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华山松人工造林技术

作者: 马关义

摘 要:大力植树造林,促进植被恢复,是治理土地石漠化的一种有效手段。华山松是一种能防风固沙、保护水土的优质树种,适应能力强,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低,适生于我国西南地区,可作为石漠化地区的造林树种。从培育壮苗、造林前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方面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华山松人工造林技术进行总结,以期提高华山松在贵州省石漠化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同时为类似地区石漠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石漠化;治理;华山松;人工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8.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93-3

0 引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1]。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处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2021年贵州省自然资源公报》显示,贵州省地势起伏大、河流侵蚀切割强、地面比较破碎,境内山脉众多、重峦叠峰、绵延纵横、山高谷深,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全省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2%,部分地区石漠化严重,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2]。贵州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687.9~1 480.0 mm。降水量大且集中、地形复杂和土层较薄,是贵州省发生石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除此之外,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贵州省耕地资源较少。为解决人地矛盾,人们普遍开垦山地,导致植被破坏,还有樵采、放牧等行为,加剧了贵州省的石漠化。2022发布的《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显示,贵州省石漠化面积247.00万hm2,其中极重度石漠化面积为2.53万hm2,重度石漠化面积为25.64万hm2,中度石漠化面积为125.41万hm2,轻度石漠化面积为93.42万hm2[3]。在石漠化地区大力开展造林工作,提升石漠化地区植被覆盖率,可有效治理土地石漠化。基于此,笔者研究石漠化地区华山松人工造林技术对贵州省石漠化土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育壮苗

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较差,林业人员必须培育高质量的健壮苗木,为造林成活奠定基础。由于石漠化地区土层浅薄,土壤蓄水能力弱,为保证华山松造林成活率,林业人员应选择容器苗定植。容器苗根系完整,在运输过程中水分流失较少,且栽植后缓苗较快。

1.1 采种与处理

每年9—10月为华山松的种子成熟期,当球果由绿变成褐色或黄褐色,果鳞白粉增加,先端鳞片微裂时即可采收。技术人员应选择树龄30 a以上,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优美的健壮母树采集球果。球果收集后暴晒三四天,每日翻动两三次,待果鳞张开后敲打脱粒。待种子全部脱粒后将其中的鳞翅等杂质去除,晾干后贮藏备用。华山松种皮坚硬,林业人员在播种前须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以保证播种后的发芽率。催芽前,先将贮藏的种子取出,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2 h消毒,再用清水洗净后进行水浸催芽。用50 ℃左右的温水浸种,每天换水一两次;待种皮吸水膨胀后,将种子捞出摊于容器内,置于20 ℃环境下催芽,并用湿稻草覆盖,每天淋水两三次。当种子有60%以上破胸时,便可播种[4]。

1.2 选地与整地

华山松喜温凉湿润气候,不耐寒和湿热,喜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深厚、湿润、疏松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中生长良好,不耐盐碱。因此,林业人员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条件好、土层深厚、土壤为微酸至中性的砂壤土或壤土地为育苗地。进行容器育苗的,育苗地还应避风。种植过辣椒的地块不宜种植华山松。为方便日后的运输,育苗地还应交通便利。

选定地点后,在育苗前1年的秋季深翻土壤30 cm以上,将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枯枝等杂质去除,暴晒土壤以杀菌消毒。育苗前再翻耕土壤16~18 cm,同时每667 m2施入复合肥50 kg、钙镁磷肥100 kg作基肥,精耕细耙后做苗床。苗床高20 cm左右、宽1.2 m左右,长度视苗圃具体情况而定,但以10.0~25.0 m为适宜。相邻两床之间留30~40 cm宽的步道,且苗床四周应挖好排水沟,以免积水。为预防土传病害,林业人员应每667 m2撒施10 kg左右的硫酸亚铁粉末。为预防杂草生长,林业人员应在播种前20 d每667 m2喷洒50%乙草胺50 mL(兑水50 kg),喷施一次即可[5]。

1.3 育苗容器选择与营养基质配制

林业人员应选用塑料薄膜袋培育华山松,规格可为6 cm×14 cm或8 cm×12 cm。林业人员可按照森林土90%、黄土5%、过磷酸钙3%、沙子1%、硫酸亚铁1%的比例配制营养土,充分混合后过筛清除杂质。每立方米营养土还需加入0.2 kg敌克松和0.2 kg甲敌粉,以消毒杀菌。此后,林业人员需将营养土装满育苗袋,填实后备播。

1.4 播种

春季气温在15 ℃左右时便可播种。将育苗容器整齐摆放在苗床上,摆放要紧凑,不见缝隙。播种前灌足底水,在水下渗后挖1 cm左右深的小槽,将露白的种子牙尖放入槽内,每个容器播种两三粒,再用消过毒的营养土覆盖1 cm,然后浇水,以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

1.5 抚育管理

1.5.1 遮光。华山松是喜光树种,但是幼苗喜一定庇荫。林业人员在播种后需要用遮光度为50%~60%的遮阳网搭建高1.6 m的遮阳棚,以防止阳光直射、鸟类取食种子。9月中旬,林业人员可撤除遮阳网。

1.5.2 水肥管理。华山松种子出土需要充足的水分。在床面干燥时,林业人员需要及时洒水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将土顶起时停止洒水。洒水时可采用喷雾的方法,以免水流过急将种子冲出。华山松是喜肥树种。6月初开始,林业人员应每隔15 d喷施一次0.1%~0.2%尿素溶液;进入7月,每隔15 d喷施一次0.1%~0.3%磷酸二氢钾肥液,施肥量以幼苗叶面滴水为准;进入9月,无须再施肥,以促进苗木木质化,助力苗木安全越冬[6]。

1.5.3 除草、定苗。除了在播种前喷洒除草药剂外,林业人员在华山松苗期还应进行除草。除草要除早、除小、除了,在苗床发现杂草后应及时人工清除,步道上的杂草也应去除。一年可除草3次,分别在杂草刚萌发期、杂草生长旺盛期、杂草结籽前,以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当幼苗长至4片真叶时,林业人员应进行间苗、补苗、定苗。每个容器内仅留一株幼苗,将病虫苗、细弱苗除去,并用富余的健壮苗对没有幼苗的容器补苗,将原有的未发芽的种子挖出,栽入幼苗后压实根际土壤。林业人员在间苗、补苗后应及时浇水。

1.5.4 病虫害防治。华山松幼苗阶段容易发生立枯病、蝼蛄和地老虎等病虫害。对于立枯病,林业人员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后,在苗期还需要进行喷药防治。幼苗出土后,林业人员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施,每隔7 d左右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五六次。对于蝼蛄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林业人员可用5 kg左右的小麦、豆饼或者玉米碎粒炒熟,然后用150 g的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拌匀,再加入少量水,撒施在苗床上进行诱杀。

1.6 苗木出圃

对于用容器培育的华山松幼苗,在苗木木质化后即可出圃造林。苗龄应在100 d以上,出圃时苗根能扎出容器。出圃前浇透水,待水稍干、营养土稍硬时起苗。林业人员也可将苗木连容器一起运到造林地。林业人员在苗木出圃前和栽植前应严格做好检疫工作,以免造林后发生外来病虫害。华山松苗木应随起随栽,以免水分蒸发影响成活率。

2 造林前整地

林业人员在石漠化地区造林时,必须保护原有的植被面貌[7]。林业人员应在造林前10~15 d,采用块状整地方法完成整地。局部翻垦土地,挖栽植坑,栽植坑规格为30 cm×30 cm×25 cm,株行距为(1.0~1.5)m×1.5 m,每公顷可栽植900~1 000株。栽植坑呈“品”字形排列。

3 栽植

造林宜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进行。此时雨量充足,石漠化地区的土壤足够湿润,植苗后短时间内不会缺水,有利于苗木的成活。林业人员在栽植苗木时,每穴可施入0.5 kg左右的复合肥,再填入一层表土,然后将苗木带土球直立入坑,回填底土,填土到2/3时,可将苗木轻向上提,使其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填土后踏实,浇足定根水。若造林地土层过于浅薄,林业人员可回填客土。

4 抚育管理

4.1 水肥管理

贵州省多雨,浇透定根水后若土壤湿润,无须再次浇水。然而,石漠化地区土壤保水能力差,林业人员可在定植后用枯草覆盖,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水分。石漠化地区土壤肥力较差,为满足华山松的营养需求,林业人员应在每年7月每株施0.25 kg左右的复合肥。一般来说,造林后连续水肥管理进行3 a即可,但由于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较差,对于华山松的水肥管理可延长至7 a。

4.2 松土除草

若原有植被并不影响华山松苗木的生长,则无须进行除草,需要保留原有植被,只进行穴内松土。每年松土一两次,深度在10~20 cm,连续进行两三年。

4.3 修枝

林业人员应在华山松造林后进行修枝,以免枝条过多影响华山松的生长。石漠化地区土壤养分较少,修枝能减少苗木的营养需求,有利于苗木的生长。林业人员可将过密枝、徒长枝、竞争枝和病虫枝去除,促进树木生长。当林冠开始郁闭、树冠下部出现枯枝时进行第1次修枝作业,第1次修枝过后再次出现一两轮死枝后进行第2次修枝作业。修枝一般在早春或晚秋树木休眠时进行,以免树木发生流胶。华山松幼龄林阶段修枝高度应在树高的1/3以内,中龄林阶段修枝高度应在树高1/2以内。

4.4 病虫害防治

为保证华山松健康生长,林业人员应重视病虫害的防治。贵州省华山松常见虫害有松毛虫、松尖胸沫蝉等,病害有叶枯病和松瘤病等。

4.4.1 松毛虫防治。松毛虫以幼虫危害华山松,幼虫群集啃食华山松的针叶,造成针叶缺刻、折断。松毛虫大面积暴发时会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针对松毛虫,林业人员可采用人工摘除卵块或使用黑光灯诱集成虫的防治方法,以降低虫口基数。林业人员也可保护和利用松毛虫的天敌,如在树上人工设置鸟巢招引杜鹃等益鸟,以抑制虫口增加。幼虫时期,林业人员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 d用药一次,连用一两次。轮换用药可延缓松毛虫产生抗药性。

4.4.2 松尖胸沫蝉。松尖胸沫蝉以若虫危害。若虫吸食嫩枝梢汁液,轻者影响新梢的生长发育,重者可致嫩梢弯曲或下垂,甚至枯萎,严重影响树势。针对松尖胸沫蝉,林业人员可在秋、冬季剪除带卵枯枝,并将其集中到林地外销毁;虫期可喷施48%乐斯本乳油3 500倍液或3%高渗苯氧威乳油3 000倍液进行防治,每隔10 d用药一次,连用一两次,可轮换用药。

4.4.3 叶枯病。叶枯病的发生可导致针叶干枯后下垂,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林业人员可剪除病虫枝条后集中到林地外销毁,发病初期喷施75%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每隔7 d喷施一次,连喷三四次。

4.4.4 松瘤病。松瘤病常发生在松树的主干或侧枝上,导致皮层破裂,影响树木生长。针对松瘤病,林业人员可剪除枝上病瘤或砍伐重病株,减少传染源;春季可喷施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5 d喷施一次,连用三四次。

5 结语

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可有效治理土壤石漠化。由于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差,林业人员需要选择适应能力强、根系发达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华山松既能适应贵州省湿热的自然环境,也可在土壤贫瘠的石漠化地区生长,是治理石漠化的优质树种。培育壮苗是造林成功的基础,造林前整地、科学栽植和造林后抚育管理是造林后树木成活的关键。只有根据华山松的生态习性进行栽培和科学抚育管理,才能保证石漠化地区华山松的造林成活率。

参考文献:

[1]罗旭玲,王世杰,白晓永,等.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时空演变过程分析[J].生态学报,2021(2):680-693.

[2]贵州省自然资源厅.2021年贵州省自然资源公报[EB/OL].(2022-12-31)[2023-04-28].https://zrzy.guizhou.gov.cn/wzgb/zwgk/zdlyxxgk/tjsj/202301/t20230109_77879908.html.

[3]贵州省自然资源厅.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EB/OL].(2022-02-16)[2023-04-28].https://www.guizhou.gov.cn/zwgk/zdlygk/jjgzlfz/zrzy/gtkjghgl/202205/t20220516_74076477.html.

[4]王菊芳.华山松育苗技术[J].新农业,2022(4):28.

[5]鲜玉梅.浅谈麦积林场华山松播种育苗关键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9(11):36-37.

[6]张清友.华山松造林技术及抚育管理初探[J].南方农业,2018(5):46-47.

[7]郑铭铃.石漠化治理的对策与造林技术措施[J].现代园艺,2021(10):136-137.

作者简介:罗文军(1988—),男,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营林生产检查、木材生产检查、林地林木收储核查等。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