需要给蛋鸡提供优质饮用水。例如,养殖人员可通过对水源进行处理(如过滤、杀菌、消毒等)、添加营养物质(如维生素、矿物质等)改善饮用水水质,确保蛋鸡饮用水安全。第四,合理使用保温用具。在冬季,饮水器内的水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降低而降低,从而影响蛋鸡饮水量和产蛋量。因此,养殖人员可使用保温用具,如加热杯、发热器等,保持饮水器内水温恒定。

2.4 科学搭配日粮

科学搭配日粮不仅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量,还可以有效防止冬季蛋鸡疾病的发生,具体可参照如下方法配制日粮。第一,合理喂养,控制喂给饲料总量。对于蛋鸡来说,适当控制喂给饲料总量非常重要,因为喂给过多的饲料会造成蛋鸡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导致其肠道不适而影响产蛋量。因此,在喂养时,养殖人员需要根据蛋鸡品种、体质量、温度等情况科学控制喂给饲料总量。第二,根据蛋鸡的生长发育阶段合理组配饲料。蛋鸡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其营养需求也不同。因此,养殖人员应根据蛋鸡育成期、生产期和衰退期等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进行组配饲料,并适当调整饲料配方。第三,确保饲料营养物质均衡。养殖人员需要选择高质量的饲料原料,并根据蛋鸡的实际需要进行科学搭配,保证营养均衡,从而促进蛋鸡健康生长。第四,适当添加添加剂。为了更好地满足蛋鸡的营养需要,养殖人员可在饲料中添加适量保健品、营养强化剂或者功能性添加剂。例如,添加胃蛋白酶、维生素C等,可提高蛋鸡的免疫力,能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添加大豆等高质量蛋白质,可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含量;添加预生物(一类不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成分,可以促进肠道中有益菌群增殖)、益生菌等,能增强蛋鸡的消化吸收功能。

2.5 合理控制应激

应激反应是蛋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现象之一,而应激反应严重时会影响蛋鸡的健康,甚至引起疾病的发生。为了降低冬季蛋鸡疾病的发生概率,养殖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蛋鸡的应激反应。第一,鸡舍设计建造要合理。鸡舍应该设计合理,远离马路、建筑工地等喧闹区域,并确保鸡舍及周围环境安静,减少异响、噪声等刺激因素的影响。第二,避免过度捕捉和处理。避免过度捕捉和处理可以减少鸡群的应激反应,主要包括减少蛋鸡的分群、驱赶、运输等环节,尽可能减少对鸡的干扰。第三,服用抗应激药物。在对鸡群进行分群、转群、接种疫苗等刺激性工作之前,养殖人员可在饲料中添加蛋鸡专用的抗应激药物或添加剂,如默特100、维生素C、赖氨酸、烟酰胺等,以提高鸡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应激反应。

2.6 加强疫苗接种

接种疫苗是预防冬季蛋鸡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对此,笔者提出5点建议。第一,制订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养殖人员可根据不同蛋鸡品种、生长阶段和当地常见疾病的特点,制订科学的疫苗接种方案[3]。第二,选择合适的疫苗。预防不同疾病需要使用不同的疫苗,而且要选择质量可靠、效果好的疫苗。养殖人员在接种疫苗前应向兽医咨询,确定适合蛋鸡的疫苗种类。第三,保证疫苗质量。养殖人员应选择高质量的疫苗,确保疫苗存储规范,避免疫苗受热、受潮、受冻等。第四,规范疫苗接种程序。养殖人员应按照疫苗说明书规范接种程序,同时注意疫苗接种部位、接种器具的消毒、疫苗注射量等问题。第五,做好疫苗接种记录和跟踪管理。养殖人员应对每一只蛋鸡的疫苗接种时间、疫苗种类、接种部位等信息做详细记录,并进行跟踪管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7 正确使用兽药

正确使用兽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蛋鸡疾病。养殖人员在使用兽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选择质量可靠的兽药。养殖人员应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质量良好的兽药,并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批号等信息。第二,规范用药方式。养殖人员应遵循说明书规定的用药方式和用药量预防和治疗疾病,避免滥用或误用兽药。第三,严格控制药物残留。养殖人员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次数使用兽药,避免超量用药,以免药物残留量过高。同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停药,以确保药物在蛋鸡体内能被完全分解或代谢。第四,记录兽药使用情况。养殖人员应详细记录每次使用兽药的鸡群,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剩余兽药等信息,以备后用。

3 冬季蛋鸡常见疾病的治疗措施

3.1 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冬季蛋鸡常发疾病之一[4]。产蛋高峰期的鸡群易感禽流感。感病蛋鸡出现精神沉郁、羽毛蓬松、产蛋量下降等现象,严重时甚至死亡。养殖人员可用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该病,按照蛋鸡的体质量计算用药剂量。体质量为1 kg的蛋鸡一般每次给药5 mg,每日2次,连用3~5 d。

3.2 新城疫

新城疫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在90%以上[5]。蛋鸡染病后会出现下痢,产畸形蛋、沙皮蛋、软壳蛋等症状,并且产蛋率下降20%以上[5]。养殖人员可使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该病,按照蛋鸡的体质量计算用药剂量。体质量为1 kg的蛋鸡一般每次给药0.1 mg,每日2次,连用5~7 d。

3.3 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一种由球形线虫引起的疾病,可导致蛋鸡出现产蛋量下降、产异常蛋、体质量下降、羽毛脱落、阴道炎等症状,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人员可用氯苯胍防治该病,预防该病时可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30~33 mg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该病时按每千克体质量用药60~66 mg混饲3~7 d。

3.4 禽曲霉菌病

禽曲霉菌病是由曲霉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蛋鸡呼吸道传染病,除了会导致蛋鸡出现呼吸道炎症、咳嗽、打喷嚏等症状之外,还会造成蛋鸡产蛋量下降,甚至产蛋中断。养殖人员可用氟康唑治疗该病,按照蛋鸡的体质量计算用药剂量。体质量为1 kg的蛋鸡一般每次给药0.2 mg,每隔2 d给一次药,连用7~10 d。

4 结语

冬季是蛋鸡疾病的高发季节。为降低蛋鸡的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养殖人员必须加强对冬季蛋鸡疾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实际生产中,养殖人员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气候和饲养条件,制订合理的防病措施和饲养方案,确保蛋鸡的健康生产和产品质量,从而为地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旺,李剑,李会庆,等.秋冬季节如何防制鸡群寄生虫病[J].北方牧业,2018(21):21.

[2]胡运志.冬季鸡常见病综合防控策略[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5(1):97-98.

[3]滕作垣.浅谈养鸡生产中推广应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体会[J].畜禽业,2019(6):96.

[4]张妹,陈文平,陈小娇,等.秋季鸡群常见疾病的防控[J].北方牧业,2020(23):26.

[5]谢旖,宁静媛.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控技术[J].现代畜牧兽医,2023(2):79-82.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