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杨树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作者: 马荣 刘炳南

摘 要:从林地选择、林地整理、苗木处理、苗木栽植、除草修枝、灌溉施肥等方面总结吉林省杨树造林技术,阐述青杨脊虎天牛、白杨透翅蛾、杨干象、杨潜叶跳象、杨梨卷叶象、杨小舟蛾、灰斑病及烂皮病等杨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杨树;造林技术;病虫害防治;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S792.11;S76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3)11-96-3

0 引言

杨树是吉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生长迅速、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优势,可以有效保护林地周边水土,调节区域小气候。但是,吉林省杨树病虫害种类较多、危害较严重,影响了当地的造林效益。笔者现总结吉林省杨树造林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

1 吉林省杨树造林技术

1.1 林地选择

在吉林省营造杨树林时,种植人员应优先选择土层厚度超过80 cm、坡度小于8°、土壤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大于0.4%、氮含量大于0.03%、速效磷含量大于2 mg/L、有效钾含量大于40 mg/L、透水透气性强、排灌便捷、含盐量小于3%、地下水位在1. 5 m左右且pH值为6.5~8.5的造林地。造林地土壤可为砂壤、轻壤,也可为中壤。

1.2 林地整理

确定造林地后,种植人员需要在秋季,借助拖拉机全面翻耕、开垦造林地,开垦深度在30~40 cm。开垦期间,种植人员需要清除造林地周边多余的杂草、灌木。若造林地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种植人员可沿着等高线方向翻垦,借助拖拉机旋耕15 cm以上,并保留造林带与造林带之间原有灌木[1]。再于翌年春季耙平土壤,耙地深度超过12 cm;然后起垄镇压,蓄水保墒,减少水土流失。

1.3 苗木处理

吉林省适宜栽植的杨树品种为辽宁杨、3930杨、中荷64杨。在确定杨树品种后,种植人员可选择高4.5 m以上、胸径大于3.5 cm的2年根1年干或2年根2年干苗木,且苗木根系完整、顶芽充实饱满、枝梢木质化程度较高、无机械损伤与病虫害。

选苗后,立即起苗,随起苗随运输。若无法立即移栽,种植人员可以将苗根浸泡到清水内,避免裸根过夜。起苗地、造林地距离超出200 km时,种植人员可利用苫布严密遮盖苗木表面,减少苗木失水率。起苗后,人工修剪苗根,剪除病根、长根、伤根,避免杨树苗栽植后出现窝根感病等现象。

1.4 苗木栽植

吉林省杨树适宜栽植时期为3—4月和10—11月。种植人员应根据地块情况,选择机械与人工结合的栽植方式,确保造林效率。

1.4.1 平整地块栽植。在平整地块,种植人员可以选择机械栽植方式,按照标准株距(60 cm)、行距(80 cm)栽植,确保杨树造林质量。

1.4.2 陡峭地块栽植。在陡峭地块,种植人员需要人工栽植杨树。根据杨树为深根树种特点,坚持大穴深栽原则,人工在已开垦耙平的林地挖60 cm×60 cm×60 cm(或80 cm×80 cm×80 cm)植苗穴。开挖表土堆在苗穴周边,将杨树苗放置到植苗穴中央位置,人工拉绳对点扶正(或直接栽植到垄沟中央),在杨树苗扶正状态下填入表土至穴1/2处;然后施加1 kg烘干鸡粪或氮磷钾混合肥[m(N)∶m(P)∶m(K)=15∶7∶8]0.5 kg到树坑周边,避免与杨树苗直接接触;再次回填表土,并上提杨树苗,促使杨树苗根系舒展开,并用脚踏实土壤;踏实土壤后,再次填土,重复操作;然后浇定根水,促使填土下沉,最后填土到原土痕,地上仅出露杨树苗斜茬部位。

1.5 除草修枝

栽植完成后,种植人员可以向杨树苗栽植穴周边地面喷施5096乙草胺1.50~2.25 kg/hm2(兑水225 kg/hm2)除草,避免杂草与杨树苗争夺水分、养分。在造林当年的雨季,若进行人工松土除草,则会影响杨树苗根系生长。为了促进新栽苗扎根,种植人员可以使用化学除草方式,如喷施35%稳杀得乳油(262~525 g/hm2)、20%迅锄水剂(0.5~1.5 kg/hm2)。

造林后的前3年,种植人员应在3月15—20日(避开多风期)修枝,确保新栽杨树苗枝条长度在10~20 cm。每株选择一个生长最好的枝条,从基部剪除多余枝条,保留1个通直主干,且修理枝条在主干上保留1~3 cm茬口,确保伤口顺利愈合。造林后的4~7 a,种植人员应以树冠高度超过树干高度2/3为基准,选择冬季休眠时修枝,促进杨树生长。

1.6 灌溉施肥

4—6月,地温稳定超过15 ℃时,种植人员应适时灌溉。在夏季杨树苗生长高峰期,种植人员也应及时灌水,充分发掘杨树苗生长潜力。在秋季降雨量较少时,种植人员需要控制供水,促进杨树苗木质化。在杨树苗进入休眠期后,种植人员需要进行1次冬灌,灌后立即培土,以保证墒情,提升杨树苗木抗旱、抗寒能力[2]。

在1个轮伐期内,种植人员应追肥两三次。一般在6月15日左右,追施氮磷钾复合肥[m(N)∶m(P)∶m(K)=

15∶7∶8]0.5 kg/株。

2 吉林省杨树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2.1 青杨脊虎天牛

2.1.1 危害表现。青杨脊虎天牛是吉林省杨树主要有害生物之一,属蛀干害虫。5月15日开始,青杨脊虎天牛会在晴朗无风的15:00后进入杨树林交尾产卵[3]。随后,青杨脊虎天牛幼虫会啃蛀杨树枝条木质部,形成虫瘿,影响杨树正常生长。

2.1.2 防治措施。在青杨脊虎天牛发生初期,种植人员可以释放管氏肿腿蜂进行防治。在青杨脊虎天牛产卵后、幼虫未孵化前,种植人员可以手捏产卵痕,每隔3~5 d处理一次,连续处理两三次,以杀灭青杨脊虎天牛卵、初孵幼虫,抑制虫瘿形成。在青杨脊虎天牛成虫羽化期,人工剪除虫瘿(或用限制青杨脊虎天牛成虫爬出的网罩住虫瘿),再将绿色威雷或苦烟乳油注入虫瘿剪除位置。在成虫羽化后期,种植人员可直接借助机动喷雾器喷洒8%氯氰微囊悬浮剂800倍液,直到杨树干部、叶片均达到微湿润状态,以防治青杨脊虎天牛。

2.2 白杨透翅蛾

2.2.1 危害表现。白杨透翅蛾以幼虫形态钻蛀到杨树枝干、顶芽位置,可在杨树苗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环绕啃蛀,最终穿透整个杨树组织,致使杨树被害位置枯萎或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影响顶芽生长,最终形成秃枝。

2.2.2 防治措施。根据白杨透翅蛾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为主的特点,种植人员可以在3月20日至4月15日进入杨树林寻找虫孔。若发现虫孔,则用棉球蘸取40%氧化乐果乳油3倍液,封堵虫孔,杀灭白杨透翅蛾幼虫;若未发现虫孔,则将40%氧化乐果乳油3倍液环绕涂抹到杨树根茎位置。

在白杨透翅蛾成虫羽化期,种植人员可以利用性激素(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对其进行诱杀。以1.0 cm×0.8 cm空心橡胶塞为载体,将500 μg性激素诱杀剂连同载体、50 g非干性粘虫胶放入长27.0 cm、宽23.0 cm、高5.8 cm的诱捕器内,用长60.0 cm的12#细铁丝将诱捕器挂到杨树1.6 m高度位置,悬挂密度为3个/hm2,可有效诱杀白杨透翅蛾成虫。

2.3 杨干象

2.3.1 危害表现。杨干象幼虫可啃食杨树韧皮部、木质部,形成圆形坑道,坑洞两端树皮呈现刀砍状开裂,局部掉落形成伤疤,造成杨树苗木枯萎或死亡。

2.3.2 防治措施。4月20日至5月20日,种植人员可以进入造林地检查有无杨干象幼虫啃蛀的坑道。在发现坑道后,点涂40%氧化乐果和50%杀螟松30倍混合液。6月15日至6月20日,种植人员可以清理杨干象幼虫蛀道端口的粪便,用0.1 g磷化铝封堵坑道,随后封堵黄泥,以减少杨干象老熟幼虫危害。同时,种植人员可以在树干距离地面20 cm位置,沿着与地面呈45°位置人工打小孔(直径4 mm、深4 cm),将“树大夫”插入孔内。种植人员可以在杨干象成虫活动期(6—7月)喷施阿维菌素50~100倍液,以减少杨干象成虫危害。

2.4 杨潜叶跳象

2.4.1 危害表现。杨潜叶跳象是食叶害虫,可发生于杨树萌芽期到杨树落叶前。杨潜叶跳象主要以幼虫危害杨树苗木,幼虫孵化后会潜入杨树叶内啃食,并在末端形成直径4.5~5.0 mm的圆形叶苞。啃食完叶苞内的叶肉后,幼虫掉落到地面,不断弹跳到落叶下化蛹。

2.4.2 防治措施。在杨潜叶跳象幼虫危害期,种植人员可以在9:00前、16:00后,借助高射喷雾车喷施2.5%敌杀死1 000倍液、16 000 IU/mg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或喷施苦参碱·烟碱乳油1 500倍液,每隔10 d喷施一次,连喷2次,减少杨潜叶跳象幼虫危害。在杨潜叶跳象幼虫化蛹期,人工收集落叶后集中烧毁。在杨潜叶跳象成虫发生期,在杨树根茎周边放置黄色粘虫板进行诱杀。

2.5 杨梨卷叶象

2.5.1 危害表现。杨梨卷叶象以成虫在杨树地被物、表土层越冬,次年5月15日左右出土产卵。越冬成虫会取食杨树嫩叶,并在叶片凋萎时卷叶产卵。6月10日左右,杨梨卷叶象卵孵化为幼虫,啃食卷叶包。

2.5.2 防治措施。由于杨梨卷叶象幼虫潜伏在卷叶包内防治难度较大,因而以成虫期为主要防治时期。5月20日至6月10日,种植人员可利用杨梨卷叶象成虫假死性,在杨树干下铺塑料布,人工振动树干,扑杀掉落成虫;或者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降低杨梨卷叶象虫口密度[4];同时人工摘除杨树卷叶,集中挖坑深埋或烧毁。

2.6 杨小舟蛾

2.6.1 危害表现。杨小舟蛾第一代幼虫出现在5月20日至6月15日,主要危害杨树叶部。一般在杨小舟蛾第一代幼虫发生后期,会出现老熟幼虫、成虫、蛹、卵同时存在的情况。幼虫白天隐蔽在树下,傍晚上树啃食叶片。杨小舟蛾严重发生时,杨树叶片会被整片啃光,仅留叶柄。

2.6.2 防治措施。杨小舟蛾幼虫为暴食性害虫,种植人员需要从幼虫期开始防治。在杨小舟蛾幼虫3龄前,种植人员可喷洒苦烟乳油800~1 500倍液,或者喷洒灭幼脲600~1 200倍液,每隔7 d喷洒一次,连喷2次[5]。在杨小舟蛾蛹期,种植人员需要人工从树干枝条或树下采摘虫蛹,集中杀灭。在杨小舟蛾成虫期,种植人员可根据其趋光性较强的特点,利用杀虫灯杀灭成虫。6—7月,种植人员可将杀虫灯悬挂到杨树林内,悬挂高度为1.6~2.0 m,悬挂密度为5个/hm2,以降低杨小舟蛾成虫产卵率。

2.7 灰斑病

2.7.1 危害表现。杨树灰斑病主要危害杨树叶片、幼嫩枝梢。发病初期,杨树叶片出现水渍状失绿斑点;发病中期,叶片上的斑点发展为边缘褐色、中央灰色;发病后期,斑点上遍布黑色毛状物,致使杨树幼嫩枝梢迅速变黑、枯萎死亡。

2.7.2 防治措施。6月末,种植人员可选择喷施65%代森锌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倍液或10%双效灵100倍液,每隔15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三四次,以降低杨树灰斑病发生概率。

2.8 烂皮病

2.8.1 危害表现。烂皮病是吉林省杨树主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是一种具有潜伏侵染特点的弱寄生菌,主要危害生长不良、树势衰弱的杨树。发病初期,杨树主干、大枝、分枝位置出现暗褐色水肿状病斑;发病中期,皮层组织腐烂,流出褐色液体,伴随酒糟气味;发病后期,皮层龟裂,无固定形状,最终上部枝条全部枯死。

2.8.2 防治措施。在杨树烂皮病发生初期,种植人员应刮治发病部位,然后喷施10%碳酸钠溶液,每隔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两三次,或者喷施10%双效灵600~700倍液,每隔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杨树烂皮病严重发生时,种植人员应人为伐除病枝、病干,并集中烧毁,同时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每隔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次。种植人员也可以将10%火碱水涂抹到杨树伤口或全干,连续涂抹2次。

3 结语

杨树是吉林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种植人员在科学运用杨树造林技术的基础上,应充分认识到杨梨卷叶象、杨小舟蛾、杨干象、灰斑病等病虫害对杨树成活率的影响,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学手段进行杨树病虫害防治,从而提高杨树造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刘芳.辽西地区杨树造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12):63-64.

[2]孙蕾.杨树的特性及造林技术的探讨[J].农家参谋,2022(3):147-149.

[3]葛雨航,叶建仁,梁照文,等.基于MaxEnt模型预测青杨脊虎天牛在中国的适生区[J].植物检疫,2021(4):65-70.

[4]赵平.关于杨树的特性及造林技术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1(1):49-50.

[5]董晓进.基层林业资源管理与杨树造林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21(21):175-176.

作者简介:马荣(1990—),男,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林学。

经典小说推荐

杂志订阅

友情链接