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

作者: 罗文军

摘 要:营造林技术水平与桉树的实际生长效果有着直接关系。为实现营造桉树高产林的目标,必须加强对桉树营造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基于此,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派阳山林场为例,简单阐述桉树营造林现状,从造林技术和营林技术两个方面深入分析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要点,旨在为桉树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造林;营林;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

中图分类号:S792.3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90-3

0 引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地区之一。截至2021年末,广西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了303.37万 hm2,蓄积量约为1.86亿m3,总面积及总蓄积量均位列全国第一[1]。然而,广西桉树总面积虽大,单产却不高。较好的5~6年生桉树林分每667 m2产量仅有2 m3/a左右,生长潜力较大。因此,笔者对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作出如下总结,希望借此可以有效推动后续桉树种植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1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营造林现状

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以下简称国有派阳山林场)始建于1955年,是一家主要经营速丰林、人造板、种苗科技、林下养殖、林产化工及商贸服务六大产业的大型国有林场。桉树是国有派阳山林场种植数量最多的速生用材树种,在2020年全场桉树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47万hm2,蓄积量达185万m3[2]。“十三五”时期,国有派阳山林场明确了桉树高产营造林管理主线,彻底改变了过去单靠增加面积来提高产量的粗放经营方式,使得桉树种植效益稳步提升。从最近几年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的伐区调查数据来看,桉树每667 m2出材量已由2010年的不足5.0 m3提升至2021年的9.2 m3,同比增长84%以上,桉树每667 m2最高出材量记录甚至达到了13.5 m3[3]。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林分大体的生长状况为:4年生桉树平均树高16.6 m,平均胸径12.8 cm;5年生桉树平均树高18.0 m,平均胸径13.5 cm;6年生桉树平均树高19.5 m,平均胸径14.1 cm[3]。另外,国有派阳山林场4年生桉树胸径超过16.0 cm的每667 m2约有10株,占比10%;5年生桉树胸径超过16.0 cm的每667 m2约有20株,占比20%;6年生桉树胸径超过16.0 cm的每667 m2约有40株,占比40%[3]。

2 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

2.1 苗木选择

良种壮苗是营造桉树高产林的重要基础。国有派阳山林场所在的桂南地区比较适合栽培尾叶桉、巨桉、细叶桉、蓝桉、邓恩桉、柳桉、尾巨桉、巨尾桉及尾赤桉等近20个桉树品种。壮苗标准:单一顶梢,根系完整,苗茎通直,无病虫害,无黄化现象,无机械损伤,半木质化程度以上,苗高25~35 cm,地径0.2 cm左右[4]。若使用轻基质容器苗造林,则造林效果更好。

2.2 苗木养护

在正式造林之前,林业人员须提前将苗木运送至造林地附近进行养护管理。首先,选择地势平坦开阔、靠近水源、不易积水、阴凉的地方作为桉树苗木的临时管护点。其次,将苗木调运至临时管护点后及时卸车摆苗,摆苗时要轻拿轻放,以防对苗木造成损伤。再次,林业人员应及时冲洗苗木叶片上的污泥,晴朗天气应适当淋水,时刻保持苗木营养钵湿润。最后,每隔三四天喷施一遍杀菌、杀虫类药物预防病虫害,要求药物轮换使用或混合使用。杀虫剂可以选择敌杀死、敌百虫、辛硫磷等一两种,杀菌剂可以选择托布津、代森锌、代森锰锌、多菌灵等其中一种。具体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2.3 林地选择

桉树为喜光树种,喜光耐热,适宜生长在高温多雨且光照充足的环境。因此,林业人员可选择在年平均气温超过18 ℃、年降水量超过1 000 mm、坡际当阳的地方造林。桉树对地势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海拔低于600 m、坡度小于25°的平原、低山、丘陵及坡地生长较为良好[5]。桉树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要想获得较好的生长效果,需要将其种植在土层厚度至少80 cm,石砾含量在30%以下,肥力中等以上,并且排水良好的林地,应避免林地积水而引发土传病害。此外,选择桉树造林地时,林业人员应考虑桉树的种植是否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不可在靠近水源、生态敏感区等地方种植桉树。

2.4 林地整理

2.4.1 清山。在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造林地的清理时间一般为造林前一年的3—5月,主要是将林地种植带内的杂草、藤蔓、胸径小于6 cm的杂灌木及非目标树种全部伐倒,要求干净度超过95%,并按照“山顶戴帽、山腰系带、山脚穿靴”的要求分别在山顶、山腰、山脚处适当保留原生植被。采用此种清山方式不仅能够保持林地地貌的稳定,还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好林地的生态环境[6]。以等高线方向为准,采取带状清理或块状清理方式,利用机械或人工将采伐剩余物、杂灌草等归置成带,带间留作种植使用。

2.4.2 整地。整地是指将林地表面的土壤松散化,为桉树创造有利生长条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减少水土流失,国有派阳山林场主要采用局部整地方式,如带垦整地和穴垦整地等,要求在造林前一年的11月底之前完成。整地时,翻垦深度一般以30 cm左右为宜,要求将土块打碎、晒白,并拾净土壤中的草根、树根、石块、垃圾等杂物。

2.4.3 挖穴。整地完成后,以机械挖暗穴为主,人工挖明穴为辅。先以垂直山的坡面方向定点,拉线定点的位置做明显的标记,以便后续的挖穴作业。挖明穴时,种植穴呈“品”字形排列,穴底长40 cm、宽30 cm,深30 cm。挖出的表土和心土要分开在穴的两侧堆放,以备后续回填作业时使用。

2.5 施足基肥

桉树基肥是指在移栽前就施放的肥料,通常以长效缓释肥为主,在桉树苗木栽植前15 d左右施入。国有派阳山林场林业人员所使用的基肥为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有机质含量为20%,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20%),每穴施0.9~1.0 kg。采用机械挖穴时,林业人员统一在暗穴内的左下方或右下方挖一个底长20 cm、宽15 cm、深20 cm的施肥坑,再将称量好的肥料均匀施入坑内,表土与基肥一起搅拌均匀后再用表土将坑填满。采用人工挖穴时,林业人员直接将称好的肥料均匀施入明穴,然后用表土回填至穴深2/3处,表土与基肥一起搅拌均匀后再用表土将穴填满至略呈凸面状。

2.6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直接关系到桉树是否优质高产,因此,林业人员需要根据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选择合适的造林密度。例如,在国有派阳山林场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通常以培育桉树大径材为主,桉树种植株行距为1.7 m×4.0 m,即每667 m2种植98株;在立地条件中等的地方,桉树种植株行距为2.0 m×3.0 m,即每667 m2种植110株。采用宽行窄株的栽植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桉树喜侧光的生长特性,同时有效减少林木遭受台风灾害的影响。

2.7 植苗技术

国有派阳山林场桉树造林一般选择在2—3月雨后的阴天或小雨天,以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植苗前,先将苗木进行泡钵处理,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目前,国有派阳山林场使用的泡钵药物有吡虫啉、联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以刚好泡透苗木根部基质为度。当天种多少泡多少,边泡边种。苗木泡钵完成后立即定植,一般轻基质苗无须去钵,塑料钵苗须去掉塑料薄膜袋。桉树苗木统一种植在穴的左上角或右上角位置,确保苗正、根舒、不吊空后分层覆土踏实。种植深度以营养钵入土3~5 cm为宜;若使用嫁接苗,则入土深度不能超过嫁接口。林业人员要在桉树定植后30 d内完成全部补植工作,2个月内完成验收,确保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

3 桉树高产营林技术

3.1 杂草控制

在桉树定植前喷除草剂不仅可以有效抑制杂草疯长,而且可以预防病虫害。因此,林业人员在备耕完成后,可视林地杂草生长情况进行处理,如在杂草高度达15 cm、盖度达50%时喷一次除草剂。造林后2年,桉树幼林植株长势较弱,因此宜采用人工或机械铲除、割除的方法除草,禁止使用除草剂除草,以免对幼树造成伤害。幼林除草次数视杂草、灌丛生长状况而定,一般在林地内杂草高度为40~50 cm、盖度达60%时进行除草,每年进行1~3次。除草后,要求林地无杂草面积超过95%,杂草留茬高度低于15 cm,杂灌留茬高度低于20 cm。3年生以上桉树林可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但每次使用的间隔期必须在1 a以上。

3.2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是桉树幼林重要的抚育措施,主要包括松土和扩穴两项内容。国有派阳山林场林业人员通常在桉树造林后45~60 d进行松土。其中,对坡度小于10°的林地进行行间带状松土,松土带宽1.2~1.5 m、深20~25 cm;对于其他林地采用单株人工松土,即以植株为圆心,翻垦将半径50 cm内的土壤,深20~25 cm,由内向外逐渐加深。在桉树造林的第2年进行扩穴,以植株为圆心,将半径70 cm范围内的杂草、灌木全面铲除并松土,松土深度大于15 cm。

3.3 合理追肥

合理追肥是保障桉树速生高产的重要措施。林业人员通常沿桉树水平滴水线,在两侧各挖一个底长20 cm、宽20 cm、深15 cm的施肥坑施肥。在桉树造林后2个月左右进行首次追肥,肥料种类为氮磷钾复混肥,每株施0.50 kg。对于2年生以上(包括2年生)的桉树林,每年3—4月追肥1次,连续追施四五年;肥料种类依然为氮磷钾复混肥,每株施0.75~1.00 kg。林业人员在追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每次追肥前先除草,避免杂草与桉树争肥;追肥时间宜选择在雨后,有利于肥料溶解与桉树对养分的吸收利用;追肥沟位置要与上年度位置错开,肥料施入坑内立即覆土盖严,防止肥料挥发[7]。

3.4 科学间伐

间伐是在桉树郁闭成林、林分分化后采取的一种抚育措施,能够把腾出的空间留给生长良好的林木,促进保留木继续旺盛生长。国有派阳山林场的林业人员遵循“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弯留直,砍劣留优”的原则进行桉树林间伐。例如,对于每667 m2初植110株的桉树人工林,在其种植三四年后进行首次生长伐。间伐季节选择在秋季或冬季,避免砍伐期与桉树生长高峰期重合。采取下层疏伐法,首次间伐后每667 m2保留80株左右,最少不低于70株,最多不超过90株。

3.5 病虫害防控

目前,国有派阳山林场已发现的危害比较严重的桉树病虫害有根腐病、焦枯病、白蚁、桉蝙蛾等。对此,国有派阳山林场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不断加大对桉树病虫害的防治投入。首先,在桉树病害高发区选择种植优良抗病的桉树品种(系),如柳桉、DH32-26、DH32-29等桉树品种(系)有着较强的抗病能力,可以提高整个林分的稳定性。其次,加强桉树林的抚育管理,通过科学的水肥管理、杂草控制、密度控制等措施促进桉树生长,增强其抗病虫害能力。最后,在病虫危害比较严重的情况下,采用针对性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例如,防治焦枯病时,在发病初期用80%代森锌600~800倍液、50%速克灵400倍液等药剂喷淋病株,防止病害进一步扩散;防治白蚁时,在受白蚁危害严重的林地,用白蚁宁800~1 000倍液淋于林木根际,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8];防治根腐病时,在病害发生的地方和周围撒石灰消毒,然后用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发病植株进行灌根,每隔10 d灌根1次,连续用药两三次;防治桉蝙蛾时,先将虫苞刮净,然后用棉花蘸1~2 mL 80%敌敌畏乳油等具有内吸、熏蒸作用的农药,塞入蛀道入口,再用湿泥巴封口[9]。

4 结语

桉树林营造是一项系统且繁杂的工程,能够为广大林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林业人员需要秉持科学、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桉树营造林工作,熟练掌握并合理应用先进营造林技术,以确保桉树健康、快速生长,实现桉树种植业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2021年林业生态资源状况报告[EB/OL].(2022-06-07)[2023-02-11].http://lyj.gxzf.gov.cn/bsfw/sjfb/qtsj/t11988696.shtml.

[2]陆兰鑫,陆卫勇,肖叶群,等.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森林结构调整研究[J].绿色科技,2023(3):149-152.

[3]黄振声.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22(6):57-59.

[4]李远.桉树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要点[J].广东蚕业,2021(4):95-96.

[5]梁海.桉树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J].河北农机,2023(1):130-132.

[6]李志辉,王佩兰,李何,等.桉树生态经营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21(3):243-251.

[7]陈冬颖.桉树人工林施肥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21(15):29-31.

[8]卢有伟,陈勇.国有林场桉树单产造林技术及改进研究[J].绿色科技,2018(21):216-217.

[9]林贤伟.桉树桉蝙蛾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研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2(11):162-164.

作者简介:罗文军(1988—),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检查、木材生产检查、林地林木收储核查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